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京冬季气溶胶消光特性及霾天气低能见度特征
被引量:
25
1
作者
何镓祺
于兴娜
+4 位作者
朱彬
袁亮
马佳
沈丽
朱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5-1653,共9页
利用2015年1月气溶胶散射和吸收系数、PM_(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以及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冬季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给出了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对大气消光的贡献,以及能见度与PM_(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
利用2015年1月气溶胶散射和吸收系数、PM_(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以及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冬季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给出了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对大气消光的贡献,以及能见度与PM_(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大气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分别为(423.4±265.3)Mm^(-1)和(24.5±14.3)Mm^(-1),对大气消光的贡献分别为89.2%和5.2%,表明大气消光主要贡献来自于气溶胶的散射.散射系数与PM_(2.5)相关性较好(R2=0.91),能见度随PM_(2.5)质量浓度呈指数下降,也与相对湿度保持一定负相关性.能见度均值为4.3km,且连续出现能见度不足2km的低能见度天气,霾天气下消光系数和PM_(2.5)质量浓度大幅超过非霾天气,最高值分别达到1471.2Mm^(-1)和358μg/m^3,霾天气下能见度的降低来自颗粒物与相对湿度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大气消光
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的来源解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肖思晗
于兴娜
+3 位作者
朱彬
何镓祺
吕睿
沙丹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7,共9页
利用七波段黑碳仪对2015年1~12月南京北郊地区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实时监测,并结合黑碳仪模型对该期间内BC进行来源解析,探讨化石燃料排放产生BC(BCff)与生物质燃烧产生BC(BCbb)各自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的吸收波长指...
利用七波段黑碳仪对2015年1~12月南京北郊地区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实时监测,并结合黑碳仪模型对该期间内BC进行来源解析,探讨化石燃料排放产生BC(BCff)与生物质燃烧产生BC(BCbb)各自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的吸收波长指数(α)和生物质燃烧对BC的贡献百分比(BB)的变化范围都较大但趋势较为一致;冬季α值偏高而夏季α值较低,表明不同季节时间BC来源和强度的差异性.BCff在各季节BC总浓度中占比略有不同但均高于75%;BC、BCff和BCbb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双峰特征,在07:00~09:00和18:00~21:00左右浓度有最大值;全天中,BCff对BC贡献最大,浓度值约为BCbb的3~5倍;夜晚BC浓度普遍高于白天,其平均浓度值是白天的1.2倍.由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的结果可知,影响南京北郊地区高浓度BC的源区主要集中在浙江、安徽以及江西和福建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来源解析
化石燃料
生物质燃烧
南京
原文传递
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9
3
作者
肖思晗
于兴娜
+1 位作者
朱彬
何镓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80-3289,共10页
利用2015年1~10月黑碳小时平均质量浓度、PM2.5浓度、污染气体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的时间序列演变特征、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北郊黑碳浓度均值为(2 524±1 754)ng·m^(-...
