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与微肥效应 被引量:72
1
作者 余存祖 彭琳 +2 位作者 刘耀宏 戴鸣钧 彭祥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受母质、地形、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等成土过程与成土条件的深刻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比较,本区土壤锌、锰较低,钼很低,硼接近,铜略高。土壤有效态锌、硼、钼、锰属低水平,存在着大面... 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受母质、地形、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等成土过程与成土条件的深刻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比较,本区土壤锌、锰较低,钼很低,硼接近,铜略高。土壤有效态锌、硼、钼、锰属低水平,存在着大面积缺乏锌、硼、钼的土壤,近一半土壤面积缺锰。近年来,锌、硼、锰肥已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土壤 微量元素 微肥
下载PDF
黄土高原贫困地区农田能量效率与提高途径 被引量:2
2
作者 余存祖 刘耀宏 +1 位作者 彭琳 戴鸣钧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5,26,共6页
黄土高原贫困地区主要分布于吕梁山以西至兰州以东的丘陵山区。贫困县有102个,人口2300万,农耕地4.67×10~8ha多,分别占黄土高原总县数的35.7%,总人口的35%,耕地面积的37.5%。其中连片的有山西吕梁山区、陕西榆林地区、宁夏西海固... 黄土高原贫困地区主要分布于吕梁山以西至兰州以东的丘陵山区。贫困县有102个,人口2300万,农耕地4.67×10~8ha多,分别占黄土高原总县数的35.7%,总人口的35%,耕地面积的37.5%。其中连片的有山西吕梁山区、陕西榆林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及甘肃定西地区。该贫困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80%以上,侵蚀模数为5000-1.0×10~4 t·km^(-2),年降水量300—55mm,干旱缺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效率 农田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土壤剖面营养元素运移的模拟研究及其装置 被引量:3
3
作者 余存祖 张建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111-116,134,共7页
简要论述了土壤营养元素运移、循环研究的概况与主要研究内容 ,介绍了土壤剖面养分运移模拟试验装置的构造功能与使用方法 。
关键词 土壤剖面 养分运移 模拟装置
下载PDF
风沙——丘陵区土壤肥力资源及其保护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存祖 刘耀宏 戴呜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5-35,共11页
风沙——丘陵区土壤资源丰富,增产潜力较大,但存在着土壤沙化、水土流失、肥力减退及盐渍化等问题。土壤养分含量低。分析表明:面积占80—90.8%的土壤缺乏有机质及有效P、Zn、Mo,71—76.8%的土壤全N、有效N、Mn、B不足。为保护和提高... 风沙——丘陵区土壤资源丰富,增产潜力较大,但存在着土壤沙化、水土流失、肥力减退及盐渍化等问题。土壤养分含量低。分析表明:面积占80—90.8%的土壤缺乏有机质及有效P、Zn、Mo,71—76.8%的土壤全N、有效N、Mn、B不足。为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必须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搞好肥料基本建设。同时,煤田开发要与综合治理同步进行,并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区 丘陵区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黄土高原贫困山区农业物质投入的改善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存祖 刘耀宏 彭琳 《山地研究》 CSCD 1989年第4期218-218,共1页
黄土高原贫困山区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扩大再生产,实现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由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性生产,增加农业物质投入,特别要增加工业无机能的投入及其在总能量中的比重。近年来,投入在增加,工业无机能比重在上升,产量... 黄土高原贫困山区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扩大再生产,实现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由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性生产,增加农业物质投入,特别要增加工业无机能的投入及其在总能量中的比重。近年来,投入在增加,工业无机能比重在上升,产量在提高,这些对经济发展无疑是积极因素。但当前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正视的问题,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停滞,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生物能源与有机肥被忽视,能量效率有降低趋势。为改善贫困山区农业生态系统,需做到如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贫困山区 农业投入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中低产土类型分布与治理开发途径
