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视觉共同体与欧洲中国风中的“女托邦”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大桥
何琪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9-179,共11页
中国风物品不仅聚合本民族女性的审美感受,同时也以跨地域、跨民族的方式为欧洲女性共享,参与构建她们的视觉经验与情感想象。欧洲主流阶层女性的趣味融入中国视觉元素与视觉风格的再生产过程,经由多重的审美变形,在上行下效的流行机制...
中国风物品不仅聚合本民族女性的审美感受,同时也以跨地域、跨民族的方式为欧洲女性共享,参与构建她们的视觉经验与情感想象。欧洲主流阶层女性的趣味融入中国视觉元素与视觉风格的再生产过程,经由多重的审美变形,在上行下效的流行机制中,逐渐孕育出区别于传统男性凝视视角的女性视觉经验;欧洲女性对中国风视觉场景的观看与浪漫化想象,在促发其自主性情感与欲望表达的同时,基于女性群体共通的生命体验与情感经受,形成一种凝聚女性审美理想的“女托邦”的视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共同体
欧洲
中国风
“女托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欧洲“中国风”中的性别美学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大桥
何琪萱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59,共9页
中国风经由茶叶、绘画与瓷器纹饰,形成了一种以女性审美感受与生活经验为主导的女托邦形象。女托邦形象溢出了欧洲传统美学家的性别凝视,重塑和改写了合法性审美趣味的意义分配,以女性个体生活情感的真实在场,推动着女性审美趣味及其意...
中国风经由茶叶、绘画与瓷器纹饰,形成了一种以女性审美感受与生活经验为主导的女托邦形象。女托邦形象溢出了欧洲传统美学家的性别凝视,重塑和改写了合法性审美趣味的意义分配,以女性个体生活情感的真实在场,推动着女性审美趣味及其意义的生产。经由上行下效的流行机制,欧洲不同阶层的女性通过挪用、改造与戏仿等艺术方式,将中国风作为复数的审美符码系统,孕育出多元叠合的特殊审美文化活动。中国风融入欧洲女性审美趣味的建构过程,松动了古典主义美学趣味,在西方与中国、男性与女性的张力关系中,以跨地域、跨文化的形式,参与和推动了西方现代审美文化观念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中国风
性别美学
女托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画布上的女性自传:中国视觉现代性中的潘玉良
3
作者
王大桥
何琪萱
《现代传记研究》
2023年第1期219-233,共15页
潘玉良的系列自画像和人物画作为自传作品群,成为展现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和性别意识的重要方式。女性形象及其审美表达的现代变革彰显了现代视觉经验与古典审美趣味的断裂,表现出中国视觉经验的现代转换:潘玉良自画像以女性主体视角进行...
潘玉良的系列自画像和人物画作为自传作品群,成为展现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和性别意识的重要方式。女性形象及其审美表达的现代变革彰显了现代视觉经验与古典审美趣味的断裂,表现出中国视觉经验的现代转换:潘玉良自画像以女性主体视角进行自我表征,颠覆了中国传统仕女图中的女性形象刻画方式,同时对欧洲传统美学中隐含的男性主体视角发起挑战;画展中的女性身体形象作为中国现代性视觉经验的典型代表,在“看”与“被看”的多重关系中建构了新的观看主体与观看方式;对女性个体情感经受与感性经验的细腻刻画,转换了以往艺术作品中被捕捉和操纵的女性客体,生成了现代女性主体对自我情感经验的主动表达;以中西合璧的审美主张影响欧洲国家的现代性观念,为中欧审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玉良
自传
视觉现代性
自画像
人物画
原文传递
焦虑·转换·认同:石黑一雄《浮世画家》中身份问题的三重视域
被引量:
6
4
作者
韩伟
何琪萱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石黑一雄的《浮世画家》以战败后的日本社会为文本背景,以小说中主人公的身份问题结构全文。本文认为,小说主人公小野的身份焦虑产生于"自我抉择"与"他者权威"二者话语的激烈碰撞之中;在转换身份时,其不断地在"...
