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近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何海冠 沈艺南 +2 位作者 庞书杰 杨田 卢军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01-30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和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2015年5月30日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收录的评估PSE与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 目的系统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和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2015年5月30日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收录的评估PSE与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的文献,文献纳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经过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后,采用Rev 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对照研究,共638例患者。4项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周PSE组对外周血小板的影响明显低于脾切除术组[加权均数差(WMD)=-65.71,95%可信区间(95%CI):-120.24^-11.18,P=0.02];而术后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68,95%CI:-8.16~9.52,P=0.88);2项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PSE组自然杀伤细胞的含量较脾切除术组高(WMD=6.03,95%CI:3.80~8.26,P<0.001),且术后1年两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WMD=3.60,95%CI:1.25~5.96,P=0.003);3项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PSE组较脾切除术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缩短(WMD=-2.52,95%CI:-3.36^-1.67,P<0.001)。结论 PSE组术后血小板前期升高较脾切除术组缓和,而远期并无明显区别;PSE组在对术后维持患者持免疫系统的储备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栓塞 治疗性 脾切除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机器人与腹腔镜行右侧结肠切除术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沈艺南 胡贤荣 +6 位作者 王舟翀 何海冠 袁建勇 李权 杨广顺 吴孟超 卢军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右侧结肠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2.7统计...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右侧结肠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649例患者。结果显示,机器人右结肠切除组(RRC)与腹腔镜右结肠切除组(LRC)相比,在中转开腹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RRC组在减少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LRC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此外,LRC组的手术花费时间少于RR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通过本次Meta分析发现,RRC组与LRC组相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腹腔镜 右侧结肠切除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机器人与腹腔镜儿童胃底折叠术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艺南 卢军华 +6 位作者 王舟翀 何海冠 袁建勇 施洋 季鸿翔 赵喜君 杨田 《腹部外科》 201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胃底折叠术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胃底折叠术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194例病人。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相比,在中转开腹(OR=0.47,95%CI为0.13~1.69,P=0.25)、术后并发症(OR=1.19,95%CI为0.47~3.03,P=0.72)及术后住院时间(MD=-0.04,95%CI为-2.28~2.75,P=0.98)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相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无明显优势,但其治疗费用更高且手术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腹腔镜 胃底折叠术 胃食管反流病 小儿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FGF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靶向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沈艺南 何海冠 +1 位作者 王舟翀 卢军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71-873,共3页
肝细胞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肿瘤相关致死原因中排第三位,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在近十年来呈上升趋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基因多效性功能的多肽细胞因子家族,其参与了肝硬化的发展,同时也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 肝细胞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肿瘤相关致死原因中排第三位,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在近十年来呈上升趋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基因多效性功能的多肽细胞因子家族,其参与了肝硬化的发展,同时也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系统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并讨论了其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成纤维细胞因子 分子机制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乙肝相关肝细胞癌中HBx蛋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沈艺南 何海冠 +1 位作者 王舟翀 卢军华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13-314,320,共3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排列全球第三位的肿瘤相关致死原因[1]。其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我国每年约33万人死于肝癌,死亡率极高[2]。另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排列全球第三位的肿瘤相关致死原因[1]。其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我国每年约33万人死于肝癌,死亡率极高[2]。另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53%的肝癌病例与乙肝相关[3]。同样有研究证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 Ag)携带者相对于未感染者而言,其罹患肝癌的风险高出25~37倍[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 HBX蛋白 分子机制 综述
下载PDF
