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时间电针介入对痛记忆模型大鼠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
4
1
作者
佘丽娇
孙晶
+3 位作者
沈醉
何俏颖
方剑乔
邵晓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2,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电针介入对角叉菜胶足跖二次交叉注射诱导痛记忆模型大鼠的疗效差异,筛选电针干预痛记忆的最佳时间,并通过比较电针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干预痛记忆的效应差异,探讨针刺镇痛...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电针介入对角叉菜胶足跖二次交叉注射诱导痛记忆模型大鼠的疗效差异,筛选电针干预痛记忆的最佳时间,并通过比较电针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干预痛记忆的效应差异,探讨针刺镇痛的可能优势。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EA)、吲哚美辛组(Indo)。每组按照电针和吲哚美辛的干预时间分为一次注射组和二次注射组两个亚组。电针1组和Indo1组的干预时间为首次注射后的4 h及1~5 d,电针2组和Indo2组的干预时间为二次注射后的4 h及1~3 d。采用动态足底测痛法观察首次造模后各组大鼠造模前、首次造模后4 h、3 d、5 d及二次造模前、二次造模后4 h、1 d、2 d、3 d的双后足底机械痛阈。电针刺激参数为2/100 Hz疏密波,强度1~2 m A(每10 min增加0.5 m A),时间30 min。吲哚美辛组采用吲哚美辛3 mg/kg剂量灌胃。结果:两次造模前,各组大鼠双侧足跖基础痛阈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首次注射角叉菜胶后,模型组造模侧(左侧)痛阈在4 h、3 d及5 d时均明显降低(P<0.05);未造模侧则无明显差异。14 d后痛阈恢复进行二次交叉注射,与对照组相比,未造模侧(左侧)痛阈在1~3 d均明显降低(P<0.05);造模侧在4 h、1~3 d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1组未造模侧(左侧)痛阈在1~3 d明显增高(P<0.05);Indo1组左侧痛阈仅模后1 d明显增高(P<0.05);EA2组左侧痛阈在2~3 d明显增高(P<0.05)。与Indo1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1组大鼠未造模侧痛阈在2~3 d明显增高(P<0.05)。与Indo2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2组大鼠未造模侧痛阈在2~3 d均明显增高(P<0.05)。与EA2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1组大鼠未造模侧(左侧)痛阈在2~3 d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电针干预可有效减缓角叉菜胶二次注射诱导的痛记忆现象的发生,且早期干预比晚期具有更明显的治疗效应。非甾体抗炎药与电针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但对痛记忆的影响不尽相同,提示两者的镇痛途径可能部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痛记忆
不同时间干预
吲哚美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侧丘脑不参与电针对疼痛记忆模型大鼠诱发情绪的干预作用
2
作者
何俏颖
沈醉
+3 位作者
佘丽娇
朱怡霖
方剑乔
邵晓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1-258,266,共9页
目的:通过损毁内侧丘脑(Medial thalamus, MT),明确MT在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疼痛感觉及诱发情绪中的作用及电针干预作用。方法:将5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C)、模型组(M)、模型+电针组(M+EA)、损毁+模型组(L+M)、损毁+模型+...
目的:通过损毁内侧丘脑(Medial thalamus, MT),明确MT在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疼痛感觉及诱发情绪中的作用及电针干预作用。方法:将5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C)、模型组(M)、模型+电针组(M+EA)、损毁+模型组(L+M)、损毁+模型+电针组(L+M+EA),除C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双侧后足足底交叉注射角叉菜胶(Carrageenan, Carr),两次注射时间间隔14 d以建立疼痛记忆模型,其中L+M、L+M+EA组大鼠于实验开始前7 d行双侧MT损毁术,M+EA组、L+M+EA组大鼠分别于Carr首次左后足注射后5 h、1~5 d予电针治疗。分别在Carr首次注射前1 d、首次注射后4 h、1 d、5 d、13 d、15 d检测后足机械缩足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PWT);分别在Carr首次注射前1 d、首次注射后1 d、5 d、13 d、15 d,检测厌恶性情绪;于Carr首次注射后16 d检测焦虑样情绪;采用尼氏染色确定MT损毁位置。结果:Carr首次注射后4 h、1 d,与C组比较,其余四组大鼠PWT与Carr首次注射前PWT的差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difference value, PWT D-value)均显著降低(P<0.01)。Carr二次右后足注射后,与C组比较,M组、EA组、L+M组大鼠右后足PWT D-value值均显著降低(P<0.01, P<0.01, P<0.05),与M组比较,L+M、L+M+EA组大鼠PWT D-value显著增加(P<0.01)。Carr二次右后足注射后1 d,与M组比较,M+EA组、L+M+EA组大鼠CPA score值显著升高(P <0.01)。与M组、L+M组大鼠比较,M+EA组大鼠中央区域运动时间、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均增多(P> 0.05),L+M+EA组中央区域运动时间显著增多(P<0.05);与C组同期比较,M组大鼠总运动距离显著下降(P<0.01),L+M组、L+M+EA组大鼠总运动距离均显著增加(P<0.01);与M组比较,M+EA组、L+M组、L+M+EA组大鼠总运动距离均显著增多(P <0.05, P <0.01, P <0.01);与M+EA组同期比较,L+M组、L+M+EA组大鼠总运动距离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MT损毁后明显影响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的疼痛感觉但不对疼痛诱发情绪产生影响,早期电针干预具有抑制MT损毁后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疼痛感觉与疼痛诱发情绪产生的作用,其干预机制可能不是通过MT这一核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疼痛记忆
内侧丘脑
厌恶性情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筋结点恢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被引量:
13
3
作者
任倜
王鹏
+3 位作者
苏琳
佘丽娇
王佳薇
韩丽斌
《山西中医》
2020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经筋结点恢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针刺组、恢刺常规穴位组和恢刺经筋结点组各25例,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MA(上肢部分)、中医中风病诊断疗...
