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健脾法联合顺势牵引对脾肾两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炜成 董达胜 +2 位作者 黄竞威 余佩沅 谭志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考察补肾健脾法联合顺势牵引对脾肾两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顺势牵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法,疗程6个月。检测临床疗效、VAS评分、腰椎功能指标(... 目的考察补肾健脾法联合顺势牵引对脾肾两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顺势牵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法,疗程6个月。检测临床疗效、VAS评分、腰椎功能指标(JOA评分、ODI)、脊柱椎旁肌肌电图指标(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振幅、平均频率斜率)、疼痛介质因子(PEG2、5-HT、NPY)、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评分、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频率斜率、疼痛介质因子降低(P<0.05),JOA评分、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振幅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健脾法联合顺势牵引可安全有效地减轻脾肾两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椎、椎旁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法 顺势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脾肾两虚
下载PDF
左归丸调控DKK1靶点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志达 任辉 +9 位作者 沈耿杨 张玉卓 招文华 余翔 尚奇 余佩沅 梁德 杨志东 姚珍松 江晓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520-2525,共6页
背景:中医药可有效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但其防治机制尚不明确。DKK1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可诱导其上调。因此,DKK1蛋白是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左归丸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中... 背景:中医药可有效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但其防治机制尚不明确。DKK1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可诱导其上调。因此,DKK1蛋白是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左归丸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中对DKK1的调控作用。方法:1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左归丸组。模型组和左归丸组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左归丸组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同时给予左归丸水提液灌胃。1个月后取大鼠腰椎进行micro-CT检测骨量及骨微细结构、压缩试验检测生物力学性能,q PCR测定腰椎DKK1、Runx2和CTSK m RNA表达;血清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积骨密度、相对骨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厚度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距和结构模型指数较空白组显著增大(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较空白组呈降低趋势,DKK1 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成骨相关因子Runx2 m RNA表达呈下调趋势,破骨相关因子CTSK m RNA呈上调趋势;(2)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体积骨密度、相对骨体积和骨小梁数量显著提升(P<0.05),结构模型指数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距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较模型组呈升高趋势,DKK1 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Runx2 m RNA表达呈上调趋势,CTSK m RNA呈下调趋势;(3)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椎体压缩强度显著提升(P<0.05);(4)结果说明,左归丸可能通过下调DKK1的表达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骨密度 碱性磷酸酶 骨质疏松 组织工程 左归丸 激素性骨质疏松 DKK1 组织构建
下载PDF
木通皂苷D促进糖皮质激素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志达 沈耿杨 +9 位作者 任辉 余翔 尚奇 黄锦菁 招文华 余佩沅 詹玫琦 梁德 杨志东 江晓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观察木通皂苷D(ASD)对糖皮质激素(GC)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MSCs,实验分为三组,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基(OBI)、OBI+地塞米松(DEXA,0.1μmol/L)、OBI+DEXA(0.1μmol/L)+ASD(10μ... 目的观察木通皂苷D(ASD)对糖皮质激素(GC)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MSCs,实验分为三组,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基(OBI)、OBI+地塞米松(DEXA,0.1μmol/L)、OBI+DEXA(0.1μmol/L)+ASD(10μmol/L)干预。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情况,qRT-PCR检测成骨因子Runx2、骨钙素(OCN)及Smad1、Smad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1/5磷酸化水平及Smad1/5/8总蛋白表达。结果OBI+DEXA组ALP活性明显较OBI组低(P<0.001),OBI+DEXA+ASD组ALP活性明显较OBI+DEXA升高(P<0.01)。OBI+DEXA干预组成骨相关因子Runx2、OCN、Smad1和Smad5 mRNA表达较OBI组均明显下调(P<0.01),OBI+DEXA+ASD组Runx2、OCN、Smad1和Smad5 mRNA表达较OBI+DEXA干预组明显上调(P<0.01和P<0.05)。三组Smad1/5/8总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I+DEXA干预组pSmad1/5较OBI干预组表达降低,OBI+DEXA+ASD干预组pSmad1/5表达较OBI+DEXA干预组增加。结论ASD可促进GC环境下小鼠BMSCs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MP/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木通皂苷D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BMP/Smad信号通路
下载PDF
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余佩沅 任辉 +8 位作者 沈耿杨 张志达 余翔 黄锦菁 招文华 尚奇 梁德 杨志东 江晓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75-980,共6页
