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何鉴星 孙传渭 +5 位作者 姜茹琴 王志龙 张欣雪 李爱国 李增书 赵国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97-402,共6页
陆地棉科遗2号×中棉完紫的种间杂交衍生后代群体中分离出一株矮秆小叶突变体,经多年选择育成了矮早棉1号。在北京气候条件下,矮早棉1号成熟时,株高只有45cm,不到正常陆地棉的1/2。遗传分析揭示矮早棉1号的矮化早熟... 陆地棉科遗2号×中棉完紫的种间杂交衍生后代群体中分离出一株矮秆小叶突变体,经多年选择育成了矮早棉1号。在北京气候条件下,矮早棉1号成熟时,株高只有45cm,不到正常陆地棉的1/2。遗传分析揭示矮早棉1号的矮化早熟特性系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其基因符号定名为d_1和d_2,矮早棉1号为双隐性纯合子,基因型为d_1d_1d_2d_2。正常陆地棉TM-1、中棉所12及中棉所16均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D_1D_1D_2D_2。控制棉花株高的两对基因D_1/d_1和D_2/d_2间表现重叠作用。矮早棉1号在棉花早熟育种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矮化突变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向陆地棉渐渗野生比克氏棉腺体延缓形成基因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何鉴星 孙传渭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期52-58,共7页
以隐性无腺体陆地棉作母本,比克氏棉作父本杂交,获得了三倍体杂种[(AD)_1G_1],该杂种完全表达了比克氏棉的腺体延缓形成基因(Cl ̄(bic))的特征,F_0胚无腺体,F_1植株有腺体。位于G_1染色体组上的腺体延缓... 以隐性无腺体陆地棉作母本,比克氏棉作父本杂交,获得了三倍体杂种[(AD)_1G_1],该杂种完全表达了比克氏棉的腺体延缓形成基因(Cl ̄(bic))的特征,F_0胚无腺体,F_1植株有腺体。位于G_1染色体组上的腺体延缓形成基因Cl ̄(bic)对陆地棉(AD)_1上的无腺体基因(Gl_2Gl_3)表现为显性,对正常腺体基因Gl_2Gl_3则表现为隐性。探讨了向陆地棉渐渗野生棉腺体延缓形成基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比克氏棉 棉花 腺体 基因
下载PDF
比克氏棉渐渗到陆地棉的花色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鉴星 姜茹琴 +2 位作者 张欣雪 李增书 赵国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4-350,共7页
比克氏棉的红花大基斑性状渐渗到陆地棉,并选育出了稳定的红花大基斑陆地棉纯系(HBRL)。报道了这些红花(R^(bic)_3)大基斑(R^(bic)_2)陆地棉纯系的遗传连锁实验和连锁分析结果。大基斑(R^(bic)_2)对... 比克氏棉的红花大基斑性状渐渗到陆地棉,并选育出了稳定的红花大基斑陆地棉纯系(HBRL)。报道了这些红花(R^(bic)_3)大基斑(R^(bic)_2)陆地棉纯系的遗传连锁实验和连锁分析结果。大基斑(R^(bic)_2)对小基斑(R_2)和无基斑(r_2)为显性,R^(bic)_2与R_2等位,R^(bic)_2、R_2和r_2构成了复等位基因系列。R^(bic)_2与Lc_1连锁,R.C%=37.31±2.44.R^(bic)_2与R^(bic)_3紧密连锁,并且R^(bic)_3对Y_1和y_1具有显性上位作用。建议从比克氏棉渐渗到陆地棉的大基斑的基因符号定为R^(bic)_2,红花瓣的基因符号定为R^(bic)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比克氏棉 渐渗基因 遗传分析 花色基因
下载PDF
棉属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的不亲和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鉴星 梁正兰 +2 位作者 孙传渭 姜茹琴 钟文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40-148,共9页
本文研究了棉属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的不亲和性,试验材料涉及5个染色体组,包括2个栽培种(陆地棉和中棉)和5个野生种(戴维逊氏棉、瑟伯氏棉、三裂棉、阿拉伯棉和比克氏棉)。以陆地棉作母本,异己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缓慢,有花粉管胚珠低于1... 本文研究了棉属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的不亲和性,试验材料涉及5个染色体组,包括2个栽培种(陆地棉和中棉)和5个野生种(戴维逊氏棉、瑟伯氏棉、三裂棉、阿拉伯棉和比克氏棉)。以陆地棉作母本,异己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缓慢,有花粉管胚珠低于10%,陆地棉×戴维逊氏棉杂种胚在子叶期坏死。以中棉作母本,不亲和性主要表现在受精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属 种间杂交 不亲和性
下载PDF
中棉×戴维逊氏棉胚胎发育的研究
5
作者 何鉴星 梁正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56-262,共7页
