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遗产视角下的古城墙保护--以重庆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为例
1
作者 何渝丰 《城市建筑》 2024年第8期57-60,共4页
文章分析了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种种策略,认为其是比较成功的城墙保护案例,尤其是对城墙本体的保护,在满足可识别性、可逆性等原则的同时还兼顾了整体视觉上的和谐。其后,文章分析了遗址公园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并基于重... 文章分析了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种种策略,认为其是比较成功的城墙保护案例,尤其是对城墙本体的保护,在满足可识别性、可逆性等原则的同时还兼顾了整体视觉上的和谐。其后,文章分析了遗址公园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并基于重庆古城墙碎片化散布于城市空间的现状,认为渝中半岛现存的古城墙片段应当整体作为城市中的文化景观进行统一的保护与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远门 重庆城墙 遗产保护 文化景观
下载PDF
近代“大上海计划”“三十六宅”研究
2
作者 张鹏 何渝丰 周啸林 《建筑师》 2024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大上海计划”作为近代上海最重要的都市计划之一,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影响持续至今。学界对“大上海计划”的研究多聚焦于整体规划和公共建筑,鲜有对其中居住建筑的探讨。“三十六宅”是“大上海计划”遗留下来的最大规模住... “大上海计划”作为近代上海最重要的都市计划之一,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影响持续至今。学界对“大上海计划”的研究多聚焦于整体规划和公共建筑,鲜有对其中居住建筑的探讨。“三十六宅”是“大上海计划”遗留下来的最大规模住宅区。本文基于历史文献档案研究和现场实录,详细梳理了项目从土地准备、设计施工到售卖入住的全过程,进而分析了其颇具“城投”特色的项目运作动机、模式与效果。在规划与建筑层面,通过将“三十六宅”与上海租界新式里弄、花园洋房以及同期建设的民国南京“第一住宅区”——颐和路花园住宅的对比,提出了20世纪30年代“民国风”样式的关键特征:西体中用,新技导入和朴素适用,也可认为是民国“新生活运动”的物质呈现。最后,论文提出大上海计划的理想性与“三十六宅”的现实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项目失败的核心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六宅” “大上海计划” 民国风 独立式住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