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作业疗法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苏海婷
李天裕
+2 位作者
安建军
余惠仪
陈瑞旦
《广州医药》
2024年第5期524-529,共6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进行作业疗法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进行作业疗法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照组单纯进行作业疗法。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并对记录进行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3.3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P=0.536)和HAMD(P=0.558)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其VAS(P=0.049)及HAMD(P=0.023)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分别为(2.23±1.14)分和(4.47±3.0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27±0.98)和(1.33±1.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治疗后其MBI分值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21.87±10.25)较对照组(12.00±13.58)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作业疗法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可缓解脑卒中肩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精神状态,减少抑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作业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
肩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玉凤
陈瑞旦
+2 位作者
罗洁婷
余惠仪
罗健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4期498-499,共2页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高发病、高致残、高病死率的病症之一,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偏瘫等症状,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是脑卒中患者治疗方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可通过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对肌...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高发病、高致残、高病死率的病症之一,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偏瘫等症状,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是脑卒中患者治疗方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可通过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对肌肉进行电刺激,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1]。而视觉运动想象是以感知患者自身本体感觉及视觉感官为主,通过想象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2]。目前,临床上关于视觉运动想象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中联合应用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意识障碍
肌肉功能
本体感觉
视觉运动想象
肢体功能恢复
低频脉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阻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瑞旦
罗洁婷
余惠仪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1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抗阻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抗阻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下肢肌力等实际情况,进行患侧踝部绑沙袋的抗阻行走训练,1次/d,40min/次,5次/周,治疗4周。观察患者Fugl-M 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左右步幅差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左右步幅差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左右步幅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下肢抗阻步行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抗阻步行训练
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左右步幅差
原文传递
题名
作业疗法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苏海婷
李天裕
安建军
余惠仪
陈瑞旦
机构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广州医药》
2024年第5期524-529,共6页
基金
肇庆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04031434)。
文摘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进行作业疗法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照组单纯进行作业疗法。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并对记录进行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3.3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P=0.536)和HAMD(P=0.558)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其VAS(P=0.049)及HAMD(P=0.023)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分别为(2.23±1.14)分和(4.47±3.0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27±0.98)和(1.33±1.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治疗后其MBI分值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21.87±10.25)较对照组(12.00±13.58)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作业疗法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可缓解脑卒中肩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精神状态,减少抑郁的发生。
关键词
脑卒中
作业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
肩痛
Keywords
stroke
occupational therapy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shoulder pain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玉凤
陈瑞旦
罗洁婷
余惠仪
罗健
机构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出处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4期498-499,共2页
基金
广东省肇庆市科技计划(201604030111)。
文摘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高发病、高致残、高病死率的病症之一,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偏瘫等症状,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是脑卒中患者治疗方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可通过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对肌肉进行电刺激,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1]。而视觉运动想象是以感知患者自身本体感觉及视觉感官为主,通过想象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2]。目前,临床上关于视觉运动想象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中联合应用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意识障碍
肌肉功能
本体感觉
视觉运动想象
肢体功能恢复
低频脉冲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阻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瑞旦
罗洁婷
余惠仪
机构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1期26-27,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抗阻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下肢肌力等实际情况,进行患侧踝部绑沙袋的抗阻行走训练,1次/d,40min/次,5次/周,治疗4周。观察患者Fugl-M 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左右步幅差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左右步幅差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左右步幅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下肢抗阻步行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抗阻步行训练
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左右步幅差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作业疗法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苏海婷
李天裕
安建军
余惠仪
陈瑞旦
《广州医药》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应用
杨玉凤
陈瑞旦
罗洁婷
余惠仪
罗健
《实用医技杂志》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抗阻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影响
陈瑞旦
罗洁婷
余惠仪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