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硅衬底上用HFCVD法生长的纳米SiC薄膜及其室温光致发光 被引量:13
1
作者 余明斌 马剑平 +1 位作者 罗家骏 陈治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73-676,共4页
用热丝化学汽相淀积 (HFCVD)法在硅衬底上生长具有纳米晶粒结构的碳化硅薄膜 .用X射线光电子谱仪 (XPS)、X射线衍射 (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 (FTIR)、紫外光 Raman散射谱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对薄膜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组分分... 用热丝化学汽相淀积 (HFCVD)法在硅衬底上生长具有纳米晶粒结构的碳化硅薄膜 .用X射线光电子谱仪 (XPS)、X射线衍射 (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 (FTIR)、紫外光 Raman散射谱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对薄膜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组分分析 ,并在室温条件下观察到了薄膜的高强度可见光发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碳化硅 薄膜 光致发光 HFCVD
下载PDF
纳米硅薄膜的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明斌 李雪梅 +6 位作者 何宇亮 徐士杰 刘剑 罗晋生 魏希文 郑厚植 戌霭伦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对用PECVD方法控制生长条件制备的纳米硅薄膜材料的发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膜的纵向加直流偏压,暗场环境下可清楚地看到材料的电致发光现象.在同一套测量系统中分别测量了纳米硅材料的电致发光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并用La... 对用PECVD方法控制生长条件制备的纳米硅薄膜材料的发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膜的纵向加直流偏压,暗场环境下可清楚地看到材料的电致发光现象.在同一套测量系统中分别测量了纳米硅材料的电致发光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并用Lambda9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了样品的透射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薄膜 硅薄膜 电致发光 光致发光
下载PDF
用ECRCVD法制备的纳米碳化硅薄膜及其室温下的强光发射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明斌 杨安 +1 位作者 余宁梅 马剑平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用电子回旋共振化学气相沉积 (ECRCVD)方法制备了纳米碳化硅薄膜 .实验中发现 :在高氢稀释反应气体和高微波功率条件下 ,可以得到结构上具有纳米碳化硅晶粒镶嵌在碳化硅无序网络中的薄膜 .用高分辩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吸收谱、Ra... 用电子回旋共振化学气相沉积 (ECRCVD)方法制备了纳米碳化硅薄膜 .实验中发现 :在高氢稀释反应气体和高微波功率条件下 ,可以得到结构上具有纳米碳化硅晶粒镶嵌在碳化硅无序网络中的薄膜 .用高分辩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吸收谱、Ram an散射和 X射线光电子谱等分析手段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在室温条件下 ,薄膜能够发出强烈的短波长可见光 ,发光峰位于能量为 2 .6 4 e V处 .瞬态光谱研究表明样品的光致发光寿命为纳秒数量级 ,表现出直接跃迁复合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碳化硅 薄膜 光致发光 ECRCVD法 制备 强光发射
下载PDF
纳米硅薄膜微结构变化对薄膜光电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余明斌 王燕 +1 位作者 马爱华 刘满仓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用退火的方法改变了纳米桂(nc-Si:H)薄膜的微结构。用Raman散射和共振核反应方法分析了薄膜的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薄膜的氢含量是影响薄膜光学带隙的主要因素,而薄膜的晶态体积比和晶粒尺寸是影响薄膜电导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纳米硅薄膜 电导率 光学带隙
下载PDF
纳米硅薄膜中量子点的库仑阻塞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明斌 王燕 +1 位作者 刘满仓 马爱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用纳米硅薄膜制成了共振隧穿量子点二极管,在77K温度下对其I-V特性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具有共振隧穿特征的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纳米尺寸晶粒构成的量子点具有库仑阻塞效应。
