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镍铁渣粉水泥土动应力-应变特性研究
1
作者 何森凯 张必胜 陈峰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为研究复合镍铁渣粉的掺入对水泥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土质、复合镍铁渣粉掺量、养护龄期的基础上,开展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复合镍铁渣粉掺入水泥土后,能够增加... 为研究复合镍铁渣粉的掺入对水泥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土质、复合镍铁渣粉掺量、养护龄期的基础上,开展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复合镍铁渣粉掺入水泥土后,能够增加水泥土的动态强度,且其发挥最佳效果的掺入值在40%左右;复合镍铁渣粉的掺入没有提升水泥土的延性,水泥土破坏过程可分为近似弹性阶段、脆性变形阶段和脆性破坏阶段;随着养护时间的增长,不同掺量、不同土质的复合镍铁渣粉水泥土的动态应力和动应力峰值都实现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镍铁渣粉 水泥土 SHPB试验 动态强度
下载PDF
福建省交通运输科技人才现状与培养策略
2
作者 艾四芽 林思敏 +3 位作者 杨龙清 何森凯 庄存超 许莉 《福建交通科技》 2024年第7期120-122,共3页
以福建省交通行业科技创新人才需求为落脚点,从创新、转化和服务三方面人才入手,分析当前福建省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人才问题,并提出了政策优化、产学研合作强化和评价体系完善的策略,旨在促进福建省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全面进步,弥补人... 以福建省交通行业科技创新人才需求为落脚点,从创新、转化和服务三方面人才入手,分析当前福建省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人才问题,并提出了政策优化、产学研合作强化和评价体系完善的策略,旨在促进福建省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全面进步,弥补人才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 产学研优化 人才评价体系
下载PDF
用地受限下低等级公路泡沫轻质土路基填筑技术应用
3
作者 叶晨峰 何森凯 陈其柱 《福建交通科技》 2024年第4期7-10,共4页
低等级公路建设用地受基本农田、生态林等红线限制,部分路基段落无法放坡。泡沫轻质土具有轻质性、自立性、施工便捷等优点,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以福建某低等级公路工程为依托,分析了在用地受限情况下的泡沫轻质土路基设计方案,通过稳... 低等级公路建设用地受基本农田、生态林等红线限制,部分路基段落无法放坡。泡沫轻质土具有轻质性、自立性、施工便捷等优点,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以福建某低等级公路工程为依托,分析了在用地受限情况下的泡沫轻质土路基设计方案,通过稳定性验算,表明泡沫轻质土路基在低等级公路用地受限路段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受限 低等级公路 泡沫轻质土 设计方案
下载PDF
交通行业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用”发展困局及强化措施分析
4
作者 何森凯 《福建交通科技》 2023年第6期86-88,共3页
博士后工作站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平台,是人才强企及企业全面、协调、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交通领域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现状,针对创新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不足等产学研用的发展困局,系统分析了博士后工作站... 博士后工作站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平台,是人才强企及企业全面、协调、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交通领域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现状,针对创新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不足等产学研用的发展困局,系统分析了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在推动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产学研一体化提升的四大措施。经研究发现:通过规范完善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显著提升产学研用成效;通过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技术创新,以技术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能够充分发挥工作站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的平台优势,加速推进企业重大、重点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后工作站 企业转型 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浅谈交通领域产业化团队建设
5
作者 何森凯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第12期189-191,共3页
产业化人才团队培养作为交通行业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亟须摆在重要位置,开展有针对性、差异化、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文章结合产业化发展现状,针对当前产业化团队建设困局,提出健全产业化团队培养机制,通过整... 产业化人才团队培养作为交通行业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亟须摆在重要位置,开展有针对性、差异化、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文章结合产业化发展现状,针对当前产业化团队建设困局,提出健全产业化团队培养机制,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提出强化产业化团队建设的四大措施。研究发现: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强化资金保障、完善激励机制及健全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规范产业化团队建设及激发产业化团队活力,提高产业化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培育集聚“研发+产业化”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 团队建设 人才培养 成果转化
下载PDF
碱激发胶凝材料抗硫酸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金盛 徐茂龙 +4 位作者 张必胜 王坛华 程沛媛 何森凯 吴文达 《福建建筑》 2023年第8期58-63,共6页
碱激发胶凝材料是一种新型绿色胶凝材料,碱激发混凝土以环保、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一系列特点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为此综述硫酸盐对碱激发混凝土的侵蚀机理,比较碱激发材料与普通硅... 碱激发胶凝材料是一种新型绿色胶凝材料,碱激发混凝土以环保、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一系列特点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为此综述硫酸盐对碱激发混凝土的侵蚀机理,比较碱激发材料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面对硫酸盐侵蚀的不同侵蚀产物,以及碱激发胶凝材料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提出碱激发胶材混凝土抗硫酸盐耐久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胶凝材料 抗硫酸盐 侵蚀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福建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7
