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DET沟通模式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明华 余孝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7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护理中,开展AIDET沟通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8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 目的观察分析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护理中,开展AIDET沟通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8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病症改善状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自护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头痛程度、病症维持时间、症状发作次数、抑郁量表(DASS-D)、焦虑量表(DASS-A)、压力量表(DAS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能力、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均有所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基于AIDET沟通模式实施护理,可有效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病情进行干预,能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自护能力,改善心理状态,以更好的状态积极应对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AIDET沟通模式 心理状态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双向评价体系在神经内科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创 方焱堰 余孝君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6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究双向评价体系在神经内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4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42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名学生,对照组学生实施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实习生实施双向评价体系带教模... 目的探究双向评价体系在神经内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4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42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名学生,对照组学生实施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实习生实施双向评价体系带教模式,对比两个时间段实习生学习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核心胜任力。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学习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核心胜任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实习生应用常规带教模式和双向评价体系带教模式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之下,双向评价体系带教模式在改善实习生学习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核心胜任力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评价体系 神经内科 评判性思维能力 核心胜任力
下载PDF
女性前庭性偏头痛与围绝经期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余孝君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5期2339-2341,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前庭性偏头痛与围绝经期血清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前庭性偏头痛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围绝经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孕激素、睾酮、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 目的探讨女性前庭性偏头痛与围绝经期血清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前庭性偏头痛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围绝经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孕激素、睾酮、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雌二醇、孕激素、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性偏头痛的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与雌二醇呈负相关(P<0.05),与孕激素、睾酮、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疼痛程度与各性激素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的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与雌二醇呈负相关(P<0.05),与孕激素、睾酮、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血清雌二醇、孕激素、睾酮水平降低,催乳素水平升高,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前庭性偏头痛的症状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围绝经期 性激素
下载PDF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与脂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孝君 王爱民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162例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两组。观察组81例,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患者;对照组81例,为脑梗死后未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162例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两组。观察组81例,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患者;对照组81例,为脑梗死后未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脂代谢情况。结果:脑梗死后未发生出血转化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的例数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甘油三脂增高、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会增加脑梗死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可能性,针对血脂成分合理用药,调整脂代谢异常,预防和减少脑梗死后出血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转化 脂代谢异常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孝君 柳四新 王爱民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6期2398-2400,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25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头晕、肢体无力及耳鸣;对患者的CT、MRI、MRA分析可见...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25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头晕、肢体无力及耳鸣;对患者的CT、MRI、MRA分析可见明显扩张并延长的基底动脉,对周围脑组织尤其是脑干造成明显的压迫。结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发病率较低,易造成误诊,采用多种诊断方式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确诊率,有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诊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孝君 王爱民 柳四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761-762,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科室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经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筛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61例,依据TOAST分类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超声、磁共...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科室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经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筛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61例,依据TOAST分类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79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组87例、脑梗死组95例,对未检出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再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三组患者未破裂动脉瘤伴发情况,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结果】2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检出13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检出率为4.98%(13/261);其中脑梗死组中共有10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中有1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组中有2例。13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动脉瘤2例,颈动脉起始部位夹层动脉瘤2例,囊性动脉瘤1例。