关键词 纳米硅 量子点 库仓阻塞效应 薄膜
下载PDF
多孔硅的形成机制及吸收特性
6
作者 余明斌 王燕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24-27,共4页
用测量多孔硅反射谱的方法研究了多孔硅在吸收边附近的特性。由于多孔硅的微空洞和残余部分大约只有纳米量级,故采用波长为200~2600nm的红外到紫外范围的光照射,根据多层膜的反射公式,计算出多孔硅在吸收边附近的吸收系数... 用测量多孔硅反射谱的方法研究了多孔硅在吸收边附近的特性。由于多孔硅的微空洞和残余部分大约只有纳米量级,故采用波长为200~2600nm的红外到紫外范围的光照射,根据多层膜的反射公式,计算出多孔硅在吸收边附近的吸收系数。结果表明(αhω)2与(hω-Eg)呈线性关系,表明多孔硅在一定程度上已转变为直接带隙半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光吸收特性 形成机制 反射谱
下载PDF
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7
作者 余明斌 张林 《科技.人才.市场》 1999年第B06期34-34,37,共2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国基础性研究稳步发展,获得了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稳定高水平的科技队伍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高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国基础性研究稳步发展,获得了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稳定高水平的科技队伍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高等学校的年轻教师除了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外,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也是使自己业务水平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与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使我们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培养开拓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我们课题小组在近两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于 1998年度获得了两项基金项目的资助,为我们开展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们在申报过程中的做法及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校 基础研究 申报 西安理工大学
下载PDF
Si衬底上外延3C-SiC薄层的XPS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雷天民 陈治明 +3 位作者 余明斌 马剑平 胡宝宏 王建农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3-307,共5页
采用 HFCVD技术 ,通过两步 CVD生长法 ,以较低生长温度 ,在 Si( 1 1 1 )和 Si( 1 0 0 )衬底上同时外延生长 3C- Si C获得成功 .生长源气为 CH4 + Si H4 + H2 混合气体 ,热丝温度约为2 0 0 0℃ ,碳化和生长时基座温度分别为 950℃和 92 0... 采用 HFCVD技术 ,通过两步 CVD生长法 ,以较低生长温度 ,在 Si( 1 1 1 )和 Si( 1 0 0 )衬底上同时外延生长 3C- Si C获得成功 .生长源气为 CH4 + Si H4 + H2 混合气体 ,热丝温度约为2 0 0 0℃ ,碳化和生长时基座温度分别为 950℃和 92 0℃ ,用 X射线衍射 ( XRD)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XP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外延层的晶体结构、组分及化学键能随深度的变化 .XRD结果显示出 3C- Si C薄层的外延生长特征 ,XPS深度剖面图谱表明薄层中的组分主要为 Si和 C,且 Si/C原子比符合 Si C的理想化学计量比 ,其三维能谱曲线进一步证明了外延层中 Si2 p和与 Cls成键形成具有闪锌矿结构的 3C- 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S分析 外延 碳化硅 硅衬底 薄膜
下载PDF
纳米Si薄膜的结构及压阻效应 被引量:8
9
作者 何宇亮 林鸿溢 +4 位作者 武旭辉 余明斌 于晓梅 王珩 李冲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3-38,共6页
使用HREM及STM技术检测了纳米Si薄膜的微结构纳米Si薄膜由大量的细微Si晶粒以及大量的晶粒间界面区组成.这一特殊的结构造成纳米Si薄膜具有较大的压阻效应及较高氢含量.本文分析讨论了薄膜微结构对其压阻效应的作用。
关键词 压阻效应 微结构 简支梁法 硅薄膜 纳米硅薄膜
下载PDF
nc-Si∶H/c-Si量子点二极管中的共振隧穿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英才 刘明 +3 位作者 余明斌 李月霞 奚中和 何宇亮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83-590,共8页