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常见的副作用,对于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从信号通路的层面研究来看,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抑制骨形成的Wnt/β-catenin、BMPs等信号通路和促进骨吸收的OPG/RANKL/RANK等信号通路引起骨质疏松... 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常见的副作用,对于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从信号通路的层面研究来看,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抑制骨形成的Wnt/β-catenin、BMPs等信号通路和促进骨吸收的OPG/RANKL/RANK等信号通路引起骨质疏松。近年来对自噬通路和非编码RNA等通路调节因子的研究发现其对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部分通路间的交联反应也被证实是激素性骨质疏松发生的介导因素,这为激素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我们目前的研究层面很可能只是这个复杂的调控网络中的冰山一角,许多通路和调节因子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具体机制很多未完全阐明,仍需要更多的基础和临床实验去完善这个调控网络。本文拟对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信号通路及相关通路调节因子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该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 信号通路 交联反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二甲双胍改善糖尿病模型大鼠腰椎与后肢骨强度作用的差异
5
作者 余佩沅 张志达 +10 位作者 梁丽嫦 杨志东 黄锦菁 彭建城 梁梓扬 何嘉辉 招文华 余富勇 陈桂锋 梁德 江晓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661,共5页
背景: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对骨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其对骨强度的作用研究在国内仍未报道。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改善糖尿病大鼠腰椎、后肢骨强度的作用差异。方法:实验方案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30只大鼠... 背景: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对骨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其对骨强度的作用研究在国内仍未报道。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改善糖尿病大鼠腰椎、后肢骨强度的作用差异。方法:实验方案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30只大鼠随机挑选6只为空白组,24只大鼠6周高糖高脂饮食后,给予链脲佐菌素(4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从中挑选造模成功12只分为模型组及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组300 mg/(kg·d)二甲双胍悬浊液2 mL灌胃,1次/d;空白组和模型组用0.9%氯化钠溶液2mL灌胃,1次/d;各组均给药12周。分别于给药后8,12周检测各组大鼠腰椎、股骨及胫骨最大载荷及弹性模量,计算给药12周时二甲双胍对中轴骨及外周骨的最大载荷改善率。结果与结论:(1)二甲双胍组给药8,12周后对胫骨最大载荷均升高,给药12周后对腰椎、股骨最大载荷亦升高(P <0. 05);(2)给药12周后,二甲双胍组腰椎及胫骨弹性模量均高于模型组(P <0.05);(3)给药12周后,二甲双胍组腰椎最大载荷改善率为38.35%,股骨最大载荷改善率为24.05%,胫骨最大载荷改善率为14.70%;(4)结果说明,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腰椎、后肢的骨强度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且对中轴骨(腰椎)的骨强度改善作用可能优于外周骨(股骨、胫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二甲双胍 骨强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创新教学应用
6
作者 崔健超 余佩沅 +4 位作者 彭建城 黄华生 梁德 杨志东 江晓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2期87-90,共4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是脊柱骨科研究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繁多、复杂,并涉及到动手能力和临床辩证思维。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存在以导师为主,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导师们... 中医外治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是脊柱骨科研究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繁多、复杂,并涉及到动手能力和临床辩证思维。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存在以导师为主,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导师们讲授的课程,存在不能更好地发挥研究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等不足。而创新性研究教育团队建设理念应用于中医外治法治疗LDD的教学中,能集合最强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构建一支梯队分布合理、多流派相互交叉、适合学科持续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团队,并培养一批基础知识扎实、临床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脊柱骨科研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腰椎退行性疾病 研究生 教育 创新 应用
下载PDF
131例40岁以上绝经前女性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特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招文华 任辉 +7 位作者 梁德 叶林强 陈康 沈耿杨 余翔 张志达 余佩沅 江晓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8-1332,1374,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40岁以上绝经前女性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在2017年3月至2017年4月份纳入广州市社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的1170名女性人群中,选取资料齐全、符合入选标准的131名绝经前女性(43~59岁)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40岁以上绝经前女性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在2017年3月至2017年4月份纳入广州市社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的1170名女性人群中,选取资料齐全、符合入选标准的131名绝经前女性(43~59岁)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并分析患者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等一般资料,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25羟维生素D等骨代谢指标,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1-4及左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并分别应用T值及Z值进行诊断。