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姜根际解磷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效应评价
1
作者 何朋杰 罗李琦 +3 位作者 程晓睿 史志明 王文佳 崔文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8-1618,共11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生姜根际解磷芽孢杆菌,并评估其解磷能力及促生效应,为生姜根际解磷芽孢杆菌菌种资源的挖掘和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96株生姜根际芽孢杆菌为供试菌株,通过无机磷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能高效水... 【目的】筛选和鉴定生姜根际解磷芽孢杆菌,并评估其解磷能力及促生效应,为生姜根际解磷芽孢杆菌菌种资源的挖掘和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96株生姜根际芽孢杆菌为供试菌株,通过无机磷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能高效水解磷酸钙的菌株;通过室内试验,分析解磷菌株的溶磷活性和生长素(IAA)产生能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评估解磷菌株对玉米和生姜的促生效应及其对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解磷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从296株生姜根际芽孢杆菌中筛选出6株具有良好溶磷活性的芽孢杆菌,分别为菌株L9、L11、L12、L54、HC-5和C42。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第5 d,6株菌株发酵液内可溶性磷含量达峰值,范围在118.90~179.33 mg/L;振荡培养48 h后,6株菌株发酵液内IAA含量为2.09~3.49μmol/L。通过分析NBRIP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与pH的关系,发现在接种后的1~5 d内,可溶性磷含量与pH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显示,C42和L54菌株显著提升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在温室盆栽条件下,菌株L54和L11在促生玉米植株生长和溶磷能力方面效果较优。与空白对照相比,经L54和L11菌株处理后,玉米的株高、叶长、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和地上部干重增加11.11%~88.89%,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49.29%和42.46%;同样,经L54和L11菌株处理后,生姜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姜块鲜重显著增加17.94%~42.06%,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73.80%和69.45%。经鉴定,这6株解磷菌株均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结论】从生姜根际芽孢杆菌中筛选得到6株具有良好溶磷能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这些菌株能有效促进玉米和生姜植株生长,还能增加玉米和生姜根际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具备开发为微生物肥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解磷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解磷能力 促生作用
下载PDF
生姜青枯病菌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2
作者 崔文艳 张佳佳 +5 位作者 俞伶俐 张贵云 王文佳 彭玲 罗喜燕 何朋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8-478,共11页
【目的】筛选出对生姜青枯病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芽孢杆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旨在为丰富生姜青枯病的生防芽孢杆菌菌种资源及生防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生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生姜青枯病菌为靶标,通过... 【目的】筛选出对生姜青枯病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芽孢杆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旨在为丰富生姜青枯病的生防芽孢杆菌菌种资源及生防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生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生姜青枯病菌为靶标,通过稀释涂布法和抑菌圈法从中分离并筛选出能高效拮抗生姜青枯病菌的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拮抗菌株对生姜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并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生姜根际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生姜青枯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HC-5,其抑菌圈直径达0.71 cm。综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鉴定结果,将菌株HC-5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菌株HC-5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组分为糯米粉5.0 g/L、酵母浸粉7.0 g/L、硫酸锌11.0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36 h、接种量1.0%、转速180 r/min、初始pH 5.5、装液量100 m L。优化后菌株HC-5无菌上清液对生姜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增大至3.03 cm,相比于LB和发酵培养基条件下分别增大76.2%和62.9%。【结论】菌株HC-5对生姜青枯病菌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经发酵条件优化后其无菌上清液对生姜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显著增强。菌株HC-5具有开发成生姜青枯病生防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青枯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拮抗活性 正交试验 发酵条件