采用常规PECVD工艺,在N型单晶硅(c-Si)衬底上沉积薄层纳米Si(nc-Si)膜,并进而制备了nc-Si∶H/c-Si量子点二极管.在10~100K温度范围内实验研究了该结构的σ-V和I-V特性.结果指出,当反... 采用常规PECVD工艺,在N型单晶硅(c-Si)衬底上沉积薄层纳米Si(nc-Si)膜,并进而制备了nc-Si∶H/c-Si量子点二极管.在10~100K温度范围内实验研究了该结构的σ-V和I-V特性.结果指出,当反向偏压为-7~-9V时,无论在σ-V还是在I-V特性曲线上都观测到了近乎等间距的量子化台阶,此起因于在nc-Si∶H膜中具有无序排布且粒径大小不一的Si微晶粒中,由于微晶粒中能级的量子化而导致的共振隧穿现象.如果进一步改进膜层生长工艺,以制备出具有趋于有序排布、尺寸均匀和粒径更小的Si微晶粒的nc-Si∶H膜,有可能实现更高温度范围内的共振隧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量子点 量子点二极管 共振隧穿特性
下载PDF
纳米硅二极管的电输运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明 余明斌 +1 位作者 何宇亮 江兴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72-74,共3页
用PECVD法在Si衬底上沉积了纳米硅(nc-Si:H)薄膜,其室温暗电导可达10-3~10-1Ω-1cm-1,高于本征单晶硅的电导,将其制成遂道二极管,其I-V曲线在77K呈现出量子台阶,对这一新颖物理现象进行了定... 用PECVD法在Si衬底上沉积了纳米硅(nc-Si:H)薄膜,其室温暗电导可达10-3~10-1Ω-1cm-1,高于本征单晶硅的电导,将其制成遂道二极管,其I-V曲线在77K呈现出量子台阶,对这一新颖物理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共振隧穿 量子台阶 纳米 硅二极管
下载PDF
对纳米硅薄膜高电导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宇亮 韦亚一 +3 位作者 余明斌 郑国珍 刘明 张蔷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3-201,共9页
使用超高真空PECVD薄膜沉积系统制备的纳米桂薄膜(nc-Si:H)具有高电导特性。为了探讨其导电机制,先使用K.Yoshida早期提出的两相无序结构有效电导模型分别对晶粒电导和界面电导进行了理论计算。指出,nc-Si:H股中高电导主要来... 使用超高真空PECVD薄膜沉积系统制备的纳米桂薄膜(nc-Si:H)具有高电导特性。为了探讨其导电机制,先使用K.Yoshida早期提出的两相无序结构有效电导模型分别对晶粒电导和界面电导进行了理论计算。指出,nc-Si:H股中高电导主要来自于细微晶粒的传导,界面可视之为非导体。另一方面,实验证实nc-Si:H股的电导率随平均品粒尺寸减少而增大,具有明显的小尺寸效应。文中首次提出,nc-Si:H膜的微晶粒具有异质结量子点(HQD)特性,并按此模型对nc-Si:H膜的电导率实验曲线进行了讨论。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又得出,硅薄膜结构在其晶态体积百分比Xc=0.30和0.70处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相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导电机制 半导体薄膜技术
下载PDF
SiGeC/Si功率二极管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勇 刘静 +1 位作者 马丽 余明斌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8-1072,共5页
将SiGeC技术应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p+(SiGeC)n-n+异质结功率二极管结构.在分析SiGeC合金材料物理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结构的关键物理参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EDICI模拟,对比分析了C的引入对器件各种电特... 将SiGeC技术应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p+(SiGeC)n-n+异质结功率二极管结构.在分析SiGeC合金材料物理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结构的关键物理参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EDICI模拟,对比分析了C的引入对器件各种电特性的影响.此外,还模拟比较了不同p+区厚度对器件反向漏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Ge/Si功率二极管中加入少量的C,在基本不影响器件正向I V特性和反向恢复特性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器件的反向漏电流,并且C的加入还减小了器件特性对材料临界厚度的依赖性,提高了器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eC/Si异质结 功率二极管 反向恢复 漏电流
下载PDF
多孔硅吸附荧光素钠分子产生荧光增强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永放 余明斌 +1 位作者 王燕 魏昂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多孔硅表面吸附荧光素钠分子后,由于其表面的独特性质,使得荧光素钠的荧光得到很大的增强,在这种吸附过程中彼此间存在能量转移过程.文中对荧光素钠增强机理及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多孔硅 荧光素钠 荧光增强效应 光致荧光
