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蛔虫并发结石供肝肝移植术后的护理1例
1
作者 周燕 何重香 +1 位作者 徐艳 王丽红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55-257,共3页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of liver disease,ESLD)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1-4]。全球范围都面临供者匮乏,器官短缺日益严重,许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围手...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of liver disease,ESLD)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1-4]。全球范围都面临供者匮乏,器官短缺日益严重,许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管理策略的进步,边缘供肝的合理利用可以显著扩大潜在的供肝来源,从而解决部分供体不足的问题[5]。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中心进行了1例胆囊蛔虫并发胆结石供肝的肝移植,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术后各项指标正常,随访2年,恢复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管理 终末期肝病 围手术期护理 肝移植 胆囊蛔虫 生存质量 供肝 器官短缺
下载PDF
DCD供肝肝移植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7
2
作者 何重香 李宁 +3 位作者 李玲 李源 余红梅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54-56,共3页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以细菌感染与真菌感染最为常见[1-2]。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往往经历过创伤和感染,肝移植受者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等,大大增加了肝移植前后真菌感染机会。真菌感染可能...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以细菌感染与真菌感染最为常见[1-2]。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往往经历过创伤和感染,肝移植受者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等,大大增加了肝移植前后真菌感染机会。真菌感染可能是肝移植术后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3],有研究显示,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5%~42%,病死率为40%~80%,高于急性排异反应、肾功能衰竭和病毒感染[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DCD 肝移植 移植受者 抗菌药物 预后差 免疫抑制剂 细菌感染 急性排异反应 器官捐献
下载PDF
护士对针刺伤防护行为调查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重香 崔琴 杜全红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98-599,共2页
关键词 针刺伤害 行为调查 防护知识 护士 原因分 预防控制措施 血源性传染病 卫生保健人员
下载PDF
硬膜外导管在大鼠颈静脉置管短期多次采血中的应用
4
作者 何重香 余红梅 +4 位作者 李玲 曾宪鹏 李宁 王彦峰 叶啟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评估硬膜外导管置入大鼠颈静脉后短期多次采血的应用效果,探讨可靠、经济的实验大鼠颈静脉采血方法。方法 SPF级SD大鼠20只,乙醚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操作台。沿颈部任一侧纵行剪开皮肤。游离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出颈静脉血管。结扎颈... 目的评估硬膜外导管置入大鼠颈静脉后短期多次采血的应用效果,探讨可靠、经济的实验大鼠颈静脉采血方法。方法 SPF级SD大鼠20只,乙醚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操作台。沿颈部任一侧纵行剪开皮肤。游离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出颈静脉血管。结扎颈静脉远心端血管,在静脉管壁上向心方向将血管壁全层剪1个"V"形小口,将硬膜外导管从小口处置入颈静脉,结扎固定近心端血管与导管;进行短期多次采血时,每次采血完毕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冲管技术进行维护。结果 20只实验用大鼠中1只麻醉过程中死亡,其余均顺利完成置管,置管成功率为100%。术后1只(5.3%)管道脱落,2只(10.5%)出现堵管现象,18只(94.7%)顺利完成采血任务。术后均无感染发生,存活至下次手术。结论大鼠颈静脉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可短期多次采血,是经济、可行的采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导管 颈静脉 大鼠 采血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医院内潜在供体的回顾性分析
5
作者 何重香 江中发 +1 位作者 施娣 鲍雪琴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81-182,共2页
通过回顾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的住院死亡病例,分析该医院内潜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病例的病因构成及科室分布,筛选具备潜在DCD供体资料进行分析,提高潜在DCD捐献成功率.结果显... 通过回顾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的住院死亡病例,分析该医院内潜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病例的病因构成及科室分布,筛选具备潜在DCD供体资料进行分析,提高潜在DCD捐献成功率.结果显示:全院死亡病例1202例,死因居前四位的是肿瘤(29.5%)、呼吸系统疾病(20.9%)、脑血管意外(14.1%)、循环系统疾病(10.8%).年龄在65岁以内符合肝肾捐献的潜在 DCD 供体98例(占全院死亡病例构成比为8.2%),其中脑血管意外死亡39例(39.8%)、车祸外伤意外死亡32例(32.7%),主要分布于脑外科45例(45.9%)、神经内科11例(11.2%)、心内科7例(7.1%)、ICU6例(6.1%)和骨科6例(6.1%)等.认为该医院内存在较多的潜在DCD供体,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加强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进行DCD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加大社会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充分挖掘潜在DCD捐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心脏死亡 器官捐献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明惠 何重香 +5 位作者 贺学宇 潘丽 黄珂 彭贵主 程楚红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28-30,共3页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肾移植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患者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多种感染[1]。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肾移植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患者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多种感染[1]。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已经成为肾移植术后研究的重点[2]。为了进一步验证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肺部感染 肾移植术后 预见性护理 应用 预防 术后患者 终末期肾病 免疫力下降
