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的浦城
1
作者 余奎元 翁亚红 《福建史志》 2015年第4期5-10,共6页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共中央于7月8日发出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以民族革命战争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早在1937年3月28日.坚持在闽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共中央于7月8日发出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以民族革命战争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早在1937年3月28日.坚持在闽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中共闽赣省委,就通过“快邮代电”,同时向同民党江西、福建两省政府分别发出“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呼吁,闽赣两省的国民党当局对此置之不理,仍然执行国民党中央的“北和南剿”政策,妄图在七、八、九三个月消灭闽北红军游击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1937年 全面侵华战争 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帝国主义 民族革命战争 中共中央 闽北地区
下载PDF
浦城浮盖山
2
作者 余奎元 《福建史志》 2003年第2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福建 浦城县 浮盖山 枫岭关 山体 大云禅寺 石龙洞 自然景观
下载PDF
闽派古琴
3
作者 余奎元 翁亚红 《福建史志》 2007年第3期53-55,共3页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象征,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亦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关古琴的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相传伏羲氏首创为五弦,称“宫、商、角、徵、羽”。至西周,文、武二王各加...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象征,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亦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关古琴的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相传伏羲氏首创为五弦,称“宫、商、角、徵、羽”。至西周,文、武二王各加一弦,则为七弦,称为“宫、商、角、徵、羽、文、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闽派 中国传统艺术 弹拨乐器 五弦 伏羲氏
下载PDF
浦城的豆腐丸和扁食担
4
作者 余奎元 《福建史志》 2013年第2期59-60,共2页
浦城地方小吃品种甚多,风味各异,最令我心仪的是豆腐丸。夜幕降临,我们穿行在浦城街市之中,侧头一看,就会见到一些小摊上,红红炭火闪闪,上面煨着一口大大的砂锅,并传来“嗒、嗒”有节奏的敲打声,更有一缕缕豆腐香、葱花香、目... 浦城地方小吃品种甚多,风味各异,最令我心仪的是豆腐丸。夜幕降临,我们穿行在浦城街市之中,侧头一看,就会见到一些小摊上,红红炭火闪闪,上面煨着一口大大的砂锅,并传来“嗒、嗒”有节奏的敲打声,更有一缕缕豆腐香、葱花香、目鱼香、猪骨香飘荡过来,摊主不用吆喝,不用挂招牌,那清爽的豆腐丸的逼人香气,就是货真价实的广告,无声有味地逗着我们光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 扁食 地方小吃 风味 香气
下载PDF
颇有史料价值的范韬墓志铭
5
作者 余奎元 《福建史志》 2004年第4期54-55,共2页
1985年,浦城县临江镇志办人员为编写镇志收集资料,到本镇瓦铺村调查,得知水西一村民曾于1981年在修高坑水库灌溉渠时,取走挖出的三块墓碑。志办人员及时向镇领导汇报,临江镇政府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终于获得《大唐故范司空府君墓... 1985年,浦城县临江镇志办人员为编写镇志收集资料,到本镇瓦铺村调查,得知水西一村民曾于1981年在修高坑水库灌溉渠时,取走挖出的三块墓碑。志办人员及时向镇领导汇报,临江镇政府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终于获得《大唐故范司空府君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韬 墓志铭 史料价值 历史真实 唐朝
下载PDF
成语“融会通浃”源自浦城詹体仁——兼谈詹体仁与叶通
6
作者 余奎元 《福建史志》 2013年第5期42-44,共3页
“融会通浃”的释义,是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这成语出自宋叶逋《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此铭中有“公(詹体仁)少从建安朱公(朱熹),学得指要,已而遍观诸书,博求百家,融会通浃,天文地理、... “融会通浃”的释义,是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这成语出自宋叶逋《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此铭中有“公(詹体仁)少从建安朱公(朱熹),学得指要,已而遍观诸书,博求百家,融会通浃,天文地理、象数、异书无不该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通 成语 天文地理 墓志铭
