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遗产三层次分析法看古镇复兴——以顺德为例
1
作者 何绮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20,共9页
发展古镇是当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挖掘与开发各类文化遗产成了体现古镇复兴中“古”这一元素的重要使命。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深深扎根于古镇之中,是民众的集体记忆,共同组成古镇独有而显著的历史文化符号。为理解文化遗... 发展古镇是当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挖掘与开发各类文化遗产成了体现古镇复兴中“古”这一元素的重要使命。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深深扎根于古镇之中,是民众的集体记忆,共同组成古镇独有而显著的历史文化符号。为理解文化遗产在古镇复兴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三层次分析法,对广东顺德四个古镇(大良、杏坛、容桂、陈村)的文化遗产展开层层递进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字号 老商街 文化遗产 古镇复兴 自下而上
下载PDF
从“生”与“熟”的二元关系简析古代鱼脍的流变
2
作者 何绮珊 彭静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0-34,39,共6页
鱼脍兴起于先秦,盛行于汉魏至宋元,衰微于明清,其本质是生食,与中国主流饮食中的熟食相对。以结构人类学中“生”与“熟”的二元关系为分析框架,对鱼脍兴衰流变进行“生/熟”汉文化社会深层次的探析。生食的“脍不见血”曾让鱼脍无限接... 鱼脍兴起于先秦,盛行于汉魏至宋元,衰微于明清,其本质是生食,与中国主流饮食中的熟食相对。以结构人类学中“生”与“熟”的二元关系为分析框架,对鱼脍兴衰流变进行“生/熟”汉文化社会深层次的探析。生食的“脍不见血”曾让鱼脍无限接近熟食文化,受到古代各阶层民众的追捧。然而,生食始终难以克服“自然”和“他者”的历史局限性,如今中原地区鱼脍的祭祀和饮食功能已被弱化,鱼脍发生“中心——边缘”转移,表明“生”与“熟”从并存走向对立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与“熟” 二元结构 古代 鱼脍 流变
下载PDF
宗族重构和身份认同——以顺德何厚本堂为例
3
作者 何绮珊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4-77,共4页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组织,是明代中期以后社会变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何厚本堂在宗族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何氏宗祠的历史元素,附入相关的宗族组织,宗族追踪源流和分支等发生一系列的文...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组织,是明代中期以后社会变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何厚本堂在宗族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何氏宗祠的历史元素,附入相关的宗族组织,宗族追踪源流和分支等发生一系列的文化行为。何厚本堂重构溯源和振兴宗族分支的行为、方式折射出华南地区族人重视自身宗族身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重构 身份认同 宗祠 “何厚本堂”
下载PDF
广东省雷州半岛捕捞渔民政策性转产转业后增收问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闫玉科 何绮珊 《南方农村》 2020年第4期30-35,41,共7页
广东省雷州半岛捕捞渔民响应政府号召,进行政策性转产转业后,生存发展和和增收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课题组对广东省雷州半岛渔民转产转业的背景、政策实施状况、转产转业渔民增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典型调查与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 广东省雷州半岛捕捞渔民响应政府号召,进行政策性转产转业后,生存发展和和增收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课题组对广东省雷州半岛渔民转产转业的背景、政策实施状况、转产转业渔民增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典型调查与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专题调研,借鉴国内外渔民转产转业取得的经验,提出实现雷州半岛政策性转产转业渔民持续增收的对策建议,旨在化解雷州半岛渔区的“三渔”问题,加快雷州半岛渔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捞渔民 转产转业 增收对策 雷州半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