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9)Tc^(m)-rituximab改良模式引导技术在原发性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苏耀东 张禹 +5 位作者 陈文新 石远颖 张辉 朱琳 林志毅 余明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99)Tc^(m)-rituximab在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M-SLNB)中的应用,以及采用超声引导下大体积腺体内注射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内乳前哨淋巴结(IM-SLN)检出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行手... 目的探讨^(99)Tc^(m)-rituximab在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M-SLNB)中的应用,以及采用超声引导下大体积腺体内注射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内乳前哨淋巴结(IM-SLN)检出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19例,根据注射部位分为3组:2针组45例,4针组19例,瘤周组55例。比较各组不同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IM-SLN检出率及腋窝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及原发肿瘤位置对IM-SLN检出率的影响。结果2针组IMSLN(64.44%,29/45)和4针组IM-SLN的检出率(52.63%,10/19)均显著高于瘤周组IM-SLN(9.09%,5/55;χ^(2)=13.981、33.794,均P=0.000)。瘤周组与2针组及4针组检出的腋窝前哨淋巴结平均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枚比2.46枚比2.53枚;χ^(2)=0.284,P=0.867)。原发肿瘤位置不同,IM-SL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4,P=0.486)。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大体积腺体内注射技术后,^(99)Tc^(m)-rituximab引导的IM-SLNB检出率显著提高,为内乳区淋巴结活检创造了微创治疗的重要条件,并为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前哨淋巴结 乳腺肿瘤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50例绝经后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骨密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坦 高飞 +2 位作者 吴燕芳 陈志涵 余明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1,58,共5页
目的观察绝经后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矿物质密度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5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RA病程、绝经年龄、ESR、CRP、RF、抗CCP抗体、DSA28评分及雌二醇水平,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50... 目的观察绝经后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矿物质密度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5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RA病程、绝经年龄、ESR、CRP、RF、抗CCP抗体、DSA28评分及雌二醇水平,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50例患者腰椎L_(1-4)和左髋关节部位的骨密度,分析其骨密度(BMD)的情况。结果 1.50例绝经后女性RA的DSA28评分大于5.1,属高疾病活动期,骨质疏松组发生率52%;远高于骨量减少组(30%)及骨密度正常组(18%)。2.骨质疏松组的绝经年龄比非骨质疏松组明显提前(P=0.005),抗CCP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37),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年龄、病程、RF、DSA28评分及雌激素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CCP抗体(OR值1.025,P=0.041)是绝经后高疾病活动女性RA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4.骨质疏松组,腰椎总骨密度较髋关节显著降低(P<0.001);腰椎组内比较以腰1椎体BMD最低,而后依次为腰2,腰3、腰4(P=0.0003),左髋关节组内比较以大转子BMD最低,而后依次为股骨颈、小转子(P<0.0001)。结论绝经后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RA患者存在明显的骨质疏松,以腰椎骨密度(特别L_1)下降最明显;抗CCP抗体可能是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类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 高疾病活动期 骨密度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伴肌少症患者骨密度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余明钿 张慧珍 +3 位作者 洪富源 杨声平 张艳敏 陈文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伴肌少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健康对照组57例。CKD患者123例,男性61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9.8±12.6岁。以核素肾动态显像获得的肾小球滤过率,将CKD组患者分为CKD1组(CKD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伴肌少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健康对照组57例。CKD患者123例,男性61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9.8±12.6岁。以核素肾动态显像获得的肾小球滤过率,将CKD组患者分为CKD1组(CKD1~2期)和CKD2组(CKD3~5期)。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检测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及体质成份,评估肌肉质量、肌肉强度。结果①CKD2组患者腰椎、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KD患者肌少症组腰椎、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均较非肌少症组骨密度T值显著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41.7%、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7,P=0.012)。结论骨密度随CKD病情进展而下降;CKD合并肌少症患者更易罹患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慢性肾脏病 肌少症 T值