目的:观察经筋结点恢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针刺组、恢刺常规穴位组和恢刺经筋结点组各25例,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MA(上肢部分)、中医中风病诊断疗效评价法(上肢部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上肢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组对偏瘫侧上肢的肌张力降低程度、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中医中风病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结果:各组治疗后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刺经筋结点组明显优于恢刺常规穴位组和常规针刺组(均P﹤0.05);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0.71%,恢刺常规穴位组总有效率为80.00%,恢刺经筋结点组总有效率为88.00%,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和恢刺常规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上肢痉挛性瘫痪
经筋结点
恢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遗传学联合神经电生理技术推动针刺镇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何俏颖
沈醉
+2 位作者
佘丽娇
方剑乔
邵晓梅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76-479,491,共5页
光遗传学技术自发明以来,极大地推动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目前集中应用于对神经通路机制和新型神经药理学领域的研究,而其应用于针刺镇痛研究领域中甚是少见。目前关于介导针刺镇痛的神经环路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也是近年来实验研究中重...
光遗传学技术自发明以来,极大地推动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目前集中应用于对神经通路机制和新型神经药理学领域的研究,而其应用于针刺镇痛研究领域中甚是少见。目前关于介导针刺镇痛的神经环路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也是近年来实验研究中重点热点研究方向。光遗传学技术具有可对细胞特异性调控、高精度时空分辨率、可重复性并可实现对神经网络功能性解剖的特性,若将其与神经电生理学联合运用,将为针刺镇痛研究打开新的应用之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遗传学
疼痛
针刺镇痛
可行性分析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时间电针介入对痛记忆模型大鼠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
4
1
作者
佘丽娇
孙晶
沈醉
何俏颖
方剑乔
邵晓梅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2,共7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5H270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150362)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项目(2015M58052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九批特别资助(2016T90552)
文摘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电针介入对角叉菜胶足跖二次交叉注射诱导痛记忆模型大鼠的疗效差异,筛选电针干预痛记忆的最佳时间,并通过比较电针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干预痛记忆的效应差异,探讨针刺镇痛的可能优势。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EA)、吲哚美辛组(Indo)。每组按照电针和吲哚美辛的干预时间分为一次注射组和二次注射组两个亚组。电针1组和Indo1组的干预时间为首次注射后的4 h及1~5 d,电针2组和Indo2组的干预时间为二次注射后的4 h及1~3 d。采用动态足底测痛法观察首次造模后各组大鼠造模前、首次造模后4 h、3 d、5 d及二次造模前、二次造模后4 h、1 d、2 d、3 d的双后足底机械痛阈。电针刺激参数为2/100 Hz疏密波,强度1~2 m A(每10 min增加0.5 m A),时间30 min。吲哚美辛组采用吲哚美辛3 mg/kg剂量灌胃。结果:两次造模前,各组大鼠双侧足跖基础痛阈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首次注射角叉菜胶后,模型组造模侧(左侧)痛阈在4 h、3 d及5 d时均明显降低(P<0.05);未造模侧则无明显差异。14 d后痛阈恢复进行二次交叉注射,与对照组相比,未造模侧(左侧)痛阈在1~3 d均明显降低(P<0.05);造模侧在4 h、1~3 d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1组未造模侧(左侧)痛阈在1~3 d明显增高(P<0.05);Indo1组左侧痛阈仅模后1 d明显增高(P<0.05);EA2组左侧痛阈在2~3 d明显增高(P<0.05)。与Indo1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1组大鼠未造模侧痛阈在2~3 d明显增高(P<0.05)。与Indo2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2组大鼠未造模侧痛阈在2~3 d均明显增高(P<0.05)。与EA2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1组大鼠未造模侧(左侧)痛阈在2~3 d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电针干预可有效减缓角叉菜胶二次注射诱导的痛记忆现象的发生,且早期干预比晚期具有更明显的治疗效应。非甾体抗炎药与电针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但对痛记忆的影响不尽相同,提示两者的镇痛途径可能部分不同。
关键词
电针
痛记忆
不同时间干预
吲哚美辛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Pain memory
Different time intervention
Indomethacin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332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侧丘脑不参与电针对疼痛记忆模型大鼠诱发情绪的干预作用
2
作者
何俏颖
沈醉
佘丽娇
朱怡霖
方剑乔
邵晓梅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省针灸神经病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1-258,26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15036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九批特别资助(2016T90552)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项目(2015 M 580527)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 15 H 270009)
文摘
