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并对术前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术后恢复进行分析,以了解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前进行营养评价及Child分级,观察术后不同营养状况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及术后...目的调查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并对术前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术后恢复进行分析,以了解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前进行营养评价及Child分级,观察术后不同营养状况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及术后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并比较经口饮食的开放时间。结果80例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发现营养不良发生数为8例(占10%),而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方法评价发现营养不良发生数为60例(占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营养不良者为16.7%,中度营养不良者为50%,重度营养不良者为53.8%。7例死亡病例均属中度以上营养不良,Child均为C级。术后患者血糖、甘油三酯均较术前有所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极高,不能用传统的BMI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术前营养不良严重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术后的恢复。术前正确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并给予营养干预,术后尽早肠内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且是安全可行的。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BQT)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改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人。益生...【目的】探究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BQT)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改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人。益生菌组予以益生菌和标准BQT法2周,停药后口服益生菌4周。安慰剂组予以益生菌安慰剂和标准BQT法2周,BQT停药后口服益生菌安慰剂4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临床疗效,运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使用微生物多样性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干预前后患者的肠道菌群水平。【结果】2组的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反酸评分为1.10±0.30 vs 1.35±0.53(P<0.05),胃或腹部饥饿时疼痛评分为1.07±0.26 vs 1.30±0.52(P<0.05)。益生菌组自身前后对比发现,益生菌组患者干预后腹痛(1.24±0.44 vs 1.58±0.71,P<0.05)、胃或腹部饥饿时疼痛(1.07±0.26 vs 1.27±0.45,P<0.05)和大便干硬(1.24±0.49 vs 1.48±0.75,P<0.05)评分显著低于益生菌组干预前。【结论】益生菌联合BQT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肠道菌群紊乱,且对HP的根除率无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并对术前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术后恢复进行分析,以了解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前进行营养评价及Child分级,观察术后不同营养状况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及术后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并比较经口饮食的开放时间。结果80例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发现营养不良发生数为8例(占10%),而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方法评价发现营养不良发生数为60例(占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营养不良者为16.7%,中度营养不良者为50%,重度营养不良者为53.8%。7例死亡病例均属中度以上营养不良,Child均为C级。术后患者血糖、甘油三酯均较术前有所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极高,不能用传统的BMI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术前营养不良严重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术后的恢复。术前正确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并给予营养干预,术后尽早肠内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且是安全可行的。
文摘【目的】探究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BQT)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改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人。益生菌组予以益生菌和标准BQT法2周,停药后口服益生菌4周。安慰剂组予以益生菌安慰剂和标准BQT法2周,BQT停药后口服益生菌安慰剂4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临床疗效,运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使用微生物多样性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干预前后患者的肠道菌群水平。【结果】2组的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反酸评分为1.10±0.30 vs 1.35±0.53(P<0.05),胃或腹部饥饿时疼痛评分为1.07±0.26 vs 1.30±0.52(P<0.05)。益生菌组自身前后对比发现,益生菌组患者干预后腹痛(1.24±0.44 vs 1.58±0.71,P<0.05)、胃或腹部饥饿时疼痛(1.07±0.26 vs 1.27±0.45,P<0.05)和大便干硬(1.24±0.49 vs 1.48±0.75,P<0.05)评分显著低于益生菌组干预前。【结论】益生菌联合BQT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肠道菌群紊乱,且对HP的根除率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