【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常伴发未破裂动脉瘤,其中以脑梗死伴发未破裂动脉瘤最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亦可伴发以小、中型动脉瘤为主的未破裂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并发症 脑缺血/放射摄影术 颅内动脉瘤/并发症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同步放疗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婵娟 王家祺 +2 位作者 梁永 余孝君 欧阳松 《肿瘤药学》 CAS 201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同步放疗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3月确诊的脑恶性胶质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治疗组接受放疗的...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同步放疗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3月确诊的脑恶性胶质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治疗组接受放疗的同时采用替莫唑胺与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替尼泊苷联合洛莫司汀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1%、66.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5.2%、81.0%,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肝肾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疲乏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3年生存率为37.2%;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3年生存率为13.0%,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同步放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优于替尼泊苷联合洛莫司汀,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脑胶质瘤 替莫唑胺 贝伐单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高龄与中低龄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谷强 余孝君 张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4-479,共6页
目的分析高龄与中低龄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 目的分析高龄与中低龄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分,根据年龄分为高龄(≥80岁)老年组113例和中低龄(60~79岁)老年组134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高龄老年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比例均高于中低龄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抗血小板、抗凝、神经功能进展、实验室检查结果、OCSP分型、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均是高龄老年患者与中低年龄老年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高龄老年组患者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均高于中低年龄老年组患者(P<0.05)。结论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比例较高,为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临床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全程化药学服务对口服抗癫痫药患者临床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袁立 张顺芝 +5 位作者 胡咏华 何鸽飞 柳四新 余孝君 袁铁流 刘晓慧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6期827-830,共4页
目的评价全程化药学服务对口服抗癫痫药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0月经本院神经内科确诊为癫痫的成人患者26例,详细记录患者实施干预前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征得患者同意后,临床药师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 目的评价全程化药学服务对口服抗癫痫药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0月经本院神经内科确诊为癫痫的成人患者26例,详细记录患者实施干预前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征得患者同意后,临床药师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如预测患者不同给药剂量下药物的稳态血药谷浓度、向患者提供《癫痫用药及健康教育手册》及《癫痫用药日记》、嘱咐复诊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定期(每3个月1次)随访等,1年后记录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结果临床药师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后,患者癫痫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癫痫用药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化药学服务对提高口服抗癫痫药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化药学服务 癫痫患者 治疗效果 用药依从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谷氨酸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钙超载的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柳四新 何丹 +1 位作者 余孝君 王家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所致脑缺血再灌注的钙超载损伤,探究谷氨酸参与调控钙超载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小鼠的小脑颗粒神经元,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二甲基亚砜溶剂组(3只)、谷氨酸组(5只)、硝苯地平组(4只)... 目的观察谷氨酸所致脑缺血再灌注的钙超载损伤,探究谷氨酸参与调控钙超载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小鼠的小脑颗粒神经元,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二甲基亚砜溶剂组(3只)、谷氨酸组(5只)、硝苯地平组(4只)、谷氨酸+硝苯地平组(4只)、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谷氨酸+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水肿程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ura-2探针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结果在大鼠MCAO模型中,谷氨酸明显增加脑水肿(P<0.05),硝苯地平显著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脑水肿(P>0.05),而TRPC1中和性抗体无此效应(P<0.05)。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谷氨酸显著增加细胞内Ca2+水平,而硝苯地平能降低由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C1中和性抗体只能部分降低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酸在脑缺血再灌注中所致钙超载,主要通过L-型钙通道钙内流后激活钙库释放,最终导致脑水肿。钙库调控的TRPC1通道不参与谷氨酸所致的钙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 谷氨酸 细胞内CA2+ L-型钙通道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及EGFR与ERK1/2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柳四新 何丹 +1 位作者 余孝君 王家祺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2h模型组(I组)、MCAO 2h再灌注24...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2h模型组(I组)、MCAO 2h再灌注24h模型组(I/R组)、丙泊酚预处理假手术组(Pro组)、丙泊酚预处理MCAO 2h模型组(Pro+I组)及丙泊酚预处理MCAO 2h再灌注24h模型组(Pro+I/R组),每组10只。将各组制模成功后大鼠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干重法测定缺血区脑组织含水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GFR和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 I/R组缺血区脑组织含水量较I组和Sham组显著增加(P<0.05),EGFR和ERK1/2磷酸化水平较I组和Sham组显著升高(P<0.05);Pro+I/R组脑组织含水量较I/R组显著降低(P<0.05),EGFR和ERK1/2磷酸化水平较I/R组显著下降(P<0.05)。Sham组、I组、Pro组、Pro+I组及Pro+I/R组的缺血区脑组织含水量、EGFR和ERK1/2磷酸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能有效通过抑制EGFR和ERK1/2磷酸化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脑缺血再灌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血管影像及发病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红 周颖 余孝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分析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影像表现,探讨其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64例经MRI诊断的CWI患者的DSA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WI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DSA发现有27例患者有明显血管... 目的分析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影像表现,探讨其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64例经MRI诊断的CWI患者的DSA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WI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DSA发现有27例患者有明显血管狭窄,15例患者有明显血管迂曲,6例患者血管狭窄合并迂曲。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男性、吸烟和血压谷峰比值增大是CW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SA检查发现CWI患者大部分存在血管病变。高龄、高血压、男性、吸烟和血压谷峰比值增大是CW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CWI患者应积极进行血管评估和控制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度洛西汀对小脑颗粒神经元谷氨酸毒性作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四新 何丹 +1 位作者 余孝君 王家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3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对小脑颗粒神经元谷氨酸毒性作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D-1小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谷氨酸组,度洛西汀组,度洛西汀+谷氨酸组,SB204741处理组,SB204741+谷氨酸组,LY294002处理组,LY2...