下载PDF
朱熹的挚友——黄铢
7
作者 余奎元 《福建史志》 2014年第5期54-55,共2页
黄铢(1131—1199年),字子厚,号觳城子、觳城老人、觳城七者。原住崇安(今武夷山),后随母孙道绚迁浦城,小朱熹一岁。黄铢于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到崇安潭溪受学,与朱熹共同师事刘子翠先生,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关键词 朱熹 挚友 武夷山
下载PDF
第一个武学博士何去非
8
作者 余奎元 《福建史志》 2007年第4期61-61,共1页
我国设置武学博士在宋元丰(1078-1085年)间,第一个武学博士为何去非。 何去非,字正通,浦城人。他学问赅博,精通兵法,评论古人用兵得失,往往有独到见解。其文风发泉涌,但六举进士不第。宋元丰五年(1082年),神宗下诏,命朝... 我国设置武学博士在宋元丰(1078-1085年)间,第一个武学博士为何去非。 何去非,字正通,浦城人。他学问赅博,精通兵法,评论古人用兵得失,往往有独到见解。其文风发泉涌,但六举进士不第。宋元丰五年(1082年),神宗下诏,命朝臣推荐累考未中的饱学之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 武学 宋元
下载PDF
封面介绍
9
作者 余奎元 《福建史志》 2007年第3期25-25,共1页
下载PDF
“天下无二章,祖根在浦城”考
10
作者 翁亚红 余奎元 《福建史志》 2009年第2期51-54,共4页
“天下无二章.祖根在浦城”是中华章氏的共识。章姓之源出于炎帝神农氏,而立姓为章亦早在2600多年前。但是,根据追根溯源的成法、宗法制度及历史原因.天下章氏遐迩宗族均一本浦城.所尊的始祖为唐末迁入浦城的章仔钧上推两世的章及... “天下无二章.祖根在浦城”是中华章氏的共识。章姓之源出于炎帝神农氏,而立姓为章亦早在2600多年前。但是,根据追根溯源的成法、宗法制度及历史原因.天下章氏遐迩宗族均一本浦城.所尊的始祖为唐末迁入浦城的章仔钧上推两世的章及。本文就此进行探求、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根 炎帝神农氏 宗法制度 章氏
下载PDF
仙霞探古
11
作者 翁亚红 余奎元 《福建史志》 2008年第5期57-59,共3页
巍峨雄深的仙霞岭绵延数百里.从浦城县东北入境,横亘在闽、浙之间。仙霞有六岭.居浙江江山的有窑岭、茶岭、小竿岭,属福建浦城的有大竿岭、枫岭、梨岭,都是巍峰垒叠。“闽之有仙霞,犹粤之有梅岭也。”“千盘难度鸟.万岭欲藏天”... 巍峨雄深的仙霞岭绵延数百里.从浦城县东北入境,横亘在闽、浙之间。仙霞有六岭.居浙江江山的有窑岭、茶岭、小竿岭,属福建浦城的有大竿岭、枫岭、梨岭,都是巍峰垒叠。“闽之有仙霞,犹粤之有梅岭也。”“千盘难度鸟.万岭欲藏天”(清.袁枚)的仙霞岭在仙霞古道未通之前.成为中原大地与福建交通往来的屏障.阻碍了中原文化的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浦城县 福建
下载PDF
做好志后工作之我见
12
作者 余奎元 《福建史志》 2000年第2期24-27,共4页
方志编纂是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方志工作的全部。志书出版后,如何充分发挥作用,扩大成果,服务社会,其内涵远比志书编纂广泛,其难度亦不亚于志书编纂本身。在此结合我们的实践,就做好志后工作谈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 志书编纂 方志工作 方志编纂 出版 成果 广泛
全文增补中
浦城苏区在中央苏区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奎元 《福建党史月刊》 2010年第18期1-1,4-7,共5页
浦城地处福建省最北部,闽江上游,是福建北大门,与江西省的广丰县,浙江省的龙泉市、江山市、遂昌县和福建省的武夷山市、建阳市、松溪县毗邻,古为八闽锁钥、三省咽喉。境内峰峦叠嶂.溪流交错,是武夷山和仙霞岭相衔接的地带;是闽... 浦城地处福建省最北部,闽江上游,是福建北大门,与江西省的广丰县,浙江省的龙泉市、江山市、遂昌县和福建省的武夷山市、建阳市、松溪县毗邻,古为八闽锁钥、三省咽喉。境内峰峦叠嶂.溪流交错,是武夷山和仙霞岭相衔接的地带;是闽浙、闽赣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冲,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军事上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加之物产丰盈,具有开展革命斗争的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武夷山市 福建省 交通要道 革命斗争 广丰县 江西省 龙泉市
原文传递
林则徐的一次浦城之行
14
作者 沈世豪 余奎元 《炎黄纵横》 2012年第9期28-30,共3页
清嘉庆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1812年的12月19日)至二十一日(12月24日),林则徐前后在浦城住了6天。这次来浦城的原因,是因为获准回福州省亲期满,携家眷赴京继续上任。浦城是福建北大门,位于福建最北端,界闽浙赣三省,系八闽咽喉之地;水流三... 清嘉庆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1812年的12月19日)至二十一日(12月24日),林则徐前后在浦城住了6天。这次来浦城的原因,是因为获准回福州省亲期满,携家眷赴京继续上任。浦城是福建北大门,位于福建最北端,界闽浙赣三省,系八闽咽喉之地;水流三江,为闽江、钱塘江、信江的上游。地当孔道,无事则四达必由之途,有事则百战必争之地,虽处环山之中,实为四通之要,为福建通京大道必经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浦城县 梁章钜 十七年 嘉庆 钱塘江 福建 鳌峰书院 福州 闽浙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