6
作者 余存祖 刘耀宏 戴鸣钧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40-44,共5页
黄土高原有耕地2.8亿亩,属中、低产的面积占73.7%。中、低产土主要类型为风沙土、侵蚀土、旱薄土、盐渍土,广泛分布于风沙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河谷阶地区和宁蒙平原区。由于风沙、水土流失、干旱、瘠薄、耕作粗放等原因,单位而... 黄土高原有耕地2.8亿亩,属中、低产的面积占73.7%。中、低产土主要类型为风沙土、侵蚀土、旱薄土、盐渍土,广泛分布于风沙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河谷阶地区和宁蒙平原区。由于风沙、水土流失、干旱、瘠薄、耕作粗放等原因,单位而积产量很低,有的亩产只有几十公斤,仅为当地气候生产潜力的15%~40%。改造中低产土的重点是侵蚀土和旱薄土,主要措施为兴修基本农田和增施肥料,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农林牧副业协调发展。“七五”期间,国家在不同类型区设立了11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以改造中低产土为重点,开展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土 类型 分布 治理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养分资源分区及其评价 被引量:24
7
作者 贾恒义 彭琳 +1 位作者 彭祥林 余存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28,共7页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养分从黄土丘陵区、鄂尔多斯台地风沙区向内环辐射,由低增高;但是黄土高原地区氮磷缺乏,钾肥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土壤上有显著增产效果,并能提高作物的品质,微量元素在一些土壤上也是缺乏的。今后在肥料上要进行二元...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养分从黄土丘陵区、鄂尔多斯台地风沙区向内环辐射,由低增高;但是黄土高原地区氮磷缺乏,钾肥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土壤上有显著增产效果,并能提高作物的品质,微量元素在一些土壤上也是缺乏的。今后在肥料上要进行二元或多元复合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资源 土壤有效养分 评价
下载PDF
有机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淋失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郭胜利 余存祖 戴鸣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利用三种不同长度的土柱 ,模拟研究了有机肥对土壤剖面中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肥对KNO3氮肥中 NO- 3 — N的淋失有一定抑制作用 ;施加有机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态氮含量 ;有机肥本身亦可产生NO- 3 — N淋失。
关键词 有机肥 淋失 模拟试验 氮肥有效性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有机肥对石灰性土壤中锌、锰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胜利 余存祖 戴鸣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3-68,共6页
本研究发现,有机肥猪粪、牛粪和腐熟玉米秸秆具有一定的提供锌、锰能力;石灰性土壤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锌、锰的有效性;有机肥对土壤中锌、锰具有一定的活化能力;锌肥与有机肥配施可降低土壤对锌肥的固定能力。
关键词 有机肥 有效性 活化 固定 石灰性土壤
下载PDF
侵蚀旱作土壤氮素吸收利用与淋溶流失 被引量:22
10
作者 彭琳 王继增 余存祖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6,共8页
