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何汉晖 刘永裕 林晓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4期2714-2715,共2页
探析在修骨损缺的手术当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30例创伤性四肢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3D打印技术。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 探析在修骨损缺的手术当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30例创伤性四肢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3D打印技术。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要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对需要进行修复骨缺损手术的创伤性四肢缺损,使用3D打印技术进行治疗比常规方法的效果好,使用3D打印技术能有效对疾病情况进行明确的了解和判断,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修复骨缺损
下载PDF
骨折部位血肿回植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汉晖 刘永裕 +2 位作者 林晓光 沈楚龙 周宇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6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骨折部位血肿回植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佛山市中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在固定过程中取出的血肿... 目的:观察骨折部位血肿回植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佛山市中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在固定过程中取出的血肿块放置无菌塑料袋中,在实行内固定装置完毕后将原先取出的血肿块置入骨折端结合处周围,对照组不予以骨折血肿回植。内固定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并检测两组患者生化代谢指标,同时在术后第1、3个月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比较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率22.0%,与对照组1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1个月,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前胶原羟基端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骨折端血肿回植可显著增强骨折端成骨能力,局限炎性反应,有效促进骨折端骨痂形成,促进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回植 骨愈合 骨折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螺钉对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治疗价值评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汉晖 周宇星 +1 位作者 郑文林 沈楚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4期27-28,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下胫腓联合螺钉对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 目的:分析研究下胫腓联合螺钉对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分别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1%,对照组为77.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螺钉 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病理形态观察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邹勇根 郭跃明 +2 位作者 李伟强 王志远 何汉晖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病理形态改变,并探讨其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6例病程在3个月~1年的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患儿分为两组,A组采用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桡骨头复位术,B组采用尺骨上段"Z&... 目的分析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病理形态改变,并探讨其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6例病程在3个月~1年的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患儿分为两组,A组采用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桡骨头复位术,B组采用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桡骨头复位内固定+环状韧带修补术。术前、术后分别记录每例患者的尺骨上段、桡骨和肱骨小头的病理形态改变以及前臂和肘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尺骨上段向前外侧成角、桡骨过度增长和患肘关节退行性等改变。40例完成随访,随访21.6个月(6~32个月),40例患者尺骨截骨处均愈合;A组19例患者术后复发桡头脱位者8例,功能优良率达57.9%(11/19);B组21例患者术后复发桡头脱位者2例,功能优良率达90.5%(19/21)。结论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桡骨头复位内固定+环状韧带重建术能够显著提高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尽早手术有利于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病理形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陈旧性孟氏骨折 病理形态 治疗
下载PDF
骨创伤患者IL-6和血糖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灿辉 吴征杰 +2 位作者 曾焰辉 何汉晖 黄瑞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血糖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动态变化,以及骨创伤应激状态下血糖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2月至8月收治的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本院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血糖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动态变化,以及骨创伤应激状态下血糖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2月至8月收治的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本院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及IL-6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IL-6及空腹血糖水平不同,术前严重伤组明显高于轻伤组与重伤组(P<0.05),各组术后1、3、5、7d示严重伤组的IL-6及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轻伤组与重伤组(P<0.05),各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L-6与空腹血糖水平随时间延长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骨创伤患者血糖及IL-6动态变化与骨创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检测患者血糖及IL-6水平,可有效提高对骨创伤病情的判断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创伤 白细胞介素6 血糖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早期手术矫形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邹勇根 李伟强 +1 位作者 郭跃明 何汉晖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年第4期293-294,29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截骨矫形手术对儿童肘内翻畸形病理形态和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7例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儿童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创伤后手术时间不同分成两组:A组(创伤后二年内手... 