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号系统两大特性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何随贤 《龙岩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3-66,共4页
符号系统由于其社会约定性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稳定性又是相对的;由于每个系统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管理制约着每一个系统并使此系统区别于彼系统,因此,同层次的符号系统又具有排斥性。符号系统的这两大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 符号系统由于其社会约定性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稳定性又是相对的;由于每个系统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管理制约着每一个系统并使此系统区别于彼系统,因此,同层次的符号系统又具有排斥性。符号系统的这两大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符号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我们可以对符号系统进行调整,使交流双方共享的信息达到可辨识的数量,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于排斥性的存在,在调整符号系统时必须注意度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系统 特性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浅谈汉诗英译 被引量:1
2
作者 何随贤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48-50,共3页
中国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里一颗耀眼的明珠 ,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由于千百年形成的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 ,一种语言诗歌中的韵律、对仗、比喻、典故和双关在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时 ,往往受到联想效果、文化默契诸方面的限制 ,诗歌翻... 中国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里一颗耀眼的明珠 ,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由于千百年形成的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 ,一种语言诗歌中的韵律、对仗、比喻、典故和双关在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时 ,往往受到联想效果、文化默契诸方面的限制 ,诗歌翻译成了文学翻译中的难题。本文从词语、文体、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浅谈诗歌翻译如何突破种种障碍达到“意美”和“形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意美 形美 非常译
下载PDF
日据时期文人士绅之肆应——以《台湾日日新报》“始政”周年纪念日祝诗作者群为例
3
作者 何随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0-35,共6页
日据时期,每到“始政”周年纪念日,“台湾总督府”便大肆渲染其殖民“政绩”,当地一些文人士绅也附随唱和,在《台湾日日新报》发表祝诗。这些传统士绅为了让原有的“文化资本”在新的时局下产生作用,重新获得“文化权力”与“社会价值”... 日据时期,每到“始政”周年纪念日,“台湾总督府”便大肆渲染其殖民“政绩”,当地一些文人士绅也附随唱和,在《台湾日日新报》发表祝诗。这些传统士绅为了让原有的“文化资本”在新的时局下产生作用,重新获得“文化权力”与“社会价值”,只能调试转变,在基层行政机构任职,协助殖民政权“维持秩序”,在文化上与“总督府”唱和,创造条件努力过渡为新的领导阶层。在异族殖民统治下,这些文人士绅为了保全自身,且为了“保存国粹以延一线斯文于不坠”,不得已有迎合当局的时候,而他们对于传统汉文化的认同和坚持未曾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士绅 《台湾日日新报》 “始政”周年纪念日 祝诗
下载PDF
青春版《牡丹亭》在英国演出成功原因的分析——一种跨文化符号学的视角
4
作者 何随贤 《咸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53-55,共3页
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从跨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通过符号系统的调适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符号系统由于其社会约定性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其稳定性是相对的。符号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我们可以对符号系统进行一定的调... 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从跨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通过符号系统的调适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符号系统由于其社会约定性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其稳定性是相对的。符号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我们可以对符号系统进行一定的调整,使交流双方共享的信息达到可辨识的数量,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青春版《牡丹亭》正是依据符号系统的这一特性,对传统昆剧进行创新,从而使青春版《牡丹亭》为西方观众所认可和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跨文化交际 符号系统 相对稳定性
下载PDF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符号系统调适的度的把握——以三个版本《牡丹亭》在海外上演的得失为例
5
作者 何随贤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16-19,共4页
中国的传统昆曲《牡丹亭》先后有三个版本在欧美上演,其中两个是失败的,只有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典范。从符号学角度来研究,同一层次的符号系统具有的排斥性,决定了调适必须把握一定的度,既... 中国的传统昆曲《牡丹亭》先后有三个版本在欧美上演,其中两个是失败的,只有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典范。从符号学角度来研究,同一层次的符号系统具有的排斥性,决定了调适必须把握一定的度,既不能过度也不能不足。青春版《牡丹亭》正是很好地把握了调适的度,一方面很好地保留了昆曲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能为西方观众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符号系统 跨文化交际 排斥性
下载PDF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引导问题
6
作者 何随贤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66-68,共3页
情感因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语阅读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学生由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在阅读理解具体对象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本文从影响英语阅读的情感因素入手,分析产生消极情感因素的原因,提出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因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语阅读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学生由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在阅读理解具体对象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本文从影响英语阅读的情感因素入手,分析产生消极情感因素的原因,提出提高阅读能力的情感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情感因素 引导策略
下载PDF
“台湾文学史”书写的两岸互看——从“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命题谈起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双一 何随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104,共11页
20世纪20年代张我军等台湾作家提出"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命题,缘于日本殖民者将台湾文学排斥于其文学史之外而引起的反弹,台湾作家认为当时台湾落后于祖国大陆而欲向大陆寻求"现代""文明",以及... 20世纪20年代张我军等台湾作家提出"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命题,缘于日本殖民者将台湾文学排斥于其文学史之外而引起的反弹,台湾作家认为当时台湾落后于祖国大陆而欲向大陆寻求"现代""文明",以及台湾文学的固有根柢乃中国文化却与日本文化格格不入等。这个命题在1990年前后为大陆的"台湾文学史"著作广为引用,实在因为它代表着历史的事实和真相,但却遭到了"台独"派的猛烈抨击,加之以"统战""霸权""意识形态作祟"等"罪名"。在台湾自身的"台湾文学史"书写中,1985年后叶石涛等抹去或篡改了此前沿用的"一支流说",陈芳明《台湾新文学史》(2011)更从史明"台独史观"脱胎出"战后再殖民论",试图以所谓"台湾民族主义"取代固有的"中华民族主义",如以"台湾心灵"来概括70年代乡土文学的主要精神,从而将具有"中华民族主义"性质的"回归传统"取向消音、抹杀和遮蔽。这种史观、论调助长了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认同偏向,应引起学界的高度警惕并加以必要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史 中国文学一支流 “台湾民族主义”
下载PDF
论夏志清中国文学批评观的发展
8
作者 何随贤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专攻西洋文学的夏志清转向中国文学批评后,逐渐从以西方文学批评标准衡量中国文学到开始关注中国文学自身的语境,并在此语境中展开对中国文学比较全面的批评。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为考察起点,结合夏志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以... 专攻西洋文学的夏志清转向中国文学批评后,逐渐从以西方文学批评标准衡量中国文学到开始关注中国文学自身的语境,并在此语境中展开对中国文学比较全面的批评。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为考察起点,结合夏志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论述,追踪夏志清从认为中国文学不够伟大到深刻体会中国文学感时忧国文学传统的文学批评发展过程,揭示其对中国文学传统的探索。夏志清中国文学批评观的发展显示了一位侨居海外多年的文学批评家对中国文学传统的体味和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文学批评观 道德批评观 感时忧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