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伪狂犬病病毒安徽分离株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春芬 何赞赞 +5 位作者 杨龙斌 何长生 占松鹤 孙裴 魏建忠 李郁 《养猪》 2021年第1期121-126,共6页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安徽分离株的毒力特征,研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对13株PRV安徽分离株(代号为AH1601~AH1604、AH1701~AH1704、AH1801~AH1805)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各组织脏器的病毒载量检测。...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安徽分离株的毒力特征,研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对13株PRV安徽分离株(代号为AH1601~AH1604、AH1701~AH1704、AH1801~AH1805)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各组织脏器的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13株PRV对小鼠的LD50在10^2.569~10^5.167 TCID50之间,其中AH1802和AH1803的LD50最低,分别为10^2.569 TCID50和10^2.833 TCID50。病理剖检可见攻毒小鼠的肝、脾、肺、肾、脑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肿大,对照组无异常;病理组织HE检查13株PRV引起小鼠各组织脏器的病变存在差异,以AH1802和AH1803引起的病变最为严重。13株PRV安徽分离株在小鼠各组织脏器中的病毒载量存在差异,其中AH1802和AH1803在脑、肝脏、脾脏中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11株(P<0.05),AH1802和AH1703在肺脏中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11株(P<0.05),AH1601在肾脏中的病毒载量最高,AH1703、AH1704和AH1804在脑和肺脏中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肝脏、脾脏和肾脏。结果表明,13株PRV安徽分离株对小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但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各毒株之间对小鼠的致病力呈现不同。此研究丰富了安徽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资料,为深入研究PRV安徽分离株的抗原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安徽分离株 小鼠 致病性
下载PDF
安徽省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毒力基因分子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袁献宇 杨龙斌 +6 位作者 何赞赞 毛天骄 何长生 占松鹤 孙裴 魏建忠 李郁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6,共14页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自2011年底以来,PRV发生了变异,传统的PRV弱毒疫苗已不能对PRV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这给我国PR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安徽省PRV流行特征...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自2011年底以来,PRV发生了变异,传统的PRV弱毒疫苗已不能对PRV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这给我国PR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安徽省PRV流行特征及其主要毒力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利用PCR技术、细胞接种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兔体接种试验等方法,对安徽省临诊病例中疑似PRV感染的病猪进行病原检测及PRV分离鉴定,并通过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对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gE、gI、TK、gB、gC、gD)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2016—2018年安徽省临诊病例中共分离鉴定15株PRV;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序列均与2011年后国内PRV变异株同源性较高;与2011年前国内PRV经典株序列比对,PRV分离株gE、gB、gC及gD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的一致性替换、插入或缺失,且gE、gC基因多位点突变位于其重要的抗原表位区。本研究分离的15株PRV均为变异株,变异株已成为安徽省主要的流行毒株。15株PRV分离株的gI、TK基因序列较为保守,而gE、gC蛋白抗原表位区域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导致其毒力及抗原性发生改变。部分PRV分离株与邻近地区PRV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可能与频繁跨省调运生猪、跨区引种等原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猪丹毒的流行、危害与防控 被引量:4
3
作者 毛天骄 张静 +2 位作者 何赞赞 祝闰琦 李郁 《猪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基于2006年—2017年5月国家农业部兽医公报和安徽农业大学猪病检测中心的数据统计,分析了猪丹毒在我国及安徽省的流行情况,阐述了猪丹毒的危害性,并提出相关的防控措施,特别是目前防控猪丹毒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关键词 猪丹毒 流行 危害 防控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健康教育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武艳杰 苏青雯 +3 位作者 张露 梅蓓楠 何赞赞 刘歆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64-156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效果,明确VR技术手段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快速康复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140例为研...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效果,明确VR技术手段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快速康复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VR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VR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VR健康教育视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程度、自我效能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VR组术前焦虑评分[(33.56±7.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9.40±6.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5);VR组术后疼痛评分为4(4,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P<0.05);VR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33.24±4.03)分]高于对照组[(26.87±3.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P<0.05);VR组出院患者满意度为96.68%(67/70),高于对照组的94.69%(63/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VR技术的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腹腔镜检查 妇科外科手术 焦虑 疼痛 虚拟现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