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罗乃荣 吴海滨 +4 位作者 赵春江 何翠文 高兰娟 黄忠阳 黎广祥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3076-3078,共3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择期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择期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麻醉应用舒芬太尼+丙泊酚,观察组则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10 min(T0)、气管插管后(T1)、切除肿物时(T2)、拔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糖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T1、T2、T3时MAP、HR分别为(92.2±7.2)mmHg、(88.2±7.0)次/min,(97.5±9.2)mmHg、(92.5±7.5)次/min和(96.1±8.2)mmHg、(90.2±7.3)次/min,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7.6±5.7)mmHg、(85.1±6.4)次/min,(88.4±6.1)mm Hg、(87.3±6.2)次/min和(90.2±7.3)mmHg、(87.9±6.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血糖水平分别为(6.79±1.81)mmol/L、(7.76±1.94)mmol/L、(7.32±2.14)mmol/L,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73±1.25)mmol/L、(5.99±1.56)mmol/L、(6.07±1.9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以更好地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血糖水平,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静脉麻醉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血糖水平
下载PDF
CTA观察女性髂内动脉分型和子宫动脉起源及角度的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叶裕丰 黄益 +4 位作者 夏红 郭真真 何翠文 郭冬梅 李淑明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对研究女性髂内动脉分型和子宫动脉起源及角度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因各种盆腔病变在我院行盆腔CTA检查的108例患者,通过Start Vitrea2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参照A... 目的探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对研究女性髂内动脉分型和子宫动脉起源及角度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因各种盆腔病变在我院行盆腔CTA检查的108例患者,通过Start Vitrea2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参照Adachi等的分型标准对髂内动脉进行分型及对比分析,并对子宫动脉的起源及角度进行研究。结果髂内动脉分型情况:Ⅰ型占61.2%(132/216)、Ⅱ型占9.7%(21/216)、Ⅲ型24.1%(52/216)、Ⅳ型4.7%(10/216)、V型占0.5%(1/216)。此外,子宫动脉起源以臀下阴部干最常见(40.1%),其次是髂内动脉主干和阴部内动脉,所占比例分别为19.3%和18.4%;子宫动脉的夹角小于30°约占62.3%,其开口显像的最佳角度多常见于15°~30°。结论术前行CTA检查可以清楚地了解髂内动脉分型和子宫动脉起源及角度,对介入治疗及盆腔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女性 髂内动脉分型 子宫动脉 起源 夹角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德祥 姬智艳 +2 位作者 陈汉威 郭真真 何翠文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使用磁共振直接成像(MRDTI)及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成像(3D-CE-MRV)来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型、分期,探讨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55例在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就诊并经数字减... 目的:使用磁共振直接成像(MRDTI)及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成像(3D-CE-MRV)来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型、分期,探讨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55例在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就诊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磁共振直接成像和直接增强MRV检查,MRDTI选用横断位SE T1WI、Tirm T2WI、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3D-CE-MRV采用三维扰相梯度回波T1WI序列(3D FLASH),并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形成MRI表现急性期血栓31例,血管腔扩大,血管周围、肌间隙水肿,下肢软组织明显肿胀,与肌肉比较,血栓在T1WI上多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及true FISP序列上大多表现为稍高信号,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成像表现为血管闭塞、中断或条状充盈缺损,周围少量或大量侧枝循环形成,其中中央型20例,周围型9例,混合型2例;慢性期血栓10例,血管腔无扩大表现,血管壁增厚且大多不规则,血管周围间隙无水肿,下肢软组织轻度肿胀或正常,与肌肉比较,血栓在T1WI、T2WI及true FISP序列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成像表现为血管再通,血管腔细小,粗细不均,管壁毛糙,周围见侧枝循环形成;亚急性期血栓14例,表现介于急性期与慢性期之间,T1WI及T2WI血栓呈高信号,软组织肿胀减轻。以DSA为诊断标准,MRI诊断符合率为96.4%。结论磁共振直接成像(MRDTI)结合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成像能准确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慢性分期并能作出临床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