下载PDF
叶面喷施枯草芽胞杆菌XF-1防治大白菜根肿病 被引量:8
3
作者 何朋杰 崔文艳 +4 位作者 何鹏飞 袁海 李兴玉 吴毅歆 何月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了建立简易、有效的根肿病生防体系,本研究采用浇灌和喷施枯草芽胞杆菌XF-1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XF-1-gfp,测定其在大白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并用野生型菌株XF-1发酵液研究其防治根肿病和挽回产量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XF-1-gfp发... 为了建立简易、有效的根肿病生防体系,本研究采用浇灌和喷施枯草芽胞杆菌XF-1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XF-1-gfp,测定其在大白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并用野生型菌株XF-1发酵液研究其防治根肿病和挽回产量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XF-1-gfp发酵液后,标记菌在大白菜根、茎、叶等组织内的密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最终稳定在约10~3 cfu/g组织;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所有处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下降,喷施XF-1发酵液后最佳防治效果为56.4%,浇灌化学杀菌剂10%氰霜唑悬浮剂2 000倍液及1×10~7 cfu/mL的XF-1发酵液防效分别为78.6%与70.7%。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喷施XF-1发酵液后防治效果达52.6%,与浇灌化学杀菌剂10%氰霜唑悬浮剂(64.6%)及XF-1发酵液(74.0%)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外,与空白对照、浇灌10%氰霜唑悬浮剂及XF-1发酵液相比,喷施XF-1发酵液后大白菜单株产量分别增加了74.0%、35.1%及23.6%。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XF-1发酵液是一种有效的防控大白菜根肿病及增产增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 枯草芽胞杆菌XF-1 氰霜唑 病害管理 土传病害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微生物复合种衣剂对玉米发芽、苗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崔文艳 何鹏飞 +4 位作者 何朋杰 吴毅歆 李艳云 杨丽娟 何月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0-636,共7页
为明确微生物复合种衣剂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通过室内发芽、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其对玉米种子发芽、苗期生长、幼苗代谢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戊唑醇添加硅酸盐细菌G2(G2包衣)、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Y2(Y2包衣)和添加G2+Y2(G2... 为明确微生物复合种衣剂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通过室内发芽、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其对玉米种子发芽、苗期生长、幼苗代谢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戊唑醇添加硅酸盐细菌G2(G2包衣)、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Y2(Y2包衣)和添加G2+Y2(G2+Y2包衣)微生物复合种衣剂处理的种子发芽势比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的种子(化学包衣种)分别增加9.25%、19.43%和25.49%,比裸种分别增加8.22%、18.30%和24.30%;活力指数比化学包衣种分别增加11.51%、16.02%、26.15%,比裸种分别增加25.49%、30.57%及41.97%;3种处理下,幼苗地上干重比化学包衣种分别增加31.67%、40.58%和49.38%,比裸种分别增加41.67%、49.28%和56.79%;单产比化学包衣种分别增加2.09%、7.32%和10.83%;比裸种处理分别增加5.22%、10.21%和13.61%。微生物复合种衣剂处理的玉米根系活力、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吲哚乙酸含量均显著地高于化学种衣剂处理种苗和裸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芽率 叶绿素 淀粉酶 吲哚乙酸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对大白菜软腐病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崔文艳 何朋杰 +5 位作者 杨丽娟 李兴玉 王彪 吴毅歆 何鹏飞 何月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16,163,共6页
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Y2)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和离体生防试验评估了B9601-Y2对软腐病的生防潜力,同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Y2-gfp,测定其在大白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在温室内研究了B9601-Y2对大... 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Y2)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和离体生防试验评估了B9601-Y2对软腐病的生防潜力,同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Y2-gfp,测定其在大白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在温室内研究了B9601-Y2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B9601-Y2在LB平板和离体植物组织上均能有效地抑制软腐病原菌的生长;淋灌Y2-gfp发酵液后,标记菌在大白菜根际、根、茎、叶等组织内的种群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最终稳定在约103cfu/g组织;温室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移栽生防苗后淋灌Y2菌悬液防治效果最佳,为62.23%,仅移栽生防苗与移栽普通苗后淋灌Y2菌悬液防效分别为28.87%与49.48%,大白菜产量分别增加了146.58%、47.52%及109.37%。研究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能够有效防控大白菜软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腐病 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 土传病害 漂浮育苗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大白菜软腐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彪 崔文艳 +6 位作者 武君洁 何朋杰 吴毅歆 何鹏飞 王再强 李兴玉 何月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7-162,共6页
