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油层内部夹层特征及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余成林 国殿斌 +4 位作者 熊运斌 陈德斌 曾萍 周凯 常振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5-39,54,共6页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主要有泥质、物性和钙质夹层三类,以泥质夹层为主,前两者属沉积成因,而钙质类层主要属成岩成因。从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将其分为层状连续分布夹层、片状不稳定分布夹层和不规则冲刷-充填夹层3种。统计结果表明:横向延展非常稳定且井间对比性较强的夹层数量约占30%,而横向延展稳定性较差且连片程度不高,具空间随机性分布特征的夹层数量约占70%。夹层空间分布特征与注采配置方式共同控制了厚油层内部的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对夹层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的认识精度。从不同空间分布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出发,采用水平井、井网整体调整、补孔等方法和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油层 夹层 剩余油 挖潜 沙河街组 古近系 东濮凹陷
下载PDF
濮城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实践
2
作者 张明功 余成林 安红梅 《价值工程》 2011年第9期45-45,共1页
综合应用地质、测井、试验测试及油水井动态数据等资料,按照系统工程的原则,从油藏描述着手弄清沉积相与剩余油分布入手,建立包括油藏地质分析——油藏工程研究——油藏数值模拟——水驱历史拟合——油藏精细综合描述等在内的配套研究... 综合应用地质、测井、试验测试及油水井动态数据等资料,按照系统工程的原则,从油藏描述着手弄清沉积相与剩余油分布入手,建立包括油藏地质分析——油藏工程研究——油藏数值模拟——水驱历史拟合——油藏精细综合描述等在内的配套研究技术。该研究成果的实施可以提高东沙二上1油藏水驱动用程度,使油藏的采收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研究 剩余油 提高采收率 沙二上1 濮城油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2-1区馆陶组辫状河储层构型精细表征
3
作者 余成林 徐波 +1 位作者 曾诚 李彦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7,共9页
【目的】辫状河储层砂体结构及其渗流屏障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南堡2-1区块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方法】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基于辫状河储层四级构型单元空间分布为目标开展储层精细表征。【结果】依据密井网解剖,... 【目的】辫状河储层砂体结构及其渗流屏障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南堡2-1区块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方法】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基于辫状河储层四级构型单元空间分布为目标开展储层精细表征。【结果】依据密井网解剖,识别出南堡2-1区NgⅡ-6小层心滩、辫状河道和溢岸三种成因类型的四级构型单元,建立了四级构型单元的三种垂向叠置样式(心滩—心滩叠置、辫状河道—心滩叠置和溢岸—心滩叠置)和三种侧向叠置样式(心滩顺流前积叠覆型、辫状河道分隔心滩型和心滩—分流辫状河道型),采用均方根振幅和分频RGB融合地层切片技术,预测了南堡2-1区NgⅡ-6小层四级构型单元的平面分布,揭示了心滩储集单元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及其与作为渗流屏障的辫状河道的接触关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优化调整、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直接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储层构型 分频RGB融合 馆陶组 南堡2号构造
下载PDF
游荡型辫状河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模式
4
作者 王海考 王淼 +2 位作者 于忠良 余成林 尹艳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52,共18页
针对冀东油田高104 5区块馆陶组辫状河模式认识不清、砂体预测不准的问题,开展砂质辫状河河型分类研究。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古气候、岩石粒度、层理构造、相序、溢岸、落淤层发育情况以及砂体形态等指标确定研究区为游荡型辫状河... 针对冀东油田高104 5区块馆陶组辫状河模式认识不清、砂体预测不准的问题,开展砂质辫状河河型分类研究。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古气候、岩石粒度、层理构造、相序、溢岸、落淤层发育情况以及砂体形态等指标确定研究区为游荡型辫状河。随后,以Miall构型要素分析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辫流带、单一辫流带内河道和心滩边界识别标志,实现了研究区游荡型辫状河结构解剖,确定研究区单一辫流带宽度平均1 400.00 m,单一辫流带内心滩平均长度为414.47 m,宽度平均为158.86 m,河道宽度平均53.18 m。心滩长宽比集中在2.0~4.0,心滩宽度与辫状河道宽度比为2.2,为宽坝窄河道辫状河沉积模式。最后采用沉积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游荡型辫状河沉积相模式,可为油田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型辫状河 河型分类 沉积构型 沉积相模式 高1045区块
下载PDF
老油田剩余油分布——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剩余油富集 被引量:53
5
作者 林承焰 余成林 +5 位作者 董春梅 王友净 刘卫 麻成斗 刘洪涛 宋彪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9-835,共7页