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对小脑颗粒神经元谷氨酸毒性作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D-1小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谷氨酸组,度洛西汀组,度洛西汀+谷氨酸组,SB204741处理组,SB204741+谷氨酸组,LY294002处理组,LY294002+谷氨酸组。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采用共聚焦显微镜fura-2探针检测神经元内Ca^(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谷氨酸毒性能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1.62±0.96)比(13.98±3.49)](P<0.05),度洛西汀显著抑制由谷氨酸毒性引起的神经元凋亡。度洛西汀能降低由谷氨酸毒性激活的神经元内Ca^(2+)升高。5-HT_(2B)SB204741能抑制由谷氨酸毒性引起的神经元凋亡和神经元内Ca^(2+)升高,而LY294002只能抑制谷氨酸毒性引起的神经元凋亡,对于谷氨酸毒性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无作用。结论度洛西汀具有抵抗神经元谷氨酸毒性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5-HT_(2B)受体活化细胞内钙库释放,从而引起EGFR间接激活PI3K/AKT/m TOR通路,抑制由谷氨酸毒性引起的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谷氨酸毒性 神经元
下载PDF
眩晕宁片联合敏使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波 何雨琴 +1 位作者 江威 余孝君 《智慧健康》 2021年第6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眩晕宁片与敏使朗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研究主体来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以前瞻性对照分组法随机分成两组:敏使朗组单一用药治疗,联合组另加眩晕宁片联合施... 目的探讨眩晕宁片与敏使朗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研究主体来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以前瞻性对照分组法随机分成两组:敏使朗组单一用药治疗,联合组另加眩晕宁片联合施治。疗程结束后观察有关临床效果情况的评价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用药治疗后获得疗效88.89%较敏使朗组71.11%更好(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可见均有改善(P<0.05),同时联合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更高于敏使朗组(P<0.05),联合组患者眩晕每天发作次数评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评分以及症状改善起效时间均少于敏使朗组(P<0.05)。结论眩晕宁片与敏使朗联合用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明确,两药协同更利于病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宁片 敏使朗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下载PDF
经常眩晕、头痛可能是前庭性偏头痛
15
作者 余孝君 《保健与生活》 2024年第5期18-18,共1页
刘阿姨多年来一直被头痛困扰,每次发作前,眼前都有闪光感,持续几分钟后会出现左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并伴有恶心等不适,休息几小时后,头痛症状会自行消失,一直没到医院做过正规检查。最近半年,刘阿姨的症状明显加重,遂到医院眩晕诊疗中心... 刘阿姨多年来一直被头痛困扰,每次发作前,眼前都有闪光感,持续几分钟后会出现左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并伴有恶心等不适,休息几小时后,头痛症状会自行消失,一直没到医院做过正规检查。最近半年,刘阿姨的症状明显加重,遂到医院眩晕诊疗中心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中心 搏动性疼痛 闪光感 头痛症状 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 自行消失 恶心
原文传递
中国汉族人群的遗传性活化蛋白C抵抗症遗传特点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孝君 李国良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遗传性易栓症家系的遗传基础,探索汉族人群的遗传性活化蛋白C抵抗(Resistance ofactivated protein C,APCR)症遗传特点。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分析该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结果:易栓症相关基因(FV)第10号外显...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遗传性易栓症家系的遗传基础,探索汉族人群的遗传性活化蛋白C抵抗(Resistance ofactivated protein C,APCR)症遗传特点。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分析该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结果:易栓症相关基因(FV)第10号外显子均不存在FVLeiden突变。但发现存在FVrs6020A-G纯合突变。结论:该遗传性APCR症家系中排除了FVLeiden突变,提示APCR存在遗传异质性;发现了FVrs6020A-G纯合突变,提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与APCR相关新的FV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易栓症 APCR FVLeiden突变
原文传递
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孝君 柳四新 +1 位作者 王爱民 田怡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脑微出血患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 CA)评分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目的研究分析脑微出血患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 CA)评分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评分≥26分的患者180例作为正常组,评分<26分的患者100例作为异常组。研究分析两组脑微出血患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CMB阳性例数,数量,接受教育的时间、脑白质的疏松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示CMB阳性例数,CMB的数量,接受教育的时间的OR值分别是4.57,1.44,0.71(P<0.05)。结论脑微出血阳性以及脑微出血的数量是认知功能降低的危险因素,可与其他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脑微出血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 腔隙性梗死
原文传递
Hcy,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6
18
作者 田怡 欧阳松 +3 位作者 王家祺 柳四新 余孝君 朱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0期3853-3855,385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轻度狭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比较三组患者斑块检出率、Hcy、hs-CRP水平和IMT厚度,同时对Hcy、hs-CRP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狭窄组斑块检出率为86.4%,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Hcy、hs-CRP水平以及IMT厚度均显著低于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P<0.05);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Hcy与IMT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Y HS-CRP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中央变异型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二例报道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威 石冰心 +2 位作者 武雷 黄德晖 余孝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8-399,共2页
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脑病、视力下降、癫痫等。病变多分布在双侧顶枕叶等后部脑白质区,也可以累及额、颞叶皮层下... 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脑病、视力下降、癫痫等。病变多分布在双侧顶枕叶等后部脑白质区,也可以累及额、颞叶皮层下白质。极少数情况下累及脑干及丘脑,称为中央变异型PRES,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脑干肿瘤、脑干脑炎或代谢性脑病等[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于2018年9月、2019年8月共收治2例中央变异型PRES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脑病综合征 中央变异型 脑干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清IL-6,CRP及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婵娟 余孝君 +2 位作者 何丹 柳四新 吴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2期4314-431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CRP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8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肌电、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实验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CRP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8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肌电、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uest)、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CRP,IL-6及TNF-α水平以及NMSQuest、HAMD评分均下降,而PDSS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以及NMSQuest、HAMD评分较低,而PDSS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能够降低帕金森病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且对于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重复经颅磁刺激 生物反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