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T_(H1)/T_(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何登明 毛青 王宇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8-409,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 TH1/TH2型细胞因子 检测
下载PDF
拉米夫定疗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水平和Th平衡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何登明 毛青 +1 位作者 王宇明 谭朝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IL -12水平和辅助性T细胞 (Th)平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应答情况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 ,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L -12、γ干扰素...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IL -12水平和辅助性T细胞 (Th)平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应答情况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 ,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L -12、γ干扰素 (IFHγ)、IL -4水平 ,以与正常对照校对后的IFNγ/IL -4作为Th平衡指标 ,取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 治疗前血清IL -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 ,Th平衡表现为Th2优势应答 ;治疗后HBeAg阳性完全应答组在治疗的第 3个月有明显的血清IL -12水平高峰 ,Th平衡得以恢复并保持Thl优势应答 ,HBeAg阳性部分应答组和HBeAg阴性组Th平衡仍以Th2 为优势应答。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应答和血清IL -12水平及Th平衡的恢复程度有关 ,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V免疫有所恢复 ,血清lL -l2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拉米夫定疗效的免疫学指标 ,治疗后Th平衡的恢复是完全应答实现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白细胞介素12 Th平衡
下载PDF
HBV感染者血清IL-12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登明 毛青 王宇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HBV感染者 血清 IL-12 检测方法 慢性无症状携带者 TH1细胞发育 抗病毒作用 肝炎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IL2和IFNγ水平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登明 毛青 王宇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 2、IFNγ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拉米夫定治疗 12个月后的不同应答状况分组 ,进行回顾性研究 ,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清IL 2、IFNγ水平 ,另取 5...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 2、IFNγ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拉米夫定治疗 12个月后的不同应答状况分组 ,进行回顾性研究 ,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清IL 2、IFNγ水平 ,另取 5例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 完全应答组治疗前血清IL 2、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 ,部分应答组治疗前血清IL 2、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治疗后可见血清IL 2、IFNγ水平升高 ,升高幅度和应答状况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应答状况与治疗前、后血清IL 2、IFNγ水平有关 ,治疗前其水平高者或治疗后其水平显著升高者 ,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完全应答 ,血清IL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治疗 血清 IL—2 IFNΓ
下载PDF
舒肝宁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等综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登明 甘天福 +4 位作者 周秀梅 丁明权 于建国 程红春 张玉琦 《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11期970-972,共3页
目的观察以舒肝宁注射液及促肝细胞生长素为主要药物的内科综合疗法对重型肝炎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内科综合药物治疗,以舒肝宁、促肝细胞生长素为主要药物,配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葡萄... 目的观察以舒肝宁注射液及促肝细胞生长素为主要药物的内科综合疗法对重型肝炎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内科综合药物治疗,以舒肝宁、促肝细胞生长素为主要药物,配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葡萄糖、脂肪乳剂、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等基础治疗,观察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重型肝炎33例,治愈24例,好转4例,无效5例,其中病死1例。结论以舒肝宁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作为主要药物综合治疗重型肝炎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宁 促肝细胞生长素 重型肝炎
下载PDF
HBV感染者血清白介素(12,2,10)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何登明 毛青 王宇明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检测HBV不同感染状态时血清IL-12、IL-2和IL-10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BV不同感染状态,包括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重叠急性自限性肝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等作为研究... 目的检测HBV不同感染状态时血清IL-12、IL-2和IL-10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BV不同感染状态,包括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重叠急性自限性肝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等作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献血员作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2、IL-2和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无症状携带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部分无症状携带者血清IL-12和IL-2高水平;重叠感染HAV、HEV感染IL-2、IL-10和IL-12水平急性期和恢复期相比无明显差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急性期血清IL-12水平低下,血清IL-2和IL-10水平均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和IL-2水平与ALT水平并非完全平行关系,血清IL-10水平与ALT水平呈完全平行关系。结论血清IL-12和IL-2水平可考虑作为无症状携带者抗病毒治疗指征,慢性乙型肝炎活动与血清IL-12水平低下有关,血清IL-2水平升高与肝炎活动有关,其升高主要参与促进HBeAg/HBeAb血清转换。