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of liver disease,ESLD)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1-4]。全球范围都面临供者匮乏,器官短缺日益严重,许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围手...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of liver disease,ESLD)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1-4]。全球范围都面临供者匮乏,器官短缺日益严重,许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管理策略的进步,边缘供肝的合理利用可以显著扩大潜在的供肝来源,从而解决部分供体不足的问题[5]。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中心进行了1例胆囊蛔虫并发胆结石供肝的肝移植,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术后各项指标正常,随访2年,恢复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告如下。展开更多
通过回顾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的住院死亡病例,分析该医院内潜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病例的病因构成及科室分布,筛选具备潜在DCD供体资料进行分析,提高潜在DCD捐献成功率.结果显...通过回顾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的住院死亡病例,分析该医院内潜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病例的病因构成及科室分布,筛选具备潜在DCD供体资料进行分析,提高潜在DCD捐献成功率.结果显示:全院死亡病例1202例,死因居前四位的是肿瘤(29.5%)、呼吸系统疾病(20.9%)、脑血管意外(14.1%)、循环系统疾病(10.8%).年龄在65岁以内符合肝肾捐献的潜在 DCD 供体98例(占全院死亡病例构成比为8.2%),其中脑血管意外死亡39例(39.8%)、车祸外伤意外死亡32例(32.7%),主要分布于脑外科45例(45.9%)、神经内科11例(11.2%)、心内科7例(7.1%)、ICU6例(6.1%)和骨科6例(6.1%)等.认为该医院内存在较多的潜在DCD供体,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加强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进行DCD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加大社会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充分挖掘潜在DCD捐献者.展开更多
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1,T1DM)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的触发下,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为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对于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是可以合...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1,T1DM)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的触发下,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为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对于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是可以合理控制血糖水平的。但胰岛素治疗有发生致命性低糖血症的可能,因严重低糖血症死亡的1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达到10%[2]。展开更多
器官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ew-onset diabetes after transplantation,NODAT)是具有多种起病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异常葡萄糖耐量的异质性病症[1]。但NODAT的诊断常与移植术前存在的糖尿病相混淆,若不排除移植前存在的糖尿病,则无...器官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ew-onset diabetes after transplantation,NODAT)是具有多种起病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异常葡萄糖耐量的异质性病症[1]。但NODAT的诊断常与移植术前存在的糖尿病相混淆,若不排除移植前存在的糖尿病,则无法准确地将移植术后糖尿病诊断为NODAT,因此,2013年国际共识会议将NODAT与移植术前存在的糖尿病进行了合并,将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新诊断的糖尿病统称为器官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tus,PTDM)[2]。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其他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PTDM通常在器官移植术后1年内迅速发病,因此,明确PTDM对移植物预后的影响和预防管理方案,有助于改善PTDM患者的远期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空气气压泵肢体循环驱动仪对预防和减少肾移植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y,LDVT)形成的管理。方法将8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空气气压泵肢体循环驱动仪对预防和减少肾移植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y,LDVT)形成的管理。方法将8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住院治疗和管理,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气压泵肢体循环驱动加压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能力,遵医嘱每日2次,每次30 min, 7 d为一个疗程。对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7、14 d行移植肾及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LDVT发生情况,同时测量股静脉血流的速度,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40例,无1例LDVT形成。对照组40例,LDVT发生4例,均发生在移植肾术侧,肾静脉血栓3例,大隐静脉血栓1例。两组L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空气气压泵肢体循环驱动仪能够预防和减少LDVT的发生,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恢复质量,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展开更多
文摘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of liver disease,ESLD)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1-4]。全球范围都面临供者匮乏,器官短缺日益严重,许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管理策略的进步,边缘供肝的合理利用可以显著扩大潜在的供肝来源,从而解决部分供体不足的问题[5]。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中心进行了1例胆囊蛔虫并发胆结石供肝的肝移植,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术后各项指标正常,随访2年,恢复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文摘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1,T1DM)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的触发下,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为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对于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是可以合理控制血糖水平的。但胰岛素治疗有发生致命性低糖血症的可能,因严重低糖血症死亡的1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达到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