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时代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现实挑战与路径举措
1
作者 杨屿航 马金晶 +1 位作者 曹晓莹 何顺超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我国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多学科之间进一步深度融合、特殊教育进一步数字化赋能、数字化资源进一步优质共享、数字化课堂教学进一步变革、残障学生主体性进一步发展等发展趋势。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会遇到本土化特色应当如何建构、... 我国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多学科之间进一步深度融合、特殊教育进一步数字化赋能、数字化资源进一步优质共享、数字化课堂教学进一步变革、残障学生主体性进一步发展等发展趋势。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会遇到本土化特色应当如何建构、教育不公平问题或将加剧、学生创造性被削弱的可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需加紧、数字依赖风险进一步增加等现实挑战。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应树立共同意识,建立相适应的支撑体系;秉承变革内涵,促进特殊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主流价值,注重特殊学生情感体验;基于两大角度,协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特殊教育 数字化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浪潮中教师教育理性的偏向与复归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顺超 刘将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77,共5页
我国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推动了"互联网+教育"浪潮的形成与发展。在此"浪潮"中,教师"教育理性"作为支配着教师观念、态度与行为的重要存在,具现为"实践创生"知识观、"无限延伸"... 我国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推动了"互联网+教育"浪潮的形成与发展。在此"浪潮"中,教师"教育理性"作为支配着教师观念、态度与行为的重要存在,具现为"实践创生"知识观、"无限延伸"时空观以及"跨界对话"交往观等新时代思维范式。但由于工具理性中的工具崇拜、技术主义、效率至上对其产生的异化导向,教师"教育理性"发生了以机械、极端、片面为特征的教师自体观弱化、教育技术观膨胀以及教育功效观迷失等偏向。教师应通过交往理性反思,能动地用沟通性认同适应教育新生态,用教师素养全面发展统整教育技术,用人文伦理理念协调教育功效取向,最终实现教师"教育理性"纯粹而本真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师教育技术 教育理性 工具理性 交往理性
下载PDF
中美教育信息化的生成逻辑、关键异同及实践启示——基于组织场域视角的政策比较研究
3
作者 杨屿航 马继军 +1 位作者 马金晶 何顺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第8期93-96,共4页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由路径。从组织场域视角出发,对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进行时空溯源,在生成逻辑上分析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的功能定位、保障体系和教师教育。比较梳理结果发现...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由路径。从组织场域视角出发,对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进行时空溯源,在生成逻辑上分析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的功能定位、保障体系和教师教育。比较梳理结果发现,两国教育信息化在目标结构、政策规划和教育公平方面存在一致性,但在战略模式、形成过程和内在驱动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提出,教育信息化要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多元主体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场域 教育信息化 生成逻辑 实践启示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教师“评价认同”: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内生力 被引量:4
4
作者 何顺超 田莉 李孝川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7年第1期32-35,41,共5页
教师"评价认同",是教师对施加于自身的以"人"属性及价值实现为目的的"本源性"教师评价所产生的心理认可和赞同,以及对以多元化评价目标、主体、内容及形式为具体表现的"多维性"教师评价产生的... 教师"评价认同",是教师对施加于自身的以"人"属性及价值实现为目的的"本源性"教师评价所产生的心理认可和赞同,以及对以多元化评价目标、主体、内容及形式为具体表现的"多维性"教师评价产生的认可与赞同。它通过教师对评价觉知、审视与思悟的过程表现为一种促进教师"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源于内部的"内生力"。教师评价通过"评价认同"促进教师发展,体现着"内生力"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 评价认同 教师发展 内生力
下载PDF
本质性与多元化评价视域下教师状态再解读——兼与杨小秋教授商榷 被引量:4
5
作者 何顺超 杨开昌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26,共5页
不同于以教师发展的理想与信仰为表现的"本真状态",教师"真实状态"是建立在对"人"本质属性认同的基础上,由多元化评价表现出来的现实存在状态。教师"真实状态"是实现教师"本真状态"... 不同于以教师发展的理想与信仰为表现的"本真状态",教师"真实状态"是建立在对"人"本质属性认同的基础上,由多元化评价表现出来的现实存在状态。教师"真实状态"是实现教师"本真状态"的起点与基石。教师可通过对以"人"的本质属性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标准、多元方式以及多元手段的教师评价进行理解与建构、反思与解构、批判与重构,完成从关注自身到关注教学与学生,进而最终关注自身、教学、学生三者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师发展,逐步走向其"本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状态 本真状态 教师评价 教师发展
下载PDF
疫情之下教师更应坚守教育初心 被引量:2
6
作者 何顺超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105,共1页
疫情之下,教师只有坚守教育初心,在充分认识教育本真价值的基础上,准确理解作为教师应当担任的角色、承载的责任,才能明确当前特殊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行进方向、内容规范和实现手段。克服"功利主义",保证"人文坚守"... 疫情之下,教师只有坚守教育初心,在充分认识教育本真价值的基础上,准确理解作为教师应当担任的角色、承载的责任,才能明确当前特殊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行进方向、内容规范和实现手段。克服"功利主义",保证"人文坚守"。在抗"疫"战争中,教师需要对照"学生成长"这一本源性价值导向,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在学习监控、教学评价中克服一味向学生"提要求""要成绩"从而满足自己"立竿见影"教学效果的需求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监控 教学行为 内容规范 行进方向 教学效果 本源性 教学评价 功利主义
下载PDF
课程适应性的生态学视域阐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何顺超 余媛媛 《教学研究》 2019年第4期53-58,112,共7页