采用田间微区、径流小区与 ̄(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地区侵蚀旱作土壤氮素吸收利用与淋溶流失。结果表明,谷子和大豆对施入氮肥的吸收利用量占施入氮量的19.27%和31.25%,由肥料吸收的氮用于形成籽实占吸入... 采用田间微区、径流小区与 ̄(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地区侵蚀旱作土壤氮素吸收利用与淋溶流失。结果表明,谷子和大豆对施入氮肥的吸收利用量占施入氮量的19.27%和31.25%,由肥料吸收的氮用于形成籽实占吸入肥料总氮量的57.35%和79.57%,作物收后在土壤中残留氮量占施入氮量的2.37%~3.02%。谷子地氮素淋溶只达80~100cm,不会造成氮素淋失,大豆地与裸露地氮素下渗至120cm以下,可能发生淋失。谷子地流失氮量17.37kg/hm ̄2,大豆地为12.72kg/hm ̄2,较裸露地减少氮素流失量86.03%和89.47%,沉积物中土壤氮素富集率(E_R)均大于1。要重视侵蚀旱作土壤氮素化肥施用,进行合理轮作间作套种,以充分利用残留氮素减少土壤氮素淋失,大力增强农作物保持水土减少养分流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吸收利用 淋溶 水土流失 旱作土壤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作土壤养分含量与供给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琳 余存祖 王继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7-122,140,共7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旱作土壤与灌溉土壤综合考察、矿化培养实验与土壤、雨水分析,表明旱作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均低于灌溉土壤,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氦、有效磷的平均含量均属低水平,速效钾含量较高。旱作土壤可为作物利用的养分主要...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旱作土壤与灌溉土壤综合考察、矿化培养实验与土壤、雨水分析,表明旱作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均低于灌溉土壤,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氦、有效磷的平均含量均属低水平,速效钾含量较高。旱作土壤可为作物利用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化、大气沉降和肥料投入。耕层土壤矿化氨量为每hm ̄277.1~116.9kg。每年每hm ̄2随降水进入土壤的氮量为4.52~10.60kg。1991年黄土高原旱作土壤施用化肥总量为47.50×10 ̄4t,平均每hm ̄2施入养分84.15kg,肥沃旱作土壤为153.30kg,均低于灌溉土壤。旱作土壤施用化肥比例为N:P_2O_5:K_2O=1.000:0.420:0.034。大力提高化肥投入量是旱作土壤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土壤 养分含量 养分供给 化肥投入 土壤
下载PDF
水分淋洗下土壤各形态氮在剖面中的分布与移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百群 余存祖 +1 位作者 戴鸣钧 彭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S1期6-11,共6页
采用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氮组分中,氨基酸态氮和NH3—N是易于移动的形态.非酸解性氮则相对稳定,不易移动;无机氮组分中NO3—N是易于移动的形态,NH4—N次之,非交换态铵是稳定的形态,难以移动。水... 采用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氮组分中,氨基酸态氮和NH3—N是易于移动的形态.非酸解性氮则相对稳定,不易移动;无机氮组分中NO3—N是易于移动的形态,NH4—N次之,非交换态铵是稳定的形态,难以移动。水肥是决定NO3—N淋失的重要因素.NO3—N的淋溶量随着淋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增加了NO3—N的淋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模拟 氮素形态 剖面分布 淋溶
下载PDF
侵蚀条件下黄绵土氮素流失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继增 彭琳 余存祖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CSCD 1990年第2期95-103,共9页
在黄土丘陵区坡耕地黄绵土上进行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侵蚀条件下土壤氮素流失规律,并采用硝化力培养方法研究黄绵土的供氮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侵蚀土壤供氮能力远低于非侵蚀土壤,施肥处理的径流氮浓度显著提高,从而加大了氮流失,泥沙氮富... 在黄土丘陵区坡耕地黄绵土上进行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侵蚀条件下土壤氮素流失规律,并采用硝化力培养方法研究黄绵土的供氮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侵蚀土壤供氮能力远低于非侵蚀土壤,施肥处理的径流氮浓度显著提高,从而加大了氮流失,泥沙氮富集率为1.05~1.58.土壤氮流失主要由土壤冲刷所引起,在一年内,土壤氮的流失主要发生在几场暴雨中。种植中耕作物加剧了土壤氮的流失。建议:采取施肥耕作措施以提高黄绵土的供氮能力,加强土壤保持工作,防止土壤冲刷引起的土壤氮素流失,特别是防止几场降雨强度大的暴雨引起土壤氮的大量流失。种植中耕作物一定要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黄绵土 氮素流失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农田能量投入产出及其调节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祥林 彭琳 余存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3-63,72,共12页
