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树林线虫室内培养及生活史观察
1
作者 何永姑 《海洋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49-58,共10页
本文利用玉米培养基成功培养红树林线虫Viscosia heterolaima sp,并观察到线虫的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线虫的胚胎发育从一细胞到蠕虫期的发育持续时间分别为:1细胞期146.71 ± 7.48 min;2细胞期100.00 ± 6.80 min;4细胞期112.71... 本文利用玉米培养基成功培养红树林线虫Viscosia heterolaima sp,并观察到线虫的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线虫的胚胎发育从一细胞到蠕虫期的发育持续时间分别为:1细胞期146.71 ± 7.48 min;2细胞期100.00 ± 6.80 min;4细胞期112.71 ± 8.17 min;多细胞期353.43 ± 9.47 min:囊胚期481.14 ± 9.92 min;原肠胚期574.71 ± 9.76 min;蠕虫期1991.71 ± 22.78 min;刚孵化的线虫通体透明,体长528.33 ± 85.86 μm,幼虫体长在23 d左右停止生长,成虫体长为2958.22 ± 143.00 μm,线虫的成熟期为12~18 d,寿命为46 d,在实验室对线虫最适温度和盐度进行研究发现,线虫在温度为25℃,盐度为20‰时种群生长密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线虫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不同粒径微塑料对红树林线虫生活史的影响
2
作者 何永姑 《海洋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34-42,共9页
本文利用玉米培养基成功培养红树林线虫Viscosia heterolaima sp,并观察到线虫的胚胎发育及胚后发本文对线虫Viscosia heterolaima sp进行暴露不同粒径微塑料暴露,以致死率、怀卵数、胚胎发育时间、后代数目等评估不同粒径的微塑料颗粒... 本文利用玉米培养基成功培养红树林线虫Viscosia heterolaima sp,并观察到线虫的胚胎发育及胚后发本文对线虫Viscosia heterolaima sp进行暴露不同粒径微塑料暴露,以致死率、怀卵数、胚胎发育时间、后代数目等评估不同粒径的微塑料颗粒对线虫生活史的影响,发现致死率与微塑料的浓度无关,与微塑料的粒径有关,粒径(0.1、1.0、3.0、5.0) μm微塑料颗粒对线虫Viscosia heterolaima sp死亡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3 μm粒径微塑料对线虫成活率影响最大平均致死率为24.1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1粒径为0.1、1.0、3.0和5.0 µm的微塑料均能降低线虫的怀卵数,其中,粒径3 μm线虫怀卵数影响最大(抑制率为36.57%),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 P −1、0.1~5.0 µm的微塑料溶液后,微塑料颗粒主要分布在线虫Viscosia heterolaima sp肠道中,各粒径微塑料在线虫体内差异明显。其中,3.0 μm的微塑料颗粒在线虫Viscosia heterolaima sp体内的荧光强度最强;不同粒径微塑料都能降低线虫Viscosia heterolaima sp后代数目,使线虫的后代数目显著降低,抑制率达15.37%~4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红树林线虫 生活史影响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Chla、有机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均玲 袁超 +1 位作者 何永姑 王永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5-191,共7页
于2015年4月(春季)、2015年6月(夏季)、2015年10月(秋季)、2016年1月(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进行多次采样,分选小型底栖动物,并测定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叶绿素a含量,分析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有机质、Chl... 于2015年4月(春季)、2015年6月(夏季)、2015年10月(秋季)、2016年1月(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进行多次采样,分选小型底栖动物,并测定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叶绿素a含量,分析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有机质、Chla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沉积物中小型底栖动物主要包括自由生活线虫、桡足类、涡虫、多毛类、寡毛类,线虫为优势类群;有机质含量为25.22%—93.41%,平均值为46.6%; Chla含量为0.188—6.303μg/g,平均值为1.731μg/g。相关性分析显示,春季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Chl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s r=0.684; P<0.05),夏季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s r=-0.518; 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小型底栖动物 有机质 Chla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永姑 刘均玲 +2 位作者 袁超 赵爽 王永强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1-688,共8页
于2015-04月(春季)、2015-06(夏季)、2015-10(秋季)、2016-01(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潮间带沉积物选取15个采样点,进行小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和类群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 于2015-04月(春季)、2015-06(夏季)、2015-10(秋季)、2016-01(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潮间带沉积物选取15个采样点,进行小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和类群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主要包括线虫类、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涡虫类、轮虫类、海螨类。其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线虫平均丰度分别为(192.11±97.87),(203±73.03),(156.25±54.53),(136.74±53.02)ind·10 cm^-2;桡足类平均丰度分别为(7.68±4.28),(1.14±0.95),(4.43±5.61),(1.99±1.32)ind·10 cm^-2;多毛类为(1.37±1.17),(0.44±0.47),(0.21±0.24),(0.62±0.71)ind·10 cm^-2寡毛类为:(1.30±0.86),(1.35±1.07),(1.27±1.10),(1.46±0.98)ind·10 cm^-2。