以棉花栽培种中棉作母本,野生种戴维逊氏棉作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并用中棉自交作对照,比较研究了杂交情况下花粉粒的萌发、花粉管的生长、受精作用及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得到以下结果:(1)中棉×戴维逊氏棉花粉粒的萌发及花粉管在异己... 以棉花栽培种中棉作母本,野生种戴维逊氏棉作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并用中棉自交作对照,比较研究了杂交情况下花粉粒的萌发、花粉管的生长、受精作用及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得到以下结果:(1)中棉×戴维逊氏棉花粉粒的萌发及花粉管在异己花柱中的生长基本正常,有花粉管胚珠的频率约20%,为中棉自交的1/4左右;(2)在杂交情况下,有花粉管进入的胚珠基本上能实现受精;(3)杂种胚乳在授粉后7天发育异常,11天开始解体,16天才有部分胚珠的胚乳开始形成细胞壁;(4)杂种胚不分化或畸形分化,在授粉后11—22天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棉 戴维逊氏棉 胚胎 发育
下载PDF
棉属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的不亲和性
6
作者 何鉴星 梁正兰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0-40,共1页
运用棉花种间杂交向栽培种转移野生种的某些优良特性,以及利用野生种细胞质培育雄性不育系,具有广阔而诱人的前景。由于种间生殖隔离,致使杂交难以成功,本文旨在分析栽培棉与野生棉杂交的不亲和性。
关键词 棉花 杂交育种 野生种 不亲和性
下载PDF
中药龙血竭原植物剑叶龙血树的形态组织学研究及所含树脂的分布和成分检测 被引量:11
7
作者 樊兰兰 屠鹏飞 +2 位作者 何鉴星 陈虎彪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对剑叶龙血树进行系统的组织学研究及所含树脂的分布和成分检测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剑叶龙血树树脂形成的成因和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彩色显微照相技术对剑叶龙血树含树脂茎和无树脂茎,以及根、茎皮、叶进行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目的:对剑叶龙血树进行系统的组织学研究及所含树脂的分布和成分检测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剑叶龙血树树脂形成的成因和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彩色显微照相技术对剑叶龙血树含树脂茎和无树脂茎,以及根、茎皮、叶进行系统的组织学研究;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含树脂茎和无树脂茎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阐明了含树脂茎的纵切结构以及叶的表面观特征;除了茎木质部导管和纤维中有树脂外,发现剑叶龙血树受到损伤之后在茎皮层薄壁细胞、根的髓部和木质部亦有树脂的分布;含树脂茎和无树脂茎的指纹图谱显示剑叶龙血树茎在形成树脂后的化学成分中出现了较多的黄酮类、茋类成分。结论:剑叶龙血树无分泌组织出现,树脂出现在非分泌细胞中,其树脂形成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叶龙血树 形态组织学 树脂 指纹图谱
下载PDF
棉属海岛棉×拟似棉F_1不育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志龙 姜茹琴 +2 位作者 何鉴星 张欣雪 孙传渭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68-372,共5页
本文研究了棉属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L.,(AD)2]x拟似棉[G.gossypioides(U1br)Standley,D6]F_1植株的减数分裂及不育花粉的形成过程。F_1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 本文研究了棉属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L.,(AD)2]x拟似棉[G.gossypioides(U1br)Standley,D6]F_1植株的减数分裂及不育花粉的形成过程。F_1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平均染色体构型为24.86Ⅰ+6.98Ⅱ+0.05Ⅲ。F_1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引起部分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等分配,从而产生多分孢子和微核,最终导致不育花粉的产生,并讨论D6与(AD)2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克服F_1不育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属 海岛棉 拟似棉 杂交 F1不育性
下载PDF