作者 艾四芽 林思敏 +3 位作者 杨龙清 何森凯 庄存超 许莉 《福建交通科技》 2023年第9期112-114,共3页
科技创新是建设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第一驱动力,必须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支撑交通强国建设。以福建省交通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落脚点,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人才需求、相关制度政策、成果转化推广四方面分析目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 科技创新是建设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第一驱动力,必须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支撑交通强国建设。以福建省交通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落脚点,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人才需求、相关制度政策、成果转化推广四方面分析目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成果转化四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助力构建支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人才培养 创新服务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
下载PDF
减饱和松砂静态液化的水-气两相流耦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方志 陈育民 +1 位作者 何森凯 何稼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78-3384,共7页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的饱和度,提高地基抗液化强度的新方法。基于水-气两相流反应与土体骨架变形的耦合模拟方法,建立了单调加载条件下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数值分析模型。开展了减饱和松砂的三轴不排水试验数值模拟研...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的饱和度,提高地基抗液化强度的新方法。基于水-气两相流反应与土体骨架变形的耦合模拟方法,建立了单调加载条件下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数值分析模型。开展了减饱和松砂的三轴不排水试验数值模拟研究,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两相流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减饱和砂土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力路径及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验证了两相流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数值分析结果还表明,加载过程中减饱和松砂中的饱和度会增加,直至达到一个稳定值,当围压一定时,减饱和松砂加载结束时的饱和度与初始饱和度呈线性关系;且砂土中气体会在荷载作用下被压缩,使得减饱和砂土在不排水条件下发生剪缩。计算发现,当砂土饱和度从100%减小到94.5%时,孔隙水压力系数B值会减小约80%,最大孔隙压力值会降低40%~50%,不排水剪切强度提高2.0~2.5倍,残余强度会提升10倍以上,由此可知,此为减饱和法抗液化的主要机制,而基质吸力不是减饱和法提高砂土抗剪强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两相流 静态液化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可液化地基电解减饱法处理的电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森凯 陈育民 方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34-1441,共8页
电解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新方法,通过电解饱和砂土地基中的孔隙水生成气体,达到减小砂土地基饱和度并提高抗液化强度的目的。采用可导电的塑料排水板(EKG)为电极,开展饱和砂土地基在恒定电流下的电解减饱和模型... 电解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新方法,通过电解饱和砂土地基中的孔隙水生成气体,达到减小砂土地基饱和度并提高抗液化强度的目的。采用可导电的塑料排水板(EKG)为电极,开展饱和砂土地基在恒定电流下的电解减饱和模型试验,并分析了砂土地基在电解过程中的电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电解初期饱和度的下降速率与电流强度呈正比;然后饱和度的下降速率变缓;最后饱和度减小到89.5%不再变化,且最终饱和度的大小与电流强度无关。此外,地基的等效电阻随着砂土饱和度的减小而增大,并且对比了孔隙水压力系数B、含气水体积模量Kwa、压缩波速vp和地基等效电阻等4种评价指标在分析饱和砂土减饱和试验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等效电阻在电解减饱和法中最易测得,且对砂土饱和度的敏感范围更大以及适用于各类试验,因此可将地基等效电阻作为评价砂土减饱和状态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电解 饱和砂土地基 电流强度 地基等效电阻
下载PDF
电解减饱和法处理可液化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育民 何森凯 +1 位作者 方志 江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2-838,共7页
电解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新方法,通过电解饱和地基中的孔隙水生成气体,达到减小地基饱和度并提高抗液化强度的目的。采用石墨毡为电极,开展恒定电流强度下的现场电解减饱和试验研究。通过地基压缩波速试验测得... 电解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新方法,通过电解饱和地基中的孔隙水生成气体,达到减小地基饱和度并提高抗液化强度的目的。采用石墨毡为电极,开展恒定电流强度下的现场电解减饱和试验研究。通过地基压缩波速试验测得电解作用下地基深部的饱和度从98.2%减小至94%。着重分析了地基土在电解过程中的电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等效电阻随着饱和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呈现出较好的单值函数关系;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等效电阻的增长速率越高,其电阻增幅也越快,达到最大等效电阻所消耗的电量先逐渐增大,然后再趋于平缓;虽然增大电流强度会略微增加耗电量,但是可以显著提高电解减饱和法效率。此外,等效电阻的衰减过程可以分为快速衰减、平缓衰减和稳定3个阶段,其中快速衰减阶段为停止电解3 h内,等效电阻的平均衰减速率为11Ω/h;由于试验场地位于河边,电解产生的气泡易受渗流的影响,使其难以长期维持在正负极间土层中;然而在该阶段,其电阻降幅也仅有15%,使可液化地基仍维持着较好的抗液化能力。对地基二次或多次电解,可以大幅节省耗电量,约为首次电解的30%;而且还能加快地基正负极间土层中气泡的生成量,从而有效减小饱和度,提高电解减饱和法效率以及地基的抗液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抗液化 饱和砂土地基 电解法 现场试验 等效电阻
下载PDF
