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样化培肥模式调控丛枝菌根真菌促进玉米磷素吸收
1
作者
何港辉
沈一
+3 位作者
王梓轩
卢居勐
孙波
陈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3-582,共10页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从农田生态系统获取养分,是红壤作物吸收土壤磷(P)素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南方红壤生物功能退化、P生物有效性低、作物产量低等问题,如何调控作物根际AMF群落,优化其与宿主的互惠共...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从农田生态系统获取养分,是红壤作物吸收土壤磷(P)素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南方红壤生物功能退化、P生物有效性低、作物产量低等问题,如何调控作物根际AMF群落,优化其与宿主的互惠共生关系,是突破红壤区作物P摄取瓶颈的关键。结合红壤旱地生态间作与有机(秸秆、猪粪、生物肥)无机肥料配施的4种多样化培肥措施,基于作物产量和红壤磷素活化水平,筛选最优培肥模式,并进一步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和显微观察等技术,解析红壤旱地最优培肥措施调控AMF群落组成,揭示优化的AMF群落激发宿主玉米磷素摄取机理。结果表明:相较于玉米单作配合常规化肥(Mo+NPK),花生/玉米间作结合秸秆/生物肥的有机无机配施(In+NPKSB)使红壤旱地全磷(TP)提高29.07%、有效磷(AP)提升1.35倍,且增强了玉米根内AMF群落科水平间的联系。该措施AMF定殖率是传统化肥措施的2.24倍,玉米根际酸/碱性磷酸酶(ACP/ALP)活性提高32.18%和41.66%,玉米生物量提高34.98%,产量提高67.27%。研究证实红壤旱地花生/玉米生态间作结合秸秆/生物肥有机无机配施的培肥措施可通过优化玉米根内AMF群落组成,促进土壤P活化,为在红壤旱地因地制宜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集成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构建
磷素有效性
多样化培肥
丛枝菌根真菌
有机无机肥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照驱动花生间作系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演变和产量提升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卢居勐
陈晏
+3 位作者
沈一
何港辉
李世文
孙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7-1243,共7页
为探明间作体系中光照条件对矮杆作物产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的因果关系,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玉米/花生间作长期试验平台,通过带状间作行朝向设置低光与高光条件,利用同位素标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矮杆花生根际...
为探明间作体系中光照条件对矮杆作物产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的因果关系,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玉米/花生间作长期试验平台,通过带状间作行朝向设置低光与高光条件,利用同位素标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矮杆花生根际光合碳分泌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提高花生冠层光截获增加了花生根际光合碳分配;②光照条件差异引起了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关键细菌类群变化;③高光照条件通过改变间作花生根际功能细菌群落提升花生产量。研究结果为优化间作种植管理措施,增加高矮作物间作体系产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产量
光截获
光合碳
细菌群落
关键菌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样化培肥模式调控丛枝菌根真菌促进玉米磷素吸收
1
作者
何港辉
沈一
王梓轩
卢居勐
孙波
陈晏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3-58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709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915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900600)资助。
文摘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从农田生态系统获取养分,是红壤作物吸收土壤磷(P)素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南方红壤生物功能退化、P生物有效性低、作物产量低等问题,如何调控作物根际AMF群落,优化其与宿主的互惠共生关系,是突破红壤区作物P摄取瓶颈的关键。结合红壤旱地生态间作与有机(秸秆、猪粪、生物肥)无机肥料配施的4种多样化培肥措施,基于作物产量和红壤磷素活化水平,筛选最优培肥模式,并进一步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和显微观察等技术,解析红壤旱地最优培肥措施调控AMF群落组成,揭示优化的AMF群落激发宿主玉米磷素摄取机理。结果表明:相较于玉米单作配合常规化肥(Mo+NPK),花生/玉米间作结合秸秆/生物肥的有机无机配施(In+NPKSB)使红壤旱地全磷(TP)提高29.07%、有效磷(AP)提升1.35倍,且增强了玉米根内AMF群落科水平间的联系。该措施AMF定殖率是传统化肥措施的2.24倍,玉米根际酸/碱性磷酸酶(ACP/ALP)活性提高32.18%和41.66%,玉米生物量提高34.98%,产量提高67.27%。研究证实红壤旱地花生/玉米生态间作结合秸秆/生物肥有机无机配施的培肥措施可通过优化玉米根内AMF群落组成,促进土壤P活化,为在红壤旱地因地制宜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集成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网络构建
磷素有效性
多样化培肥
丛枝菌根真菌
有机无机肥料
Keywords
Network construction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Diversified fertilizatio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分类号
S154.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照驱动花生间作系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演变和产量提升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卢居勐
陈晏
沈一
何港辉
李世文
孙波
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7-1243,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十四五自主部署项目(ISSASIP22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900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7098)资助。
文摘
为探明间作体系中光照条件对矮杆作物产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的因果关系,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玉米/花生间作长期试验平台,通过带状间作行朝向设置低光与高光条件,利用同位素标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矮杆花生根际光合碳分泌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提高花生冠层光截获增加了花生根际光合碳分配;②光照条件差异引起了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关键细菌类群变化;③高光照条件通过改变间作花生根际功能细菌群落提升花生产量。研究结果为优化间作种植管理措施,增加高矮作物间作体系产量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花生产量
光截获
光合碳
细菌群落
关键菌群
Keywords
Peanut yield
Light interception
Photosynthesized carbon
Bacteria community
Key bacterial group
分类号
S154.4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样化培肥模式调控丛枝菌根真菌促进玉米磷素吸收
何港辉
沈一
王梓轩
卢居勐
孙波
陈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光照驱动花生间作系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演变和产量提升机制的研究
卢居勐
陈晏
沈一
何港辉
李世文
孙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