石黑一雄的《浮世画家》以战败后的日本社会为文本背景,以小说中主人公的身份问题结构全文。本文认为,小说主人公小野的身份焦虑产生于"自我抉择"与"他者权威"二者话语的激烈碰撞之中;在转换身份时,其不断地在"自我感"和"道德感"中取舍;在进行个体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主体小野又兼有"自我意识局限性"和"身份反思被动性"两种特征。文章试图从身份焦虑、身份转换与身份认同三个视域出发,对作品叙事表象之下潜藏的人物身份认同危机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以此挖掘小说蕴含的深刻哲理意味与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世画家》
身份焦虑
身份转换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题名
视觉共同体与欧洲中国风中的“女托邦”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大桥
何琪萱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9-179,共11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当代美学与艺术批评”和专项项目(2018ldbryb002)。
文摘
中国风物品不仅聚合本民族女性的审美感受,同时也以跨地域、跨民族的方式为欧洲女性共享,参与构建她们的视觉经验与情感想象。欧洲主流阶层女性的趣味融入中国视觉元素与视觉风格的再生产过程,经由多重的审美变形,在上行下效的流行机制中,逐渐孕育出区别于传统男性凝视视角的女性视觉经验;欧洲女性对中国风视觉场景的观看与浪漫化想象,在促发其自主性情感与欲望表达的同时,基于女性群体共通的生命体验与情感经受,形成一种凝聚女性审美理想的“女托邦”的视觉空间。
关键词
视觉共同体
欧洲
中国风
“女托邦”
Keywords
visual community
Europe
Chinoiserie
female topia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欧洲“中国风”中的性别美学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大桥
何琪萱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59,共9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当代美学与艺术批评”(21lzujbkytd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丝路图像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2018ldbryb002)。
文摘
中国风经由茶叶、绘画与瓷器纹饰,形成了一种以女性审美感受与生活经验为主导的女托邦形象。女托邦形象溢出了欧洲传统美学家的性别凝视,重塑和改写了合法性审美趣味的意义分配,以女性个体生活情感的真实在场,推动着女性审美趣味及其意义的生产。经由上行下效的流行机制,欧洲不同阶层的女性通过挪用、改造与戏仿等艺术方式,将中国风作为复数的审美符码系统,孕育出多元叠合的特殊审美文化活动。中国风融入欧洲女性审美趣味的建构过程,松动了古典主义美学趣味,在西方与中国、男性与女性的张力关系中,以跨地域、跨文化的形式,参与和推动了西方现代审美文化观念的生成。
关键词
欧洲
中国风
性别美学
女托邦
分类号
J110.9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画布上的女性自传:中国视觉现代性中的潘玉良
3
作者
王大桥
何琪萱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传记研究》
2023年第1期219-233,共15页
基金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8ldbryb002)
文摘
潘玉良的系列自画像和人物画作为自传作品群,成为展现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和性别意识的重要方式。女性形象及其审美表达的现代变革彰显了现代视觉经验与古典审美趣味的断裂,表现出中国视觉经验的现代转换:潘玉良自画像以女性主体视角进行自我表征,颠覆了中国传统仕女图中的女性形象刻画方式,同时对欧洲传统美学中隐含的男性主体视角发起挑战;画展中的女性身体形象作为中国现代性视觉经验的典型代表,在“看”与“被看”的多重关系中建构了新的观看主体与观看方式;对女性个体情感经受与感性经验的细腻刻画,转换了以往艺术作品中被捕捉和操纵的女性客体,生成了现代女性主体对自我情感经验的主动表达;以中西合璧的审美主张影响欧洲国家的现代性观念,为中欧审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关键词
潘玉良
自传
视觉现代性
自画像
人物画
Keywords
Pan Yuliang
autobiography
visual modernity
self-portrait
figure painting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焦虑·转换·认同:石黑一雄《浮世画家》中身份问题的三重视域
被引量:
6
4
作者
韩伟
何琪萱
机构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文摘
石黑一雄的《浮世画家》以战败后的日本社会为文本背景,以小说中主人公的身份问题结构全文。本文认为,小说主人公小野的身份焦虑产生于"自我抉择"与"他者权威"二者话语的激烈碰撞之中;在转换身份时,其不断地在"自我感"和"道德感"中取舍;在进行个体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主体小野又兼有"自我意识局限性"和"身份反思被动性"两种特征。文章试图从身份焦虑、身份转换与身份认同三个视域出发,对作品叙事表象之下潜藏的人物身份认同危机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以此挖掘小说蕴含的深刻哲理意味与精神价值。
关键词
《浮世画家》
身份焦虑
身份转换
身份认同
Keywords
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World
identity anxiety
identity conversion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视觉共同体与欧洲中国风中的“女托邦”
王大桥
何琪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欧洲“中国风”中的性别美学
王大桥
何琪萱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画布上的女性自传:中国视觉现代性中的潘玉良
王大桥
何琪萱
《现代传记研究》
2023
0
原文传递
4
焦虑·转换·认同:石黑一雄《浮世画家》中身份问题的三重视域
韩伟
何琪萱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