课程适应性是课程在人的作用下被一定的课程环境选择所发生的有利的变化过程。课程元素(知识、经验、活动)和课程种群(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与不同分类方式的课程)按照系统层级结构规律组成课程群落,与课程环境中的自然、社会、... 课程适应性是课程在人的作用下被一定的课程环境选择所发生的有利的变化过程。课程元素(知识、经验、活动)和课程种群(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与不同分类方式的课程)按照系统层级结构规律组成课程群落,与课程环境中的自然、社会、个体因子相互作用,形成课程生态系统。课程适应性引发的同化、顺应、演替等调节方式通过课程编制,作用于课程生态系统,使其实现以动态开放、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为表现的平衡稳态,完成课程的新陈代谢,实现课程生存、发展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适应性 课程生态系统 课程群落 课程环境 调节 稳态
下载PDF
因考试违纪受处分大学生的应激性心理问题干预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顺超 陈睿 《校园心理》 2016年第3期211-213,共3页
案例介绍了高等院校心理教育专职教师依据心理评估诊断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对一例由于考试舞弊受到处分而产生应激性心理问题的大学三年级男生实施了以抑郁、焦虑为主要维度的心理危机评估,并在与该生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 案例介绍了高等院校心理教育专职教师依据心理评估诊断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对一例由于考试舞弊受到处分而产生应激性心理问题的大学三年级男生实施了以抑郁、焦虑为主要维度的心理危机评估,并在与该生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采取行为治疗中的放松技术,认知治疗中的合理情绪技术实施了6个阶段的干预,最终帮助该生消除负性症状,提高挫折适应能力,从而积极成长,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 心理冲突 负性症状 危机干预 咨询关系 认知治疗 考试违纪 心理评估 考试舞弊 案例介绍
下载PDF
自觉·自省·自悟:叙事心理治疗的存在主义历程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顺超 陈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9期4-6,共3页
叙事心理治疗通过对生命故事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完成了存在主义主张中对个体自我生存及价值探寻的关注。在治疗中,来访者受到治疗师的陪伴和接纳,并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情境中完成自己故事的叙说、意义赋予和检视,并且通过对自己现实生存... 叙事心理治疗通过对生命故事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完成了存在主义主张中对个体自我生存及价值探寻的关注。在治疗中,来访者受到治疗师的陪伴和接纳,并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情境中完成自己故事的叙说、意义赋予和检视,并且通过对自己现实生存意义探寻欲望的驱动,完成了回归“更好的自己”的故事重构。文章通过对来访者在叙事治疗中经历和体验“自觉”“自省”“自悟”历程的分析,探索了叙事治疗在存在主义取向影响下的实施以及来访者与治疗师在存在主义叙事观下成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治疗 存在主义 建构 解构 重构
下载PDF
专业化视域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再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顺超 马金晶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9-31,47,共4页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是守护与陪伴学生成长的基础,是教育教学研究与反思的保证,也是道德规范示范与践行的根本。在教师履职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特殊劳动带来了倦怠、焦虑、压力冲突和负性应激等问题。重视整体性...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是守护与陪伴学生成长的基础,是教育教学研究与反思的保证,也是道德规范示范与践行的根本。在教师履职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特殊劳动带来了倦怠、焦虑、压力冲突和负性应激等问题。重视整体性培训,以及依托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支持系统,从而在教师履职与专业发展中构建有效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 专业化 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视域下“以人为本”理念再解读
11
作者 何顺超 李孝川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3-78,共6页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当代基础教育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功能。以人为本的教育倡导人性的真实回归,强调用教育作为引导,实现人性向自然、自由、多样性和生活世界的回归,最终达到和谐。教育目的体现对个性、和谐、富有创造性的人...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当代基础教育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功能。以人为本的教育倡导人性的真实回归,强调用教育作为引导,实现人性向自然、自由、多样性和生活世界的回归,最终达到和谐。教育目的体现对个性、和谐、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注;教育内容上体现人文、激趣以及时代性的回归;教育实施中体现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尊重,对学生的重视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促进;评价内容方面体现评价主体、标准多元化以及评价实践的过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基础教育改革 再解读
下载PDF
情绪性记忆的定向遗忘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睿 杨景 +1 位作者 何顺超 李鹏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8-323,共6页
刺激的情绪性具有增强记忆的效果,那么,带有情绪信息的刺激对遗忘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已有研究从行为及认知神经机制层面探讨了情绪性刺激对定向遗忘效应的影响,但结果并不一致。总结已有文献发现,以情绪性刺激的材料类型、情绪效价、... 刺激的情绪性具有增强记忆的效果,那么,带有情绪信息的刺激对遗忘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已有研究从行为及认知神经机制层面探讨了情绪性刺激对定向遗忘效应的影响,但结果并不一致。总结已有文献发现,以情绪性刺激的材料类型、情绪效价、唤醒度和熟悉度为主的客观因素和以被试的情绪状态为主的主观因素均为影响定向遗忘效应产生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原因。这类研究是对有意遗忘研究领域的重要补充,也加深了人们对有意遗忘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遗忘效应 情绪性记忆 行为 认知神经科学
下载PDF
