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面物探技术在隧道掘进破碎带区段的应用
1
作者 朱伟国 何雄斌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广佛环大太区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多次掉块及局部地段沉降等现象,为查明掘进破碎带区上部的发育情况,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两种地面物探技术进行综合探测,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能较好地反映出浅... 广佛环大太区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多次掉块及局部地段沉降等现象,为查明掘进破碎带区上部的发育情况,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两种地面物探技术进行综合探测,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能较好地反映出浅部的不良地质体;瞬变电磁法具有灵活、探测深度大等优点,对探测中深部的不良地质体有一定的效果。该组合物探技术由浅到深基本探明了隧道范围上方的地质变化情况,解释了引起隧道掉块及局部沉降的原因,为下一步的施工处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预报 隧道施工 瞬变电磁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下载PDF
Tiam1-Ra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何雄斌 方力 +1 位作者 胡雄强 吴海燕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和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l)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正常组)、20例乳腺增生组织(增生组)及97例乳腺癌术后标本(乳腺癌组)中Tiam 1和Rac1表...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和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l)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正常组)、20例乳腺增生组织(增生组)及97例乳腺癌术后标本(乳腺癌组)中Tiam 1和Rac1表达。分析Tiam1和Rac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增生组和乳腺癌组Tiam1和Rac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增生组(P<0.05);Tiam 1和Rac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1),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无关;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共表达及其表达强度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Tiam1和Rac1可促进乳腺癌的转移,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Tiam1和Ra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阳性强度对于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
下载PDF
转移相关基因BRMS1和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何雄斌 吴海燕 崔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中BRMS1、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MS1和MMP-9...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中BRMS1、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MS1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6%(27/78)和71.8%(56/78)。乳腺癌组与癌旁正常乳腺组BRMS1、MMP-9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RMS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均<0.01);MMP-9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22),与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均<0.01);BRMS1和MMP-9表达均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等无关,两者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结论BRMS1与MMP-9在乳腺癌的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RMS1与MMP-9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MS1蛋白 MMP-9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皮瓣铆钉缝合与腋窝成型加粗大引流管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雄斌 杨晓文 崔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评价皮瓣铆钉缝合加粗大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皮瓣铆钉缝合加腋下置粗大引流管178例,观察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并与前期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目的:评价皮瓣铆钉缝合加粗大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皮瓣铆钉缝合加腋下置粗大引流管178例,观察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并与前期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缝合加压包扎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相比较。结果:应用皮瓣铆钉缝合加粗大引流管负压吸引的178例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2.81%,皮瓣坏死发生率6.17%;常规缝合的150例皮下积液发生率10.67%,皮瓣坏死发生率22.67%,两组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皮瓣铆钉缝合加粗大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皮瓣铆钉缝合 并发症 皮瓣坏死 皮下积液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与肿瘤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雄斌 崔明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4期2118-2121,共4页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2000年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研究发现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可明显减少转移灶的发生,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对BRMS1基因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对肿瘤转移的...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2000年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研究发现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可明显减少转移灶的发生,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对BRMS1基因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就BRMS1的基因结构、蛋白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用机制等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肿瘤 机制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9例报告
6
作者 何雄斌 胡雄强 方力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 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漏诊,均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 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漏诊,均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诊后改行甲癌根治术。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结节时,临床上应高度怀疑有合并甲状腺癌之可能。本病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癌
下载PDF
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影响因素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严婕 海健 +2 位作者 毛杰 李燕 何雄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寻求提高此期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75例...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寻求提高此期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术前联合抗炎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治疗组进行不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治疗组Ⅰ期愈合率为62.7%,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17)。治疗组中三个使用不同抗生素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965)。结论术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提高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抗生素 Ⅰ期愈合率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BRMS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海燕 何雄斌 +3 位作者 胡玉林 李晓杰 曹慧秋 谢志斌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BRMS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份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距肿瘤>5 cm)BRMS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BRMS1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 目的探讨BRMS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份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距肿瘤>5 cm)BRMS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BRMS1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1);结肠癌组织中BRMS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肿块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0.01)。结论 BRMS1蛋白在结肠癌中表达降低与结肠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BRMS1表达有助于判断结肠癌的侵袭转移情况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 结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超声刀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胡雄强 方力 +1 位作者 何雄斌 欧阳崇博 《中外医疗》 2012年第27期78-79,共2页
