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伐奇宁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
1
作者 余咸辉 占水平 +3 位作者 吴海龙 沈俊 竹梦 周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354-2359,共6页
目的:探讨巴伐奇宁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方法:CCK-8检测巴伐奇宁对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将HepG2细胞分为Control组,巴伐奇宁低剂量组(10μmol/L)、巴伐奇宁高... 目的:探讨巴伐奇宁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方法:CCK-8检测巴伐奇宁对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将HepG2细胞分为Control组,巴伐奇宁低剂量组(10μmol/L)、巴伐奇宁高剂量组(20μmol/L)、巴伐奇宁高剂量(20μmol/L)+SC79(8μg/mL)组;MTT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p-Akt/Akt、p-MDM2/MDM2、p-p53/p53蛋白表达;建立肝癌肿瘤裸鼠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ax、p-Akt/Akt、p-MDM2/MDM2、p-p53/p53蛋白表达。结果:巴伐奇宁对几种肝癌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不影响正常肝细胞增殖;体外实验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巴伐奇宁低、高剂量组HepG2细胞OD_(490)(24 h、48 h)值、细胞增殖率、S期和G_(2)/M期细胞比例、Bcl-2、p-Akt/Akt和p-MDM2/MDM2蛋白显著降低,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比例、p-p53/p53和Bax蛋白显著升高(P<0.05);与巴伐奇宁高剂量组相比,巴伐奇宁高剂量+SC79组HepG2细胞OD_(490)(24 h、48 h)值和细胞增殖率、S期和G_(2)/M期细胞比例、Bcl-2、p-Akt/Akt、p-MDM2/MDM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比例、p-p53/p53、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巴伐奇宁组和Hu7691组裸鼠肿瘤质量和肿瘤体积、Bcl-2、p-Akt/Akt、p-MDM2/MDM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裸鼠肿瘤组织中p-p53/p5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巴伐奇宁组相比,Hu7691组裸鼠各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巴伐奇宁可能通过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伐奇宁 Akt/MDM2/p53信号通路 肝癌 细胞周期
下载PDF
HBx在乙肝相关型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余咸辉 鄢业鸿 +4 位作者 董春华 李剑锋 李包根 杨俊杰 龚金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614-3618,共5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其病情进展迅速,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已成为公认的世界难题。在我国,1.2亿以上人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其病情进展迅速,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已成为公认的世界难题。在我国,1.2亿以上人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成为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原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BX 作用机制 原发性肝癌 基因突变 肝癌发生 表观遗传学 信号通路 编码表 CATENIN
下载PDF
HBx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咸辉 鄢业鸿 +4 位作者 董春华 李剑锋 肖建生 李包根 王建祥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52-955,共4页
目的探讨HBx蛋白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关临床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通过Eli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根治性切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癌旁组织中HBx表达,分析其与眭别、年龄、TNM分期、HBV—... 目的探讨HBx蛋白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关临床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通过Eli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根治性切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癌旁组织中HBx表达,分析其与眭别、年龄、TNM分期、HBV—DNA负荷、AFP、肝硬化、脉管侵犯、肿瘤淋巴细胞浸润(tumor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TIL)、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及无瘤生存时间(tumor free survival time,DFS)的关系。结果(1)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Bx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0.026,P=0.002)。(2)癌旁中HBx在HBV—DNA〈500IU/ml和≥500I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6,P=0.011);与年龄、性别、肝硬化及血清AFP相关不显著。(3)癌组织脉管侵犯和无侵犯的HBx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079,P=0.037);与TNM分期、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关系不显著。(4)癌旁组织中有TIL和少TIL的HBx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8.711,P=0.003),与DFS无明显相关;在癌组织DFS〈24个月和≥24个月组差异有统计意义(χ^2=6.857,P=0.009),与TIL无明显相关。结论HBx在癌旁组织高表达,癌组织低表达,癌组织中高HBx表达可能预示预后较差,癌旁组织高表达可能预示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表达 HBX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