为筛选对大白菜软腐病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采用对峙平板法分别从作物根际土、发酵池以及本实验室菌种库得到6株拮抗性较强的菌株ASR-12、ASR-23、ASR-31、ASR-54、ASR-55、ASR-150。在离体叶柄软腐防效试验中,采用注射接种法获... 为筛选对大白菜软腐病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采用对峙平板法分别从作物根际土、发酵池以及本实验室菌种库得到6株拮抗性较强的菌株ASR-12、ASR-23、ASR-31、ASR-54、ASR-55、ASR-150。在离体叶柄软腐防效试验中,采用注射接种法获得了拮抗性较强的3株拮抗菌ASR-12、ASR-23和ASR-150,48 h的防效分别达到了87.64%、80.90%和70.79%。温室防效试验的结果表明:菌株ASR-12、ASR-23和ASR-150防治效果分别为59.22%、59.21%和55.00%,显著高于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的防效(39.15%),具有很好应用前景。依据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菌株ASR-12被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 筛选 防效 鉴定 解淀粉芽胞杆菌
下载PDF
表面活性素促进枯草芽胞杆菌XF-1在大白菜叶际定殖能力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朋杰 崔文艳 +4 位作者 何鹏飞 李兴玉 吴毅歆 SHAHZAD Munir 何月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4,共7页
枯草芽胞杆菌XF-1是一株大白菜内生生防菌,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可有效防控大白菜根肿病,但其叶际定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明确表面活性素对XF-1在大白菜叶际定殖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其在田间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泳动运... 枯草芽胞杆菌XF-1是一株大白菜内生生防菌,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可有效防控大白菜根肿病,但其叶际定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明确表面活性素对XF-1在大白菜叶际定殖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其在田间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泳动运动、群集运动和24孔细胞培养板静置培养试验,分析表面活性素对XF-1菌株生长速率、运动能力和生物膜形成水平的影响;利用叶片-微生物互作分析和定殖试验,测定XF-1及突变体XF-1-ΔsrfA在大白菜叶表黏附和植株内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XF-1-ΔsrfA与XF-1相比生长曲线没有明显差异,泳动能力和群集运动能力分别显著下降了36.8%和43.9%,静置培养24 h后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53.9%,48 h后无显著差异。叶片-微生物互作试验中,突变体标记菌XF-1-ΔsrfA-gfp黏附效率较XF-1-gfp约下降80%。喷施接种3~7 d后,XF-1-ΔsrfA-gfp相较于XF-1-gfp在大白菜叶片内和根系中的定殖数量均显著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素对枯草芽胞杆菌XF-1在大白菜叶际定殖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srfA基因的缺失显著抑制XF-1的叶际定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素 枯草芽胞杆菌 定殖 生长曲线 群集运动 生物膜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ASR-12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编码基因克隆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彪 何鹏飞 +4 位作者 王再强 吴毅歆 何朋杰 崔文艳 何月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99-303,共5页
为了从菌株ASR-^12发酵液中分离纯化获得抗菌蛋白。将菌株ASR-^12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除盐后获得粗蛋白,粗蛋白进行热处理和Q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纯化后的蛋白进一步进行LC-MS鉴定,并克隆其编码基因进行测序。粗蛋白经热... 为了从菌株ASR-^12发酵液中分离纯化获得抗菌蛋白。将菌株ASR-^12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除盐后获得粗蛋白,粗蛋白进行热处理和Q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纯化后的蛋白进一步进行LC-MS鉴定,并克隆其编码基因进行测序。粗蛋白经热处理和柱层析后得到5个吸收峰,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峰Ⅳ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经SDS-PAGE检测显示为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50k Da。LC-MS鉴定结果显示抗菌蛋白与M42家族肽酶同源性最高,覆盖度达到80%;并能从菌株ASR-^12基因组中克隆到M42家族肽酶编码基因,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的M42家族肽酶编码基因同源性达100%。