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佘京鹏优秀摄影作品选登
1
作者 佘京鹏 《金属世界》 2016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摄影 美术
下载PDF
冷却通道截面形状对高炉铜冷却壁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宗燕兵 莫志英 +4 位作者 程相利 郭发军 苍大强 佘京鹏 吴启常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8,25,共4页
在传热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炉铜冷却壁水流通道断面设计的方法,通过1∶1热模拟试验验证了冷却壁本体与冷却水之间传热量的关系。采用优化后的复合扁孔型水流通道,可以降低冷却水消耗量24%,同时可将铜冷却壁的厚度减少20 mm,... 在传热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炉铜冷却壁水流通道断面设计的方法,通过1∶1热模拟试验验证了冷却壁本体与冷却水之间传热量的关系。采用优化后的复合扁孔型水流通道,可以降低冷却水消耗量24%,同时可将铜冷却壁的厚度减少20 mm,而且优化后的铜冷却壁对降低冷却水流速和改善传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铜冷却壁 热态试验 水流通道
下载PDF
铜冷却壁水流通道特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佘京鹏 吴启常 苍大强 《炼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3,共4页
通过对铜冷却壁热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传热分析,提出了优化铜冷却壁水流通道断面设计的方法。优化后的水流通道可以在提高铜冷却壁冷却能力的基础上,达到减少铜冷却壁铜料消耗和节约冷却水用量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 高炉 铜冷却壁 水流通道 炼铁 传热 断面设计
下载PDF
高炉铜冷却壁热模拟实验及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宗燕兵 苍大强 +4 位作者 崔衡 李玲珍 佘京鹏 吴启常 佘克事 《工业加热》 CAS 2005年第2期28-30,共3页
通过对高炉铜冷却壁进行热态实验,研究了铜壁在模拟高炉工况下热面不同部位的温度情况,对铜壁厚度方向的热流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铜壁高的导热性能和钻孔工艺对高炉长寿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炉 铜冷却壁 热模拟
下载PDF
圆孔型铜冷却壁冷面及热面热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宗燕兵 郭发军 +5 位作者 赵增武 何鹏 苍大强 佘京鹏 吴启常 佘克事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在自行研制的热态试验炉上对圆孔型铜冷却壁进行了热模拟试验.在保证试验平台运行良好的情况下。
关键词 铜冷却壁 热态试验 温度分布
下载PDF
对高炉铜冷却壁应用特性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2
6
作者 佘京鹏 陈钢 +1 位作者 许领舜 沈大伟 《炼铁》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7,共6页
结合高炉铜冷却壁使用经验,对铜冷却壁的应用特性进行了阐述。认为,采用压延铜板焊接铜冷却壁可实现"无过热的冷却",另外,在采用铜冷却壁时,必须预防"氢病",应注意高炉内型尺寸的调整,并关注渣皮脱落问题。
关键词 高炉 铜冷却壁 损坏 长寿
下载PDF
降低铜冷却壁造价的途径 被引量:4
7
作者 佘京鹏 余克事 《炼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1-24,共4页
1999年我国高炉开始推广应用铜冷却壁,主要用在炉腹、炉腰及炉身最下部.到2002年底,中国已投产、正施工及计划采用铜冷却壁的大型高炉达10座,总炉容约21300m3,采用铜冷却壁总面积约2 130 m2,已投入及将投入用于采购铜冷却壁的费用约1160... 1999年我国高炉开始推广应用铜冷却壁,主要用在炉腹、炉腰及炉身最下部.到2002年底,中国已投产、正施工及计划采用铜冷却壁的大型高炉达10座,总炉容约21300m3,采用铜冷却壁总面积约2 130 m2,已投入及将投入用于采购铜冷却壁的费用约11600万元,比采用球铁冷却壁要多投入7 800万元,平均一次性投资额增加约2.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炼铁 铜冷却壁 造价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螺旋翅片管动态轧制过程有限元模型
8
作者 高玉峰 白皓 +3 位作者 苍大强 佘京鹏 李立鸿 陈其全 《工业加热》 CAS 2009年第2期4-7,共4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建立了三辊斜轧法生产翅片管的动态有限元模型,对整体型钢质螺旋翅片管轧制过程进行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探讨了翅片管在轧制过程中的传热特征及温度分布,为优化轧制参数及轧辊刀具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螺旋翅片管 轧制 有限元 模型
下载PDF
铜冷却壁燕尾槽结构设计的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上吉 佘京鹏 +1 位作者 李立鸿 钟敏 《炼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35,共4页
根据铜冷却壁在高炉上的应用情况,结合铜冷却壁仿真热模拟研究结果,针对铜冷却壁燕尾槽的结构设计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 铜冷却壁 燕尾槽 渣皮 热模拟
下载PDF
高炉铜冷却壁设计优化之管见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大伟 陈名炯 佘京鹏 《炼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2,共6页