四季中线虫均为优势类群,占94.78%~98.25%,各采样点线虫丰度百分比差别不大,桡足类在春季最大(3.79%),夏季最小(0.55%)。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龙尾、长宁尾所对区域及靠近内陆的采样点区域。对不同季节小型底栖动物丰度进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春、夏季与秋、冬季小型底栖动物类群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季节不同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进行Student-Newman-Keuls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春、夏季与秋、冬季线虫类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桡足类丰度夏、冬季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秋、冬季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多毛类丰度春、夏、秋、冬四季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寡毛类丰度不同季节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季节分布 小型底栖动物 东寨港
下载PDF
卵形鲳鲹深海网箱养殖渔获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川 何永姑 王小兵 《热带生物学报》 2018年第4期363-369,共7页
为了实现在传统养殖模式基础上,通过增加养殖密度,把养殖成活率提高到85%左右,单位水体产量提高到20 kg·m^(-3)水体的目标,笔者对卵形鲳鲹深海网箱养殖的2种新型养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放苗,2批次渔获"模... 为了实现在传统养殖模式基础上,通过增加养殖密度,把养殖成活率提高到85%左右,单位水体产量提高到20 kg·m^(-3)水体的目标,笔者对卵形鲳鲹深海网箱养殖的2种新型养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放苗,2批次渔获"模式不同试验组对养殖成活率和单位水体产量有明显影响(P <0. 05)。试验组1成活率最高,为(85. 82±0. 95)%,试验组4最低,为(83. 4±0. 21)%;单位水体产量试验组4最高,为(21. 29±0. 31) kg·m^(-3),试验组2最低,为(17. 95±0. 49) kg·m^(-3),仅试验组3捕捞组合方式达到试验设计目标,即第1次捕捞的商品鱼规格应控制在300~350 g之间。"一次性放苗,3批次渔获"模式养殖成活率在不同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试验组2最高,为(85. 79±0. 24)%,试验组4最低,为(84. 0±0. 36)%;单位水体产量试验组1,3,5,6之间及试验组2和4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但试验组2和4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P <0. 05),分别为(21. 34±1. 17) kg·m^(-3)和(21. 64±1. 18) kg·m^(-3),且该模式中,试验组2和4均能达到试验设计目标,即采取第1次捕获商品鱼规格为300~350 g,捕获量为40%~50%,第2次捕获规格为400~450 g,捕获量为50%~60%的捕捞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网箱养殖 渔获方式 成活率 产量
下载PDF
基于卵形鲳鲹商品鱼品质控制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川 何永姑 王小兵 《现代食品》 2018年第15期126-129,共4页
本文对不同养殖阶段300~350 g、400~450 g、500~550 g 3种规格的卵形鲳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养殖商品鱼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生产效益最大化。结果表明:在被检测的3种规格商品鱼中,粗脂肪含量与鱼规格正相关,300~35... 本文对不同养殖阶段300~350 g、400~450 g、500~550 g 3种规格的卵形鲳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养殖商品鱼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生产效益最大化。结果表明:在被检测的3种规格商品鱼中,粗脂肪含量与鱼规格正相关,300~350 g和400~450 g、500~550 g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00~450 g和500~550 g无明显差异(P>0.05);粗蛋白含量先增后降,但不同规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比例较为均衡,符合FAO/WHO标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规格400~450 g与300~350 g、500~550 g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DHA含量与商品鱼规格成负相关,300~350 g规格两者含量明显高于400~450 g规格和500~550 g规格(P>0.05)。因此,300~350 g规格的商品鱼可作为富不饱和脂肪酸和DHA食品、400~450 g规格可作为富高质蛋白食品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营养成分 氨基酸
下载PDF
基于卵形鲳鲹商品鱼品质控制的营养成分分析
7
作者 林川 何永姑 王小兵 《齐鲁渔业》 2018年第9期6-10,共5页
通过对不同养殖阶段(300~350g、400~450g、500~550g)3种规格的卵形鲳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养殖商品鱼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生产效益的最大化。结果表明:在被检测的3种规格商品鱼中,粗脂肪含量与鱼规格正... 通过对不同养殖阶段(300~350g、400~450g、500~550g)3种规格的卵形鲳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养殖商品鱼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生产效益的最大化。结果表明:在被检测的3种规格商品鱼中,粗脂肪含量与鱼规格正相关,300~350g和1400~450g、500~550g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00~450g和500~550g无明显差异(P≥0.05);粗蛋白含量先增后降,但不同规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比例较为均衡,符合FAO/WHO标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规格400~450g与300~350g、500~550g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DHA含量与商品鱼规格呈负相关,300~350g规格两者含量明显高于400~450g规格和500~550g规格,因此,300~350g规格的商品鱼可作为富不饱和脂肪酸和DHA食品、400~450g规格可作为富高质蛋白食品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