菌株ASR-^12产生的抗菌蛋白中,M42家族肽酶为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沉淀 分离纯化 抑菌活性 基因克隆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ASR-12粗蛋白对多种植物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彪 崔文艳 +6 位作者 何朋杰 吴毅歆 何鹏飞 王再强 李兴玉 何鹏搏 何月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5期865-869,共5页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ASR-12可能存在的拮抗作用机制,采用硫酸铵沉淀法从生防菌ASR-12发酵液中提取粗蛋白,以软腐病原菌作指示菌,测定其理化性质,并采用牛津杯法检测粗蛋白对8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同时以小麦雪腐病原菌作指示菌观察粗...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ASR-12可能存在的拮抗作用机制,采用硫酸铵沉淀法从生防菌ASR-12发酵液中提取粗蛋白,以软腐病原菌作指示菌,测定其理化性质,并采用牛津杯法检测粗蛋白对8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同时以小麦雪腐病原菌作指示菌观察粗蛋白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抗菌蛋白耐高温、耐紫外,最适pH值为7.0,对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不敏感;它同时可以抑制大白菜软腐病菌和8种病原真菌;可抑制孢子萌发,降解菌丝细胞壁,造成菌丝畸形、膨大、扭曲。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ASR-12可产生至少一种理化性质稳定的抗菌蛋白,来有效地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津杯法 抑菌活性 拮抗作用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XF-1对十字花科作物体内异硫氰酸苯乙酯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照然 何朋杰 +4 位作者 李兴玉 何鹏飞 吴毅歆 范黎明 何月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3-27,共5页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XF-1的发酵液处理十字花科作物大白菜、油菜、红菜苔、大头菜、萝卜、水果萝卜和花椰菜,通过HPLC检测了各作物根部的异硫氰酸苯乙酯含量和黑芥子酶活性。结果表明:未处理的萝卜体内的异硫氰酸苯乙酯含量最高,达2.369 mg...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XF-1的发酵液处理十字花科作物大白菜、油菜、红菜苔、大头菜、萝卜、水果萝卜和花椰菜,通过HPLC检测了各作物根部的异硫氰酸苯乙酯含量和黑芥子酶活性。结果表明:未处理的萝卜体内的异硫氰酸苯乙酯含量最高,达2.369 mg/g;经XF-1处理后,各作物根部的异硫氰酸苯乙酯含量均有所提高,以大头菜的提高幅度最大,增长率达122.09%;未处理的水果萝卜体内的黑芥子酶活性最高,达4.587 U/mg;处理后各作物的黑芥子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萝卜的增幅最大,增长率达68.33%。说明XF-1可能参与了十字花科作物硫代葡萄糖苷的代谢,从而提高了各作物对根肿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菌株 十字花科作物 硫代葡萄糖苷 黑芥子酶 根肿病
下载PDF
3套水稻近等基因系对两个病圃稻瘟病菌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褚晋 何鹏飞 +3 位作者 赵正龙 吴毅歆 何朋杰 何月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50-54,共5页
采用苗期喷雾法,评价了丽江新团黑谷、CO39和IRBL系列等3套近等基因系水稻品种对云南省腾冲县和罗平县两个病圃稻瘟病菌的抗性水平及利用价值。结果表明:C101A51(Pi-2(t))、IRBL-22(Pi-9(t))和IRBL-23(Pi-12(t))等3个品系的抗性最强,抗... 采用苗期喷雾法,评价了丽江新团黑谷、CO39和IRBL系列等3套近等基因系水稻品种对云南省腾冲县和罗平县两个病圃稻瘟病菌的抗性水平及利用价值。结果表明:C101A51(Pi-2(t))、IRBL-22(Pi-9(t))和IRBL-23(Pi-12(t))等3个品系的抗性最强,抗病频率分别为:94.22%、93.50%、90.61%。对2个抗瘟基因的联合抗病性分析表明,Pi-2+Pi-9基因、Pi-2+Pi-12基因搭配的联合抗病性系数达0.88和0.86,在抗病育种中适于聚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近等基因系 抗谱 联合抗病性
下载PDF
云南省罗平县与腾冲县两地稻瘟病菌致病类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褚晋 何鹏飞 +3 位作者 赵正龙 吴毅歆 何朋杰 何月秋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4期84-89,共6页
为了明确滇东南和滇西水稻稻瘟病菌组成,采用苗期喷雾法将来自2012年和2013年罗平县与腾冲县2个病圃的295个单孢菌株,接种到丽江新团黑谷、CO39和IRBL三套单基因系,测定它们的致病类型。结果表明,295个菌株可划分为79个致病类型,其中罗... 为了明确滇东南和滇西水稻稻瘟病菌组成,采用苗期喷雾法将来自2012年和2013年罗平县与腾冲县2个病圃的295个单孢菌株,接种到丽江新团黑谷、CO39和IRBL三套单基因系,测定它们的致病类型。结果表明,295个菌株可划分为79个致病类型,其中罗平县48个,特异类型32个;腾冲县47个,特异类型31个,两地共有类型仅16个,占5.42%;携带Pi-9(t)、Pi-2(t)、Pi-12(t)等3个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的被侵染率分别为10.13%、11.39%、11.39%,表明这些抗病基因在抗病育种工作中仍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单基因系 抗病基因 侵染率
下载PDF
抗金银花白粉病菌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4
13
作者 黎燕珊 崔文艳 +2 位作者 张陈芳 黄小欣 何朋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48-2157,共10页