目的:通过损毁内侧丘脑(Medial thalamus, MT),明确MT在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疼痛感觉及诱发情绪中的作用及电针干预作用。方法:将5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C)、模型组(M)、模型+电针组(M+EA)、损毁+模型组(L+M)、损毁+模型+电针组(L+M+EA),除C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双侧后足足底交叉注射角叉菜胶(Carrageenan, Carr),两次注射时间间隔14 d以建立疼痛记忆模型,其中L+M、L+M+EA组大鼠于实验开始前7 d行双侧MT损毁术,M+EA组、L+M+EA组大鼠分别于Carr首次左后足注射后5 h、1~5 d予电针治疗。分别在Carr首次注射前1 d、首次注射后4 h、1 d、5 d、13 d、15 d检测后足机械缩足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PWT);分别在Carr首次注射前1 d、首次注射后1 d、5 d、13 d、15 d,检测厌恶性情绪;于Carr首次注射后16 d检测焦虑样情绪;采用尼氏染色确定MT损毁位置。结果:Carr首次注射后4 h、1 d,与C组比较,其余四组大鼠PWT与Carr首次注射前PWT的差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difference value, PWT D-value)均显著降低(P<0.01)。Carr二次右后足注射后,与C组比较,M组、EA组、L+M组大鼠右后足PWT D-value值均显著降低(P<0.01, P<0.01, P<0.05),与M组比较,L+M、L+M+EA组大鼠PWT D-value显著增加(P<0.01)。Carr二次右后足注射后1 d,与M组比较,M+EA组、L+M+EA组大鼠CPA score值显著升高(P <0.01)。与M组、L+M组大鼠比较,M+EA组大鼠中央区域运动时间、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均增多(P> 0.05),L+M+EA组中央区域运动时间显著增多(P<0.05);与C组同期比较,M组大鼠总运动距离显著下降(P<0.01),L+M组、L+M+EA组大鼠总运动距离均显著增加(P<0.01);与M组比较,M+EA组、L+M组、L+M+EA组大鼠总运动距离均显著增多(P <0.05, P <0.01, P <0.01);与M+EA组同期比较,L+M组、L+M+EA组大鼠总运动距离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MT损毁后明显影响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的疼痛感觉但不对疼痛诱发情绪产生影响,早期电针干预具有抑制MT损毁后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疼痛感觉与疼痛诱发情绪产生的作用,其干预机制可能不是通过MT这一核团实现。
关键词
电针
疼痛记忆
内侧丘脑
厌恶性情绪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Pain memory
Medial Thalamus
Aversive affection
分类号
R40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筋结点恢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被引量:
13
3
作者
任倜
王鹏
苏琳
佘丽娇
王佳薇
韩丽斌
机构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长兴院区(长兴县人民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山西中医》
2020年第6期30-32,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经筋结点恢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针刺组、恢刺常规穴位组和恢刺经筋结点组各25例,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MA(上肢部分)、中医中风病诊断疗效评价法(上肢部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上肢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组对偏瘫侧上肢的肌张力降低程度、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中医中风病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结果:各组治疗后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刺经筋结点组明显优于恢刺常规穴位组和常规针刺组(均P﹤0.05);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0.71%,恢刺常规穴位组总有效率为80.00%,恢刺经筋结点组总有效率为88.00%,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和恢刺常规穴位。
关键词
中风
上肢痉挛性瘫痪
经筋结点
恢刺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245.3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遗传学联合神经电生理技术推动针刺镇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何俏颖
沈醉
佘丽娇
方剑乔
邵晓梅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出处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76-479,49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5715036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九批特别资助(No.2016T90552)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项目(No.2015 M580527)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LY 15H270009)
文摘
光遗传学技术自发明以来,极大地推动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目前集中应用于对神经通路机制和新型神经药理学领域的研究,而其应用于针刺镇痛研究领域中甚是少见。目前关于介导针刺镇痛的神经环路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也是近年来实验研究中重点热点研究方向。光遗传学技术具有可对细胞特异性调控、高精度时空分辨率、可重复性并可实现对神经网络功能性解剖的特性,若将其与神经电生理学联合运用,将为针刺镇痛研究打开新的应用之窗。
关键词
光遗传学
疼痛
针刺镇痛
可行性分析
Keywords
Optogenetics
Pain
Acupuncture analgesia
Feasibility analysis
分类号
R246.2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时间电针介入对痛记忆模型大鼠的干预效应
佘丽娇
孙晶
沈醉
何俏颖
方剑乔
邵晓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侧丘脑不参与电针对疼痛记忆模型大鼠诱发情绪的干预作用
何俏颖
沈醉
佘丽娇
朱怡霖
方剑乔
邵晓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筋结点恢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任倜
王鹏
苏琳
佘丽娇
王佳薇
韩丽斌
《山西中医》
202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光遗传学联合神经电生理技术推动针刺镇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何俏颖
沈醉
佘丽娇
方剑乔
邵晓梅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