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6
1
作者 何腾峰 郦志文 沈华松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1期676-677,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新鲜爆裂骨折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59岁,平均43岁;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对照组: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36例,...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新鲜爆裂骨折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59岁,平均43岁;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对照组: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1~63岁,平均41岁;单纯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两组均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行X线检查,测量矢状面指数和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纠正局部后凸(矢状面指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纠正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移植
下载PDF
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植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 被引量:10
2
作者 蔡明 郦志文 +2 位作者 何腾峰 李方财 陈其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0-521,共2页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作为改良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不但具备椎体间融合术的所有优点,同时避免了PLIF技术的缺点。标准的TLIF技术需...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作为改良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不但具备椎体间融合术的所有优点,同时避免了PLIF技术的缺点。标准的TLIF技术需要2枚融合器,且常需取自体髂骨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自体髂骨植骨 单枚融合器 腰椎疾患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lumbar 治疗 PLIF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中应用单枚融合器和自体骨移植骨融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蔡明 郦志文 +2 位作者 何腾峰 李方财 陈其昕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研究单枚融合器及手术局部自体骨移植行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影像学结果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患者共融合82个节段行TLIF手术。影像学评价包括植骨面积百分比、融合率、椎间盘后高(PH)和腰椎运动节段前凸角(LA);... 目的研究单枚融合器及手术局部自体骨移植行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影像学结果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患者共融合82个节段行TLIF手术。影像学评价包括植骨面积百分比、融合率、椎间盘后高(PH)和腰椎运动节段前凸角(LA);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改良Prolo功能评分、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2个月。术后腰椎运动节段椎间盘PH、腰椎LA均较术前明显恢复(tPH=2.577,PPH=0.024;tLA=2.249,PLA=0.021);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植骨面积百分比为40%~75%(53.1%±15.3%);其中融合器占15%~26%(20.4%±5.3%)。融合率达97.6%。根据改良Prolo功能评分:优39例,良32例,可5例,优良率为93.4%。术后VAS较术前降低(t=3.234,P=0.012)。结论应用单枚融合器行TLIF能有效地恢复和维持腰椎的力线与平衡,并提供足够的机械稳定,使绝大多数患者获得优良的临床疗效;手术局部自体骨植骨满足椎体间融合的要求,并避免取髂骨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脊柱融合术 融合器 植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基于VCCT技术的粘胶脱粘过程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闪帅 赵萧 +1 位作者 何腾峰 李淑慧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13,共6页
文摘由于粘胶位于两层材料中间,胶粘结构的内部脱粘过程通常难以检测。本文通过制备三种粘胶的粘胶片体试样以及U型件试样,对粘胶在拉伸及剪切状态下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计算获得对应的应变能释放率。采用VCCT技术,预设断裂及脱粘区域... 文摘由于粘胶位于两层材料中间,胶粘结构的内部脱粘过程通常难以检测。本文通过制备三种粘胶的粘胶片体试样以及U型件试样,对粘胶在拉伸及剪切状态下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计算获得对应的应变能释放率。采用VCCT技术,预设断裂及脱粘区域,对粘胶在单拉及剪切受力状态下的开裂及脱粘过程进行数值仿真。通过对比数值仿真与实验获得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验证了VCCT技术能有效获得这三种粘胶的断裂临界载荷,并表明这种方法能获得脱粘区域的扩展过程,为研究复杂结构的脱粘过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 VCCT技术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5
5
