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
作者 何玉祥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4年第7期112-113,共2页
2022版新课标发布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备受关注。随着学生学习需求和数学学科发展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由此,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被引人和实践。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 2022版新课标发布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备受关注。随着学生学习需求和数学学科发展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由此,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被引人和实践。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法 实践与探索 学生学习需求 应用意识 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髂动脉的处理 被引量:9
2
作者 何玉祥 种振岳 +4 位作者 王默 高培显 韩宗霖 刘洋 金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AAA)行腔内隔绝术时髂动脉的处理方式。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11月共对43例瘤体累及单侧或双侧髂动脉分叉的AAA行腔内隔绝术,其中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27例,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16例。根据髂动脉病变情况,分别采取髂...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AAA)行腔内隔绝术时髂动脉的处理方式。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11月共对43例瘤体累及单侧或双侧髂动脉分叉的AAA行腔内隔绝术,其中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27例,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16例。根据髂动脉病变情况,分别采取髂内动脉单纯覆盖、髂内动脉栓塞后覆盖、髂动脉外环结扎、一侧髂内动脉重建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操作成功,手术结束时无Ⅰ型内漏存在。术后出现臀部间歇性跛行6例(14.0%),便血1例(2.3%),无病例发生臀部或会阴部皮肤坏死、肠坏死及死亡。结论:术中避免同时封闭双侧髂内动脉,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髂动脉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玉祥 孙岩 +6 位作者 刘振川 刘洋 周华 王茂华 袁海 金星 吴学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方法。方法对5周龄Wistar大鼠予1%戊巴比妥钠(0.006 ml/g)行腹腔麻醉,成功后于大鼠双侧后肢股骨、胫骨提取BMSCs,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培养BMSCs,观察细胞形...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方法。方法对5周龄Wistar大鼠予1%戊巴比妥钠(0.006 ml/g)行腹腔麻醉,成功后于大鼠双侧后肢股骨、胫骨提取BMSCs,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培养BMSCs,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了解其生长、传代、扩增特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行细胞鉴定。结果应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培养的大鼠BMSCs增殖迅速、生长曲线良好,经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证实为BMSCs,且细胞具有很好的均一性(96.36%)。结论贴壁培养法能够很好地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并且获得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取第3~6代细胞用于实验研究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分离和提纯 细胞培养技术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何玉祥 刘洋 +5 位作者 王默 韩宗霖 周华 袁海 金星 吴学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04-107,12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非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经多普勒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非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经多普勒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结果本组共有16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治愈率88.9%,住院12~17 d,平均14 d。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膜炎体征加重的情况,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本组共随访18例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2年,3例患者在出院后未规律服用抗凝药物而复发入院,随访期内其余患者均未再出现血栓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病死率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对于存在明显诱因的可疑患者,应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作出早期诊断。以抗凝、溶栓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避免血栓蔓延导致的肠坏死。但是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膜炎体征加重,需及时行剖腹探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诊断 抗凝 溶栓
下载PDF
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孙岩 何玉祥 +2 位作者 张十一 金星 董典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患者共1696例,对其中2123条下肢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同时行逆行下肢静脉造影452条,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123条下肢造影成功率为100%。其中正常静脉11条(0.5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患者共1696例,对其中2123条下肢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同时行逆行下肢静脉造影452条,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123条下肢造影成功率为100%。其中正常静脉11条(0.52%),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409条(19.27%),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20条(52.76%),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302条(14.23%),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发育不全症15条(0.71%),深静脉血栓形成65条(3.06%),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4例条(0.66%),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187条(8.81%)。结论: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原发病因的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的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疾病 静脉造影
下载PDF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腔内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岩 张十一 +2 位作者 何玉祥 金星 董典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短期疗效和并发症预防。方法对41例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前狭窄程度为75.0%~98.0%,狭窄长度1.3~3.6 cm,患者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结果本组均采用脑保护伞及自膨式... 目的探讨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短期疗效和并发症预防。方法对41例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前狭窄程度为75.0%~98.0%,狭窄长度1.3~3.6 cm,患者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结果本组均采用脑保护伞及自膨式支架,操作均获得成功,术中颈动脉造影残余狭窄率≤30%。12例患者于术中出现一过性不同程度心率下降,1例患者支架释放后近端出现动脉夹层,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后出现失语及右侧肢体偏瘫,无脑出血,经保守治疗14天后症状缓解。随访33例患者,随访时间3~18个月。随访期间,1例死于恶性肿瘤,1例死于心肌梗死,2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但无临床症状,其余患者支架无移位,支架内血流通畅,无脑缺血症状。结论对于高危患者,血管腔内治疗近期疗效较好,规范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患者 颈动脉狭窄 腔内治疗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岩 刘洋 +4 位作者 何玉祥 张精勇 袁海 孔祥骞 金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5月对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抽栓、溶栓治疗,其中12例术中应用球囊辅助碎栓,术后处理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调整凝血酶原...