结果应用T值诊断:骨量正常组55例(42.0%),骨量减少组67例(51.1%),骨质疏松组9例(6.9%)。应用Z值诊断:骨量正常组128例(97.7%),低骨量组3例(2.3%)。与骨量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3组之间的Ca、P、25(OH)D、PTH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骨量正常或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破骨指标β-CTX有上升的趋势,而成骨指标ALP、OC、PINP水平则显著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T值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高于Z值,本研究人群发生的骨质疏松症为绝经前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前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Ca、P、25(OH)D、PTH无显著关联性,骨代谢的高转换状态可能是发病的主要机制,遗传性因素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前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龟板诱导干细胞归巢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8
作者 余翔 任辉 +12 位作者 尚奇 沈耿杨 姚小鹏 何嘉辉 招文华 黄锦菁 张志达 余佩沅 余富勇 詹玫琦 唐晶晶 梁德 江晓兵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71-2075,共5页
目的:探讨龟板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干细胞归巢效应的影响及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建立去势(OVX)大鼠模型,观察micro-CT骨微细结构、压缩实验骨生物力学、HE组织形态学,探讨龟板灌胃、BMSC... 目的:探讨龟板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干细胞归巢效应的影响及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建立去势(OVX)大鼠模型,观察micro-CT骨微细结构、压缩实验骨生物力学、HE组织形态学,探讨龟板灌胃、BMSCs尾静脉注射预防OVX大鼠骨丢失作用。椎体BrdU免疫组化检测BMSCs归巢情况。细胞实验:提取并培养大鼠BMSCs细胞,通过划痕实验,观察龟板促BMSCs迁移能力。结果:龟板、干细胞、龟板+干细胞干预均能显著改善OVX大鼠腰椎骨密度、骨微细结构、骨生物力学(P<0.05,P<0.01)及骨组织形态学,预防绝经后骨丢失。此外,龟板干预后增强BrdU标记的干细胞在椎体骨组织处阳性表达。细胞划痕实验表明,龟板在干预12、24h后可显著促进BMSCs迁移(P<0.01)。结论:龟板通过诱导外源性干细胞归巢减少OVX大鼠骨丢失,从而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板 中医骨再生 干细胞归巢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龟甲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腰椎和胫骨骨密度、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志达 任辉 +7 位作者 沈耿杨 梁德 杨志东 黄锦菁 招文华 余佩沅 尚奇 江晓兵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观察龟甲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腰椎、胫骨骨密度和骨强度的作用差异。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龟甲组,每组12只。模型组、西药组和龟甲组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制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西药组用阿仑膦酸... 目的观察龟甲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腰椎、胫骨骨密度和骨强度的作用差异。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龟甲组,每组12只。模型组、西药组和龟甲组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制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西药组用阿仑膦酸钠63 mg/kg灌胃,每7天1次;龟甲组用龟甲30 mg/(kg·d)灌胃,每天1次;空白组和模型组用0.9%氯化钠溶液2 ml灌胃,每天1次。各组均给药3个月。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2个月、3个月检测各组大鼠腰椎、胫骨骨密度和骨强度,计算给药3个月时西药组与龟甲组骨密度及骨强度改善率。结果龟甲组给药2、3个月腰椎、胫骨骨密度,胫骨骨强度均升高,给药3个月腰椎骨强度亦升高(P<0.05或P<0.01)。给药3个月时,西药组、龟甲组腰椎骨密度、骨强度及胫骨骨密度、骨强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龟甲组腰椎骨密度低于西药组(P<0.05),而腰椎骨强度及胫骨骨密度、骨强度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个月后,龟甲组腰椎骨密度改善率为8.08%,胫骨骨密度改善率为8.30%,腰椎骨强度改善率为44.67%,胫骨骨强度改善率为30.58%。结论龟甲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腰椎、胫骨骨密度和骨强度均有改善作用,且对腰椎骨强度改善作用优于胫骨,对二者骨密度改善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龟甲 骨密度 骨强度
原文传递
椎板开窗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余佩沅 莫凌 +7 位作者 杨志东 崔健超 梁德 晋大祥 张顺聪 丁金勇 姚珍松 江晓兵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腰椎间盘突... 目的比较分析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00例,其中FD、PTED组患者各为10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依据Gross循环血量线性方程计算患者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对两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D组手术时间长于FD组[(82.80±20.153)min vs.(70.50±21.009)min](P < 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PTED组(126.29±15.685)g/L,FD组(134.22±16.046)g/L]较术前[PTED组(140.20±16.004)g/L,FD组(140.23±16.422)g/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D组患者术中失血量(127.87±67.120)ml、总失血量(188.25±113.343)ml、总血红蛋白丢失量(13.94±8.492)g/L均多于PTED组[术中失血量(5.38±0.700)ml、总失血量(83.18±45.963)ml、总血红蛋白丢失量(5.98±3.725)g/L](P < 0.05),但两组术后隐性失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虽然PTED较FD更为微创,但不能显著减少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术中仔细操作、彻底止血可有效减少术后隐性失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移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