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条点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作者 王超敏 何美丹 +3 位作者 王文治 袁潜华 张树珍 沈林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3,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甘蔗条点病毒(sugarcane striate virus,SStrV)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从SStrV基因组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构建含有SStrV基因组序列的重组质粒pMD19-T-SStrV-qN作...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甘蔗条点病毒(sugarcane striate virus,SStrV)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从SStrV基因组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构建含有SStrV基因组序列的重组质粒pMD19-T-SStrV-qN作为阳性质粒标准品,以其为模板建立SStr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稳定性进行了测试,随后用该方法对甘蔗不同组织部位中SStrV载量进行检测。【结果】将含有SStrV基因组序列的重组质粒按10倍比稀释成标准品,将其作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获得标准曲线y=-3.337 x+38.197,相关系数r2=0.999,说明Cq值与标准品浓度拷贝数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最低可以检测到13拷贝重组质粒/μL,是普通PCR灵敏度的100倍。该方法能特异的检测SStrV,特异性高,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在0.13%-0.94%之间,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SStrV的载量在甘蔗的不同组织部位中差异较大,+4叶中SStrV的载量最高,与其他组织部位达到了显著差异。【结论】建立了能灵敏特异检测SStrV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明确了+4叶是甘蔗中SStrV检测的最佳采样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条点病毒 荧光定量PCR 病毒载量 检测
下载PDF
籼、粳型转基因水稻花粉源基因飘流差异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何美丹 徐立新 +3 位作者 尹昭坤 王旭静 王志兴 袁潜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9-565,共7页
【目的】在同等条件下研究比较籼、粳型转基因水稻花粉源基因飘流差异,为控制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转基因水稻Bar9311和粳型转基因水稻B2为花粉供体材料,常规籼稻特籼占25和籼型不育系博A为受体材料,在自然条件... 【目的】在同等条件下研究比较籼、粳型转基因水稻花粉源基因飘流差异,为控制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转基因水稻Bar9311和粳型转基因水稻B2为花粉供体材料,常规籼稻特籼占25和籼型不育系博A为受体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研究籼、粳型转基因水稻向不育系和常规稻的基因飘流频率。【结果】当受体为不育系时,无论花粉源是籼型还是粳型转基因水稻,在不同距离点的基因飘流频率均为粳型>籼型。10m试验区内籼型转基因水稻向不育系各点平均基因飘流频率为1.325%~23.948%,粳型为3.906%~45.934%;而当受体为常规稻时,籼型转基因水稻向常规稻各点平均基因飘流频率为0.015%~1.189%,粳型为0.041%~0.435%。此外,随着距离的变化,在6m内的基因飘流频率是粳型<籼型,之后两者出现交互现象。无论籼型还是粳型转基因水稻,向不育系基因飘流的频率远高于向常规稻的飘流频率,且基因飘流频率均随与花粉源距离的递增而递减。【结论】不同类型的花粉供体或受体,都会对基因飘流频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转基因水稻 粳型转基因水稻 不育系 常规稻 基因飘流频率
下载PDF
海南南繁区水稻基因飘流的最大阈值距离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凝 姚克敏 +6 位作者 袁潜华 贾士荣 何美丹 江晓东 徐立新 胡继超 裴新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551-4562,共12页
【目的】陵水、三亚、乐东三县(市)是各类水稻(包括转基因水稻)冬季南繁的主要基地或中心。计算并绘制海南南繁区乡镇尺度水稻基因飘流的最大阈值距离图,为南繁水稻育种设置合理的隔离距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已建立的水稻基因飘流... 【目的】陵水、三亚、乐东三县(市)是各类水稻(包括转基因水稻)冬季南繁的主要基地或中心。计算并绘制海南南繁区乡镇尺度水稻基因飘流的最大阈值距离图,为南繁水稻育种设置合理的隔离距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已建立的水稻基因飘流模型和阈值分析方法,依托南繁区自动气象站资料,计算了该区域乡、镇尺度向不育系和栽培稻基因飘流的最大阈值距离(the maximum threshold distances of gene flow,MTDs),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参照中国农业部有关水稻种子生产的质量标准,阈值分别设为1%和0.1%。【结果】南繁区向不育系的MTD1%平均值为(110±31)m,最短为53 m,最长为195 m。向不育系的MTD0.1%平均值为(169±44)m,最短为75 m,最长为271 m。向栽培稻的MTD1%均小于1 m;MTD0.1%平均值为(3.4±1.1)m,最短为0.6m,最长为5.8 m。向不育系和栽培稻的MTD0.1%两者相差近50倍。南繁区MTDs有2个高值区和4个高值点,3个低值区和5个低值点。以陵水、三亚、乐东为主体的南繁区,地处热带,三面临海,北面有五指山为屏障。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春季和初夏盛行南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因此,南繁区的沿海陆地平原大都风速较大;沿海陆地与五指山区之间为中、低山丘陵地带,丘陵的走向和高度决定了该区的风向和风速;五指山南坡附近的丘陵地区,风速会因屏障效应而明显减小。【结论】地形特征和大气环流影响风向和风速,决定了南繁区MTDs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东翼、西翼和南部沿海平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南麓的屏障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海南南繁 基因飘流 最大阈值距离
下载PDF
水稻秸秆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蔡艳玲 何美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4,132,共6页