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5月对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抽栓、溶栓治疗,其中12例术中应用球囊辅助碎栓,术后处理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调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率在2~3。结果术中即刻造影显示8例主干完全开通,11例部分开通。术中16例肺动脉压下降至16~37 mm Hg,3例肺动脉压升高至39~62 mm Hg,考虑末梢血管痉挛所致。基本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3例。19例随访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恢复肺灌流量且相对于外科手术微创、简单,与全身静脉溶栓比较更迅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溶栓治疗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岩 刘洋 +6 位作者 何玉祥 金星 吴学君 种振岳 张十一 董典宁 袁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6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39例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8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1例。结果 18例经股静脉行置... 目的探讨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39例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8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1例。结果 18例经股静脉行置管溶栓术,21例经腘静脉行置管溶栓术,经溶栓治疗后行介入治疗,成功36例,成功率92.3%。26例单纯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10例行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1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严重并发症,终止手术,转心脏外科开胸行下腔静脉修补术;2例闭塞段较长(>7cm),未开通,放弃介入治疗。33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52.6个月。随访期内2例下腔静脉膜性狭窄球囊扩张术后分别于6个月和10个月出现再狭窄,后置入支架,症状改善。其余随访患者下腔静脉通畅,支架无脱落及移位。结论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微创、有效,中远期效果好,应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VEGF-C治疗兔肢体淋巴水肿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振川 李宏博 +4 位作者 周华 何玉祥 吴学君 金星 董典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联合外源性VEGF-C蛋白治疗兔肢体淋巴水肿疗效。方法:手术和放射相结合制作兔后肢淋巴水肿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BMSC组)、VEGF-C治疗组(VEGF-C组)及联合治疗...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联合外源性VEGF-C蛋白治疗兔肢体淋巴水肿疗效。方法:手术和放射相结合制作兔后肢淋巴水肿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BMSC组)、VEGF-C治疗组(VEGF-C组)及联合治疗组(BV组),每组各8只。治疗后28 d测量肢体体积变化,并于治疗后30 d 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组织中VEGF-C表达、VEGFR-3免疫组化染色及微淋巴管计数。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BMSC组及VEGF-C组的VEGF-C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BV组的VEGF-C表达较其余3组增多(P<0.05),对照组、BMSC组及VEGF-C组的微淋巴管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V组的微淋巴管计数较其余3组明显增加(P<0.05)。BMSC组及VEGF-C组的VEGFR-3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V组的VEGFR-3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表达,与其余3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VEGF-C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肢体淋巴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水肿 淋巴管
下载PDF
参黄液对大鼠肢体动脉缺血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振川 孙岩 +5 位作者 何玉祥 刘洋 周华 王茂华 袁海 金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参黄液对大鼠肢体动脉缺血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股动脉注射月桂酸的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将90只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75%乙醇治疗组(B组)和参黄液治疗组(C组),每组30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 目的研究参黄液对大鼠肢体动脉缺血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股动脉注射月桂酸的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将90只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75%乙醇治疗组(B组)和参黄液治疗组(C组),每组30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C组分别用75%乙醇、参黄液浸泡造模侧后肢,早晚各1次,每次15 min。于造模后第21天观察大鼠后肢缺血程度;取后肢肌肉标本行平均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与A、B组比较,C组造模侧后肢缺血程度明显减轻(P<0.05,P<0.01),MVD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A、B组造模侧后肢缺血程度、MVD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黄液可以调节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毛细血管生成,有效改善大鼠肢体动脉缺血,防止肢端坏疽和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黄液 投药 皮肤 肢体 缺血 毛细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下肢静脉取栓术后腹股沟切口淋巴瘘的诊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岩 田鹏 +2 位作者 何玉祥 金星 袁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1期66-67,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gs deep venous thrompo-sis,LDVT)是血管外科较为常见的静脉性疾病,虽然导管内溶栓治疗]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在严格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传统的切开取栓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腹股沟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gs deep venous thrompo-sis,LDVT)是血管外科较为常见的静脉性疾病,虽然导管内溶栓治疗]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在严格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传统的切开取栓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腹股沟切口淋巴瘘是血管外科医师感到棘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取栓术 腹股沟 淋巴瘘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35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洋 何玉祥 +2 位作者 孙岩 王默 张十一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728-730,共3页
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致使位于其远端的椎动脉血流逆转,进而引起患侧上肢缺血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供血不足,称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1]。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致使位于其远端的椎动脉血流逆转,进而引起患侧上肢缺血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供血不足,称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1]。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已成为治疗SSS的主要措施。2007年1月-2010年11月,我科经介入治疗SSS35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17例腘动脉瘤外科治疗临床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培显 王默 +9 位作者 张精勇 何玉祥 王琼 袁海 徐磊 董典宁 张十一 种振岳 金星 吴学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总结腘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7例腘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行手术治疗,后侧入路行腘动脉瘤切除+自体静脉间置术10例,应用人工血管重建腘动脉1例;内侧入路行股腘动脉或股-... 目的总结腘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7例腘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行手术治疗,后侧入路行腘动脉瘤切除+自体静脉间置术10例,应用人工血管重建腘动脉1例;内侧入路行股腘动脉或股-胫后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5例,行腘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成形术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5±3.3)年,1例术后2个月行截趾术;另1例因自体静脉桥血栓形成导致远端缺血坏死,术后6个月行膝上截肢术。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3例,未发生动脉瘤相关的死亡。结论腘动脉瘤有症状者或瘤体直径大于2cm者应尽早手术,后侧入路行腘动脉瘤切除及自体静脉重建临床效果满意,应作为腘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瘤 治疗 血管重建