下载PDF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动态监测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葛华 陈文新 +2 位作者 林志毅 周庆伟 余明钿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261-264,280,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的情况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131I治疗后TgAb转阴时间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16例DTC术后行131I治疗的血...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的情况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131I治疗后TgAb转阴时间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16例DTC术后行131I治疗的血清Tg阴性、TgAb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学、影像学、必要时的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等判断有无复发或转移,将116例患者分为复发或转移组(M1组,n=44)和无复发或转移组(M0组,n=72)。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TgAb水平差别;采用生存分析法分析131I治疗后2组患者的TgAb转阴时间;动态随访患者TgAb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应的疗效和病程。结果 2组患者的TgAb水平(t=0.221,P=0.825)、TgAb中位转阴时间(P=0.567)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过程中,TgAb由高水平逐渐下降或转为阴性的患者中,治愈或好转者占96.8%(61/63);而TgAb逐渐增高或维持高水平状态的患者中,31%(9/29)为治疗无效或加重状态。结论 Tg阴性情况下,单纯TgAb水平及TgAb的转阴时间均无法预测DTC的复发或转移,但TgAb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分析疾病的预后情况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球蛋白/免疫学 自身抗体 碘放射性同位素 预后
下载PDF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余明钿 张慧珍 +2 位作者 陈文新 张艳敏 林志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目的比对分析核医学联合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09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体检者109例为对照组,均进行核医学以及超声检查,并对其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双叶厚度及宽度明... 目的比对分析核医学联合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09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体检者109例为对照组,均进行核医学以及超声检查,并对其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双叶厚度及宽度明显厚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医学检查阳性率为91.74%,超声检查阳性率为95.41%(104/109)。结论超声检查与核医学检查在临床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均具有较高准确率,联合该两种方式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超声检查 核医学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定量分析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文新 林美福 +5 位作者 浦晓东 周硕 陈彩龙 林志毅 余明钿 陈国宝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3,9,F0003,共5页
目的应用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左室重构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左室重构与心肌活力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心肌梗死患者45例(前壁组16例,下后壁组18例,复合组11例)和正常对照组21例前壁、下后壁的局部膨出指标EG/EF、GF/EF值,以及左心室梗死... 目的应用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左室重构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左室重构与心肌活力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心肌梗死患者45例(前壁组16例,下后壁组18例,复合组11例)和正常对照组21例前壁、下后壁的局部膨出指标EG/EF、GF/EF值,以及左心室梗死后球形化指标EF/AB值,并对照血流灌注与代谢图像,分析心肌活力与左心室功能、球化的关系。结果前壁组、下后壁组、复合壁组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F/AB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变(P值均<0.05);前壁组、复合组与对照组EG/EF值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活组、部分存活组的LVEF高于无存活组(P<0.05);而EF/AB值依次增高,3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定量分析指标可用于评估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心肌梗死后病灶有存活心肌的患者心脏整体功能及左室重构显著优于无存活心肌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锝-甲氧异丁基乙腈 脱氧葡萄糖 氮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行99mTc-MIBI SPECT/CT显像诊断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林志毅 陈文新 +2 位作者 陈恒 余明钿 葛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9期168-169,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行99mTc-MIBI SPECT/CT显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99mTc-MIBI SPECT平面显像和99mTc-MIB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总结2种诊断方...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行99mTc-MIBI SPECT/CT显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99mTc-MIBI SPECT平面显像和99mTc-MIB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总结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共92个,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与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81. 4%和94. 2%,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χ2=6. 563,P <0. 05);且对甲状旁腺增生病灶的检出率更高(20. 0%vs.70. 0%,χ2=5. 051,P <0. 05)。