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水中254nm波长紫外吸光值与COD_(Mn)及COD_(Cr)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何赞端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60-62,共3页
通过实验探讨了地表水2 5 4nm波长紫外吸光值与地表水中CODMn及CODCr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地表水 紫外吸光值 高锰酸钾指数(CODMn) 化学需氧量(CODCr)
下载PDF
毛细管离子分析仪中电解液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何赞端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63-66,共4页
毛细管离子分析仪测定水中氟离子时,常出现氟化物峰与水负峰相连的情况,通常是电解液失效造成的。通过跟踪试验,研究了毛细管离子分析仪使用的电解液的稳定性。
关键词 毛细管离子分析仪 电解液 氟离子 负峰
下载PDF
混凝/半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中超滤运行条件优化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曾军 耿婷婷 +5 位作者 区良益 田家宇 许方献 陈杰 何赞端 江圣辉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5,共5页
在水厂实际平流沉淀池中部取水作为浸没式超滤膜的进水,构建了新型的混凝/半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在中试条件下对超滤膜的运行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的参数主要包括膜通量、过滤时间、反冲洗时间、排泥周期及排泥模式。结果表明,当膜... 在水厂实际平流沉淀池中部取水作为浸没式超滤膜的进水,构建了新型的混凝/半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在中试条件下对超滤膜的运行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的参数主要包括膜通量、过滤时间、反冲洗时间、排泥周期及排泥模式。结果表明,当膜通量为40L/(m2獉h)、过滤时间为90min、反冲洗时间为60s、排泥周期为24h时,超滤膜可取得较高的产水效率和较低的跨膜压差增长速率。而排泥模式对膜污染的影响较小。在该优化工况下,超滤膜组合工艺对浊度、Al、Fe、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6%、95.1%、99.2%、55.5%和37.5%,可满足高效制备优质饮用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饮用水 短流程 工艺优化 膜污染
下载PDF
液质联用测定水中的甲萘威、莠去津、呋喃丹和氯霉素 被引量:2
4
作者 何赞端 周绮婷 麦锦欢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1期230-231,共2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的甲萘威、莠去津、呋喃丹和氯霉素,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使得各目标化合物在5 min内检测完毕。试验表明,方法在各测定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各目标化合物的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在102.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的甲萘威、莠去津、呋喃丹和氯霉素,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使得各目标化合物在5 min内检测完毕。试验表明,方法在各测定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各目标化合物的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在102.0%~104.0%之间,6次平行测定的RSD为0.96%~2.16%。用该方法测实际水样,四个项目均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萘威 莠去津 呋喃丹 氯霉素 液质联用法
下载PDF
BAF有机物浓度对填料生物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钟宁 邓志新 +5 位作者 魏艳 何赞端 孙承志 冯惠 马玉乐 赵志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0-33,共4页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考察不同有机物浓度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及对悬浮填料表面生物相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1∶1、水力停留时间为1 h、进水NH3-N浓度为0.955~2.277 mg/L、水温(26±3)℃条件下,进水...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考察不同有机物浓度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及对悬浮填料表面生物相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1∶1、水力停留时间为1 h、进水NH3-N浓度为0.955~2.277 mg/L、水温(26±3)℃条件下,进水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1.424~2.112 mg/L、1.456~2.672 mg/L及1.728~3.056 mg/L时,反应器启动48 d后,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5%、84.61%和66.8%,NO2--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1.4%、54.4%及43.2%。测定了填料表面生物膜的耗氧速率,结果为高进水高锰酸盐指数的情况下,其异养菌活性最高,为7.07 mg O2/(g载体·h),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活性较低分别为0.24、3.51 mg O2/(g载体·h)。扫描电镜实验观察了填料的表面形貌,结果显示,高进水高锰酸盐指数悬浮填料表面细菌种类相对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氨氮 进水有机物 生物相
下载PDF
液质联用法测定水中氯霉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赞端 周绮婷 冯绮澜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建立液质联用法测定水中氯霉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利用液质联用法测定水中氯霉素的不确定度报告。通过分析各个不确定度分量,结果表明标准溶液配制引入的不... 建立液质联用法测定水中氯霉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利用液质联用法测定水中氯霉素的不确定度报告。通过分析各个不确定度分量,结果表明标准溶液配制引入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法 氯霉素 不确定度
下载PDF
极性分类-分子质量分级法剖析华南某原水中有机物组成特性
7