胰腺疾病外科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沈艺南 王舟翀 +6 位作者 魏勇鹏 何海冠 朱峰锋 施洋 卢军华 杨广顺 吴孟超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胰腺切除与开腹胰腺切除治疗胰腺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2....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胰腺切除与开腹胰腺切除治疗胰腺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符合标准的NRCs,共计555例患者。结果显示,机器人胰腺切除组与传统开腹胰腺切除组相比,在围手术期死亡率上并无显著差异。而两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次手术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提示robot方式切除胰腺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二次手术率。结论通过本次Meta分析发现,机器人胰腺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胰腺切除术相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胰腺切除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胰胃两种吻合方式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沈艺南 施洋 +6 位作者 朱峰锋 何海冠 袁建勇 王舟翀 魏勇鹏 卢军华 杨广顺 《腹部外科》 2014年第6期410-415,共6页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胰胃吻合术与采用胰空肠吻合术在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瘘、胃排空延迟、出血、腹腔积液、二次手术等方面有无明显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胰胃吻合术与采用胰空肠吻合术在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瘘、胃排空延迟、出血、腹腔积液、二次手术等方面有无明显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使用Jadad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1211例病人.结果显示,胰胃吻合组(PG)与胰空肠吻合组(PJ)相比,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胃排空延迟、出血以及二次手术方面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胰瘘及腹腔积液方面,PG组优于PJ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胃吻合术的安全性不亚于胰空肠吻合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胰瘘以及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但是尚需要更多相关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以进一步对PG及PJ两种术式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术 胰肠吻合术 术后胰瘘 META分析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建勇 沈艺南 +3 位作者 何海冠 王舟翀 杨田 卢军华 《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提高对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认识。方法结合我院诊治的一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患者资料和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因尚不明确,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右上腹疼痛、肝肿大和体重减... 目的提高对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认识。方法结合我院诊治的一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患者资料和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因尚不明确,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右上腹疼痛、肝肿大和体重减轻,MRI或CT特点为:病灶对比增强扫描大于3 cm的病灶增强后有向心性强化倾向,而小于3 cm的病灶呈环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环形强化,肝内静脉主干及分支终止于肿瘤的边缘,形成"棒棒糖征"。病理学检查主要特征是具有细胞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瘤细胞并呈血管内皮标志物染色阳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和肝移植为主,预后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结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肿瘤 肝脏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甘伟 俞文隆 +3 位作者 何海冠 卢军华 徐中琪 张永杰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72-474,共3页
肝内胆管囊腺瘤(biliarycystadenoma BCA)是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罕见的囊性疾病,占肝脏全部囊性肿瘤中不超过5%,由Hueter于1887年最先报道,5年后Keen提出手术切除的报道[1-2]。2010年WHO肿瘤分类将BCA定义为由立方形或柱形可分泌黏液的... 肝内胆管囊腺瘤(biliarycystadenoma BCA)是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罕见的囊性疾病,占肝脏全部囊性肿瘤中不超过5%,由Hueter于1887年最先报道,5年后Keen提出手术切除的报道[1-2]。2010年WHO肿瘤分类将BCA定义为由立方形或柱形可分泌黏液的上皮细胞组成的含有卵巢样间质的囊性上皮肿瘤,通常与胆管不相通[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囊腺瘤手术治疗综述文献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胆红素一过性升高临床分析(附175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甘伟 俞文隆 +4 位作者 乔亮 何海冠 胡舒阳 卢军华 张永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胆红素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75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后胆红素变化情况分为A组(胆红素逐渐下降,105例)和B组...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胆红素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75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后胆红素变化情况分为A组(胆红素逐渐下降,105例)和B组(胆红素一过性升高,70例),分析术后血清胆红素变化及其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A组术后血清胆红素逐渐下降2周左右恢复正常;B组术后血清胆红素先升高,4~5 d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恢复时间〉2周。两组术前减黄、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CA19-9、输血、合并肝切除、肝硬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P(OR=0.996,95%CI0.993~0.998)、CA19-9(OR=2.434,95%CI 1.177~5.037)、输血(OR=2.274,95%CI 1.088~4.753)和肝切除(OR=5.842,95%CI 1.473~23.171)、肝硬化(OR=2.690,95%CI 1.192~6.070)是术后胆红素一过性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A、B组病人住院时间[(25.1±1.2)d vs.(38.7±2.0)d,t=-5.820]和并发症发生率(9.5%vs.38.0%,χ2=22.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存活时间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期:30个月vs.26个月,χ2=0.562,P=0.453)。结论 ALP、CA19-9、输血和肝切除、肝硬化是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术后胆红素一过性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而胆红素一过性升高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但不影响病人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胆红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