目的对超声刀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对210例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实施甲状腺腺叶次全切手术,其中100例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手术设为对照组;110例患者接受超声刀甲状腺切除手术设为治疗组。... 目的对超声刀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对210例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实施甲状腺腺叶次全切手术,其中100例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手术设为对照组;110例患者接受超声刀甲状腺切除手术设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切除腺体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及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比较其它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刀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加以应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甲状腺 手术
下载PDF
BRMS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明 何雄斌 吴海燕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BRMS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BRMS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BRMS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32/8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80%(16/20)和正常乳腺组织100%(15/15),P<0.05.在TNM分期中Ⅰ期和Ⅱ期的表达阳性率(52.63%、54.55%)显著高于Ⅲ期的阳性表达率(14.29%),P<0.05,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率(14.71%)显著低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58.70%),P<0.05,且与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状态相关(P<0.05).结论 BRMS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促进了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MS1 蛋白表达率 乳腺癌组织 阳性表达率 临床意义 breast CANCER 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腺组织 CANCER metastasis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征 癌旁正常组织 表达阳性率 状态相关 转移过程 可能促进 发生发展 表达下调 TNM分期 二步法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复发率影响因素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严婕 方力 +1 位作者 李燕 何雄斌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寻求减少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寻求减少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51例(术前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和对照组24例(单纯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3月、6月、1年及总的复发率。治疗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术前用不同抗生素联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年治疗组总的复发率为2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P=0.010)。术后1年治疗组3个亚组的总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抗生素 复发率
下载PDF
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雄强 何雄斌 严婕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8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0例,行传统淋巴结清除术;观察组患者28例,行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0例,行传统淋巴结清除术;观察组患者28例,行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恢复良好,颈部外观无塌陷,术后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发生耳周、肩部、枕部、颈外和锁骨下皮肤疼痛麻木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淋巴结清除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手术效果
下载PDF
虎丘HQ-430型相纸冲洗机故障分析及检修
13
作者 何雄斌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3年第8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虎丘HQ-430型相纸冲洗机 故障现象 故障分析 检修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及再治疗的分析
14
作者 胡雄强 何雄斌 谢海清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9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关于乳腺癌手术导致复发的不同临床因素,以及分析患者再次接受治疗的临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因乳腺癌手术后出现复发而入院的患者64例。讨论总结造成患者乳腺癌再次复发的临床原因。患者出现... 目的观察分析关于乳腺癌手术导致复发的不同临床因素,以及分析患者再次接受治疗的临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因乳腺癌手术后出现复发而入院的患者64例。讨论总结造成患者乳腺癌再次复发的临床原因。患者出现复发的类型可根据部位的不同,划分为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三种。对于复发的再治疗主要依据患者复发的不同类型而进行。分析不同方法治疗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分析6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发现,原发肿瘤越大的患者,淋巴转移越多的患者越易复发;激素受体阴性,肿瘤晚期患者复发率较高;术后辅助化疗能够帮助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的术式对于肿瘤的复发有一定影响。根据发现的复发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后,发现患者的状况均得到控制和改善。结论在早期切除乳腺癌治疗时,应该及早观察到患者的临床状况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例如对于原发肿瘤大,抑或患者淋巴转移多的患者应该注意手术时尽最大程度的切除。同时应该积极实施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以保证减少复发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手术 复发 临床因素 治疗
下载PDF
X光机谐振式磁饱和稳压器故障的动态检查
15
作者 何雄斌 贾雄 《医疗设备信息》 2006年第7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KB-500X光机 故障现象 磁饱和稳压器 动态检查 谐振 电视显示 mA表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实习课因材施教法的尝试
16
作者 曹秋生 蒙艳斌 +2 位作者 邝满元 谭龙文 何雄斌 《湘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实习课教学 学习类型 因材施教
下载PDF
桡神经及其血供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17
作者 何雄斌 吴海燕 +1 位作者 李奇伟 李凌超 《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 为临床中修复桡神经浅支及利用该神经修复其他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对 35例经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察桡神经浅支的来源、走行 ,营养血管的来源、分布与吻合 ,并测量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外径及长... 目的 为临床中修复桡神经浅支及利用该神经修复其他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对 35例经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察桡神经浅支的来源、走行 ,营养血管的来源、分布与吻合 ,并测量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外径及长度。结果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呈节段性或与神经干伴行中分支到神经干 ,在神经上 1 / 3段桡侧返动脉和桡动脉发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浅支 显微外科解剖 营养血管
下载PDF
快速准确制备大肠杆菌高效感受态细胞中有关OD_(600)值的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海燕 谢应桂 +1 位作者 何雄斌 滕淑静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转速下大肠杆菌OD600值与时间的关系,为能快速而准确的制备高效感受态细胞提供OD600值的量化标准。方法在不同转速下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大肠杆菌OD600值。结果总结了不同转速下OD600值在0.3—0.4所需时间段,并且用此时... 目的探讨在不同转速下大肠杆菌OD600值与时间的关系,为能快速而准确的制备高效感受态细胞提供OD600值的量化标准。方法在不同转速下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大肠杆菌OD600值。结果总结了不同转速下OD600值在0.3—0.4所需时间段,并且用此时间段培养的细菌制备的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可高达(6.45±0.05)×107转化子/μg DNA。结论用此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在质粒中进行的常规克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感受态细胞 OD600值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综合治疗化疗后药物外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雅 何雄斌 黄煌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2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加冰敷治疗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科乳腺癌患者经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加冰敷治疗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科乳腺癌患者经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用0.9%生理盐水加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行环形封闭治疗后,实验组联合运用湿润烧伤膏加冰敷,对照组联合运用30%硫酸镁溶液湿敷,比较两组治疗药物外渗引起并发症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用药后局部红肿消退时间小于5 d的为30例(93.8%),疼痛明显减轻者实验组24例(75%),对照组为20例(71.4%)与19例(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出现局部溃疡、坏死继发瘢痕形成1例(3.1%),对照组7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局部封闭加冰敷能明显改善化疗后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症状,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保障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操作简单,临床使用方便,是治疗化疗药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物 湿润烧伤膏 外渗 冰敷
下载PDF
Logiq a 50型B超诊断仪的故障排除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雄斌 贾雄 《医疗设备信息》 2006年第6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故障排除 LOGIQ B超诊断仪 轨迹球 固定圈 测量标尺 检修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