中国老油田已陆续进入开发中后期,大量剩余油因储层强非均质性的影响而滞留地下,成为了实现老油田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高含水条件下剩余油潜力区预测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研究难题,此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一直在持续向前发展,但在对剩余... 中国老油田已陆续进入开发中后期,大量剩余油因储层强非均质性的影响而滞留地下,成为了实现老油田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高含水条件下剩余油潜力区预测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研究难题,此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一直在持续向前发展,但在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上出现了简单化的趋势。通过对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外围的葡北油田葡Ⅰ油组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除了通常对剩余油潜力区的认识之外,发现并提出了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岔道口是一种新型的剩余油的有利富集区这一新认识,并从处于岔道口位置的油井开发响应和挖潜效果进行了剩余油分布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岔道口剩余油富集机制来看,该处储层特征具有明显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砂体厚度相对较大;②夹层较发育;③沉积结构及组合类型复杂;④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与水下分流主河道的主体部位直接连通。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是一种以前研究中未曾提及的剩余油富集新领域,在该处聚集的剩余油属于首次发现。作为一种新的剩余油类型的提出,对与河流三角洲储层相关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油田 河流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 剩余油 形成机制 新领域
下载PDF
考虑刀具尺寸效应和刀具跳动的球头铣刀五轴微细铣削力预测
6
作者 杨晨曦 闫正虎 +2 位作者 王卫 余成林 朱霄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五轴微细铣削技术广泛应用于微小型零件的精密加工过程。铣削力作为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刀具磨损和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等。在球头铣刀五轴微细铣削过程中,刀—工接触几何CWE(Cutter Workpiece Engagement... 五轴微细铣削技术广泛应用于微小型零件的精密加工过程。铣削力作为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刀具磨损和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等。在球头铣刀五轴微细铣削过程中,刀—工接触几何CWE(Cutter Workpiece Engagement)及未变形切屑厚度瞬态变化,使其求解过程变得复杂和困难。综合考虑不同前倾、侧倾角度下的刀—工接触几何,推导出考虑最小切屑厚度、刀具跳动和工件材料弹性恢复的未变形切屑厚度数学表达式,建立了五轴微细铣削力的预测模型,获得铣削力的仿真结果。进行五轴微细铣削实验获得实测铣削力,并与预测铣削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铣削力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均在20%以内,验证了铣削力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头铣刀 刀—工接触几何 五轴铣削 微细铣削力
下载PDF
心滩储层内部构型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余成林 李志鹏 +2 位作者 熊运斌 吴莎 曾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3,共5页
储层的内部构型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地质因素。本文主要利用岩芯和测井资料,以落淤层的精细刻画为突破口,通过解剖砂体内部结构单元,对高尚堡油田高浅南区馆陶组辫状河心滩储层进行了内部构型分析。从沉积规律分析入手,总结了心滩的... 储层的内部构型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地质因素。本文主要利用岩芯和测井资料,以落淤层的精细刻画为突破口,通过解剖砂体内部结构单元,对高尚堡油田高浅南区馆陶组辫状河心滩储层进行了内部构型分析。从沉积规律分析入手,总结了心滩的内部构型模式,提出将心滩横向分为头部、尾部、翼部和主体4部分,纵向分为垂积体、落淤层和垂积面3类构型要素。高浅南区馆陶组辫状河心滩储层的落淤层主要为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且在心滩头部落淤层发育很少或不发育,分布于心滩尾部的落淤层则呈小角度状产出,平均倾角为0.8°,分布于心滩翼部的落淤层的倾角较大,平均为4°;垂积体厚度一般为0.8~3.6 m,平均为1.7 m,具有横向变化较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心滩 落淤层 内部构型 高浅南区
下载PDF
合注合采油藏窜流通道发育区定量判识方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余成林 林承焰 尹艳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8,共6页
以采用多油层合注合采方式开发的葡北油田葡Ⅰ油组油藏为例,开展定量判识窜流通道发育区的方法研究。从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的角度优选能有效表征窜流通道特征的7类参数,通过变换进一步求取井组综合变异系数、无因次累积注水强度、无因... 以采用多油层合注合采方式开发的葡北油田葡Ⅰ油组油藏为例,开展定量判识窜流通道发育区的方法研究。从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的角度优选能有效表征窜流通道特征的7类参数,通过变换进一步求取井组综合变异系数、无因次累积注水强度、无因次吸水强度和井组内部累积水油比级差4个关键参数,最后通过构造综合判别参数与4个关键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实现综合判别参数的求取。研究表明,葡北油田综合判别参数大于0.38的区域为窜流通道发育区,被窜流通道沟通的注水井和采油井分别具有低注水压力和高注水量及高采液量和特高含水率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注合采 窜流通道 综合判别参数 葡北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水倒置型油藏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9
