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对小粒大豆光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玉兰 陈殿元 +4 位作者 元明浩 曲喜云 刘晓娟 张议 何梦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1-557,共7页
以通农15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8(S1)、20(S2)、22(S3)、24(S4)和26(S5)万株·hm^(-2)5个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对小粒大豆光合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大豆株高和倒伏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单株根鲜重和根瘤... 以通农15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8(S1)、20(S2)、22(S3)、24(S4)和26(S5)万株·hm^(-2)5个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对小粒大豆光合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大豆株高和倒伏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单株根鲜重和根瘤菌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S3处理根系鲜重、根瘤菌数均最大;在V4~R4期叶面积指数(LAI)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R6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单株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SPAD值)、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各指标在V4~R6期均随着密度的增大呈降低的趋势,R7期呈增高趋势;S4处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与S1、S2、S3各处理指标值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气孔导度(Gs)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胞间CO_2浓度(Ci)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本试验条件下,小粒大豆以22万株·hm^(-2)(S3)产量最高,为2 908.99 kg·hm^(-2),比S1、S2、S4、S5处理分别增加7.5%、3.6%、9.9%、21.8%,与S2处理差异显著(P<0.05),与S1、S4、S5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小粒大豆 光合生产能力 产量
下载PDF
银杏叶片黄化过程中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艺斐 姜泽东 +3 位作者 张敖 计舒文 何梦原 朱延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20-2224,共5页
【目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片在秋季衰老变黄,极具观赏性,但黄化后不久易脱落,讨论叶片黄化和脱落的关系,为提高银杏观赏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银杏绿色叶、浅绿色叶、黄色叶为本研究的实验材料,测定光合色素含量、吸收... 【目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片在秋季衰老变黄,极具观赏性,但黄化后不久易脱落,讨论叶片黄化和脱落的关系,为提高银杏观赏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银杏绿色叶、浅绿色叶、黄色叶为本研究的实验材料,测定光合色素含量、吸收光谱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在银杏叶片衰老变黄过程中,各种光合色素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并不同步;叶片黄化对可见光吸收量减少,在510~710 nm范围内,光吸收量差异显著;随着叶片黄化,Fv/Fm显著下降,同时PSⅡ最大荧光Fm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量RC/CSm显著减少。【结论】在衰老进程中,银杏叶片色素蛋白复合体解体,色素分散,黄化叶片的这种特性可能有利于其在白天提高叶片温度,有助于叶片内含物的分解和向外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黄化 吸收光谱 叶绿素荧光参数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