【目的】优化抗金银花白粉病菌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其快速大量生产及进行大田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 【目的】优化抗金银花白粉病菌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其快速大量生产及进行大田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合分生孢子萌发和平板对峙试验,分析优化方案下HC-8菌株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拮抗活性。【结果】HC-8菌株最适基础培养基为酵母蛋白胨培养基(YSP);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0 g/L、酵母膏25.0 g/L、麦芽糖10.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 6.0、转速180 r/min、接种量0.100%、装液量20 mL/300 mL、培养时间48 h。优化方案下,HC-8菌株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3.15%,显著高于优化前的74.65%(P<0.05,下同);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0.66%、59.03%和65.32%,显著高于优化前的54.31%、55.24%和59.17%。【结论】优化后的方案可提高HC-8菌株的发酵产量,并增强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拮抗效果及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建立的方案可用于快速、大批量发酵HC-8菌悬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白粉病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正交试验 拮抗活性
下载PDF
贵州山豆根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小迪 魏升华 +2 位作者 秦睿 崔文艳 何朋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40-2147,共8页
【目的】明确贵州山豆根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山豆根根腐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保湿培养法和组织分离法对感染根腐病的山豆根植株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对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合形... 【目的】明确贵州山豆根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山豆根根腐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保湿培养法和组织分离法对感染根腐病的山豆根植株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对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收集的病株组织样本中共分离获得200株真菌菌株,选取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的67株菌株进行ITS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n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7株菌株中包含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35株、茄腐镰刀菌(F.solani)7株、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23株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2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代表性菌株和茄腐镰刀菌代表性菌株均可侵染山豆根引起典型的根腐病症状,且茄腐镰刀菌致病性明显强于尖孢镰刀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认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结论】贵州山豆根根腐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复合侵染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根腐病 茄腐镰刀菌 尖孢镰刀菌 鉴定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省金银花白粉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文艳 罗喜燕 +4 位作者 吴小云 陈永超 李明伟 彭玲 何朋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1-1719,共9页
【目的】明确贵州省金银花白粉病的病原菌分类地位与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金银花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和遵义市绥阳县采集具有典型白粉病症状的金银花叶片和花蕾,对获得的菌株... 【目的】明确贵州省金银花白粉病的病原菌分类地位与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金银花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和遵义市绥阳县采集具有典型白粉病症状的金银花叶片和花蕾,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测序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孢子萌发法和喷施接种法分析温度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致病性的影响;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和温室药效试验评估6种常见杀菌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从贵州省遵义市和铜仁市金银花产区共获得33株疑似病原菌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金银花白粉病致病菌,其中代表性菌株BF1的形态特征与忍冬叉丝壳菌(Erysiphe lonicerae var.lonicerae)相似,且其ITS序列聚类分析显示与E.lonicerae var.lonicerae ITS序列聚为一类。菌株BF1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BF1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4~26℃,最适致病温度为24℃。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1%多抗霉素、30%吡唑醚菌酯、5%已唑醇和0.3%四霉素对菌株BF1分生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3454、0.4347、0.5369和0.6315 g/L;温室条件下1%多抗霉素、30%吡唑醚菌酯、5%已唑醇和0.3%四霉素对金银花白粉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第2次药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53%、86.40%、84.00%和89.60%。【结论】引起贵州省铜仁市和遵义市金银花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忍冬叉丝壳菌。0.3%四霉素水剂、1%多抗霉素水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5%己唑醇乳剂能有效防控金银花白粉病,可在金银花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白粉病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效试验