9
作者 余成林 林承焰 王正允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36,共5页
准噶尔盆地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主体位于一个向南西方向倾伏的鼻状背斜构造上,具典型的油水倒置特点,属油水倒置型油藏。以岩心、测井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综合研究认为,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藏构造简单,区内无断层分布,不存在上倾方... 准噶尔盆地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主体位于一个向南西方向倾伏的鼻状背斜构造上,具典型的油水倒置特点,属油水倒置型油藏。以岩心、测井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综合研究认为,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藏构造简单,区内无断层分布,不存在上倾方向的构造遮挡,油藏的油水倒置特征主要由各砂组构造高部位的成岩遮挡所致,并与构造坡折、沉积微相差异和优质盖层等因素有关;取道于夏9井区八道湾组但尚未在此聚集的油气向更高部位运移的过程中,逢适当的圈闭可能聚集成藏,相邻区域八道湾组更高部位的有效圈闭是下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八道湾组 油水倒置 控制因素 成岩遮挡 夏9井区
下载PDF
一种低热耗功率的电容降压型直流电源 被引量:5
10
作者 余成林 易茂祥 +1 位作者 陶金 方祥圣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69,共3页
电容降压型直流电源以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小功率电子设备中。针对传统电容降压型直流电源电路,通过引入一个可控硅器件,并对电路结构进行适当调整,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电容降压型直流电源。该电源在输出负载变小甚至空载... 电容降压型直流电源以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小功率电子设备中。针对传统电容降压型直流电源电路,通过引入一个可控硅器件,并对电路结构进行适当调整,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电容降压型直流电源。该电源在输出负载变小甚至空载时,均表现出很低的热耗功率特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电容降压型直流电源因热耗功率过大而导致的发热问题。该电源结构简单,输出可调,负载变化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源 电容降压 热耗功率 动态负载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夏9井区八道湾组成岩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成林 林承焰 +2 位作者 张伟 尹艳树 李群星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3-368,共6页
八道湾组是准噶尔盆地夏9井区重要的上返接替层系.以岩心、测井、扫描电镜、X衍射等多种资料为基础,综合研究表明:八道湾组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溶解和胶结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分别为影响储层... 八道湾组是准噶尔盆地夏9井区重要的上返接替层系.以岩心、测井、扫描电镜、X衍射等多种资料为基础,综合研究表明:八道湾组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溶解和胶结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分别为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破坏性和建设性成岩作用.成岩相类型包括压实成岩相、铝硅酸盐及碳酸盐溶解成岩相、碳酸盐及自生粘土胶结成岩相.成岩相分布不仅控制含油气区带,且是造成研究区南西段构造低部位含油,北东段高部位含水或为干层的主导因素.夏9井区中部偏南西部位背斜脊部附近铝硅酸岩及碳酸盐溶解成岩相发育区是制定八道湾组上返补孔和补钻新井等开发决策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八道湾组 成岩特征 成岩相 含油不均一
下载PDF
安塞油田南部侏罗系延8~延9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余成林 李相明 +3 位作者 彭寿昌 王昌勇 王潜忠 忠祥 《河南石油》 2005年第5期1-3,共3页
安塞油田南部侏罗系延安组延8~延9储层是一套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的陆源碎屑沉积,为早成岩期的产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属三角洲前缘亚相范畴。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后... 安塞油田南部侏罗系延安组延8~延9储层是一套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的陆源碎屑沉积,为早成岩期的产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属三角洲前缘亚相范畴。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后者以粒间溶孔为主。通过成岩分析,指出沉积物源及古地理环境控制着储层性质,成岩作用使储层物性进一步变差,而溶解作用改善了储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延安组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安塞油田南部
下载PDF
黔南州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成林 王丽艳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4-20,共7页
黔南州少数民族种类多,民族语言极为丰富,但民族语言研究成果较少,且不平衡。在黔南,应加强民族语研究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民族语的丰富资源,使民族语研究得到均衡发展。