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270县农田系统能量投入产出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农田亩均投能量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58.7%,属低投能区。区内各地投能量变化较大,有效产出也有相应变化。能量产投比≥1.0的县数占270县的52%。工业能对有效产出的贡献... 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270县农田系统能量投入产出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农田亩均投能量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58.7%,属低投能区。区内各地投能量变化较大,有效产出也有相应变化。能量产投比≥1.0的县数占270县的52%。工业能对有效产出的贡献大于生物能,化肥能的投入对有效产出和能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制约作用。本文初步提出了各类型区不同产量水平对投能量和投能结构的定量要求,也讨论了影响能效率的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能 能量投入产出 能效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锌状况与锌肥施用的探讨
15
作者 彭琳 余存祖 冉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52-57,共6页
本区施用锌肥的有效土壤条件主要决定于土壤有效锌(DTPA—Zn)含量,一般以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0.5ppm作为土壤缺锌临界值,本区缺锌土壤占测定总数的62.5%。锌肥肥效还与土壤氮、磷供应水平密切相关。本区土壤中锌的形态,按含量顺序依次为:... 本区施用锌肥的有效土壤条件主要决定于土壤有效锌(DTPA—Zn)含量,一般以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0.5ppm作为土壤缺锌临界值,本区缺锌土壤占测定总数的62.5%。锌肥肥效还与土壤氮、磷供应水平密切相关。本区土壤中锌的形态,按含量顺序依次为:Res-Zn>CFeOX-Zn>AFeOX-Zn>Cab-Zn>OM—Zn和MnOX—Zn>Ex—Zn,采用逐步回归方程运算表明:MnOX—Zn和CFeOX—Zn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密切相关,并与作物植株含锌浓量、吸锌量呈显著正相关。本区城市附近污灌农田土壤均受锌污染,锌污染深度为33cm,在下有滞水层时可达66cm,当土壤含锌量超过一定量时,作物生长受阻,并出现毒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污染 锌肥 污灌 有效锌含量 结合态 DTPA 生长受阻 供应水平 缺锌 交换态
下载PDF
铜—酵母粉猪饲料添加剂的研制
16
作者 李三强 龙晶 +5 位作者 彭琳 余存祖 盛新会 宁忠益 桂纯忠 代维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85-88,共4页
该添加剂经对1002头猪增重对比试验、9959头猪中试、81902头猪示范结果表明,提高增重率26.17%,节省饲料22.47%,投入产出比1:49.73。安全范围7倍,中毒量11倍,肉品及内脏组织检验元素含量正常,营养物质无组间差异,无残毒。1986年首次提出... 该添加剂经对1002头猪增重对比试验、9959头猪中试、81902头猪示范结果表明,提高增重率26.17%,节省饲料22.47%,投入产出比1:49.73。安全范围7倍,中毒量11倍,肉品及内脏组织检验元素含量正常,营养物质无组间差异,无残毒。1986年首次提出使用铜盐促进增重时铜的最佳添加剂量为150mg/kg,并以此作为配方基准,主张铜盐与酵母粉联合应用促进增重,提倡并率先采用微量元素与其他成分另袋分装以确保质量。编绘微量元素含量表及《陕西省土壤有效铜(有效锌、铁)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酵母粉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坝地系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与侵蚀环境的关系 Ⅱ.坝系土壤粒径分布及各粒径的养分状况 被引量:25
17
作者 毕银丽 王百群 +1 位作者 郭胜利 余存祖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43,共7页
坝系土壤粒径均以粉粒为主,含量占土壤的66%~70%。各土壤间粉粒含量差异很小,所不同的是,坝地富粘层粗粉粒少细粉粒多,砂粒少粘粒多,坝、坡轻壤层反之。土壤OM、TN主要集中在粘粒中,其浓度在粗细颗粒中差别悬殊。TP... 坝系土壤粒径均以粉粒为主,含量占土壤的66%~70%。各土壤间粉粒含量差异很小,所不同的是,坝地富粘层粗粉粒少细粉粒多,砂粒少粘粒多,坝、坡轻壤层反之。土壤OM、TN主要集中在粘粒中,其浓度在粗细颗粒中差别悬殊。TP及TK在粗细颗粒中这种差别就较小。土壤中各形态锌均随着土壤颗粒变细而浓度增加,在<0.005mm粒径中浓度陡然提高。故坝地富粘层中OM、TN、AZn的含量最丰。上述粒径及养分分布特点,揭示了在泥沙迁移淤积过程中,坝地不同部位土壤养分差异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系土壤 粒径分布 粗粉粒 土壤养分 黄土丘陵 侵蚀环境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坝地系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与侵蚀环境的关系 Ⅰ.坝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其数值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毕银丽 王百群 +1 位作者 郭胜利 余存祖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共9页