水稻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其降解关系着农田资源的再利用与环境保护。目前大量的秸秆采用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导致水稻秸秆降解率低。目前常用的降解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还田、... 水稻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其降解关系着农田资源的再利用与环境保护。目前大量的秸秆采用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导致水稻秸秆降解率低。目前常用的降解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还田、物理降解、化学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其中通过秸秆与微生物作用的生物降解法是目前处理秸秆最实际且有效的方法。另外,随着转基因水稻的问世,转基因水稻秸秆的基因、蛋白质残留情况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降解 处理方式 微生物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中亮 李厚奇 +1 位作者 何美丹 袁潜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9期203-207,共5页
为了摸清海南岛现存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植被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探究其植被群落物种特征,分析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伴生物种的特征特性,对海南岛境内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生境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记录样地生境信息... 为了摸清海南岛现存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植被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探究其植被群落物种特征,分析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伴生物种的特征特性,对海南岛境内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生境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记录样地生境信息、野生稻居群大小,统计不同样点普通野生稻伴生物种种数。结果表明:海南岛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共记录植物119种,属28科。普通野生稻原生境的植被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进行分类,乔木共计5种,分属5科;灌木层共计13种,分属9科;草本层共计101种,分属14科。原生境中物种数总体表现为:乔木层极少、灌木层较少,草本层为主的特征,其中草本层又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生境中外来入侵种成功入侵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共同构成了影响海南岛普通野生稻原位保护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物种多样性 原生境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宁宁 何美丹 +2 位作者 李亚 李厚奇 袁潜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第4期10-14,共5页
为探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土壤养分状况,采集了海南省不同地区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土壤并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土壤pH、碱解氮总体适宜,全氮为极缺乏水平,有机质及其它养分含量以中等偏低水平居多。不同地区野... 为探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土壤养分状况,采集了海南省不同地区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土壤并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土壤pH、碱解氮总体适宜,全氮为极缺乏水平,有机质及其它养分含量以中等偏低水平居多。不同地区野生稻土壤除pH和全氮外,其它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在大多数地区,栽培稻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低于普通野生稻原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普通野生稻 原生境 土壤 养分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Y58S/9311亲本的生育特性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文杰 袁潜华 +3 位作者 张加 宋忠华 周玉 何美丹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1期56-58,共3页
于2010年对两系杂交水稻组合Y58S/9311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观察其在海口的生育特性,并对父母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父本的播始历期在93~113 d之间,且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母本的... 于2010年对两系杂交水稻组合Y58S/9311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观察其在海口的生育特性,并对父母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父本的播始历期在93~113 d之间,且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母本的播始历期在85~98 d之间;父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表现为相关不显著,而母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播始历期 积温 生育特性
下载PDF
双波长融合HPLC法评价制何首乌质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美丹 王帅 +1 位作者 孟宪生 包永睿 《亚太传统医药》 2013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采用全时段双波长融合法建立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用来控制制何首乌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全时段双波长融合法,建立制何首乌药材质控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4.6... 目的:采用全时段双波长融合法建立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用来控制制何首乌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全时段双波长融合法,建立制何首乌药材质控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B)-水(A),线性梯度洗脱程序为:0~10min,10%~17%B;10~30min,17%~22%B;30~39min,22%~31%B;39~49min,31%~36%B;49~50min,36%~53%B;50~53min,53%~55%B;53~58min,55%~58%B;58~60min,58%~80%B;60~70min,80%~90%B;体积流量为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20nm(二苯乙烯苷)、267nm(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结果:双波长融合后,可同时测定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线性范围分别为8.875~88.750μg/mL,0.131~1.310μg/mL,0.065~0.65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2%(RSD=1.25%),96.77%(RSD=2.43%),103.61%(RSD=1.27%)。结论:该实验为制何首乌提供了更简便、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何首乌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苯乙烯苷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下载PDF
