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沙坦介导AngⅡ/AT1R信号通路减轻百草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1
作者 罗毅沣 李倩 +5 位作者 武梓萌 吉攀 钟枝梅 李红园 何翠影 张剑锋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氯沙坦在减轻百草枯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和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干预组,以CCK8方法测得百草枯和氯沙坦的半数有效剂量。干预组使用百草枯+氯沙坦干预24小时,制成细胞爬片使... 目的:探讨氯沙坦在减轻百草枯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和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干预组,以CCK8方法测得百草枯和氯沙坦的半数有效剂量。干预组使用百草枯+氯沙坦干预24小时,制成细胞爬片使用HE、TUNEL染色镜下查看细胞情况;采用RT?PCR技术测定AngⅡ、AT1R、IL?1C、IL?6和TNF?α的变化;采用WestenBlot技术检测AT1R。结果:实验组细胞可见空泡变性与凋亡增加,AngⅡ,AT1R,IL?1胞,IL?6和TNF?胞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细胞可见空泡变性与凋亡减少,AngⅡ,AT1R,IL?1β,IL?6和TNF?变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可能通过抑制AngⅡ/AT1R的表达,进而减轻百草枯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氯沙坦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艾司洛尔治疗脓毒性休克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欧明春 朱洁云 +4 位作者 吉攀 李红园 何翠影 张剑锋 庞杰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8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艾司洛尔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网(VIP)数据库,检索艾司洛尔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相关研究,各个数据库的检索时间均为... 目的系统评价艾司洛尔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网(VIP)数据库,检索艾司洛尔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相关研究,各个数据库的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4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并筛选文献、收集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0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试验组510例,对照组5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8d病死率更低(RR=0.76,95%CI:0.63~0.92,P<0.001),心率(WMD=-19.67,95%CI:-25.10~-14.23,P<0.001)和乳酸值(WMD=-0.87,95%CI:-1.45~-0.30,P=0.003)降低更明显,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幅度更大(WMD=0.64,95%CI:0.10~1.18,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心静脉压(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42,95%CI:-1.14~0.30,P=0.254)。结论当前证据表明,艾司洛尔能够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d病死率,降低心率,同时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198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CT影像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钟枝梅 朱洁云 +5 位作者 李柏成 吉攀 李红园 何翠影 庞杰龙 张剑锋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3165-3171,共7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CT影像特征,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EMbas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搜集报道COVID-19患者CT影像特征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2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CT影像特征,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EMbas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搜集报道COVID-19患者CT影像特征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20年1月1日至3月4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收集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回顾性研究,共计1982例COVID-19患者。分析结果显示:COVID-19患者肺部病灶多为双肺受累(68.2%,95%CI:61.1%~74.9%)、多肺叶受累(76.7%,95%CI:56.2%~86.2%),15.6%的患者CT无异常表现。病灶密度改变最常见的为磨玻璃样变(69.8%,95%CI:53.1%~84.1%),其他还有实变(42.9%)、空气支气管征(32.9%)和铺路石征(11.2%)。病灶形态有斑片状(40.6%)、条索状(45.2%)、结节状(43.9%)和网格状(29.0%)。部分患者有胸膜肥厚(32.5%),极少数患者合并有胸腔积液(4.2%)。结论COVID-19患者肺部病灶以双肺或多肺叶受累多见,最常见的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样变,部分患者出现实变、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肥厚等,胸腔积液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T 影像特征 META分析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洁云 庞杰龙 +4 位作者 钟枝梅 吉攀 李红园 何翠影 张剑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6期6-12,共7页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蔓延至全国乃至全球,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目的分析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蔓延至全国乃至全球,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目的分析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VIP)等数据库筛选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的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患者性别分布、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肌肉疼痛、头痛、腹泻、咳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咽痛、无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分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异常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篇文献,共包含3290例COVID-19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OVID-19患者中男性占55.4%〔95%CI(52.0%,58.9%)〕,发热发生率为77.7%〔95%CI(69.7%,84.7%)〕、干咳发生率为60.7%〔95%CI(55.4%,65.9%)〕、乏力发生率为43.5%〔95%CI(34.9%,52.3%)〕、肌肉疼痛发生率为27.7%〔95%CI(21.3%,34.7%)〕、咳痰发生率为29.3%〔95%CI(21.9%,37.4%)〕、胸闷气促发生率为23.7%〔95%CI(16.8%,31.4%)〕、呼吸困难发生率为21.1%〔95%CI(12.7%,31.0%)〕,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7.4%)、腹泻(8.8%)、头痛(14.2%)和咽痛(13.1%),而6.6%患者无临床症状;WBC正常者占比为62.9%〔95%CI(55.9%,69.6%)〕,CRP升高者占比66.6%〔95%CI(56.0%,72.9%)〕,淋巴细胞分数降低发生率为49.5%〔95%CI(40.8%,58.3%)〕,WBC降低发生率为23.7%〔95%CI(18.7%,29.0%)〕;少数患者D-二聚体(18.4%)和PCT(17.1%)升高。结论COVID-19患者以男性居多,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肌肉疼痛、咳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也较常见,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咽痛等,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另外,多数患者WBC正常、淋巴细胞分数降低、CRP升高,部分WBC降低,仅少数患者出现D-二聚体升高及PCT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12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吉攀 朱洁云 +4 位作者 李红园 钟枝梅 何翠影 李柏成 张剑锋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9日至2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和湖北省武汉市3家定点医院收治的123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南宁68例,武汉55例。于入院第...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9日至2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和湖北省武汉市3家定点医院收治的123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南宁68例,武汉55例。于入院第1天收集病例资料,对纳入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南宁地区与武汉地区COVID-19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49.0±12.9)岁,轻症105例(85.4%),重症18例(14.6%);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1.2∶1。(2)患者以发热(81.3%)和咳嗽(52.8%)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他症状还包括肌肉疼痛(35.0%)、胸闷或气促(23.6%)、咳痰(20.6%)、呼吸困难(3.3%)、腹泻(2.4%)等,少数患者无临床症状(0.8%)。实验室检查中,多数患者白细胞数正常(76.4%)、C-反应蛋白升高(56.1%)、淋巴细胞降低(53.7%),部分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19.5%)、白细胞降低(23.6%);少数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4.9%)。(3)早期肺部CT主要表现为点状、磨玻璃样改变(54.5%),部分患者无明显改变(45.5%)。(4)与武汉的COVID-19患者相比,南宁患者平均年龄较小(P<0.001),咳痰症状(P<0.001)、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41)较少见,但发热症状更常见(P=0.008)。结论COVID-19患者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白细胞数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淋巴细胞降低,肺部CT呈点状、磨玻璃样改变,部分患者肝功能受损,极少数患者无症状。与武汉患者相比,南宁患者起病年龄较小,且发热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特点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封云 何翠影 +3 位作者 王连静 李炜静 刘玮 刘丽宏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47-455,共9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且特异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PCNSL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及基因突变被证实对PCNSL患者的...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且特异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PCNSL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及基因突变被证实对PCNSL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在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为基础的传统治疗方案上,临床已根据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及基因突变为靶标进行一系列靶向治疗的研究。为了探讨PCNSL的疾病特点并为其诊治提供参考,笔者拟就PCNSL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新型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相关基因突变、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生物学标记 突变 分子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