作者 蔡明 郦志文 +4 位作者 李杰 赵建根 何腾峰 何彦 沈华松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 报道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36例 ,Ⅰ度滑脱 18例 ,Ⅱ度滑脱 15例 ,Ⅲ度滑脱3例 ;峡部裂型 30例 ,退变性 5例 ,外伤... 目的 报道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36例 ,Ⅰ度滑脱 18例 ,Ⅱ度滑脱 15例 ,Ⅲ度滑脱3例 ;峡部裂型 30例 ,退变性 5例 ,外伤性 1例。结果 随访 6个月~ 2年 ,术后 6个月植骨处均骨性愈合 ,无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现象。临床疗效综合评价 :优 14例 ,良 2 0例 ,可 2例。结论 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以取得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彻底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明 郦志文 +2 位作者 何腾峰 沈华松 何彦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3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62~88岁,平均71.8岁。按Evans股骨转子骨折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5例,Ⅲ-A型6例,Ⅲ-B型7例,Ⅳ型7例,逆转子...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62~88岁,平均71.8岁。按Evans股骨转子骨折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5例,Ⅲ-A型6例,Ⅲ-B型7例,Ⅳ型7例,逆转子型3例。结果 30例患者经6~18(平均1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根据Hafris髋关节评分,优20例,良8例,差2例。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 内固定 老年
下载PDF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明 郦志文 +2 位作者 李杰 赵建根 何腾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3期272-272,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前路 病灶清除 胸腰椎结核 骨关节结核 植骨内固定 全身 学者 基础 生活
下载PDF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创伤性骶髂关节脱位疗效观察
8
作者 王炜 郦志文 +5 位作者 李杰 赵建根 周鹏鹤 何腾峰 沈华松 张杰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23期1923-1924,共2页
骶髂关节脱位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合并其它损伤,有时易导致漏诊。目前,其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手段有前路切复内固定术、后路骶骨棒内固定术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近年来,我科对骶髂复合结构损伤患者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方法治... 骶髂关节脱位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合并其它损伤,有时易导致漏诊。目前,其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手段有前路切复内固定术、后路骶骨棒内固定术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近年来,我科对骶髂复合结构损伤患者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骶髂关节脱位 经皮空心螺钉 疗效观察 固定治疗 切复内固定术 高能量损伤 螺钉内固定术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
9
作者 蔡明 郦志文 +1 位作者 李杰 何腾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11年第3期398-399,共2页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在小转子和股骨峡部之间的骨折,占所有髋部骨折的10%~34%,具有双重年龄分布,不同的损伤机制。其治疗方法有保守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目前多倾向于后者。手术内固定方法众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 粉碎性骨折 手术治疗 动力髁螺钉 内固定方法 髋部骨折 年龄分布 损伤机制
下载PDF
肩锁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端骨折
10
作者 蔡明 郦志文 +2 位作者 李杰 赵建根 何腾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05年第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治疗 肩锁钩钢板 锁骨外侧端骨折 常见 跌倒 肩峰 暴力
下载PDF
带血管蒂桡骨膜瓣治疗舟状骨骨折不愈合伴坏死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腾峰 马云淼 +2 位作者 沈华松 朱金柯 郦志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9-310,共2页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第1,2伸肌腱鞘支持带上动脉或第2,3伸肌腱鞘支持带上动脉)桡骨膜瓣治疗舟状骨骨折不愈合伴坏死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对7例舟状骨陈旧性骨折伴坏死患者,设计并应用带血管蒂骨膜...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第1,2伸肌腱鞘支持带上动脉或第2,3伸肌腱鞘支持带上动脉)桡骨膜瓣治疗舟状骨骨折不愈合伴坏死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对7例舟状骨陈旧性骨折伴坏死患者,设计并应用带血管蒂骨膜瓣治疗.其中舟状骨近侧坏死5例,全舟状骨坏死2例.1例伴有舟骨弓背状畸形及嵌入体背伸不稳(DISI),2例伴有桡骨茎突关节炎.术后随访愈合及存活时间,腕部疼痛,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及工作恢复情况.结果 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根据术后MR及X线片复查,所有舟状骨骨折均获得愈合,死骨存活.所有患者腕部疼痛改善,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到100%.结论 带血管蒂桡骨膜瓣治疗舟状骨骨折不愈合伴坏死操作方便,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不愈合 坏死 骨膜瓣
原文传递
肩关节脱位合并腋神经损伤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腾峰 郦志文 +3 位作者 张杰 沈华松 李杰 蔡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0-190,共1页
肩关节脱位合并腋神经损伤,由于脱位掩盖了神经损伤,容易漏诊,延误了神经损伤的治疗,晚期可导致三角肌萎缩,肩关节外展功能障碍。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了8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腋神经损伤的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腋神经损伤 肩关节脱位 诊治 肩关节外展 2009年 功能障碍 肌萎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