高州普通野生稻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和育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昌花 袁潜华 +3 位作者 徐立新 何美丹 李厚奇 曹树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667-12669,12680,共4页
[目的]探讨高州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和育性。[方法]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海南普通野生稻开花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陵... [目的]探讨高州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和育性。[方法]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海南普通野生稻开花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陵水1年开花2次,第一开花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历时约60d,开花高峰期为5月13~22日,日开花历时主要集中在11:20~13:00,日开花高峰在11:30左右;第二开花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历时45d,开花高峰期在9月8~18日,日开花历时在11:15~12:50,日开花高峰在11:30左右。2次开花期间的颖花开放特性基本相同,柱头外露表现为单露率46.23%,双露率49.14%,柱头总外露率达95.37%。单个颖花从开颖到闭颖一般需1.5~2.5h,开颖角度为29.9°~32.4°。上、下半年2个季次的花粉育性分别为89.67%和85.62%,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8.81%和55.79%。海南普通野生稻一般1年仅开花1次,开花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这与高州野生稻在陵水1年开花2次的表现有明显差异。[结论]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基因漂流频率及与普通野生稻的开花习性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州普通野生稻 开花习性 花粉育性 结实率 陵水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山栏稻与栽培水稻品种苗期表型性状及生理差异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维俊 徐立新 +3 位作者 何美丹 温泽泽 张珈宁 袁潜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3期260-264,共5页
测定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山栏稻苗期的株高、叶面积等农艺性状以及叶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等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估山栏稻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山栏稻降低了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并增加了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同时,山栏稻... 测定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山栏稻苗期的株高、叶面积等农艺性状以及叶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等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估山栏稻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山栏稻降低了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并增加了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同时,山栏稻叶绿素含量、MD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选山栏稻品种的隶属函数值为0.521和0.673。综合实验数据和田间观察,初步判断山栏稻苗期具有较强的抗旱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栏稻 干旱胁迫 苗期生理生化指标 抗旱特性
下载PDF
Research on Flowering Habits and Fertility of Gaozhou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in Lingshui of Hainan Province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昌花 袁潜华 +3 位作者 徐立新 何美丹 李厚奇 曹树威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1608-1611,1614,共5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flowering habits and fertility of Gaozhou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in Lingshui of Hainan Province. [Method] The flowering habits, pollen fertility and seed s...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flowering habits and fertility of Gaozhou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in Lingshui of Hainan Province. [Method] The flowering habits, pollen fertility and seed setting rate of Gaozhou common wild rice in Lingshui of Hai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flowering habits of common wild rice in Hainan Province. [Result] Gaozhou common wild rice was able to flower twice a year. The first flowering stage was from mid-April to mid-June for about 60 d, and the daily peak flowering dates were from May 13 to May 22. The daily flowering time was mainly between 11:20 and 13:00, and the peak flowering was at 11:30. The second flowering stage was from late August to late October for about 45 d, and the peak