作者 魏艳 何赞端 +6 位作者 区良益 罗丽春 廖伟雄 吴凯 张亚超 沈吉敏 陈忠林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天然有机物NOM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产生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质,利用膜滤法(UF)和凝胶色谱法(GPC)对佛山水源水进行分离分级,深入了解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特性和化学分布特性,为控制和去除水中NOM提供基础数据。膜滤分离结果表明... 天然有机物NOM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产生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质,利用膜滤法(UF)和凝胶色谱法(GPC)对佛山水源水进行分离分级,深入了解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特性和化学分布特性,为控制和去除水中NOM提供基础数据。膜滤分离结果表明,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 000的有机物占比最大,平均在65%以上。利用凝胶色谱法将原水中有机物分为6类,即憎水酸(HOA)、憎水碱(HOB)、憎水中性物质(HON)、亲水酸(HIA)、亲水碱(HIB)、亲水中性物质(HIN)。分离结果表明,该6类物质在原水中分布较为均匀,其中HOA占比最大,6类有机物具有不同的分子质量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水源水 天然有机物 极性 分子质量 组成特性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检测饮用水中的常见阴离子 被引量:1
8
作者 魏艳 何赞端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93-194,共2页
用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检测饮用水中常见的阴离子,并对几种电解液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TTAOH(十四烷基三甲基氢氧化胺)作电渗流改进剂,pH 9.1的电解液检测效果为最佳;该方法所检离子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法 水中阴离子 电解液 电渗流改进剂十四烷基三甲基氢氧化胺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广东省北江某水源地的水质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绮澜 何赞端 周绮婷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1期70-72,共3页
水质评价受到诸多因子的影响,我国对集中式水源地的水质评价尚未形成。目前实行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办法》主要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水体功能,在水质评价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广东省北江某水源地... 水质评价受到诸多因子的影响,我国对集中式水源地的水质评价尚未形成。目前实行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办法》主要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水体功能,在水质评价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广东省北江某水源地的水质指标进行水质评价的结果表明,该水源地污染情况可由2个主成分来反映,其贡献率F1(氨氮、总氮、氟化物、镉、铬)66.122%和F2(阴离子洗涤剂)31.878%。通过因子得分对监测断面2014-2016年水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该水源地的水质在逐年好转,已达到GB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标准。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主成分分析法能够较好的反映水源地水质变化和污染物情况,可以对水源地进行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主成分分析法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广东某城镇污水厂的能耗分析评价及节能途径探讨
10
作者 冯绮澜 麦锦欢 何赞端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2期199-201,共3页
污水处理行业属于能耗密集型行业,开展能耗分析评价和降低污水厂能耗,从而降低污水处理运行成本是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比能耗分析法为基础,利用单位水量电耗和单位耗氧污染物削减量电耗作为评价指标... 污水处理行业属于能耗密集型行业,开展能耗分析评价和降低污水厂能耗,从而降低污水处理运行成本是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比能耗分析法为基础,利用单位水量电耗和单位耗氧污染物削减量电耗作为评价指标,对该污水厂开展能耗评价。结果表明该厂年均单位水量能耗为288.98 kw·h/km^3,年均单位耗氧污染物削减量能耗为4 kw·h/kg,接近或高于广东省同类型污水处理厂的能耗标准上限,这说明污水处理厂存在节能降耗的空间。通过对动力系统和曝气系统的分析发现,该厂的水泵和风机在选型上并未考虑负荷较低的情况,从而导致了能耗偏高,利用大小泵或者大小风机根据运行负荷进行阶梯型搭配,可以降低污水厂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厂 能耗评价 动力系统 曝气系统 节能措施
下载PDF
饮用水氯和氯胺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生成势的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区良益 王晓 +5 位作者 钟宁 何赞端 罗丽春 张亚超 沈吉敏 陈忠林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0,共6页
消毒是保证饮用水微生物安全的重要单元,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也会威胁人体健康。以南方某水源水为研究对象,比较氯和氯胺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的生成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 H值、溴离子及天然有机物(NOM)均对卤乙酸的生成量... 消毒是保证饮用水微生物安全的重要单元,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也会威胁人体健康。以南方某水源水为研究对象,比较氯和氯胺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的生成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 H值、溴离子及天然有机物(NOM)均对卤乙酸的生成量有影响。与氯消毒相比,氯胺消毒除了能显著降低卤乙酸的生成量,还可以抑制溴代乙酸的生成;随着氯消毒或氯胺接触时间的增加,卤乙酸含量逐渐提高,主要卤乙酸为二氯乙酸(DCAA)、三氯乙酸(TCAA)和一溴二氯乙酸(BDCAA),各种卤乙酸含量均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多。氯化消毒24 h时,生成的卤乙酸总量为32.4μg/L,其中DCAA占卤乙酸总量的45.4%,TCAA占卤乙酸总量的21.2%,BDCAA占卤乙酸总量的24.1%;氯胺消毒24 h时的卤乙酸生成总量为3.8μg/L,DCAA占卤乙酸总量的72.0%,TCAA占卤乙酸总量的11.9%,一溴一氯乙酸(BCAA)的比例为16.0%。氯胺消毒时卤乙酸生成的种类和量均比氯化消毒时有显著降低;当p H值升高时,无论是氯化消毒还是氯胺消毒,卤乙酸生成总量均呈降低趋势;氯和氯胺消毒时,随着溴离子浓度的增加,卤乙酸总量均明显增加,溴结合因子(BIF)也随之提高,但与氯消毒相比,氯胺消毒的溴结合因子要低;对氯化消毒和氯胺消毒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后发现,消毒过程中均是疏水性有机物生成的卤乙酸总量最多,其次是中性有机物,亲水性有机物生成的卤乙酸总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 消毒副产物 卤乙酸生成势 溴结合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