基于单相流的减饱和砂土流固耦合改进算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志 陈育民 何森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51-1857,共7页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水的饱和度来处置可液化砂土地基的方法。基于单相流-固耦合理论,将减饱和砂中水-气两相流体等效为单相流体,提出一种可以考虑加载过程中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变化的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单相流改进算...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水的饱和度来处置可液化砂土地基的方法。基于单相流-固耦合理论,将减饱和砂中水-气两相流体等效为单相流体,提出一种可以考虑加载过程中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变化的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单相流改进算法,用其进行单调荷载作用下三轴不排水压缩试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饱和度条件下的减饱和砂土的不排水反应并与饱和砂土三轴不排水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相流改进算法能够很好地反映减饱和法的抗液化特性。此外,对比不同数值分析方法模拟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采用单相流简化算法分析减饱和砂土的不排水反应时,因为不考虑加载过程中的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变化,所以初始的流体体积模量取值会影响减饱和砂土的强度,初始围压为100 kPa、饱和度为96%的减饱和砂土在单调荷载作用下,气体体积模量取值从100 kPa增加至200 kPa时,减饱和砂试样的峰值偏应力会减小约30%,孔隙压力会增加约40%;通过对比同等条件下的单相流改进算法和两相流算法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以及饱和度和体积应变变化曲线,两者结果相近,误差在5%以内。综上所述,单相流改进算法是一种较为合理而简洁地模拟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单相流改进算法 流体体积模量 静态液化
下载PDF
电解减饱和法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育民 何森凯 +1 位作者 吴海清 徐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6-733,共8页
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可液化地基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工程措施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的饱和度,将饱和砂土地基变成不饱和的砂土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抗液化强度,减轻地震时产生的液化震害。根据电解水的原理,采用新型可导电的... 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可液化地基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工程措施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的饱和度,将饱和砂土地基变成不饱和的砂土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抗液化强度,减轻地震时产生的液化震害。根据电解水的原理,采用新型可导电的塑料排水板为电极,开展了饱和砂土地基的电解试验,通过试验中产生气泡的宏观现象,确定了电解试验应采用的电极间距、电解电压、电极布置型式。基于室内振动台对电解减饱和法的抗液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考虑了电极在砂土地基中的竖向布置、水平布置和倾斜布置对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电极布置方案中水平电极布置方案在振动时产生的超孔压最小,抗液化效果最好。同时开展了电解后静置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静置一段时间后,电解产生的减饱和作用仍然明显,但地基深部的气泡存在上移运动的趋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定期进行地基土体的电解作业,从而提高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抗液化 饱和砂土地基 电解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电解减饱和法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波速特性
13
作者 何森凯 陈育民 方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2-477,共6页
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对压缩波速进行检测,开展饱和砂土地基在恒定电流下的电解减饱和模型试验,并分析饱和砂土地基在电解过程中的波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不仅满足电解减饱和法对测试仪器的基本要求,而且符合大模... 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对压缩波速进行检测,开展饱和砂土地基在恒定电流下的电解减饱和模型试验,并分析饱和砂土地基在电解过程中的波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不仅满足电解减饱和法对测试仪器的基本要求,而且符合大模型波速试验的精度要求。在电解减饱和初期,压缩波速的降幅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之后电流对压缩波速的影响逐渐减弱,波速逐渐趋于稳定;最后,波速维持在0.33 km/s,不受电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电解 电流 饱和砂土地基 波速试验
下载PDF
九寨沟漳扎镇M7.0地震灾害分析
14
作者 何森凯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6期22-27,共6页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县漳扎镇发生M7.0地震,震中位于(33.20°N,103.82°E),震源深度约为20 km。地震震中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造成一定破坏,并导致20人死亡,250余人受伤,将近4万人滞留。针对此次...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县漳扎镇发生M7.0地震,震中位于(33.20°N,103.82°E),震源深度约为20 km。地震震中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造成一定破坏,并导致20人死亡,250余人受伤,将近4万人滞留。针对此次大地震,本文着重分析其震源机制和破坏形式,结果表明:此次九寨沟地震为高倾角的走滑型地震,矩震级MW达到6.5,其断层节面Ⅰ为左旋正断,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62°和–15°;断层节面Ⅱ为右旋正断,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77°和–151°;对设防烈度Ⅷ度以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所造成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超过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550,并对大跨度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容易引发建筑物坍塌;此外,由于此次地震为高倾角的走滑型地震,极易引发山体滑坡,造成二次灾害,增加震后的救援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源机制 破坏形式 断层 灾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