针对铜冷却壁的损坏特征,就铜拎却壁的设计优化进行了探讨。铜冷却壁破损主要是热面磨损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绝大部分是炉腹和炉腰交界位置),除了应从高炉设计、安装、操作维护等进行相应优化外,关键应该同步对铜冷却壁设计结构进行优... 针对铜冷却壁的损坏特征,就铜拎却壁的设计优化进行了探讨。铜冷却壁破损主要是热面磨损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绝大部分是炉腹和炉腰交界位置),除了应从高炉设计、安装、操作维护等进行相应优化外,关键应该同步对铜冷却壁设计结构进行优化,如采用铜冷却壁热面镶嵌钢砖设计,既能提高铜冷却壁的耐磨性和挂渣能力,又能分割和支撑渣皮,以降低渣皮脱落对炉况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铜冷却壁 镶嵌钢砖 耐磨性 挂渣能力
下载PDF
大容量铁合金矿热炉铜冷却部件应用技术探讨
11
作者 李立鸿 佘京鹏 +2 位作者 周兵其 鲍仁周 沈大伟 《铁合金》 2021年第2期30-34,共5页
介绍了大容量矿热炉用压力环、炉盖、保护屏及底部环等铜冷却部件,其可靠性能和使用寿命将直接影响矿热炉的综合效益;通过对大容量铁合金矿热炉关键铜冷却部件的最新开发和应用的探讨,助力铁合金行业技术进步。
关键词 大容量 矿热炉 铜冷却部件 压力环 炉盖 保护屏 底部环
下载PDF
高炉铜冷却壁热态试验与传热性能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建春 苍大强 +1 位作者 佘京鹏 佘克事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7,共3页
通过1∶1的实际高炉铜冷却壁的热态试验,证明复合扁孔形冷却水通道的铜冷却壁不但可满足高炉正常生产的需要,还具备较强的冷却能力和节水等优点。建立了铜冷却壁三维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多种形状冷却水通道的铜冷却壁的热态... 通过1∶1的实际高炉铜冷却壁的热态试验,证明复合扁孔形冷却水通道的铜冷却壁不但可满足高炉正常生产的需要,还具备较强的冷却能力和节水等优点。建立了铜冷却壁三维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多种形状冷却水通道的铜冷却壁的热态特性,分析和优化了复合扁孔形通道铜冷却壁的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铜冷却壁 热态试验 数值模拟 优化
原文传递
冷变形对铸轧辊用Cu-Be-Co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延军 王启峰 +4 位作者 佘京鹏 宋克兴 刘海涛 黄景明 李韶林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1-554,共4页
对制备的Cu-0.2Be-0.8Co合金进行950℃×1 h固溶+不同变形量冷变形+480℃×4 h时效处理,冷变形量分别为10%、20%、30%、40%、50%,利用硬度计、导电仪等测试了不同冷变形量时效后的合金硬度和电导率,并利用金相显微镜(OM)、透射... 对制备的Cu-0.2Be-0.8Co合金进行950℃×1 h固溶+不同变形量冷变形+480℃×4 h时效处理,冷变形量分别为10%、20%、30%、40%、50%,利用硬度计、导电仪等测试了不同冷变形量时效后的合金硬度和电导率,并利用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进行了晶粒特征、析出相特征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固溶和时效之间施加不同程度的冷变形对合金硬度影响显著,而对电导率的影响较小。同未施加冷变形的固溶+时效处理相比,在时效前施加50%的冷变形量,合金硬度(HB)和电导率分别达到176和36.714 MS/m,在较小降低电导率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合金的硬度,达50.4%。合金经形变热处理后晶粒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析出相形貌、大小和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且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增加,冷变形的施加为后续时效析出储备了能量,提高了析出效率和析出率,使合金硬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e-Co合金 形变热处理 硬度 电导率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螺旋翅片管轧制的中频感应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玉峰 白皓 +2 位作者 苍大强 佘京鹏 李立鸿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1-1315,共5页
在对钢管中频加热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导热微分方程出发,考虑了材料物理性能随温度变化对加热过程的影响,使用Ansys软件建立了钢管电磁-热耦合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对钢管中频感应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 在对钢管中频加热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导热微分方程出发,考虑了材料物理性能随温度变化对加热过程的影响,使用Ansys软件建立了钢管电磁-热耦合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对钢管中频感应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中工件外表面温度与实测温度相差5.19%,吻合较好.提出了感应透热深度的概念,并以此区分钢管内感应加热区域和热传导区域.根据模拟结果讨论了钢管感应透热深度及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并证明了双线圈感应加热工艺在工件温度分布、热效率及频率分配方面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翅片管 轧制 感应加热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