关键词 黔南州 民族语 现状 反思与展望
下载PDF
景颇族的多语特点及其成因——云南耿马县孟定镇景信村贺稳组景颇族语言生活个案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成林 王丽艳 《殷都学刊》 2014年第1期85-90,共6页
贺稳景颇族不仅能够稳定地使用景颇语,而且基本全民兼用汉语,形成"景颇语-汉语"双语使用类型;部分浪速、载瓦支系人形成"民族语-景颇语-汉语"多语使用类型;一部分人还兼用其他民族语,形成"景颇语-汉语-民族语&... 贺稳景颇族不仅能够稳定地使用景颇语,而且基本全民兼用汉语,形成"景颇语-汉语"双语使用类型;部分浪速、载瓦支系人形成"民族语-景颇语-汉语"多语使用类型;一部分人还兼用其他民族语,形成"景颇语-汉语-民族语"多语使用类型。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内外兼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颇族 语言使用 特点 成因
下载PDF
茶山人多语和谐的语言特点及其成因——以云南省泸水县片马镇岗房村茶山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成林 《殷都学刊》 2010年第2期108-113,共6页
文章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对云南省泸水县片马镇岗房村茶山人多语和谐的语言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茶山人 多语和谐 特点 成因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语言学概论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成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0-62,69,共4页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教学中,应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语言学概论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下载PDF
德昂族的语言活力及其成因——以德宏州三台山乡允欠三组语言使用情况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成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11,38,共7页
德昂族有很强的语言活力,他们不仅几乎全部熟练地掌握自己的母语,而且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形成"德昂—汉"的双语类型;部分德昂人还学会了景颇语或傣语,形成"德昂—汉—景颇/傣"的多语使用类型。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 德昂族 语言活力 特点 成因
下载PDF
耿马景颇族的语言使用特点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成林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26-34,共9页
耿马景颇族不仅能够全民稳定、熟练地使用自己的母语,而且普遍兼用汉语及其他语言,形成不同的"双语"或"多语"类型。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场合功能互补,其形成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关键词 耿马景颇族 语言特点 多语类型 形成原因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语言学概论”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成林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7期91-94,2,共4页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实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运用系统性和连贯性,把教材内容化难为...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实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运用系统性和连贯性,把教材内容化难为易;运用引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点拨式,鼓励学生充分研讨;运用多媒体,触动学生直观思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师院校 语言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精细刻画方法:以南堡凹陷M油田东一段为例
20
作者 曲丽丽 段健 +2 位作者 余成林 林伟强 邱宇威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1,共8页
河道单成因砂体划分精度直接影响剩余油刻画精度,进而决定了开发治理和调整的效果。以南堡凹陷M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为例,优选地震属性刻画单一朵体边界,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地质知识库约束下追踪河道主流线,采用拟声波反演技... 河道单成因砂体划分精度直接影响剩余油刻画精度,进而决定了开发治理和调整的效果。以南堡凹陷M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为例,优选地震属性刻画单一朵体边界,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地质知识库约束下追踪河道主流线,采用拟声波反演技术刻画河道边界,结合动态资料验证,进行了水下分流河道的精细刻画。研究表明:M油田同期多朵体发育,单个朵体发育2~8支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宽度在80~240 m之间,最宽可达440 m,单成因砂体厚度为2.6~5.8 m,河道的宽厚比为25∶1~78∶1,动态验证资料及钻井结果的对比表明河道刻画预测精度吻合率达90%。通过河道精细刻画,提高了砂体展布方向的预测精度和剩余油刻画的精度,为后期开发治理提供了地质依据。这种对砂体边界进行逐级刻画的储层综合预测方法在复杂断块泛连通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水下分流河道刻画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储层综合预测 井震结合 河道主流线 河道边界刻画 动态资料验证 南堡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