陆×索棉异附加单体系的形态学及细胞学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周仲华 何鉴星 陈金湘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索马里棉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改善陆地棉品质的重要种植资源. 通过细胞学、形态学观察,从陆地棉×索马里棉异源六倍体的后代中,鉴定出2个异附加单体系. 其中异附加单体系I形态学表现为鸡脚形叶、叶色深绿、叶面有褶皱、叶枝张角小... 索马里棉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改善陆地棉品质的重要种植资源. 通过细胞学、形态学观察,从陆地棉×索马里棉异源六倍体的后代中,鉴定出2个异附加单体系. 其中异附加单体系I形态学表现为鸡脚形叶、叶色深绿、叶面有褶皱、叶枝张角小、铃小;异附加单体系II各单株形态学表现为黄花冠、花瓣内有黄色斑块、花器小、叶尖下垂、叶片厚、叶表面凹凸不平;异附加单体系异附加单体系II的分离株均表现为正常陆地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索马里棉 异附加单体系 细胞学 形态学
下载PDF
棉花种间杂交抗棉铃虫资源选育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茹琴 苗春生 +5 位作者 潘河山 王志龙 姜保功 杨雪梅 张欣雪 何鉴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06-311,共6页
棉属野生种共有46 个,这为棉花遗传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有些野生种具有天然的抗虫性。利用棉花远缘杂交的方法,把野生种的抗虫性转移到栽培种上,充分利用棉属内存的天然资源,是当前提高棉花抗虫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从197... 棉属野生种共有46 个,这为棉花遗传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有些野生种具有天然的抗虫性。利用棉花远缘杂交的方法,把野生种的抗虫性转移到栽培种上,充分利用棉属内存的天然资源,是当前提高棉花抗虫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从1973 年开始,我组通过棉花远缘杂交研究创造了一套克服棉花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技术,即采用种间杂交铃喷施植物生长素,杂种胚离体培养并在试管内利用秋水仙碱溶液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种间杂交铃、杂种胚的发育和F1 结实率的难题,并先后获得14 个野生种与栽培种的杂种高代材料,从中已筛选出一批抗棉铃虫的种质资源,并选出了92- 48- 2、92- 26- 2、6- 1 和科181×完紫等高产、优质,抗棉铃虫的优良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间杂交 抗虫性 棉铃虫 育种
下载PDF
转基因再生棉花嫁接初报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燕娥 朱祯 +7 位作者 吴霞 孟晋红 范小平 吴家和 何鉴星 史高川 肖娟丽 张换样 《中国棉花》 2000年第3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再生植株成活率 嫁接
下载PDF
植物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仲华 陈金湘 +1 位作者 何鉴星 余筱南 《作物研究》 2001年第S1期50-55,共6页
原位杂交技术诞生于 196 9年 ,它导致了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形成。介绍了植物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过程与应用领域。原位杂交技术主要应用于重复序列和多拷贝基因家族的图谱构建 ,基因组分析和外源染色质检测 。
关键词 植物 原位杂交 分子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棉花产量组分的改良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保功 孔繁玲 +3 位作者 张群远 姜茹琴 何鉴星 张欣雪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8-260,共3页
采用 1 973~ 1 996年黄淮棉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来研究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产量组分的改良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产量从750 kg· hm- 2 提高到 1 2 0 0 kg· hm- 2 主要是通过株铃数的改良来实现的 ;产量从 1 2 0... 采用 1 973~ 1 996年黄淮棉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来研究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产量组分的改良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产量从750 kg· hm- 2 提高到 1 2 0 0 kg· hm- 2 主要是通过株铃数的改良来实现的 ;产量从 1 2 0 0 kg· hm- 2 提高到 1 42 5kg· hm- 2 主要是通过衣分的提高来实现 ;铃重的改良对产量的提高贡献不大。当前育种策略和选择重点是在一定铃重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育种 产量构成 衣分 铃重 株铃数
全文增补中