下载PDF
成人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护理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丽红 周鑫 +3 位作者 王志梁 何重香 潘丽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5期398-399,共2页
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1,T1DM)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的触发下,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为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对于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是可以合... 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1,T1DM)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的触发下,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为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对于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是可以合理控制血糖水平的。但胰岛素治疗有发生致命性低糖血症的可能,因严重低糖血症死亡的1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达到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破坏 血糖监测 1型糖尿病 胰岛移植 胰岛素治疗 T淋巴细胞 胰岛Β细胞 低糖血症
下载PDF
脑死亡致肺损伤家兔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与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玲 王甲甲 +3 位作者 范晓礼 钟自彪 何重香 叶啟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3期10027-10031,共5页
背景:脑死亡供体已成为当前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研究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保护供体器官,提高器官质量至关重要。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在脑死亡状态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不行手术;假手术组:行股动... 背景:脑死亡供体已成为当前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研究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保护供体器官,提高器官质量至关重要。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在脑死亡状态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不行手术;假手术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及颅骨钻孔置管术,不行颅内加压脑死亡术;脑死亡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颅骨钻孔置管及颅内加压脑死亡术,呼吸机维持脑死亡状态。各组均在术后2,4,6,8h记录动脉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肺脏结构改变,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脏热休克蛋白70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脑死亡组较假手术组血压与心率尚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肺脏组织损伤不明显。2-6h内,随着时间延长,脑死亡组家兔肺脏损伤逐渐加重(P<0.05),但8h出现一定程度好转。热休克蛋白70mRNA与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始于2h,于8h最高。结果证实,热休克蛋白70可能介入脑死亡状态诱导的肺脏损伤,发挥自身防御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热休克蛋白70 肺脏 损伤 自身修复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蓉 张青 +2 位作者 何重香 孙朵朵 代获获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return-to-work scale,RRTW)、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return-to-work scale,RRTW)、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调查武汉市两所教学附属医院移植门诊进行随访的241例肾移植患者。结果肾移植患者重返工作率为50.2%,平均返岗时间为术后(8.57±7.09)个月。未返岗患者处于意向阶段占比最高(43.3%);已返岗患者处于主动维持阶段占比最高(71.7%)。疾病感知得分为(38.21±8.95)分,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3.53±4.44)分。移植肾功能、有无子女、疾病感知、自我效能是肾移植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医护工作者应注重患者术后健康随访,有针对性地提供干预,以帮助患者重返岗位,提升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重返工作准备度 疾病感知 自我效能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蓉蓉 何重香 +2 位作者 贺学宇 潘丽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由移植物所含供者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致敏增殖分化,然后攻击宿主消化道、皮肤等器官所产生的病理损伤。GVHD主要见于小肠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GVHD是肝移植术后的...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由移植物所含供者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致敏增殖分化,然后攻击宿主消化道、皮肤等器官所产生的病理损伤。GVHD主要见于小肠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GVHD是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在2%左右,但病死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小肠移植 护理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识别 病理损伤 器官捐献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乃庚 何重香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4期27-30,共4页
探讨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器官捐献率,推动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对影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是一... 探讨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器官捐献率,推动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对影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为做好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个层面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器官捐献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潜在捐献者