坝地土壤有明显的层次构型,上轻下粘,存在着相当于作物养分库的富粘层,对耕作和保蓄水肥十分有利。土壤养分贮量随粘粒的增加而提高。坡地土壤无明显层次,养分贮量远低于坝地的中粘层与富粘层,故坝、坡地上层养分差异不大,30c... 坝地土壤有明显的层次构型,上轻下粘,存在着相当于作物养分库的富粘层,对耕作和保蓄水肥十分有利。土壤养分贮量随粘粒的增加而提高。坡地土壤无明显层次,养分贮量远低于坝地的中粘层与富粘层,故坝、坡地上层养分差异不大,30cm以下坝地远高于坡地。坝地土壤肥力形成以粘粒化过程为主,养分间协调性较好,坡地土壤以有机质积累过程为主,养分相对处于离散状态。坝地粘粒富集层锌的供应容量与强度均较大,生长的黑麦草干物质与养分累积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系土壤 土壤服力 侵蚀环境 土壤养分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用^(15)N示踪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对氮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百群 张卫 余存祖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62-367,共6页
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处理小麦地上生物量、茎叶产量和籽粒产量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同一土壤含水量下,这3 种产量则随氮素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成熟后地上部吸收总氮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出施氮处理和水分处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处理小麦地上生物量、茎叶产量和籽粒产量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同一土壤含水量下,这3 种产量则随氮素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成熟后地上部吸收总氮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出施氮处理和水分处理对小麦吸氮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同一施氮处理小麦地上部吸氮总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3 种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小麦的吸氮量均随施尿素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施尿素处理的土壤A 值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尿素与猪粪配施处理的土壤A 值则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施肥量下,尿素氮的利用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田间持水量分别为50 % 、70 % 和90 % 时,小麦对土壤中氮素利用率分别为1330 % 、2797 % 和3226 % ,尿素与猪粪配施处理在3 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996 % 、2990 % 和3439 % 。说明在水分缺乏的情况下,尿素氮的利用率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制约,土壤水分充足及无机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小麦 ^15N示踪法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植物系统氮素循环研究
20
作者 余存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5-102,共8页
黄土高原耕作土壤含氮0.010—0.120%,平均0.065%。表层土壤矿化的硝态氮(NO_3-N)为30.4—93.2kg/ha,平均53.2kg/ha。土壤氮水平普遍较低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大的问题。研究表明,土壤—植物系统每年输入氮105.1kg/ha,输出111.1kg/ha,亏损6... 黄土高原耕作土壤含氮0.010—0.120%,平均0.065%。表层土壤矿化的硝态氮(NO_3-N)为30.4—93.2kg/ha,平均53.2kg/ha。土壤氮水平普遍较低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大的问题。研究表明,土壤—植物系统每年输入氮105.1kg/ha,输出111.1kg/ha,亏损6kg/ha,这就使得土壤氮素呈缓慢的下降趋势。林地开垦为农地后,氮素下降情况尤为明显。按1m土层土壤贮氮量的多少,将黄土高原划为5个分区,并提出了改善土壤—植物系统氮素循环的重要措施。其中包括把资源—生态—人口—粮食—环境统筹考虑,控制水土流失,增加有机与无机氮的投入。在集约农业经营区,应防止化肥氮的过量施用,以免浪费氮源、污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氮素 植物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