flowering dates lasted from September 8 to September 18. The daily flowering time was mainly from 11:15 to 12:50, and the daily peak flowering was at 11:30. In both flowering stages, the panicles had the same flowering characteristics. The stigma exsertion reached a high value of 95.37% with single (46.23%) and dual (49.14%) stigmas exsertion respectively. A spikelet remained open for 1.5-2.5 h, the angle of spikelet opening varied from 29.9° to 32.4°. At the two flowering stage the average pollen fertility rates were 89.67% and 85.62%, the average seed setting rates were 58.81% and 55.79%, respectively. Hainan population flowered only once (from mid-October to mid-December), thi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Gaozhou common wild rice which flowered twice a year.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d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gene flow frequency from transgenic rice to wild ric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flowering habits of common wild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ozhou common wild rice Flowering habit Pollen fertility Seed setting rate Lingshui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山栏稻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柯智 黄孟雨 +6 位作者 刘志超 何美丹 郭婷 曾丹琦 王子牛 王玥琦 袁潜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9年第4期331-337,438,共8页
利用淹水灌溉、湿润灌溉、旱作喷灌和传统旱作等4种栽培方式种植山栏稻,分别测定其抽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的剑叶净光合速率、茎叶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旱作喷灌方式具有最大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并能延缓功能叶的衰老,使物质积累显... 利用淹水灌溉、湿润灌溉、旱作喷灌和传统旱作等4种栽培方式种植山栏稻,分别测定其抽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的剑叶净光合速率、茎叶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旱作喷灌方式具有最大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并能延缓功能叶的衰老,使物质积累显著高于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和传统旱作。与传统旱作相比,旱作喷灌能显著提高山栏稻剑叶净光合速率,提高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产量增加203.10%。此外,旱作喷灌还能节约用水,是山栏稻的最佳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栏稻 旱作喷灌 光合作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水深条件对普通野生稻及其转基因水稻杂种F_1的影响
13
作者 张若依云 何美丹 +4 位作者 李栋 袁睿智 李润 袁潜华 裴新梧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3期325-331,共7页
通过研究不同水深条件下海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及其转bar基因水稻杂种F1(简称"Bar野杂种F1")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水深条件对Bar野杂交后代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ar野杂种F1种子活力总体高于... 通过研究不同水深条件下海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及其转bar基因水稻杂种F1(简称"Bar野杂种F1")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水深条件对Bar野杂交后代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ar野杂种F1种子活力总体高于普通野生稻;在生物量方面,水深为10 cm时,野生稻总体生长优势明显,且随水深升高,野生稻和Bar野杂种F1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野生稻在各水深条件下株高普遍高于Bar野杂种F1,而水深对各品种的剑叶面积无显著影响。对比本实验与模拟野生稻原生境中的杂草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深水对杂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 普通野生稻 转基因水稻 BAR 杂种F1
下载PDF
海南50个甘蔗品种黄叶病毒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林波 何美丹 +4 位作者 冯小艳 王文治 蔡文伟 冯翠莲 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3-348,共6页
为明确国家甘蔗体系集成示范及区试甘蔗品种在海南省被甘蔗黄叶病毒(SCYLV)侵染情况及病毒基因型类型,从集成示范及区试的50个甘蔗品种上采集带有显著病症或不显病症样品50份,采用特异引物通过RT-PCR方法进行甘蔗黄叶病毒检测和病毒基... 为明确国家甘蔗体系集成示范及区试甘蔗品种在海南省被甘蔗黄叶病毒(SCYLV)侵染情况及病毒基因型类型,从集成示范及区试的50个甘蔗品种上采集带有显著病症或不显病症样品50份,采用特异引物通过RT-PCR方法进行甘蔗黄叶病毒检测和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50个甘蔗品种中有31个被检测到SCYLV,检出率为62%;病毒基因型有古巴(CUP)基因型、巴西-秘鲁(BAR-PER)基因型和留尼汪岛(REU)基因型3种,主要以CUP基因型为主,占58.06%,其次是BAR-PER基因型,占51.61%,REU基因型最少,占29.03%;未发现CHN1、CHN2、CHN3基因型。另外,不同基因型混合侵染现象普遍存在,总混合侵染率达32.26%。可见,海南国家甘蔗体系集成示范及区试甘蔗品种严重感染甘蔗黄叶病毒(SCYLV),且存在不同基因型混合侵染,建议推广种植脱毒种苗来控制甘蔗黄叶病的发生。本研究为在海南蔗区推广和种植甘蔗脱毒种苗及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黄叶病毒 基因型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档案大数据全程服务企业管理实践——以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姗 何美丹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67,共2页