下载PDF
小儿肝移植的围术期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艳 张勤 +5 位作者 何重香 任艳伟 曾志贵 孙丽莹 朱志军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421-426,共6页
小儿肝移植是治疗儿童胆汁淤积性疾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儿童逝世后器官捐献不足,亲属活体肝移植是我国目前小儿肝移植的主要器官来源。随着免疫抑制剂、移植术后管理及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小儿肝移植术后存活率、生... 小儿肝移植是治疗儿童胆汁淤积性疾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儿童逝世后器官捐献不足,亲属活体肝移植是我国目前小儿肝移植的主要器官来源。随着免疫抑制剂、移植术后管理及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小儿肝移植术后存活率、生存质量和移植物存活率在不断提高。小儿肝移植术不仅需要移植医师精湛的技术,还需麻醉科、超声科、影像科、输血科及护理团队等多学科的紧密合作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肝移植 器官捐献 护理团队 输血科 超声科 器官来源 生存质量 麻醉科
下载PDF
移植术后糖尿病对移植物预后的影响及预防管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艳 张勤 +3 位作者 王丽红 何重香 周俊辉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92-96,共5页
器官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ew-onset diabetes after transplantation,NODAT)是具有多种起病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异常葡萄糖耐量的异质性病症[1]。但NODAT的诊断常与移植术前存在的糖尿病相混淆,若不排除移植前存在的糖尿病,则无... 器官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ew-onset diabetes after transplantation,NODAT)是具有多种起病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异常葡萄糖耐量的异质性病症[1]。但NODAT的诊断常与移植术前存在的糖尿病相混淆,若不排除移植前存在的糖尿病,则无法准确地将移植术后糖尿病诊断为NODAT,因此,2013年国际共识会议将NODAT与移植术前存在的糖尿病进行了合并,将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新诊断的糖尿病统称为器官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tus,PTDM)[2]。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其他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PTDM通常在器官移植术后1年内迅速发病,因此,明确PTDM对移植物预后的影响和预防管理方案,有助于改善PTDM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 移植物 起病时间 预后的影响 预防管理 免疫抑制剂 国际共识
下载PDF
右睾丸动脉起自右肾动脉1例
14
作者 李宁 彭贵主 +3 位作者 刘一帆 何重香 王彦峰 叶啟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睾丸动脉变异虽不常见,但是其起点变异的种类却很多,且多伴有肾上腺动脉的变异,而仅仅只有睾丸动脉发生变异的较为少见。作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上解剖1具国人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右侧睾丸动脉发自于右侧肾动脉。为国人体质调查增补资料... 睾丸动脉变异虽不常见,但是其起点变异的种类却很多,且多伴有肾上腺动脉的变异,而仅仅只有睾丸动脉发生变异的较为少见。作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上解剖1具国人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右侧睾丸动脉发自于右侧肾动脉。为国人体质调查增补资料,并为泌尿系统临床影像诊断和肾移植手术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动脉 解剖 变异
下载PDF
空气气压泵肢体循环驱动仪预防肾移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管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月 何重香 +2 位作者 杨志坚 程楚红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6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空气气压泵肢体循环驱动仪对预防和减少肾移植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y,LDVT)形成的管理。方法将8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空气气压泵肢体循环驱动仪对预防和减少肾移植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y,LDVT)形成的管理。方法将8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住院治疗和管理,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气压泵肢体循环驱动加压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能力,遵医嘱每日2次,每次30 min, 7 d为一个疗程。对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7、14 d行移植肾及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LDVT发生情况,同时测量股静脉血流的速度,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40例,无1例LDVT形成。对照组40例,LDVT发生4例,均发生在移植肾术侧,肾静脉血栓3例,大隐静脉血栓1例。两组L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空气气压泵肢体循环驱动仪能够预防和减少LDVT的发生,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恢复质量,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泵 肾移植 深静脉血栓 管理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16