下载PDF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内瘘单中心临床观察
14
作者 韩宗霖 张琛 +3 位作者 张唐山 何玉祥 孙岩 吴学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总结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内瘘的建立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内瘘患者资料,均采取直桥式(J型)吻合,对比大腿及小腿段大隐静脉移植内瘘成功率、血流量、成熟时间和使用时间。结果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建立内瘘成功率高,本... 目的总结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内瘘的建立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内瘘患者资料,均采取直桥式(J型)吻合,对比大腿及小腿段大隐静脉移植内瘘成功率、血流量、成熟时间和使用时间。结果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建立内瘘成功率高,本组内瘘手术均1次成功。结论对于上肢浅静脉条件不佳的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内瘘是建立血管通路的较好方式;选择大腿段静脉移植较小腿段大隐静脉移植内瘘的内瘘成熟时间较短,使用时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大隐静脉内瘘
下载PDF
VEGFR-3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15
作者 孙平 何玉祥 +1 位作者 初海平 刘执玉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5例食管癌标本(Ⅰ级22例、Ⅱ级17例、Ⅲ级6例,32例伴有淋巴结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R-3的表达,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VD)... 目的: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5例食管癌标本(Ⅰ级22例、Ⅱ级17例、Ⅲ级6例,32例伴有淋巴结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R-3的表达,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VD)。结果:VEGFR-3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和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人食管癌周组织中LVD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密切相关,在肿瘤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VEGFR-3 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腘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中期疗效分析
16
作者 高培显 张精勇 +8 位作者 王默 袁海 何玉祥 徐磊 董典宁 种振岳 吴学君 张十一 金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总结腘动脉瘤外科治疗的单中心临床经验。
下载PDF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玉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2期1509-1510,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按AO分类标准分类,B3型7例,C1型7例,C2型17例,C3型4例。均采用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行植骨。结果 31例患者得...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按AO分类标准分类,B3型7例,C1型7例,C2型17例,C3型4例。均采用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行植骨。结果 31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3.5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所有病例无感染、延迟愈合、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活动腕关节时遗留中度疼痛。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7例,良12例,优良率93.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接骨板
下载PDF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玉祥 童伟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总结锁定加压接骨板手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肱骨近端骨折26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5例。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行术后患肩功... 目的:总结锁定加压接骨板手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肱骨近端骨折26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5例。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行术后患肩功能评分。对两组疗效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2例成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3个月。3个月内骨折愈合20例,4个月愈合6例。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满意8例,优良率达8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患肩功能恢复佳、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内置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近端 骨折固定术 锁定加压接骨板
下载PDF
术前静脉注射联合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玉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0期139-140,共2页
目的分析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开展术前静脉注射联合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参照组术前静脉注射氨甲环酸,观察组实施术前静脉注射联合术... 目的分析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开展术前静脉注射联合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参照组术前静脉注射氨甲环酸,观察组实施术前静脉注射联合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24、72 h血红蛋白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失血总量及Harri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参照组患者为1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72 h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16.6±12.7)、(101.8±11.3)g/L,参照组分别为(105.6±11.9)、(92.9±9.5)g/L;观察组患者24、72 h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开展术前静脉注射联合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方法 ,降低了患者术后引流量及术后总出血量,提升了部分手术指标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静脉注射 氨甲环酸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骨科创伤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玉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骨科住院治疗的9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960例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69%(45/960),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骨科住院治疗的9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960例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69%(45/960),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13例(28.89%)、手术切口11例(24.44%)、皮肤黏膜10例(22.22%)、泌尿系统8例(17.78%)、胃肠道3例(6.67%);院内感染高危因素为年龄、合并基础性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休克等,病原菌检出率前3名分别为阴沟肠杆菌22.73%、金黄色葡萄球菌18.18%、革兰阳性菌13.64%。结论:年龄、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休克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制定相应预防对策,以此降低骨科创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 院内感染 预防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