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宜电机")为横店集团的下属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品牌营运、技术开发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大数据时代,企业档案产生了诸多新的特点。例如,档案信息的数量增大、档案信息的... 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宜电机")为横店集团的下属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品牌营运、技术开发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大数据时代,企业档案产生了诸多新的特点。例如,档案信息的数量增大、档案信息的种类繁多、档案信息的交流速度加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信息 企业档案 企业管理实践 电机有限公司 横店集团 档案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 品牌营运
下载PDF
水作和旱作对山栏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丹 吴川德 +4 位作者 何美丹 李栋 何光亮 谭传兴 袁潜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7年第3期318-323,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设计覆秸旱作、水作和传统旱作3种栽培方式,分别测定山栏稻的抗旱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作减轻了山栏稻受干旱胁迫程度,降低了剑叶的POD,MDA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而覆秸旱作亦有... 通过田间试验设计覆秸旱作、水作和传统旱作3种栽培方式,分别测定山栏稻的抗旱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作减轻了山栏稻受干旱胁迫程度,降低了剑叶的POD,MDA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而覆秸旱作亦有类似效应但效果不如水作。与普通旱作相比,水作和覆秸旱作山栏稻株高分别提高30.62%和16.69%,叶长分别增长14.32%和6.62%,有效分蘖数分别增加64.7%和26.47%,生育期分别缩短12 d和5 d,产量分别提高267.44%和91.04%。山栏稻在水田环境下具有减少干旱胁迫、优化农艺性状和提高产量等诸多优点。本研究旨在为山栏稻从传统山区旱地种植引向普通旱作和水田种植("山栏下山")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栏稻 水作 覆秸旱作 生理指标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水稻籼、粳花粉源基因飘流的竞争性
17
作者 赵建发 何光亮 +5 位作者 何美丹 柯智 翟楠鑫 符亚小宁 裴新梧 袁潜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6-101,共6页
基因飘流是水稻(Oryza sativa L.)转基因安全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花粉竞争对基因飘流的影响对于建立并完善转基因飘流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分别以籼、粳型转基因水稻和籼、粳常规水稻为花粉供体,不育系为花粉受体,研究籼、粳型... 基因飘流是水稻(Oryza sativa L.)转基因安全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花粉竞争对基因飘流的影响对于建立并完善转基因飘流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分别以籼、粳型转基因水稻和籼、粳常规水稻为花粉供体,不育系为花粉受体,研究籼、粳型双供体在基因飘流中的竞争性。结果表明,同种亚种双供体的基因飘流率与花粉源数量成正相关关系,且基因飘流率与供体花粉数量关系符合S曲线。基因飘流是花粉数量竞争和遗传竞争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BAR基因 基因飘流 花粉竞争性
下载PDF
不同株间覆盖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及杂草防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光亮 赵建发 +2 位作者 何美丹 柯智 袁潜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8年第3期344-349,共6页
为研究不同株间覆盖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及杂草防效的影响,以白沙白糯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灌溉方式,通过与裸地常规旱作对比,研究覆盖无纺布和覆盖水稻秸秆两种不同覆盖旱作方式下对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田间杂草干质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为研究不同株间覆盖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及杂草防效的影响,以白沙白糯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灌溉方式,通过与裸地常规旱作对比,研究覆盖无纺布和覆盖水稻秸秆两种不同覆盖旱作方式下对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田间杂草干质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旱作相比,覆盖旱作生育期缩短了5~7 d,田间土壤含水量为覆盖水稻秸秆﹥覆盖无纺布﹥裸地旱作;杂草防效为覆盖无纺布﹥覆盖水稻秸秆﹥裸地旱作,覆盖无纺布总体杂草防效在59. 62%~94. 75%之间,覆盖水稻秸秆杂草防效在35%~74. 43%之间;覆盖无纺布较裸地旱作增产3. 3%。覆盖旱作能够增加产量,又能发挥保水和防草等作用,其中,无纺布在防治杂草、保墒和增产方面最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山栏稻 覆盖旱作 无纺布 杂草防效 产量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栋 何美丹 +4 位作者 吴丹 赵建发 何光亮 夏志辉 袁潜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2-839,共8页
白叶枯病严重危害水稻的生产,防治白叶枯病的工作刻不容缓。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培育具有抗性的水稻新品种。但是来源于栽培稻的抗病基因抗谱窄、数量有限,因此从野生稻中发掘抗白叶枯病基因,对培育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重... 白叶枯病严重危害水稻的生产,防治白叶枯病的工作刻不容缓。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培育具有抗性的水稻新品种。但是来源于栽培稻的抗病基因抗谱窄、数量有限,因此从野生稻中发掘抗白叶枯病基因,对培育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接种4个菲律宾白叶枯病菌小种对海南普通野生稻进行抗性鉴定,同时利用目前克隆的已知抗性基因设计分子标记进行PCR分析,检测了其中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结果表明,来自海南不同地区的15个普通野生稻居群均表现出对白叶枯病菲律宾小种一定的抗性。功能标记检测结果发现,15个居群的普通野生稻中含有Xa1或其同源基因,但均不含有xa5、xa13抗病基因;7个居群能够扩增出Xa21抗病基因条带;Xa27抗病基因条带能够在另外7个居群中被扩增出。研究结果为发掘具有抗白叶枯病特性的海南普通野生稻材料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野生稻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