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联合血清CYFRA21-1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宋兰兰 余佑高 +2 位作者 蔡礼彬 汪飞 史恒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8-41,51,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联合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32例和恶性组74例,均行双源CT检查以及血清CYFRA21-1水平检测,比较两组碘增... 目的探讨双源CT联合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32例和恶性组74例,均行双源CT检查以及血清CYFRA21-1水平检测,比较两组碘增加值(Overlay)、标准化碘含量(NIC)、能谱曲线斜率(K)及血清CYFRA21-1水平,分析其与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恶性组Overlay、CYFRA21-1水平高于良性组,NIC、K低于良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双源CT检查参数Overlay、NIC、K以及血清CYFRA21-1均为恶性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Overlay、NIC、K、CYFRA21-1联合鉴别诊断与单独鉴别诊断相比较,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更高(AUC_(联合)0.914,AUC_(Overlay)0.607,AUC_(NIC)0.890,AUC_(K)0.763,AUC_(CYFRA21-1)0.898,特异度联合92.06%,特异度Overlay65.62%,特异度NIC=63.49%,特异度K71.87%,特异度CYFRA21-190.48%,P<0.05)。结论双源CT联合血清CYFRA21-1可提高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良恶性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被引量:5
2
作者 桂广华 吴发银 余佑高 《安徽医学》 2011年第9期1328-1329,共2页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由病理证实的痛风性关节炎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7岁。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部分病例还行X线检查。结果有11例于第一跖趾关节发病,表现为关节旁痛风结节肿块,外...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由病理证实的痛风性关节炎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7岁。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部分病例还行X线检查。结果有11例于第一跖趾关节发病,表现为关节旁痛风结节肿块,外翘样穿凿样骨质缺损,囊状骨破坏及痛风石钙化等影像学特征。结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可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关节炎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胃癌应用气钡双重造影与多排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余佑高 操焰林 曹雪松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诊断中气钡双重造影以及多排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方法:以回顾性研究的方式,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胃癌患者86例,均选择气钡双重造影与螺旋CT影像学检查,且以经穿刺或手术取样病理学检查...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诊断中气钡双重造影以及多排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方法:以回顾性研究的方式,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胃癌患者86例,均选择气钡双重造影与螺旋CT影像学检查,且以经穿刺或手术取样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指标。结果:86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的患者61例,气钡双重造影阳性58例,螺旋CT阳性62例,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1例胃癌患者中经病理诊断明确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6例,气钡双重造影阳性患者3例,螺旋CT检查阳性43例,多排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气钡双重造影(P<0.05)。结论:气钡双重造影以及多排螺旋CT检查对胃癌诊断都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可信度,而多排螺旋CT对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加准确,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气钡双重造影 多排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后造影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4
作者 史恒峰 韩萍 +3 位作者 吴发银 桂广华 陈平 余佑高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后CT血管造影(DSCT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89例患者均接受64-MSC-TA检查,每例患者采用相同的技术参数先后进...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后CT血管造影(DSCT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89例患者均接受64-MSC-TA检查,每例患者采用相同的技术参数先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后进行自动减影,对减影后的数据进行三维容积再现(3D-VR)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并对狭窄血管进行评估、诊断。其中60例患者在2周内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其作为金标准,探讨DSCT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89例患者经MSCTA检查后128例示头颈部血管狭窄,其中60例经DSA检查对比,得出MSCTA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96.5%、特异性99.3%、准确性98.6%、阳性预测值95.8%、阴性预测值99.8%。结论 DSCTA显示头颈部血管的图像优良,操作省时、方便,具有去除骨质、凸显血管的优点;尤其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方面,可以替代DSA成为筛查、诊断及术后随访疾病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 脑血管 减影 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