利用2015年1~10月黑碳小时平均质量浓度、PM2.5浓度、污染气体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的时间序列演变特征、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北郊黑碳浓度均值为(2 524±1 754)ng·m^(-3).黑碳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高,平均值达到(3 468±2 455)ng·m^(-3),春季平均值最低,为(2 142±1 240)ng·m^(-3);其日变化也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上午07:00~08:00和夜间21:00~22:00.黑碳气溶胶与NOx的相关性较好,说明黑碳浓度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较大;但观测期间ΔBC/ΔCO比值较低,表明生物质燃烧可能是黑碳气溶胶的又一个重要来源.黑碳浓度随风速增加呈下降趋势,所有季节中小于2 000 ng·m^(-3)的低黑碳浓度主要集中在正西风及相邻风向上,秋冬季大于6 000 ng·m^(-3)的高黑碳浓度则多出现在偏东风下.灰霾和重度霾天气下的黑碳浓度平均值呈较高水平,是非霾天气下的2~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日变化
季节变化
气象因素
南京
原文传递
题名
南京冬季气溶胶消光特性及霾天气低能见度特征
被引量:
25
1
作者
何镓祺
于兴娜
朱彬
袁亮
马佳
沈丽
朱俊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5-1653,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05030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142)
+3 种基金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510300053y
201510300065y)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文摘
利用2015年1月气溶胶散射和吸收系数、PM_(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以及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冬季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给出了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对大气消光的贡献,以及能见度与PM_(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大气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分别为(423.4±265.3)Mm^(-1)和(24.5±14.3)Mm^(-1),对大气消光的贡献分别为89.2%和5.2%,表明大气消光主要贡献来自于气溶胶的散射.散射系数与PM_(2.5)相关性较好(R2=0.91),能见度随PM_(2.5)质量浓度呈指数下降,也与相对湿度保持一定负相关性.能见度均值为4.3km,且连续出现能见度不足2km的低能见度天气,霾天气下消光系数和PM_(2.5)质量浓度大幅超过非霾天气,最高值分别达到1471.2Mm^(-1)和358μg/m^3,霾天气下能见度的降低来自颗粒物与相对湿度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能见度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大气消光
霾
Keywords
visibility
scattering coefficient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mospheric extinction
haze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的来源解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肖思晗
于兴娜
朱彬
何镓祺
吕睿
沙丹丹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2003,2016YFC0203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44229,41475142,41775154)
+1 种基金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文摘
利用七波段黑碳仪对2015年1~12月南京北郊地区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实时监测,并结合黑碳仪模型对该期间内BC进行来源解析,探讨化石燃料排放产生BC(BCff)与生物质燃烧产生BC(BCbb)各自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的吸收波长指数(α)和生物质燃烧对BC的贡献百分比(BB)的变化范围都较大但趋势较为一致;冬季α值偏高而夏季α值较低,表明不同季节时间BC来源和强度的差异性.BCff在各季节BC总浓度中占比略有不同但均高于75%;BC、BCff和BCbb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双峰特征,在07:00~09:00和18:00~21:00左右浓度有最大值;全天中,BCff对BC贡献最大,浓度值约为BCbb的3~5倍;夜晚BC浓度普遍高于白天,其平均浓度值是白天的1.2倍.由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的结果可知,影响南京北郊地区高浓度BC的源区主要集中在浙江、安徽以及江西和福建等地区.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来源解析
化石燃料
生物质燃烧
南京
Keywords
black carbon aerosol
source apportionment
fossil fuel
biomass burning
Nanjing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9
3
作者
肖思晗
于兴娜
朱彬
何镓祺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80-3289,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6YFC0203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142)
+2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05030104)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文摘
利用2015年1~10月黑碳小时平均质量浓度、PM2.5浓度、污染气体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的时间序列演变特征、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北郊黑碳浓度均值为(2 524±1 754)ng·m^(-3).黑碳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高,平均值达到(3 468±2 455)ng·m^(-3),春季平均值最低,为(2 142±1 240)ng·m^(-3);其日变化也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上午07:00~08:00和夜间21:00~22:00.黑碳气溶胶与NOx的相关性较好,说明黑碳浓度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较大;但观测期间ΔBC/ΔCO比值较低,表明生物质燃烧可能是黑碳气溶胶的又一个重要来源.黑碳浓度随风速增加呈下降趋势,所有季节中小于2 000 ng·m^(-3)的低黑碳浓度主要集中在正西风及相邻风向上,秋冬季大于6 000 ng·m^(-3)的高黑碳浓度则多出现在偏东风下.灰霾和重度霾天气下的黑碳浓度平均值呈较高水平,是非霾天气下的2~2.3倍.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日变化
季节变化
气象因素
南京
Keywords
black carbon aerosol
diurnal variation
seasonal variation
meteorological factor
Nanjing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京冬季气溶胶消光特性及霾天气低能见度特征
何镓祺
于兴娜
朱彬
袁亮
马佳
沈丽
朱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的来源解析
肖思晗
于兴娜
朱彬
何镓祺
吕睿
沙丹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原文传递
3
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肖思晗
于兴娜
朱彬
何镓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