肝炎活动与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无症状携带者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何登明 王宇明 毛青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0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不同应答情况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IL-10水平,以与正常...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不同应答情况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IL-10水平,以与正常对照校对后的IFN-γ/IL-10比值作为Th1/Th2平衡指标,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HBeAg阳性完全应答组治疗前IFN-γ水平高于部分应答组,治疗后可见IFN-γ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Th1/Th2平衡得以恢复并保持Th1优势应答;HBeAg阳性部分应答组和HBeAg阴性组治疗后IFN-γ和IL-10水平变化不大,Th1/Th2平衡仍以Th2为优势;YMDD变异后血清IFN-γ水平降低,血清IL-10水平升高。结论拉米夫定应答程度与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有关;治疗后Th平衡的恢复是完全应答实现的保证;Th平衡可以作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学应答的评价指标,YMDD变异对机体抗HBV免疫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拉米夫定 YMDD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何登明 张建勇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7期617-617,共1页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心肌损害
下载PDF
乌体林斯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何登明 张建勇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6期514-514,共1页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乌体林斯 疗效
下载PDF
苏丹瓦乌维和人员疟疾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登明 刘晓峰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第7期797-797,共1页
苏丹地处东北非,地处北纬4°左右,为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疟疾常年流行,是影响维和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现将苏丹南部维和任务区疟疾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关键词 苏丹维和部队 疟疚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状态下细胞免疫变化及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登明 毛青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7期664-666,共3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细胞免疫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与肝病
12
作者 何登明 王宇明 《肝脏》 2003年第2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肝病 生物学特性 病毒性肝炎 肝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传染性手足口病152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何登明 张建勇 《世界感染杂志》 2004年第5期512-513,共2页
本地区2003年夏秋季发生了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局部流行,患儿总数达数千人,今年再次发生流行,但患病人数明显减少,现将我院诊治的152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传染性 流行 HFMD 患病人数 局部 患儿
下载PDF
手足口病防治体会
14
作者 何登明 张建勇 《泰山卫生》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地区2003年夏秋季发生了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局部流行,该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EID),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可暴发流行,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地患儿总数在2000左右,并存在成人感染的情况,本院诊治134例。... 本地区2003年夏秋季发生了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局部流行,该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EID),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可暴发流行,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地患儿总数在2000左右,并存在成人感染的情况,本院诊治134例。自1957年加拿大首次报告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防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新发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军队中心医院的决策定位
15
作者 何登明 郭廷凯 《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4期378-380,共3页
关键词 军队中心医院 新发感染性疾病(EID) 效能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鸿菲 何登明 +3 位作者 吴全新 李茂仕 朱鹏 王宇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HBV感染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机制。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孕妇54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ALT水平分为免疫活化组(n=18)...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HBV感染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机制。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孕妇54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ALT水平分为免疫活化组(n=18)和免疫耐受组(n=36),于妊娠中晚期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常规检测治疗前、分娩前血清ALT、TBil、HBV DNA水平及HBV标志物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以Bivariate分析两变量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相关性。结果替比夫定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P<0.01),ALT、TBil水平均无显著变化,无HBeAg血清学转换。相较于健康人群,2组在治疗前和分娩前均表现为IL-2(健康人群<4 pg/ml)和IFNγ(健康人群<15 pg/ml)高表达,而IL-4(健康人群<10 pg/ml)和IL-6(健康人群<5 pg/ml)低表达。治疗前和分娩前的IL-2、IFNγ、IL-4和IL-6水平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前较治疗前,免疫活化组IL-4水平有升高(P=0.014),但均未超出正常上限;IL-2、IFNγ和IL-6水平无显著变化(P=0.182、0.259、0.710);免疫耐受组IL-2、IFNγ、IL-4和IL-6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651、0.839、0.650、0.542)。结论 HBV感染孕妇妊娠中晚期血清Th1型细胞因子高表达、Th2型细胞因子低表达;替比夫定短期治疗对孕妇Th1/Th2平衡影响较小,其参与阻断HBV母婴传播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干扰素类 白细胞介素类 替比夫定 孕妇
下载PDF
HBeAg阳性感染孕妇妊娠期中晚期接受替比夫定治疗对HBsAg、HBeAg及抗-HBc胎盘透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全新 邓国宏 +11 位作者 李俊男 李利 孙小雯 潘美明 黄鸿菲 何登明 晏泽辉 徐城 李茂仕 唐薇 刘明栋 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5-668,共4页