结论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能较精准显示病灶解剖位置信息,为后期的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图像融合 99MTC-MIBI 诊断效果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余明钿 张友华 +2 位作者 陈文新 高通 谢丽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VitB_(12)与脑梗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循环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FA及VitB_(12)水平,并与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VitB_(12)与脑梗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循环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FA及VitB_(12)水平,并与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16.35±5.52)μmol/L,升高比例(22%),明显高于对照组[(8.62±3.45)μmol/L,6.7%,P<0.01];血清FA和VitB_(12)降低的脑梗死组患者升高比例(19%和2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0%,11.7%,P<0.01),而血清FA水平(13.62±5.98)nmol/L和VitB_(12)水平(527.35±288.65)p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8.45±6.70)nmol/L,(565.24±282.72)pmol/L,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FA和VitB_(12)水平与Hcy水平均呈负相关(r_1=-0.365,r_2=-0.625,P<0.05)。结论 Hcy血症为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与FA和VitB_(12)水平下降有关,Hcy、FA、VitB_(12)的检测在脑梗死患者的预防与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维生素B12 叶酸 脑梗死
下载PDF
心肌灌注显像在P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陈文新 林美福 +4 位作者 浦晓东 周庆伟 林志毅 张艳敏 余明钿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3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MPI)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行PCI患者,分别于术前2个月及术后4~6个月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术后6个月内均再次行冠脉造影(CAG)检查。应用配对t检...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MPI)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行PCI患者,分别于术前2个月及术后4~6个月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术后6个月内均再次行冠脉造影(CAG)检查。应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两次MPl与CAG结果,分析两者符合程度。结果PCI术后MPl显示29例患者心肌灌注可逆性缺损或固定性缺损节段数减少。与CAG对比分析,PCI术前后两次MPI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4%/73.2%,84.3%/82.1%。结论对于心肌血运状况的评价,心肌灌注显像无论在PCI术前还是术后均为必要而有效的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显像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骨质疏松与肌少症性肥胖关系
10
作者 余明钿 张禹 +3 位作者 洪富源 杨声平 何英 陈文新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65-170,186,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骨质疏松与肌少症性肥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CKD患者,共123例为实验组;并将实验组患者以是否合并肌少症和/或肥胖,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骨质疏松与肌少症性肥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CKD患者,共123例为实验组;并将实验组患者以是否合并肌少症和/或肥胖,分为正常组、仅肌少症组、仅肥胖组、肌少症性肥胖组,共4个亚组。选择同期57例来自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腰椎、髋关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及体质成分,计算出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RASMI);采用握力器评估肌肉强度、六米步速评估肌肉功能。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亚组间各部位的BMD T值以及实验组各亚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CKD伴肌少症性肥胖患者各部位BMD T值均低于CKD正常组和对照组患者(腰椎:t_(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1.473,P_(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0.001;t_(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1.235,P_(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0.014。髋部:t_(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1.439,P_(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0.050;t_(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1.307,P_(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0.050。股骨颈:t_(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1.429,P_(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0.002;t_(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1.313,P_(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0.027);CKD伴肌少症性肥胖者罹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明显高于CKD正常组患者(χ^(2)=19.940,P_(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0.05),但仅稍高于CKD伴仅肥胖或仅肌少症患者。结论CKD伴肌少症性肥胖者罹患骨质疏松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性肥胖 慢性肾脏病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载PDF