下载PDF
金银花白粉病生防内生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白粉病的防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文艳 罗喜燕 +3 位作者 黄高 李秀雅 彭玲 何朋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8-964,共7页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内生细菌菌种资源,探明其对金银花白粉病的拮抗作用,为金银花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并为其在大田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和孢子萌发试验,从102株金银花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具...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内生细菌菌种资源,探明其对金银花白粉病的拮抗作用,为金银花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并为其在大田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和孢子萌发试验,从102株金银花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菌株;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拮抗功能菌株中筛选出能够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生防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试验筛选出HC-1~HC-12共12株具拮抗功能的菌株,其对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玉米小斑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其中,菌株HC-7、HC-8、HC-9和HC-12的拮抗能力较强,处理24 h后金银花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8.90%、17.93%、16.09%和15.66%,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9.46%、71.01%、73.91%和74.71%。盆栽喷施5×10^(7)cfu/mL HC-8菌液,7 d后金银花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较CK下降46.9,防效达71.90%,显著高于HC-7(63.33%)、HC-9(33.36%)和HC-12(45.78%),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经鉴定,HC-8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结论】贝莱斯芽胞杆菌HC-8能有效防控金银花白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白粉病菌 贝莱斯芽胞杆菌 生物防治 内生菌 鉴定
下载PDF
水体中根肿菌孢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17
作者 赵玮琦 何朋杰 +1 位作者 吴毅歆 何月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早期准确定量检测病原是实现有效防控的基础,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应用于水体中检测根肿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采用近年已研究并发表的一对引物。建立并优化RT-PCR反应体系,利用大... 【目的】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早期准确定量检测病原是实现有效防控的基础,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应用于水体中检测根肿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采用近年已研究并发表的一对引物。建立并优化RT-PCR反应体系,利用大肠杆菌TG-1、大肠杆菌T1-1、大肠杆菌DH5α、肺炎克雷伯菌E3、枯草芽孢杆菌XF-1、解淀粉芽孢杆菌Y2、柑橘黄龙病病原菌、假单胞菌E12、成团泛菌L9、阴沟肠杆菌C6、荧光假单胞菌df等11种病原物进行RT-PCR特异性检测,并对灵敏度、可重复性进行评价。利用该体系分别检测不同接种浓度的水体中的根肿菌。【结果】得出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3. 452X+35. 118,其回归系数R2=0. 996,扩增曲线在1×101~1×107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94. 833%,相邻扩增曲线间距均匀,1×101拷贝/μl为最低检测值。熔解曲线显示,所有产物具有单一峰形,有高度扩增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小于1%。在人工接种的水体中,检测下限至少为102个孢子/m L。【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和稳定等优点,为检测根肿菌在水体中的含量提供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根肿菌 水体 荧光定量PCR技术
下载PDF
金银花内生叶斑病菌拮抗菌分离鉴定及生防效果测定
18
作者 吴小云 何朋杰 +1 位作者 罗喜燕 崔文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58-2968,共11页