四倍体栽培棉与索马里棉异源五倍体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颖 何鉴星 张欣雪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5-200,共6页
花粉母细胞(PMC)压片观察{[陆地棉(G.hirsutum L)×索马里棉(G.somalense Grke)]×海岛棉(G.barbadense)}的三元杂种及[(陆地棉×索马里棉)×陆地棉]的二元杂种中期Ⅰ染色体构型,这两个杂种都是异源五倍体(2n=5x=65),... 花粉母细胞(PMC)压片观察{[陆地棉(G.hirsutum L)×索马里棉(G.somalense Grke)]×海岛棉(G.barbadense)}的三元杂种及[(陆地棉×索马里棉)×陆地棉]的二元杂种中期Ⅰ染色体构型,这两个杂种都是异源五倍体(2n=5x=65),比较了两个杂种形成的多价体、二价体及单价体的频率。三元杂种具有多价体的PMC占22.03%,具有棒状二价体的PMC占57.29%,而二元杂种分别为8.33%和31.74%。三元杂种形成异源多价体和棒状二价体的频率比二元杂种高一倍。以上结果暗示在三交种的异源五倍体减数分裂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与部分同源染色体竞争联会现象,进而增加了异源易位的频率,有利于E_2染色体组基因渐渗到AD染色体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栽培棉 索马里棉 异源五倍体 杂种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构型 陆地棉 海岛棉 减数分裂 竞争联会现象 异源易位
下载PDF
棉属种间杂交育种体系的创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正兰 姜茹琴 +10 位作者 钟文南 何鉴星 孙传渭 刘棣良 赵国忠 李爱国 牛永章 王家典 王远 梁理民 王留明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9年第4期272-275,共4页
关键词 种间杂交 育种体系 遗传育种
下载PDF
陆地棉×索马里棉异源六倍体杂种的细胞遗传学和纤维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鉴星 姜茹琴 +1 位作者 张欣雪 梁正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6期1742-1747,共6页
陆地棉×索马里棉F2杂种及后代, 经花粉母细胞(PMC)压片观察, 染色体数2n = 6x = 78, 是一个新的异源六倍体, 染色体组为2[(AD)1E2], PMC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构型为0.15Ⅰ+ 38.72Ⅱ+ 0.11Ⅲ+ 0.02Ⅳ, 形成39个二价体的细胞数占... 陆地棉×索马里棉F2杂种及后代, 经花粉母细胞(PMC)压片观察, 染色体数2n = 6x = 78, 是一个新的异源六倍体, 染色体组为2[(AD)1E2], PMC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构型为0.15Ⅰ+ 38.72Ⅱ+ 0.11Ⅲ+ 0.02Ⅳ, 形成39个二价体的细胞数占85.09%, 具有多价体的细胞数占11.84%, 表明E2染色体与(AD)1之间存在染色体交换, 但频率较低. 六倍体育性正常, 可天然自交结实, 子代仍是异源六倍体, 并且形态特征和遗传上都是稳定的, 棉纤维浅棕色, 经HVI900测试, 具有高强纤维品质特性, 纤维强度比陆地棉品种提高了42%, 可能是改良棉花纤维强度的重要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索马里棉 异源六倍体 杂种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棉花种间杂交技术创新及育种程序的建立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正兰 姜茹琴 +11 位作者 钟文南 何鉴星 孙传渭 邱仲锦 刘棣良 张欣雪 赵国忠 牛永章 王家典 王远 梁理民 王留民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创立的棉属种间杂交新方案对克服杂交不孕及F1不育性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了栽培种间(4n与2n)70个组合及陆地棉与14个野生棉种间大批量的高代种质资源,并已育成8个新品种,4个来自陆地棉x中棉,另外4个来自陆地棉与4种... 创立的棉属种间杂交新方案对克服杂交不孕及F1不育性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了栽培种间(4n与2n)70个组合及陆地棉与14个野生棉种间大批量的高代种质资源,并已育成8个新品种,4个来自陆地棉x中棉,另外4个来自陆地棉与4种野生棉的杂种,为我国首次育成,其中石远321(冀棉24)为近年来国家区试中增产幅度最大的新品种,3年累计推广933.3x103hm2.建成了有效的种间杂交育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属种间杂交 育种体系 棉花育种 种间隔离机制 野生棉 远缘杂交 陆地棉
原文传递
索马里棉异源单体附加系的形态及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仲华 余萍 +3 位作者 刘光辉 何鉴星 陈金湘 张欣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8-562,共5页