作者 徐艳 何重香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612-1613,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体肝、肾移植手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发生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研究2014年1月-12月间武汉大...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体肝、肾移植手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发生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研究2014年1月-12月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0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CVC血流感染率(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护理干预),并与2013年l月-12月40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CVC血流感染率(b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结果:a组患者感染率为8.43‰,明显低于b组的21.60‰,具有极显著差异(P 〈0.01).结论:肝肾移植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后死亡率高,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血流感染,降低肝、肾移植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提高移植患者术后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血流感染 预防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的应用流程与维护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重香 余红梅 +2 位作者 李宁 李玲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65-567,58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中的应用流程与维护。方法:回顾总结30例DCD供体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供体进行循环及呼吸支持的应用流程与维护方法。结果:30例供体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进行辅助循环及呼吸...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中的应用流程与维护。方法:回顾总结30例DCD供体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供体进行循环及呼吸支持的应用流程与维护方法。结果:30例供体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进行辅助循环及呼吸支持,27例供体的25肝、54肾被成功获取并进行移植,3例供体器官因损伤超出标准被弃用。结论: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在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中实施科学的应用流程与维护,可满足机体重要脏器和组织的氧合需求,可有效减少器官弃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流程 维护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重香 付玲 +2 位作者 施娣 崔琴 叶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4-326,共3页
报告1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为心理护理,预防感染的护理,消化道反应的护理,出血的护理,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肢体状况的观察与护理。移植的成功与患者的积极配合、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细致的病情... 报告1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为心理护理,预防感染的护理,消化道反应的护理,出血的护理,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肢体状况的观察与护理。移植的成功与患者的积极配合、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细致的病情观察和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OEMS综合征 护理
原文传递
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认同、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重香 司晶 +2 位作者 黄伟 李玲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943-949,共7页
目的:探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职业认同水平、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认同感的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182名红十字会登记在册的专职和兼职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使用《协... 目的:探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职业认同水平、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认同感的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182名红十字会登记在册的专职和兼职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使用《协调员职业认同感调查表》和《一般人口学信息调查》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到182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75.8%的对象年龄在25-40岁,男性占51%,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达77%,从事2年以上协调员工作者为54%。职业认同平均分为(39.38±7.65)分(满分50分),中位数为40.00分。以协调员总体职业认同的中位数40.00分划分为职业认同高分组和低分组发现:职业认同水平高的协调员所感受的工作本身压力和自身发展压力高于职业认同水平低的协调员(均为P<0.05);相反,其所感受的职业发展压力却低于职业认同水平低的协调员(P<0.05)。获得社会支持高的协调员,职业认同水平明显高于获得社会支持低的协调员(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因素有月平均收入和社会支持;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为聘用方式。结论:目前湖北省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职业认同为中等水平,高收入协调员职业认同水平低,获得社会支持高的协调员职业认同水平高,非在编的其他(如临时工)聘用方式的协调员工作压力大。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协调员工作压力,给予更多社会支持以提高协调员职业认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协调员 职业认同 工作压力
原文传递
液态甲醛致A549细胞氧化损伤效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重香 江中发 +1 位作者 汪春红 张本延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9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甲醛的氧化损伤效应。方法采用培养A549细胞株作为实验材料,以不同浓度的液态甲醛(0、50、100、200、400、800、1600μmol/L)对细胞染毒1h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以及丙二醛... 目的探讨甲醛的氧化损伤效应。方法采用培养A549细胞株作为实验材料,以不同浓度的液态甲醛(0、50、100、200、400、800、1600μmol/L)对细胞染毒1h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400μmol/L及以上浓度甲醛可明显降低V79细胞的总SOD活力和总NOS活力(P<0.05),200μmol/L及以上浓度甲醛可明显使MDA含量升高(P<0.05)。结论甲醛可以抑制A549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可使丙二醛含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细胞培养 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