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小辉 黄戈 +4 位作者 冯正健 姜盛强 何锦浪 李智斌 伍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224-225,共2页
目的总结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4例颅内动脉瘤(多发颅内动脉瘤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4例栓塞结束后即刻行造影检查,按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8例,Ⅱ级6例。术... 目的总结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4例颅内动脉瘤(多发颅内动脉瘤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4例栓塞结束后即刻行造影检查,按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8例,Ⅱ级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4例,玻璃体出血2例,脑积水2例,短暂性呼吸暂停1例。31例随访3~36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再出血或新发梗死病例。按GOS评分5分26例,4分4例,3分1例。行DSA复查24例,MRA复查2例,CTA复查3例,发现瘤颈复发2例,予加用支架辅助栓塞。结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相对宽颈动脉瘤是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血管内治疗 双微导管技术 栓塞 弹簧圈 栓塞 支架
下载PDF
术中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彭逸龙 伍益 +8 位作者 李智斌 董家军 陈少霭 古机泳 冯子泽 钟鸣谷 黄戈 李小辉 何锦浪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60-562,共3页
能否准确地定位、在手术中尽量减少副损伤,在神经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术中CT、MRI及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性及安全性,但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无法在国内广泛应用,并且存在放射性、术中... 能否准确地定位、在手术中尽量减少副损伤,在神经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术中CT、MRI及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性及安全性,但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无法在国内广泛应用,并且存在放射性、术中漂移等情况,而术中超声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并应用于神经外科以来,随着设备的改进、图像质量的提高,使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术中B超具有实时定位、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无创等优点,我科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使用术中B超监测颅内手术60例,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B超 神经外科 手术
下载PDF
LVIS支架在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辉 黄戈 +4 位作者 冯正健 姜盛强 何锦浪 李智斌 伍益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总结讨论LVIS支架在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应用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后循环动脉瘤的24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24例均成功栓塞。24例患者共使用支架35枚,其中LVIS支架32枚。其中单纯使用双LVIS... 目的总结讨论LVIS支架在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应用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后循环动脉瘤的24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24例均成功栓塞。24例患者共使用支架35枚,其中LVIS支架32枚。其中单纯使用双LVIS支架覆盖4例,使用单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Enterprise支架+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置入成功率100%,2例出现尾端打开不良经使用支架导管按摩后张开良好。支架覆盖动脉的分支动脉未见减少或缩窄。未发生支架内狭窄或载瘤动脉闭塞。栓塞结束后行常规造影检查按照改良的Raymond分级评定。其中Ⅰ级18例,Ⅱ级2例,Ⅲ级4例。术中破裂1例。术后并发急性脑梗塞1例。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5分17例,4分1例,3分2例,2分3例,1分1例。13例介入复查1例复发。结论LVIS支架在后循环动脉瘤中应用安全,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动脉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超声辅助技术在颅内远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文光 区丽琼 +5 位作者 黄戈 李小辉 姜盛强 何锦浪 李锦宏 邓先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93-95,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辅助技术在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P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年9月~2020年7月收治的PIA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开展超声辅助技术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未开展超声辅... 目的探究超声辅助技术在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P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年9月~2020年7月收治的PIA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开展超声辅助技术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未开展超声辅助技术的开颅夹闭手术者为对照组,开展超声辅助技术的开颅夹闭手术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开颅夹闭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完全夹闭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辅助技术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PIA中应用可提升夹闭效果,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升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术中定位 开颅夹闭术 颅内远端动脉瘤 并发症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7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辉 黄戈 +5 位作者 冯正健 姜盛强 王康 何锦浪 李智斌 伍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4-506,共3页
目的总结讨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回顾性分析17例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4例,其中传统技术释放支架8例,横... 目的总结讨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回顾性分析17例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4例,其中传统技术释放支架8例,横行支架技术4例,"Y"型支架技术1例,"冰激凌"技术1例。通过电话、微信、返院复查方式进行随访。结果17例术后即刻DSA检查,结果按Raymond分级:I级14例,II级3例,III级0例。术中破裂1例。17例随访3个月~3年,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5分13例,4分2例,3分2例。返院行至少一次DSA复查11例,MRA复查3例,CTA复查2例,均无复发。1例不同意进一步影像检查。结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通过血管内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65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小辉 黄戈 +5 位作者 冯正健 姜盛强 王康 何锦浪 李智斌 伍益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共65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男性35例(53.8%),女性30例(...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共65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男性35例(53.8%),女性30例(46.2%),年龄37~76岁,平均(57.3±10.25)岁;破裂动脉瘤57例(87.7%),未破裂动脉瘤8例(12.3%);载瘤动脉:椎动脉22例(33.8%),基底动脉23例(35.4%),大脑后动脉3例(9.2%),小脑上动脉2例(3.1%),小脑前下动脉2例(3.1%),小脑后下动脉10例(15.4%);Hunt-Hess分级:Ⅰ级15例,Ⅱ级29例,Ⅲ级11例,Ⅳ级6例,Ⅴ级4例.单纯弹簧圈栓塞21例(32.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9例(44.6%)、单纯支架置入6例(9.2%)、载瘤动脉栓塞9例(13.8%).术后即刻造影显示,54例(83.1%)完全栓塞,11例(16.9%)栓塞不完全.并发脑梗死3例(4.6%),术中破裂2例(3.1%),呼吸障碍2例(3.1%),声嘶1例(1.5%),玻璃体出血1例(1.5%).出院时改良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估显示转归极好53例(81.5%);转归良好5例(7.7%);转归不良7例(10.8%),其中死亡2例(3.1%).34例(52.3%)接受血管造影随访,其中6例(17.6%)复发,1例因并发脑梗死死亡.结论 尽管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比较困难,但灵活选用血管内治疗术式多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