通过细胞学和形态学观察,从(陆地棉×索马里棉)异源六倍体的陆地棉回交后代中,鉴定出2个异源单体附加系,用 RARD 方法对其附加的染色体来源进行分子鉴定和区分。在 160 条引物中,筛选出引物SBSG11 能特异标记异源单体附加系... 通过细胞学和形态学观察,从(陆地棉×索马里棉)异源六倍体的陆地棉回交后代中,鉴定出2个异源单体附加系,用 RARD 方法对其附加的染色体来源进行分子鉴定和区分。在 160 条引物中,筛选出引物SBSG11 能特异标记异源单体附加系Ⅰ所附加的索马里棉染色体,特征带长约600 bp ;引物SBSC03 能特异标记异源单体附加系Ⅱ所附加的索马里棉染色体,特征带长约700 bp;引物SBSE07 和SBSE08 分别扩增附加第Ⅰ和附加系Ⅱ产生共有的特征带。高强纤维索马里棉异源附加系对棉花品种改良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异源单体附加系 细胞学 形态学 RAPD 索马里棉 染色体来源 分子特征
原文传递
陆地棉×索马里棉(G.somalense)杂种的研究和利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茹琴 梁正兰 +8 位作者 钟文南 何鉴星 王志龙 孙传渭 张欣雪 赵国忠 李爱国 冯恒文 李增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0-64,共5页
棉属野生种索马里棉种(G.somalense,Hutch)原产于非洲东北部沙漠地带,属于E_2染色体组,2n=26.该棉种具有抗干旱和抗棉铃虫特性,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棉种的开发和利用,至今没有成功的报道.1984年我组采用种间杂交,施用植物生长激素(GA3,50&... 棉属野生种索马里棉种(G.somalense,Hutch)原产于非洲东北部沙漠地带,属于E_2染色体组,2n=26.该棉种具有抗干旱和抗棉铃虫特性,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棉种的开发和利用,至今没有成功的报道.1984年我组采用种间杂交,施用植物生长激素(GA3,50×10^(-6)g,NAA40×10^(-6)g),杂种胚离体培养,及同步利用秋水仙碱溶液进行染色体加倍一正套技术,成功地得到可育的陆地棉与索马里棉(G. somalense)的杂种F_1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索马里棉 种间杂交 种质资源 杂种
原文传递
Creation of the technique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for breeding in cotton
20
作者 梁正兰 姜茹琴 +11 位作者 钟文南 何鉴星 孙传渭 邱仲锦 刘棣良 张欣雪 赵国忠 牛永章 王家典 王远 梁理民 王留民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2年第3期331-336,共6页
The new technique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was created in Gossypium, which could remarkably overcome abortion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nd hybrid sterility of F1. A large number of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The new technique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was created in Gossypium, which could remarkably overcome abortion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nd hybrid sterility of F1. A large number of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obtained from seventy cross combinations among the cultivated species and between the cultivated and the 14 wild species, respectively. 8 varieties have been developed, of which 4 were from the cross combination of G . hirsutum×G . arboretum and the other are the first breed from the hybrids between G . hirsutum and 4 wild species, respectively. Of them Shiyuan 321 (jimian 24) is a new variety which had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the national Yellow River Valley Regional test, with planting area added up to 933333 ha in the recent three years. The breeding system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was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sypium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BREEDING syst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