男性与女性对不同性别和种族面孔识别的差异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睿 田宇 +3 位作者 马谐 王晓曦 何顺超 李鹏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7年第1期58-67,共10页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延时匹配任务,旨在探讨性别和种族因素对面孔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1)男、女被试对女性面孔识别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均优于男性面孔;(2)被试对不同种族女性面孔识别的优势存在差异,被试对高加索女性面孔的识别表现...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延时匹配任务,旨在探讨性别和种族因素对面孔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1)男、女被试对女性面孔识别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均优于男性面孔;(2)被试对不同种族女性面孔识别的优势存在差异,被试对高加索女性面孔的识别表现为更高的正确率,而对中国女性面孔的识别表现为更快的识别速度;(3)面孔种族是导致女性面孔识别优势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面孔识别受到面孔种族、面孔性别和被试性别共同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面孔种族 面孔识别 加工策略
下载PDF
情绪性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睿 杨金林 +2 位作者 李鹏 何顺超 陶云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200-204,共5页
选取大学本科生33名,采用情绪启动范式与再认范式相结合,要求被试依次完成情绪词识记、目标面孔性别判断及情绪词再认任务,探讨保存于工作记忆中的情绪性刺激对面孔性别判断任务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中性和恐惧情绪启动刺激条件下,被... 选取大学本科生33名,采用情绪启动范式与再认范式相结合,要求被试依次完成情绪词识记、目标面孔性别判断及情绪词再认任务,探讨保存于工作记忆中的情绪性刺激对面孔性别判断任务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中性和恐惧情绪启动刺激条件下,被试对目标面孔性别判断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悲伤条件。(2)在愉悦情绪启动词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差异显著;在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启动刺激的不同情绪效价差异显著。(3)对情绪面孔性别与被试性别一致性/非一致性两种条件下反应时对比发现,男、女被试在情绪面孔性别判断任务中均表现出异性相吸效应。综上所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情绪刺激会对面孔性别的识别产生自上而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性工作记忆 选择性注意 自上而下加工 大学生
下载PDF
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亚 何顺超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8-51,共4页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观、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哲学观点为理论基础,构建"人—人"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主体交互活动的心理环境,生成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制度层面的传统教学模式以...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观、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哲学观点为理论基础,构建"人—人"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主体交互活动的心理环境,生成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制度层面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心理层面的师生心理因素是干扰主体性教学模式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中,营造课堂交互主体性心理氛围是前提;进行课堂话语主体性还原是必要条件;实施主体性教学是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教学模式 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中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路径研究——以哈尼梯田阿者科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媛媛 何顺超 《百色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文化资源传承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中文化资源传承,就必须探索文化资源传承的内在动力和精神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构...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文化资源传承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中文化资源传承,就必须探索文化资源传承的内在动力和精神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乡村为载体的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文章以哈尼梯田阿者科村为例,以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发生机制、社区机制和生长机制为切面,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村落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为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化资源 传承创新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浪潮中教师教育理性的偏向与复归
17
作者 何顺超 刘将 《教育探究》 2019年第2期56-56,共1页
何顺超,刘将在《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有鲜活生命、多元需求、个性思想以及丰富情感的人。人是教育的本体,是教育的尺度,效率仅仅是教育结果表现出来的属性之一。教师可以通过交往理性反思,从关注... 何顺超,刘将在《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有鲜活生命、多元需求、个性思想以及丰富情感的人。人是教育的本体,是教育的尺度,效率仅仅是教育结果表现出来的属性之一。教师可以通过交往理性反思,从关注效率到关注'人'自身,其实现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思理性中极端关注教育结果的部分,推动教育理性回归到关注教育在人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内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性 反思理性
下载PDF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开昌 何顺超 《河套学院论坛》 2010年第3期39-41,45,共4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一直是公认的教学难点。《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理论比较准确地阐述了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将其运用到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对"六书"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一直是公认的教学难点。《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理论比较准确地阐述了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将其运用到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对"六书"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 汉字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