目的观察HBeAg阳性、HBV DNA高复制慢性HBV感染孕妇的HBsAg、HBeAg和抗-HBc胎盘透过率,进一步明确替比夫定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例行孕期检查以及产科分娩的HBeAg阳性、HBVDNA≥106IU/mL的慢性HBV感染孕妇84例,根... 目的观察HBeAg阳性、HBV DNA高复制慢性HBV感染孕妇的HBsAg、HBeAg和抗-HBc胎盘透过率,进一步明确替比夫定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例行孕期检查以及产科分娩的HBeAg阳性、HBVDNA≥106IU/mL的慢性HBV感染孕妇84例,根据阻断HBV母婴传播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双重免疫阻断组(常规组,15例)和双重免疫+替比夫定阻断组(替比夫定组,69例)。检测妊娠中晚期、分娩时母亲和新生儿脐带血清HBsAg、HBeAg及抗-HBc水平。结果两组之间母亲及新生儿HBsAg、HbeAg和抗-HB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孕妇分娩时:HBsAg P=0.058,HBeAg P=0.065,抗-HBc P=0.727;新生儿脐血:HBsAg P=0.761,HBeAg P=0.225,抗-HBc P=0.924),且两组之间的HBsAg和HBeAg胎盘透过率亦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172,0.163)。两组新生儿脐带血抗-HBc透过率均为阳性。结论妊娠中晚期替比夫定不能降低孕妇HBsAg、HBeAg水平和HBsAg、HBeAg的胎盘透过率,其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机制可能主要与有效降低孕妇HBV DNA水平有关。透过率与母亲HBsAg和HBeAg水平不成平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HBsAg HBEAG 宫内传播 透过率
下载PDF
HBV DNA阳性的中晚期肝癌预后因素分析及抗病毒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臧允红 丁明权 何登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HBV DNA阳性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预后的影响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HBV DNA阳性的9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变量... 目的探讨HBV DNA阳性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预后的影响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HBV DNA阳性的9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重点分析病毒载量及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肝癌预后的影响。结果除GGT、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治疗方式、治疗次数外,抗病毒治疗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病毒载量对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病毒载量并不影响HBV DNA阳性患者的生存期,但抗病毒治疗仍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对于HBV DNA阳性的中晚期肝癌应积极抗病毒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病毒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阿德福韦酯疗程中HBsAg水平变化及其与HBVDNA水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朝霞 况雪梅 +2 位作者 丁世涛 邓国宏 何登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2期2695-2697,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过程中血清HBsAg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阿德福韦酯治疗5年的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并于服药0、8、12、24、52、104、156、...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过程中血清HBsAg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阿德福韦酯治疗5年的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并于服药0、8、12、24、52、104、156、208、260周时进行HBVDNA、HBsAg定量检测。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5年对总体HBsAg水平影响不大(P=0.658)。0周HBsAg水平与HBVDNA水平呈负相关(r=-0.603,P=2.13×10-4);其余各时间点中,仅52周时可见二者呈负相关(r=-0.434,P=0.008);12例HBV基因B型患者仅在0周时呈负相关(r=-0.657,P=0.003),8例C基因型患者0、52周时呈负相关(r=-0.643,P=0.026;r=-0.857,P=0.003);考虑ALT水平时,二者负相关则仅表现在ALT<2×ULN者(r=-0.648,P=0.016)。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5年对HBsAg总体水平无影响;HBsAg水平和HBVDNA水平的负相关性仅存在于未予抗病毒治疗且ALT低水平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评价二者相关性的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DNA 病毒 肝炎病毒 乙型 化学发光测定法 抗病毒药
下载PDF
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鹏 朱季香 +4 位作者 何登明 徐城 郭世民 李茂仕 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rius,HEV)感染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疾病进展和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筛选纳入西南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003年2月至2013年6月住院诊断为急性HEV感染患者47例,男性40例,女性7例,... 目的探讨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rius,HEV)感染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疾病进展和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筛选纳入西南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003年2月至2013年6月住院诊断为急性HEV感染患者47例,男性40例,女性7例,年龄(46.4±13.8)岁。根据感染HEV前是否有肝硬化基础分为肝硬化重叠HEV组(It=26)及单纯HEV组(n=21),根据病程中是否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将肝硬化重叠HEV组分为ACLF组(n=13)及无ACLF组(n=13),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n=15)。每3~7天收集患者外周血血清,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22、IL-6、IFN-γ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生化指标,结合病情分析IL-22水平与急性HEV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HEV组IL-22与IL-6水平升高(P〈0.01),IFN-γ水平无明显升高。与单纯HEV组相比,肝硬化重叠HEV组IL-22、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IFN.叮水平无差异。ACLF组较无ACLF组IL-22、IL-6及IFN-γ水平更高(P〈0.01)。急性HEV感染患者IL-22水平与TBIL、IL-6及MELD评分水平呈正相关,与PTA呈负相关。6例急性HEV感染后发生ACLF的患者IL-22水平随ALT、AST、TBIL及PTA等指标的改善下降。结论IL-22参与急性HEV感染后肝脏炎性损伤的过程,与肝损害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戊型 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22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