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噬菌体及其裂解酶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慧一 曹风雅 +2 位作者 胡澜也 佘凯芩 崔泽林 《微生物与感染》 2013年第3期174-180,共7页
近70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断出现。美国1999~2005年因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而入院的患者增加1倍多,其中诊断为败血症的患者增加81.2%。因此,寻找控制耐药菌的新对策十分迫切。目前有望替代抗... 近70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断出现。美国1999~2005年因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而入院的患者增加1倍多,其中诊断为败血症的患者增加81.2%。因此,寻找控制耐药菌的新对策十分迫切。目前有望替代抗生素的控菌手段有抗菌肽、噬菌体等。其中,噬菌体的发现早于抗生素,后因抗生素的普及而被忽视。如今,耐药菌株的流行使噬菌体治疗再次受到关注。本文就应用噬菌体及其裂解酶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噬菌体 裂解酶 治疗
下载PDF
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递送方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梁莉聪 佘凯芩 陆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基因治疗是指将遗传物质引入患者细胞,通过增强、抑制、编辑或引入目标基因以产生治疗或预防的效果。基因治疗为遗传性及获得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潜力。在不断优化基因载体的同时,各种递送方式的探索也为视网膜... 基因治疗是指将遗传物质引入患者细胞,通过增强、抑制、编辑或引入目标基因以产生治疗或预防的效果。基因治疗为遗传性及获得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潜力。在不断优化基因载体的同时,各种递送方式的探索也为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带来了不同的治疗效果。目前主要采用的递送方式为视网膜下注射、玻璃体腔注射和脉络膜上腔注射;考虑到转染效率和递送方式的安全性,新兴的内界膜下注射和无创基因传递正在研究中。基因递送方式的选择对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至关重要,其不仅与器械、技术发展有关,更重要的是与腺相关病毒的改造、启动子的选择以及目的基因转染的视网膜特定细胞有关。因此,应当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根据最终基因治疗药物和特定转染细胞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基因递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基因治疗 基因递送方式 视网膜下注射 玻璃体腔注射 脉络膜上腔注射 综述
原文传递
充分发挥光相干断层扫描及其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不断提升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治水平 被引量:4
3
作者 陆方 佘凯芩 梁莉聪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9-172,共4页
随着光源、分辨率、扫描深度和分析软件的更替与进步,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能更准确地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并给予精确的定量测量。OCT测得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以及OCTA测得的视盘... 随着光源、分辨率、扫描深度和分析软件的更替与进步,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能更准确地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并给予精确的定量测量。OCT测得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以及OCTA测得的视盘旁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黄斑区浅层和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等指标在神经眼科疾病中均具有特征性改变。OCT和OCTA已成为沟通神经科学与眼科学的重要手段,其在首发症状为视功能异常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视网膜疾病的鉴别诊断、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变性疾病进展评价中均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广大神经眼科医生深入了解、重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神经系统疾病 述评 神经眼科
原文传递
牵牛花综合征诊断治疗与遗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佘凯芩 张琦 赵培象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牵牛花综合征(MGS)眼底典型特征为异常扩大呈漏斗状深凹的视盘,其中央见灰白色胶质样组织;视盘周围一圈隆起的嵴,嵴上脉络膜视网膜色素紊乱;数十支纤细的视网膜血管放射状自视盘发出,周边视网膜多存在无灌注区。MGS发病机制尚不... 牵牛花综合征(MGS)眼底典型特征为异常扩大呈漏斗状深凹的视盘,其中央见灰白色胶质样组织;视盘周围一圈隆起的嵴,嵴上脉络膜视网膜色素紊乱;数十支纤细的视网膜血管放射状自视盘发出,周边视网膜多存在无灌注区。MG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合并眼部及全身系统异常,常累及颅面部、中枢神经、脑血管、内分泌系统等。眼部最常见的合并症为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和视网膜脱离(RD)。RD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对于明确为孔源性RD的患眼,可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以及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或扩大的视盘。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进行全身合并症的排查与干预,发现和治疗眼部并发症,最大程度保留患眼残存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疾病/先天性 视网膜脱离/治疗 激光凝固术 玻璃体切除术 并发症 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佘凯芩 陈沁 陆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5-610,共6页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是临床上难治性致盲眼病,基因替代疗法在IRD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对于难以通过基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的IRD,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针对IRD不同的遗传模式和致病变异类型,可以通过破坏致...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是临床上难治性致盲眼病,基因替代疗法在IRD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对于难以通过基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的IRD,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针对IRD不同的遗传模式和致病变异类型,可以通过破坏致病变异基因配合或不配合野生型基因的补充治疗、精确修复致病变异基因等策略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及以此为基础的碱基编辑技术和先导编辑技术在视网膜色素变性、Usher综合征、Leber先天性黑矇、锥杆细胞营养不良等疾病动物模型体内实现了致病变异基因的编辑,在IRD的基因编辑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CRISPR/Cas9 碱基编辑 先导编辑 综述
原文传递
Waardenburg综合征患儿眼部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
6
作者 陈沁 佘凯芩 +1 位作者 蒋善明 陆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54-959,共6页
目的观察Waardenburg综合征(WS)患儿眼部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位点。方法病例系列研究。2019年至202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经临床及基因检查确诊的WS患儿3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3、4、12个月。患儿均行外眼、... 目的观察Waardenburg综合征(WS)患儿眼部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位点。方法病例系列研究。2019年至202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经临床及基因检查确诊的WS患儿3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3、4、12个月。患儿均行外眼、眼前节、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其眼部临床特征。抽取3例患儿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其基因突变位点。结果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虹膜色素减少和眼底色素异常,并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例1患儿同时存在内眦间距宽,例2患儿同时存在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例1患儿配对盒基因3(PAX3)基因第2~8号外显子存在大片段杂合缺失,最终诊断为WSⅠ型;例2患儿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基因第9号外显子c.1066 C>T杂合突变、HPS6基因第1号外显子c.1417 G>T杂合突变,最终诊断为WSⅡ型;例3患儿SOX10基因第3号外显子c.497_500 delAAGA杂合缺失,最终诊断为WSⅣ型。PAX3和SOX10基因突变均为新发现突变。结论WS眼部临床特点包括虹膜色素减少和眼底色素异常、内眦异位;PAX 3基因第2~8号外显子大片段杂合缺失、MITF基因第9号外显子c.1066 C>T杂合突变、SOX10基因第3号外显子c.497_500 delAAGA杂合缺失分别是3例患儿的致病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基因 突变 虹膜 眼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