动态向量血流成像技术评价肌少症患者颈动脉改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慧珍 林宁 +3 位作者 杨林欣 陈云玲 唐力 余明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观察动态向量血流成像(V Flow)技术评价肌少症患者颈动脉管腔内流场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纳入120名≥65岁老年人,分为肌少症组(n=58)及对照组(n=62)。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数颈动脉斑块数目,... 目的观察动态向量血流成像(V Flow)技术评价肌少症患者颈动脉管腔内流场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纳入120名≥65岁老年人,分为肌少症组(n=58)及对照组(n=62)。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数颈动脉斑块数目,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以V Flow技术获取颈动脉ROI,测量双侧颈动脉血流速度及管壁剪切应力(WSS)。比较组间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超声参数差异,以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肌少症组体质量指数(BMI)及骨骼肌质量指数(RAS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肌少症组双侧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P<0.05),WSS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数目、颈动脉狭窄程度≥50%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颈动脉WSS与年龄、收缩压及IMT均呈负相关(r=-0.469、-0.593、-0.762,P均<0.05),与ROI流速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V Flow技术可为评估肌少症患者颈动脉改变提供依据,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颈动脉 向量血流成像
下载PDF
SPECT/CT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艳敏 陈文新 余明钿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9期122-123,127,共3页
目的检测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CT)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确保图像质量,为临床使用提供保障。方法根据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标准,对GE Discovery 670 SPECT/CT(16层螺旋CT)的SPECT、CT的同机... 目的检测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CT)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确保图像质量,为临床使用提供保障。方法根据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标准,对GE Discovery 670 SPECT/CT(16层螺旋CT)的SPECT、CT的同机融合图像均匀度、旋转中心等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检测,并对2012-2015年的质控数据进行追溯性分析。结果各项质控结果数据误差均在检测标准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对医疗仪器定期质控、保养,以及对各种质控指标进行分析与校正是保证仪器性能、改善影像质量的重要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质量控制 图像均匀性 旋转中心
下载PDF
肌少症患者颈动脉力学超声特征的分析
13
作者 张慧珍 林宁 +3 位作者 陈云玲 杨林欣 唐力 余明钿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对肌少症患者颈动脉力学超声特征作评估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120例患者(年龄≥65岁),女72例,男48例。肌少症的诊断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的诊断标准。采用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目的对肌少症患者颈动脉力学超声特征作评估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120例患者(年龄≥65岁),女72例,男48例。肌少症的诊断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的诊断标准。采用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态向量血流成像技术获取颈动脉感兴趣区域(ROI)和颈动脉血流速度及动脉管壁剪切力(WSS),计数颈动脉斑块数目等;对肌少症与非肌少症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颈动脉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绘制各参数的ROC曲线图,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肌少症患者58例,非肌少症患者62例;肌少症组:颈动脉IMT高于非肌少症组(P<0.05);颈动脉WSS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颈动脉斑块数目明显多于非肌少症组(P均<0.05)。根据ROC曲线,IMT、WSS值、颈动脉斑块数目的AUC值分别为0.678、0.557、及0.749 (P均<0.05)。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IMT及WSS为肌少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02及21.417,P均<0.001)。结论对肌少症患者颈动脉力学特征的评估,可为其诊断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颈动脉 内-中膜厚度 管壁剪切力
下载PDF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脑脊液间隙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志毅 陈文新 +2 位作者 余明钿 葛华 张艳敏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20-326,共7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放射性核素脑脊液间隙显像(RNC)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9例SIH患者,均经腰椎穿刺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99Tc^m-DTPA,行多时相脑脊液间隙显...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放射性核素脑脊液间隙显像(RNC)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9例SIH患者,均经腰椎穿刺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99Tc^m-DTPA,行多时相脑脊液间隙显像,对99Tc^m-DTPA异常分布处加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及MRI扫描。综合分析RNC的影像学特点。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RNC可通过显示脊髓或鼻部脑脊液漏点等直接征象诊断SIH;也可通过观察脑脊液循环过程异常,如:显像剂上升缓慢,难以抵达脑池、大脑凸面、上矢状窦等及膀胱、肾脏早期显像等间接征象诊断SIH. RNC检出脑脊液漏17例。直接脑脊液漏患者12例,其中颈、胸段9例,脑脊液鼻漏2例,大流量脑脊液漏(腰段)患者1例。RNC正常者2例。MRI[阳性率为58.8%(10/17)]与RNC[阳性率为88.2%(15/17)]对SIH低颅压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1,P>0.05);12例RNC检出漏口的相应部位MRI仅检出1例。结论RNC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征象协助SIH的病因诊断,在脑脊液漏口检出上明显优于MRI,并可反映脑脊液漏的流量,便于个体化治疗,在SIH的诊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漏 放射性核素脑脊液间隙显像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