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
作者
余承滨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49-51,共3页
古人说:“诗无达诂”。如果是指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那么,有许多文也是没有达诂过的。孔子曾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人就对此话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是借题发挥,有的是信口妄言,有的是故意歪曲。真正能给它作...
古人说:“诗无达诂”。如果是指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那么,有许多文也是没有达诂过的。孔子曾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人就对此话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是借题发挥,有的是信口妄言,有的是故意歪曲。真正能给它作恰切解释的并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逝者如斯夫
诗无达诂
徐子
仲尼
川流
邹子
白天黑夜
皇侃
追复
后世学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层次理论 多样化训练——读吴伯威等教授主编的《写作》
2
作者
余承滨
《写作(中)》
1994年第6期35-36,共2页
最近,我读了吴伯威、杨荫浒、林柏麟等教授主编的《写作》(高教出版社1992年出版),觉得它是一本很有水平、很有特色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写作教材。我这里只着重谈两点读后感: 一、写作理论的探索十分深入近十几年来,现代写作学的研究空前发...
最近,我读了吴伯威、杨荫浒、林柏麟等教授主编的《写作》(高教出版社1992年出版),觉得它是一本很有水平、很有特色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写作教材。我这里只着重谈两点读后感: 一、写作理论的探索十分深入近十几年来,现代写作学的研究空前发展,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我觉得这本教材中对写作原理、规律的探索,是最为深入、最有成就的。在百舸争流中似乎比他人冲前了一船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学
吴伯威
写作教材
写作理论
层次理论
高教出版社
现代写作
写作实践
一本
中学作文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究竟有无第二人称——兼及人称问题实质
3
作者
余承滨
《写作》
2002年第9期3-5,共3页
叙述中的人称手法,本是个较简单的问题,现在却被许多人弄得很复杂,云里雾里,拐来绕去,越说越麻烦,使人难信其理,也难识其解。
关键词
人称问题
人称手法
文学创作
语言表达
第二人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编著教材岂能信口开河
4
作者
余承滨
《阅读与写作》
2004年第1期22-23,共2页
下笔为文,要讲求科学性,当然,不同的文体,对科学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撰写科研论文和编著学习教材,虽然都很强调科学性,但二者的要求就有差异。撰写科研论文十分强调新观点、新见解。但求新与求稳常常发生矛盾,造成新而不稳的现象...
下笔为文,要讲求科学性,当然,不同的文体,对科学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撰写科研论文和编著学习教材,虽然都很强调科学性,但二者的要求就有差异。撰写科研论文十分强调新观点、新见解。但求新与求稳常常发生矛盾,造成新而不稳的现象。人们对此往往采取宽容态度,甚至认为不偏颇,不出新;不偏颇,难成文。也就是说撰写科研论文,难免有欠科学或不科学之处。公说公有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编著
科学性
高校
教材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
作者
余承滨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49-51,共3页
文摘
古人说:“诗无达诂”。如果是指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那么,有许多文也是没有达诂过的。孔子曾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人就对此话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是借题发挥,有的是信口妄言,有的是故意歪曲。真正能给它作恰切解释的并不多见。
关键词
逝者如斯夫
诗无达诂
徐子
仲尼
川流
邹子
白天黑夜
皇侃
追复
后世学者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层次理论 多样化训练——读吴伯威等教授主编的《写作》
2
作者
余承滨
机构
湖北黄冈师专 教授
出处
《写作(中)》
1994年第6期35-36,共2页
文摘
最近,我读了吴伯威、杨荫浒、林柏麟等教授主编的《写作》(高教出版社1992年出版),觉得它是一本很有水平、很有特色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写作教材。我这里只着重谈两点读后感: 一、写作理论的探索十分深入近十几年来,现代写作学的研究空前发展,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我觉得这本教材中对写作原理、规律的探索,是最为深入、最有成就的。在百舸争流中似乎比他人冲前了一船头。
关键词
写作学
吴伯威
写作教材
写作理论
层次理论
高教出版社
现代写作
写作实践
一本
中学作文教学
分类号
H19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究竟有无第二人称——兼及人称问题实质
3
作者
余承滨
机构
湖北黄冈师院 教授
出处
《写作》
2002年第9期3-5,共3页
文摘
叙述中的人称手法,本是个较简单的问题,现在却被许多人弄得很复杂,云里雾里,拐来绕去,越说越麻烦,使人难信其理,也难识其解。
关键词
人称问题
人称手法
文学创作
语言表达
第二人称
分类号
I045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编著教材岂能信口开河
4
作者
余承滨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4年第1期22-23,共2页
文摘
下笔为文,要讲求科学性,当然,不同的文体,对科学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撰写科研论文和编著学习教材,虽然都很强调科学性,但二者的要求就有差异。撰写科研论文十分强调新观点、新见解。但求新与求稳常常发生矛盾,造成新而不稳的现象。人们对此往往采取宽容态度,甚至认为不偏颇,不出新;不偏颇,难成文。也就是说撰写科研论文,难免有欠科学或不科学之处。公说公有理。
关键词
教材编著
科学性
高校
教材研究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余承滨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层次理论 多样化训练——读吴伯威等教授主编的《写作》
余承滨
《写作(中)》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究竟有无第二人称——兼及人称问题实质
余承滨
《写作》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编著教材岂能信口开河
余承滨
《阅读与写作》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