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阅读融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
1
作者 佘月月 《文存阅刊》 2023年第23期0049-0051,共3页
本研究提出经典阅读融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策略,从资源库的建立,到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再到线下学术讲座及活动的开展,既能利用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特征,又能让学生适当脱离网络环境,回归学习与交流的现实。研究结果表明... 本研究提出经典阅读融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策略,从资源库的建立,到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再到线下学术讲座及活动的开展,既能利用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特征,又能让学生适当脱离网络环境,回归学习与交流的现实。研究结果表明,这三项提升策略可行性较高,能有效驱动大学生阅读经典,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助推学校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阅读 大学生 人文 素质教育
下载PDF
译者惯习视角下莫言小说语言变异的英译研究——以《酒国》和《蛙》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佘月月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9-64,共6页
从译者惯习角度,以葛浩文翻译的莫言作品《酒国》和《蛙》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翻译策略:通过对词汇变异、语义变异、语法变异三方面进行考察,得出葛浩文翻译《酒国》中语言变异时,采取直译和意译相协调的策略,而翻... 从译者惯习角度,以葛浩文翻译的莫言作品《酒国》和《蛙》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翻译策略:通过对词汇变异、语义变异、语法变异三方面进行考察,得出葛浩文翻译《酒国》中语言变异时,采取直译和意译相协调的策略,而翻译《蛙》中语言变异时,更倾向于直译;描述葛浩文在翻译两部作品期间的译者惯习变化,进而分析“译者惯习”“翻译场域”“译者资本”对翻译策略的影响,指出《蛙》比《酒国》更倾向于直译可归因于葛浩文日渐形塑的译者惯习、态势良好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场域以及不断积累的译者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异 翻译策略 译者惯习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红高粱》乡土语言英译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佘月月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76-83,共8页
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红高粱》两英译本中成语、谚语、方言等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度,即“求真度”“务实度”“合理度”进行定性与定量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葛浩文译本偏向求真,反映“求真为本... 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红高粱》两英译本中成语、谚语、方言等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度,即“求真度”“务实度”“合理度”进行定性与定量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葛浩文译本偏向求真,反映“求真为本、求真兼顾务实”的翻译原则;而邓世午、于大波译本偏向务实,凸显“务实为上、务实兼顾求真”的翻译原则。同时,文章也探究了两译本译者行为度产生区别的成因,分析了译者身份和翻译目标对译者行为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语言 《红高粱》 译者行为批评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下载PDF
谈葛浩文对《呼兰河传》中儿童视角的翻译
4
作者 佘月月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23-24,共2页
《呼兰河传》中儿童视角的运用造成了前景化的效果,使该作品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文学性。本文主要从描写自然、刻画人物、描述事件三个方面,分析葛浩文在英译本中再现儿童视角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合并短句、保留修辞手法、明晰叙述... 《呼兰河传》中儿童视角的运用造成了前景化的效果,使该作品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文学性。本文主要从描写自然、刻画人物、描述事件三个方面,分析葛浩文在英译本中再现儿童视角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合并短句、保留修辞手法、明晰叙述人称、调整反复格、重写诗句、再现细节等,从而总结译文中这些翻译方法的使用是否传达了原文中的儿童视角叙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儿童视角 前景化 翻译
下载PDF
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中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研究
5
作者 佘月月 《海外文摘》 2020年第10期0030-0031,共2页
鉴于提升英语文学素养对大学生学习与成长方面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总结如何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有效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
关键词 英语文学 网络学习 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