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培养社会学应用人才
1
作者 冯兰 钟涨宝 +2 位作者 余保中 李守经 邱馨 《高等农业教育》 1997年第4期77-81,共5页
华中农大农村社会学专业在全国首创已有十年。本专业师生在十年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培养社会学应用人才的路子,突出强调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本文阐述了三结合的思路与基本作法,并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及对专业教师科研... 华中农大农村社会学专业在全国首创已有十年。本专业师生在十年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培养社会学应用人才的路子,突出强调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本文阐述了三结合的思路与基本作法,并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及对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总结,展示了三结合培养社会学应用人才的作用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结合 社会学 应用人才
下载PDF
浅谈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引导
2
作者 赵正洲 余保中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89年第1期35-36,共2页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是指由于某种特殊关系和需要而自发形成的无成员编制的大学生群体。随着社会学、心理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非正式...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是指由于某种特殊关系和需要而自发形成的无成员编制的大学生群体。随着社会学、心理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重视的客观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工作 思想信息 集体主义观念 行为规范 工作方法 否定意见 自我教育 交往行为
下载PDF
大学生班级中人际关系研究——华中农业大学调查
3
作者 余保中 钟涨宝 +2 位作者 青平 王彩虹 顾文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9-15,共7页
在大学班级中的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方面,黄希庭等人对班集体中非正式的内部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大学生班集体非正式的内部结构有一定特点;班集体中的两极人物有明显的个性特质、大学生择友的基本要求是品德和心理相似性、大学... 在大学班级中的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方面,黄希庭等人对班集体中非正式的内部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大学生班集体非正式的内部结构有一定特点;班集体中的两极人物有明显的个性特质、大学生择友的基本要求是品德和心理相似性、大学生对班集体领导人的心理品质有一定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班级 华中农业大学 关系研究 人际关系状况 班干部 大学生班集体 关系好 寝室 相关系数 心理研究
下载PDF
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班级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4
作者 余保中 赵正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89年第5期21-23,共3页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是一种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在大专院校,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指班集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联系过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是一种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在大专院校,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指班集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联系过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对活跃班级学术思想,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和走向社会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班级中人际关系好,同学之间就会感情融洽,心情舒扬,互相学习,真诚帮助,友好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人际交往过程 班集体 “四有”人才 理想教育 社会环境 集体观念 中所 班风 集体主义精神
下载PDF
宋代科举制对社会分层和垂直流动的作用探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余保中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80-83,共4页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宋代是我国科举制发展的鼎盛时期,科举制是促进当时社会分层与垂直流动的重要机制。文章认为,宋代科举制度主要起到了推动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改变官吏阶层的结构、提高社会...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宋代是我国科举制发展的鼎盛时期,科举制是促进当时社会分层与垂直流动的重要机制。文章认为,宋代科举制度主要起到了推动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改变官吏阶层的结构、提高社会整合程度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社会分层 垂直流动 科举制度 知识分子阶层 向上流动 探析 社会整合 封建社会 科举考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