目的】探讨早期截骨矫形手术对儿童肘内翻畸形病理形态和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7例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儿童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创伤后手术时间不同分成两组:A组(创伤后二年内手术组)62例和B组(创伤后二年以上组)75例,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术前提携角为-25.42°±4.57°,术后提携角为10.17°±3.09°,关节屈伸功能改善21.26°±5.15°,X线病理形态改善接近正常者48例,B组患者术前提携角为-24.68°±6.07°,术后提携角为9.24°±3.43°,关节屈伸功能改善角度为13.29°±6.22°,X线病理形态改善接近正常者32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肘内翻畸形复发、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儿童肘内翻畸形尽早手术矫形能够早期恢复上肢力线和肘关节运动轴,有利于肘关节病理形态的修复,而且在矫正畸形的同时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肘内翻 病理形态
下载PDF
运用Micro–CT虚拟仿真观察养血固肾法对骨折愈合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若景 何汉晖 +4 位作者 沈楚龙 林俊达 关宏刚 邓再冲 周志豪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4期13-15,199,共4页
目的:采用Micro–CT虚拟仿真技术研究养血固肾汤在大鼠骨折愈合期间的作用。方法:选取80只SPF级SD大鼠,对其进行骨折手术,选取造模成功的72只大鼠,按照体质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24例大鼠。对观察组大鼠使用养血固肾... 目的:采用Micro–CT虚拟仿真技术研究养血固肾汤在大鼠骨折愈合期间的作用。方法:选取80只SPF级SD大鼠,对其进行骨折手术,选取造模成功的72只大鼠,按照体质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24例大鼠。对观察组大鼠使用养血固肾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大鼠采用恒古骨伤愈合剂进行治疗,模型组则对其使用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灌注治疗,结合Micro–CT虚拟仿真技术分析三组大鼠的病情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大鼠在治疗第5~30天内,观察组大鼠血清钙离子在骨折后初期浓度要明显低于模型组,然而其在骨折后期的数值有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各组大鼠在研究过程中,其体重均呈上升趋势,且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Micro–CT扫描的二维资料,该图像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是三组当中恢复情况最好的一组。结论:使用养血固肾汤进行治疗能够改善骨折部位的毛细血管开放量,调节循环,加速清除代谢产物,虚拟仿真图像直观显示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固肾汤 恒古骨伤愈合剂 血清钙离子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328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远 郭跃明 +3 位作者 李伟强 何汉晖 马洪 关力昕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6X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至2008年12月以来共治疗328例肱骨髁上骨折,男248例,女80例,平均年龄7.52岁,均为不稳定性骨折。结果: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297例,占90.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至2008年12月以来共治疗328例肱骨髁上骨折,男248例,女80例,平均年龄7.52岁,均为不稳定性骨折。结果: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297例,占90.6%;好转26例,占7.9%;未愈5例,占1.5%。无针孔感染、Volkmann挛缩及尺神经损伤发生。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固定牢靠、安全有效的优点,又避免了保守治疗及手术的缺点,宜作为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经皮穿针内固定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枢性高渗血症1例
9
作者 张英俭 何明丰 +2 位作者 涂泽松 何汉晖 黄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 中枢性高渗血症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心脏刀刺伤抢救4例体会
10
作者 张英俭 何明丰 +4 位作者 黎练达 梁章荣 何汉晖 刘绍辉 徐劲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609-609,共1页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治疗 诊断 心脏刀刺伤 抢救
下载PDF
创伤病人院内死亡128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张英俭 何明丰 +3 位作者 黎练达 徐劲松 何汉晖 刘绍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严重创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总结经验教训,减少死亡。方法:对收住院的128例创伤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致伤因素、损伤类型、并发症及死因构成。结果:致伤原因前三位分别是交通伤94例(占73.44%),坠落伤15例... 目的:为了提高严重创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总结经验教训,减少死亡。方法:对收住院的128例创伤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致伤因素、损伤类型、并发症及死因构成。结果:致伤原因前三位分别是交通伤94例(占73.44%),坠落伤15例(占11.72%),跌倒和械斗伤各5例(各占3.9%)。损伤类型前三位分别是:颅脑损伤102例(占79.69%),其中重型颅脑损伤83例(占64.84%83/128);腹腔内脏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8例(占6.0%),四肢多发骨折、骨盆骨折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7例(占5.0%)。死亡时间分布:24小时内死亡31例(占24.22%),2~7天内死亡53例(占41.41%),8~14天死亡31例(占24.22%),15天以上死亡13例(占10.16%)。创伤3日内死亡主要死因:严重颅脑伤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27例(占21.09%),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5例(占11.72%)。4~15天主要死因:颅脑伤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56例(占43.75%)和各类并发症12例(占9.38%)。15天以上为肺部感染为主的各类并发症。结论:创伤致死原因主要为颅脑损伤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早期还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后期为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颅脑损伤 死亡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