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靶向线粒体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
1
作者 余才翰 李岱 谢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3,共7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外实验验证探讨葛根素对人乳腺癌细胞HCC1806增殖、侵袭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GEO数据库收集乳腺癌和线粒体疾病数据,GEO2R分析差异性表达基因;韦恩图分析乳腺癌与线粒体数据集的重叠基因;GO和KEGG...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外实验验证探讨葛根素对人乳腺癌细胞HCC1806增殖、侵袭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GEO数据库收集乳腺癌和线粒体疾病数据,GEO2R分析差异性表达基因;韦恩图分析乳腺癌与线粒体数据集的重叠基因;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重叠基因;STRING和Cytoscape分析重叠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基因;Autodock对接葛根素和核心基因;通过CCK-8、EdU、TUNEL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采用Mito-Tracker实验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体内实验通过乳腺癌皮下异种移植和免疫组化分析葛根素的抗肿瘤药效。结果乳腺癌和线粒体疾病共有132个重叠基因,筛选出10个核心差异性表达基因,其中双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蛋白激酶(DST)在乳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葛根素可结合并上调DST表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HCC1806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增加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和Bax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体内实验显示葛根素可抑制乳腺癌的生长,上调瘤体组织中DST的表达。结论葛根素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并促进癌细胞凋亡进而抑制乳腺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线粒体 乳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DST
下载PDF
体外实验验证槲皮素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曾诚 余才翰 +4 位作者 胡军 郭西英 雷敏 雷新兰 张宛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04-208,213,共6页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体外实验验证槲皮素(QUE)对TGF-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的作用。方法前期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筛选出丹红化瘀口服液(DHK)治疗后发性白内障(PCO)的核心成分槲皮素(QUE)...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体外实验验证槲皮素(QUE)对TGF-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的作用。方法前期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筛选出丹红化瘀口服液(DHK)治疗后发性白内障(PCO)的核心成分槲皮素(QUE),关键靶点STAT3、JUN、TNF、TGF-β、IL-6、AKT1,利用AutoDock等软件获取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通过CCK-8、细胞划痕、RT-qPCR及Western blot等体外实验验证QUE对TGF-β2诱导的HLE-B3的作用。结果QUE与关键靶点STAT3、JUN、TNF、TGF-β、IL-6、AKT1有很好的结合性;体外实验结果表明QUE对TGF-β2诱导的HLE-B3细胞增殖起到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QUE通过上调Bax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发挥治疗PCO的作用。结论QUE可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治疗PCO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丹红化瘀口服液 后发性白内障 槲皮素
下载PDF
骨癌痛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余才翰 张凤 王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9期3274-3276,3273,共4页
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都极易发生转移,而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仅次于肺和肝脏的第三大转移部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周期不断延长,骨癌痛的发病率也随着不断增加。骨癌痛作为最难治的疼痛之一,患者承受着巨大痛苦... 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都极易发生转移,而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仅次于肺和肝脏的第三大转移部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周期不断延长,骨癌痛的发病率也随着不断增加。骨癌痛作为最难治的疼痛之一,患者承受着巨大痛苦,研发出治疗骨癌痛的药物迫在眉睫。本文就骨癌痛的含义、分子机制以及现有的治疗手段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肿瘤骨转移 机制 治疗
下载PDF
玻璃酸钠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眼部炎症反应和干眼症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何星光 龚兰兰 余才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眼部炎症反应和干眼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06/2017-07择期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0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应用滴眼...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眼部炎症反应和干眼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06/2017-07择期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0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应用滴眼液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7、14d时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评分、房水蛋白浓度检查结果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并分析术后1、14d时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发生率。结果:术前和术后1d时两组患者组间OS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14d时两组患者OSDI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OSDI评分在术后1d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7、14d时OS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d时两组患者组间B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14d时两组患者BUT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BUT在术后1d达到最低后逐渐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7、14d时BU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d时两组患者组间F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14d时两组患者F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FL在术后1d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7、14d时F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两组患者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发生率均低于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术后14d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14d两组患者房水蛋白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房水蛋白浓度在术后1d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7、14d房水蛋白浓度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改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症状作用较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显著,但是对于眼部炎症作用没有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强。综合考虑,对于炎症作用轻、创伤小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患者可选玻璃酸钠滴眼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滴眼液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 眼部炎症反应 干眼症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ICAM-1、VEGF水平与微血管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星光 龚兰兰 余才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35-237,241,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与微血管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8例糖尿病患者,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直接眼底镜检查将患者分为...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与微血管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8例糖尿病患者,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直接眼底镜检查将患者分为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及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并选择同期来我院参加体检的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受检者的ICAM-1、VEGF与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及血栓调节蛋白(TM)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结果:4组受检者对比,NDR组、BDR组、PDR组ICAM-1、VEGF与NO、vWF(NDR组除外)、ET-1及TM 4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DR组vW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BDR组与PDR组3组间ICAM-1、VEGF与NO、vWF、ET-1及TM 4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对比,视网膜病变组患者ICAM-1、VEGF与NO、vWF、ET-1及TM四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VEGF、ICAM-1水平与微血管损伤存在相关性,即病情发展越晚VEGF、ICAM-1表达升高,NO、vWF、ET-1及TM等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同步升高,可较好的反映微循环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及血液流变、凝血机制改变,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 微血管损伤
下载PDF
胆道肠球菌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志农 余才翰 +1 位作者 熊敏 郑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95-699,共5页
目的讨论肠球菌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咸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胆道肠球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20例未感染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对象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目的讨论肠球菌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咸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胆道肠球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20例未感染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对象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肠球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并分析胆道肠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7、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原菌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鸟肠球菌为主,分别占56.67%(68/120)、22.50%(27/120)和15.00%(18/120)。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及利福平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大于50.00%。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高浓度)、青霉素G、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大于50.00%。鸟肠球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G、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表现出较强耐药性。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胆结石、胰腺癌及既往存在ERCP操作和APACHEⅡ评分≥4均为胆道肠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道肠球菌感染患者会出现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的现象,其病原菌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鸟肠球菌为主,其中屎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率,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合理治疗方案,以尽可能降低患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感染 炎症因子 病原学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