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环境源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常青 张坤中 +9 位作者 齐玉梅 董志杰 张浩浩 何曾文 芝吉 赵学慧 崇倩 薛慧 苟惠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3-1555,共13页
【目的】探究牦牛屠宰场中存在的单增李斯特菌对牦牛肉造成污染的风险。【方法】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分子学方法对牦牛屠宰场50份污水样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PCR方法对分离株血清型和毒力基因进行鉴... 【目的】探究牦牛屠宰场中存在的单增李斯特菌对牦牛肉造成污染的风险。【方法】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分子学方法对牦牛屠宰场50份污水样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PCR方法对分离株血清型和毒力基因进行鉴定和检测,并测定分离株在不同生长条件下D 600 nm值;通过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试验及小鼠半数致死量(LD 50)确定分离株的毒力。【结果】从50份污水样品中分离出1株革兰氏阳性短杆状细菌。分离株在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上为蓝绿色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短杆状菌,疑似为单增李斯特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可水解七叶苷,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鼠李糖,MR、VP、动力、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阳性,甘露醇和木糖发酵试验为阴性。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与单增李斯特菌EDG-e具有高度同源性,序列相似性为99%,血清型鉴定其血清型为1/2a。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携带inlB、inlC、inlJ、actA、plcA、prfA、mpl、hly、inlA、SigmaB毒力基因。抗应激能力试验显示,分离株在低温、强酸、强碱、高盐、乙醇胁迫和氧化等极端环境中的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标准株ATCC 19111(P<0.01)。细胞试验显示,分离株对RAW246.7细胞的黏附率为8.3%,侵袭率为2.5%,其黏附和侵袭能力均极显著高于标准株ATCC 19111(P<0.01)。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为6.2%,侵袭率为1.5%,黏附和侵袭能力均极显著高于标准株ATCC 19111(P<0.01)。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的LD 50为104.7 CFU。【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血清型为1/2a,为引起人类李氏杆菌病的主要血清型,其抗应激能力较强,属于强毒株。本研究为牧区单增李斯特菌的监测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同时为保障牦牛肉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牦牛 分离鉴定 生物特性
下载PDF
大气紫外临边辐射及偏折效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晶 杨春平 +2 位作者 何曾文 叶玉堂 饶长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9-154,共6页
首先基于输运理论建立了UV波段大气的临边辐射模型,提出了球面大气累加的解算方法。然后根据Snell折射定律及球面三角公式,给出了大气偏折时临边几何程的计算方法。最后计算了典型大气模式、典型切向高度时大气的临边透过率与临边辐射亮... 首先基于输运理论建立了UV波段大气的临边辐射模型,提出了球面大气累加的解算方法。然后根据Snell折射定律及球面三角公式,给出了大气偏折时临边几何程的计算方法。最后计算了典型大气模式、典型切向高度时大气的临边透过率与临边辐射亮度,分析了大气偏折效应带来的影响。计算结果可为星载光学探测系统的仿真应用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也可为全球环境变化、气候预测等研究提供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边 辐射 偏折效应 Snell定律 切向高度 紫外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玉米赤霉烯酮所致雌性大鼠子宫和卵巢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姚丹 李怡娜 +4 位作者 成晓丽 何曾文 汪玥 马小军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317-3328,共12页
本试验通过建立有效的玉米赤霉烯酮所致雌性大鼠毒性模型,探讨白藜芦醇对玉米赤霉烯酮所致雌性大鼠子宫和卵巢损伤的影响。1)将32只2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玉米油,低、中、高浓度组... 本试验通过建立有效的玉米赤霉烯酮所致雌性大鼠毒性模型,探讨白藜芦醇对玉米赤霉烯酮所致雌性大鼠子宫和卵巢损伤的影响。1)将32只2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玉米油,低、中、高浓度组大鼠分别每天腹腔注射1.5、3.0和5.0 mg/kg玉米赤霉烯酮,每天注射量均为0.5 mL,试验期5 d。2)将32只2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第1~21天,RSV组和RSV+ZEA组大鼠每天灌胃40 mg/kg白藜芦醇,空白组和ZEA组大鼠每天灌胃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灌胃量均为1 mL;第22~26天,ZEA组和RSV+ZEA组大鼠按上述方法构建玉米赤霉烯酮所致雌性大鼠生殖系统凋亡的动物模型,空白组和RSV组大鼠腹腔注射玉米油。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浓度组子宫内膜变薄,子宫腺增多,闭锁卵泡数量增多,黄体增大且充血严重,子宫和卵巢中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淋巴细胞瘤-2(Bcl-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与ZEA组相比,RSV+ZEA组子宫内膜变厚,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子宫腺减少;卵巢中可见发育卵泡,闭锁卵泡数量减少,黄体充血减少。与空白组和RSV+ZEA组相比,ZEA组的子宫和卵巢中Bax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增强,而Bcl-2的阳性表达减弱。与ZEA组相比,RSV+ZEA组的子宫和卵巢中Bax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Bcl-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2月龄雌性大鼠连续腹腔注射玉米赤霉烯酮5 d(每天3.0 mg/kg,玉米油为溶剂)可成功建立雌性大鼠玉米赤霉烯酮毒性动物模型。玉米赤霉烯酮对雌性大鼠子宫和卵巢有损伤,白藜芦醇对玉米赤霉烯酮引起的生殖毒性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白藜芦醇 凋亡 生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