下载PDF
多孔硅表面光学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永放 魏昂 +1 位作者 余明斌 王燕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39,共4页
由于多孔硅具有大表面积,所以常呈现出非常灵敏的表面特性.作者以多孔硅为载体,吸附各种染料分子,如2,2′菁染料分子及其聚集体,首次观察到吸附分子的荧光增强效应和能量转移过程,文中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多孔硅 荧光增强效应 光学敏感性 表面光学特性
下载PDF
纳米硅薄膜中的量子点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宇亮 余明斌 +5 位作者 吕燕伍 戎霭伦 刘剑 徐士杰 罗克俭 奚中和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6年第6期700-704,共5页
从电性和结构上论证了纳米硅薄膜中的细微晶粒(3~6 nm)具有量子点(Q.D)特征。在其电导曲线中呈现出随晶粒尺寸减而增大的小尺寸效应。使用薄层(~20nm厚)纳米硅膜制成了隧道二极管,已在液氮温区(≈77K)在其Ⅰ-Ⅴ及(?)-Ⅴ曲线上呈现出Co... 从电性和结构上论证了纳米硅薄膜中的细微晶粒(3~6 nm)具有量子点(Q.D)特征。在其电导曲线中呈现出随晶粒尺寸减而增大的小尺寸效应。使用薄层(~20nm厚)纳米硅膜制成了隧道二极管,已在液氮温区(≈77K)在其Ⅰ-Ⅴ及(?)-Ⅴ曲线上呈现出Coulomb台阶。对实验结果做了初步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量子点 量子隧穿作用 薄膜 半导体
下载PDF
纳米硅薄膜二极管中的共振隧穿现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宇亮 奚中和 +3 位作者 余明斌 李月霞 彭英才 刘明 《半导体杂志》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纳米硅薄膜中微晶粒的量子点(Q.D)特征制成隧道二极管结构,在液氮温区(<100K)在其σV、IV及CV特性曲线上呈现出共振隧穿峰、库仑台阶和量子振荡现象。说明,对无序分布着的量子点阵列,只要其粒子尺寸足够... 利用纳米硅薄膜中微晶粒的量子点(Q.D)特征制成隧道二极管结构,在液氮温区(<100K)在其σV、IV及CV特性曲线上呈现出共振隧穿峰、库仑台阶和量子振荡现象。说明,对无序分布着的量子点阵列,只要其粒子尺寸足够小,同样会发生量子功能作用。估计了在室温范围呈现出这种量子功能作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量子功能 共振隧道 薄膜二极管
下载PDF
纳米硅薄膜的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宇亮 余明斌 +8 位作者 万明芳 李雪梅 徐士杰 刘湘娜 于晓梅 郑厚植 罗晋生 魏希文 戎霭伦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5年第3期359-361,共3页
自从多孔硅的光致发光被报道以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关于其发光机理,文献[2~4]分别作了解释,目前还存在一定分歧,但人们已经普遍认为量子限制效应在起重要作用,同时表面态也有一定作用。另一方面,虽然... 自从多孔硅的光致发光被报道以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关于其发光机理,文献[2~4]分别作了解释,目前还存在一定分歧,但人们已经普遍认为量子限制效应在起重要作用,同时表面态也有一定作用。另一方面,虽然多孔硅有很强的发光,但其发光稳定性却一直不能得到很好解决,而且多孔硅的制备为湿法工艺,与传统的硅平面工艺相差甚远,这给多孔硅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带来很大困难.Veprek等报道了对非晶硅进行高温下氧气氛中后退火处理,使非晶硅薄膜中形成小颗粒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电致发光 光致发光 薄膜
下载PDF
掺Er硅的发光机理的探讨及其应用前景的展望
19
作者 罗家俊 余明斌 王燕 《半导体杂志》 1998年第3期44-47,51,共5页
本文探讨了硅掺入稀土元素Er后能发出波长为1540nm的光的机理,对影响其发光特性的温度猝灭现象作了初步分析,最后指出了将其实用化还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半导体 窗口波长 硅基材料 发光机理 掺杂
下载PDF
Si/SiGe HBT高频特性的模拟与分析
20
作者 林健 余明斌 +1 位作者 曾峥 罗晋生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0-45,共6页
给出了适用于分析复杂结构HBT的电荷传输延迟时间及截止频率的电荷分配模型(CP)。模拟了Si/SiGeHBT的高频特性。模拟结果显示Si/SiGeHBT的频率特性较SiBJT大为改善,而基区及集电结SCR区的电荷输运... 给出了适用于分析复杂结构HBT的电荷传输延迟时间及截止频率的电荷分配模型(CP)。模拟了Si/SiGeHBT的高频特性。模拟结果显示Si/SiGeHBT的频率特性较SiBJT大为改善,而基区及集电结SCR区的电荷输运时间将成为提高Si/SiGeHBT截止频率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实验报道的对比证实了本模型可作为优化器件设计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硅合金 异质结 双极晶体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