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扒窃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福涛 余作泽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扒窃行为的违法性内容是无法控制财产的紧迫危险感。以紧迫危险感为基础,公共场所仅指人流量多的开放场所;"随身性"的范围具体是指伸手可及的范围;认定扒窃不依据"技术性"。数额不是扒窃的特征,应确认扒窃是独立的... 扒窃行为的违法性内容是无法控制财产的紧迫危险感。以紧迫危险感为基础,公共场所仅指人流量多的开放场所;"随身性"的范围具体是指伸手可及的范围;认定扒窃不依据"技术性"。数额不是扒窃的特征,应确认扒窃是独立的盗窃行为方式;扒窃的既遂标准是财物"失控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扒窃 无法控制财产的紧迫危险感 公共场所 随身性 失控说
下载PDF
刑事禁止令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余作泽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5-66,共2页
禁止令的刑罚性质是以惩罚为主的惩罚、预防相结合,禁止令有具体化管制和缓刑考验内容的功能,就应尽量广泛适用禁止令。禁止令的规定、非直接强制性以及重刑主义和偏重监禁刑的刑罚现象,是当前禁止令适用难的主要原因。在构建禁止令时,... 禁止令的刑罚性质是以惩罚为主的惩罚、预防相结合,禁止令有具体化管制和缓刑考验内容的功能,就应尽量广泛适用禁止令。禁止令的规定、非直接强制性以及重刑主义和偏重监禁刑的刑罚现象,是当前禁止令适用难的主要原因。在构建禁止令时,要形成制定科学合理的禁止令的机制;执行禁止令要贯彻人权原则和有效原则;创新多种执行措施,严格违反禁止令的后果;完善检察机关对禁止令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令 刑罚性质 适用难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与检察工作创新
3
作者 余作泽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0-83,共4页
社会管理创新正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成为当前工作的指导。文章根据检察工作的实际,从案件事实认定工作、案件程序工作和检察机关自身建设工作三个方面探讨"风险社会"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与检察工作创新。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检察工作 自身建设
下载PDF
行为犯、结果犯区分理论与中国刑法的契合——以醉酒驾驶和扒窃的处罚范围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春 余作泽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7-91,共5页
行为犯、结果犯区分理论在大陆法系只是判断构成要件符合性的理论。其在中国也只是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的非主要理论。认定行为构成某罪时须先判断是否符合第13条但书,再判断是否"情节严重"。"情节严重"是注意规定... 行为犯、结果犯区分理论在大陆法系只是判断构成要件符合性的理论。其在中国也只是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的非主要理论。认定行为构成某罪时须先判断是否符合第13条但书,再判断是否"情节严重"。"情节严重"是注意规定。基于我国刑法的严厉性以及宪法上的比例原则,必须先判断醉酒驾驶和扒窃是否符合第13条但书,再判断是否"情节严重",以此缩小处罚范围至合理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酒驾驶 扒窃 实质违法性 第13条但书 情节严重
下载PDF
宽严相济的行贿罪刑事政策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斌 余作泽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5-57,共3页
我国刑法行贿罪刑事政策,从1979年刑法至《行贿司法解释》是有利于打击受贿犯罪;《行贿司法解释》颁布之后的司法实践是从严从重打击行贿犯罪;《行贿司法解释》追求宽严相济。确定行贿罪刑事政策需要考虑的四个因素:重视口供是行受贿犯... 我国刑法行贿罪刑事政策,从1979年刑法至《行贿司法解释》是有利于打击受贿犯罪;《行贿司法解释》颁布之后的司法实践是从严从重打击行贿犯罪;《行贿司法解释》追求宽严相济。确定行贿罪刑事政策需要考虑的四个因素:重视口供是行受贿犯罪的特点,要"查清"行受贿行为,追究行受贿刑事责任的侧重点是受贿行为,应利用行为人的利益考量心理。行贿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一要结合从严从重与有利于打击,二要从弹性司法转变为刚性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罪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刚性司法
下载PDF
食品监管渎职罪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新京 黄福涛 余作泽 《中国检察官》 2013年第7期55-57,共3页
《刑法修正案(八)》自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各地在查办食品安全犯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不法奸商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添加瘦肉精、超量使用亚硝酸钠、勾兑地沟油等案件纷纷被媒体瀑光.一些犯罪分子也受到了应有的... 《刑法修正案(八)》自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各地在查办食品安全犯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不法奸商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添加瘦肉精、超量使用亚硝酸钠、勾兑地沟油等案件纷纷被媒体瀑光.一些犯罪分子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作为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食品监管过程中.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却鲜有被查办的案例。对于一个已经生效的法律.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渎职犯罪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监管 渎职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监督管理职责 食品安全 犯罪分子 刑法修正案 食品生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