【目的】从金银花叶片中筛选获得对金银花叶斑病病原菌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旨在为金银花叶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合适的菌种资源,为金银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方法】以金银花叶片为材料,利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分离并纯化内... 【目的】从金银花叶片中筛选获得对金银花叶斑病病原菌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旨在为金银花叶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合适的菌种资源,为金银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方法】以金银花叶片为材料,利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分离并纯化内生芽孢杆菌;采用牛津杯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金银花叶斑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离心管温浴试验评估拮抗菌株对叶斑病菌形态的影响;通过牛津杯平板对峙试验检测拮抗菌株脂肽类抗生素粗提液对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评估拮抗菌株对金银花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谱。【结果】从金银花叶片中共分离得到120株内生芽孢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4株对金银花叶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4株菌株对金银花叶斑病菌的拮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随机选取菌株HC-14开展后续研究。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菌株HC-14对金银花叶斑病菌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其抑菌率为49.38%。离心管温浴试验结果,菌株HC-14的上清液对金银花叶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牛津杯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菌株HC-14的脂肽类抗生素粗提液对金银花叶斑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抑菌率为11.44%。盆栽试验结果,喷施接种菌株HC-14发酵液后第21 d,预防组、治疗组和保护组的病情指数分别仅为6.94、6.35和4.21,防治效果依次为76.62%、78.59%和85.79%。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菌株HC-14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HC-14抑菌谱测定结果,菌株HC-14除对青枯劳尔氏菌无抑菌效果外,对10种常见的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HC-14的抑菌谱较广,具有开发为金银花叶斑病生防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叶斑病 链格孢菌 枯草芽孢杆菌 共培养 生物防治
下载PDF
B9601-Y2溶磷解钾固氮能力及促玉米生长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崔文艳 何朋杰 +5 位作者 杨丽娟 何鹏飞 何鹏搏 吴毅歆 李兴玉 何月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5-160,168,共7页
为了明确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Y2)的促生长机制,通过摇瓶培养,检测其溶磷解钾固氮活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索Y2对玉米生长量和溶磷解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7天时,Y2固氮量为2.9 mg/L,解钾量为13.5μg/mL;在第4天时,溶磷量达732μg/mL... 为了明确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Y2)的促生长机制,通过摇瓶培养,检测其溶磷解钾固氮活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索Y2对玉米生长量和溶磷解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7天时,Y2固氮量为2.9 mg/L,解钾量为13.5μg/mL;在第4天时,溶磷量达732μg/mL。与空白对照相比,Y2发酵液能增加玉米株高28.29%,根长27.21%,叶宽18.56%,鲜重80.93%,干重66.67%;提高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0.42%、111.01%和17.24%,提高植株氮、磷、钾含量45.46%、120.17%、68.45%。研究结果表明,Y2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钾和具有固氮能力,并能促进植株对氮、磷、钾营养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解淀粉芽孢杆菌 克雷伯氏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固氮能力
原文传递
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对玉米的防病促生长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崔文艳 何朋杰 +3 位作者 尚娟 李艳云 吴毅歆 何月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158,共6页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及盆栽试验,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Y2)防治玉米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及提高玉米生物量的效果。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Y2发酵液、无菌滤液及菌体悬液对玉米小斑病菌和茎基腐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盆栽实验结果显示,3...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及盆栽试验,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Y2)防治玉米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及提高玉米生物量的效果。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Y2发酵液、无菌滤液及菌体悬液对玉米小斑病菌和茎基腐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盆栽实验结果显示,3种处理对玉米小斑病防效60%左右,对茎腐病防效50%左右,防效依次为Y2发酵液>菌体悬液>无菌滤液。单独使用Y2发酵液、无菌滤液及菌体悬液处理的苗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清水和病原菌对照20%以上,喷施或灌溉接种病原菌的玉米苗生长量显著高于单独接种病原菌处理,有效消除了病原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因此,生防菌Y2具有用于防治玉米病害和具有根肥及叶面肥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防菌 拮抗 小斑病 茎基腐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