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RNA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春开 于双妮 +1 位作者 卢朝辉 陈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5-581,共7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长度19~24个核苷酸,作为转录后调节分子发挥作用。多种肿瘤中都存在miRNA表达谱的改变,差异表达的miRNA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胰腺导管腺癌...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长度19~24个核苷酸,作为转录后调节分子发挥作用。多种肿瘤中都存在miRNA表达谱的改变,差异表达的miRNA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胰腺导管腺癌miRNA表达谱的研究及其靶基因的探索有助于了解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病机制,同时miRNA表达谱是胰腺导管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本文总结了近年已知miRNA在胰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iRNA在胰腺导管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微小RNA 靶基因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原发性前列腺黏液腺癌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余春开 宋志刚 +2 位作者 昌红 高颖 沈兵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原发性前列腺黏液腺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排尿困难或膀胱刺激症状,2例血PS...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原发性前列腺黏液腺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排尿困难或膀胱刺激症状,2例血PSA升高,1例正常。大体前列腺切面呈海绵状,2例见胶冻样结节,1例未见明确结节。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蓝染的黏液湖及少量异型上皮细胞团组成,上皮细胞巢呈筛状、腺管状或实性团状漂浮于黏液湖中;3例均合并少量经典型前列腺腺泡癌成分。免疫组化:瘤细胞PSA、CK7和CK19均弥漫强(+),CK20灶性(+),CA125、CEA和CDX-2(-)。AB/PAS染色显示黏液主要位于细胞外,极少数细胞可见细胞内黏液。术后给予化疗或放疗,随访时间分别为6、46个月及10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性前列腺黏液腺癌是前列腺癌中少见的组织学亚型,确诊时需要与转移性黏液腺癌鉴别,免疫组化可以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黏液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膀胱副神经节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余春开 宋志刚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PU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12例膀胱副神经节瘤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例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发病年龄50.6岁(34~80岁)。肿瘤最大径0.8...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PU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12例膀胱副神经节瘤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例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发病年龄50.6岁(34~80岁)。肿瘤最大径0.8~4.8 cm。镜下肿瘤组织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内含丰富的血窦形成的血管网。肿瘤组织在膀胱黏膜下层或肌壁间可表现为穿插性生长,也可膨胀性生长而形成边界清楚的结节。1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多灶凝固性坏死,局灶可见脉管内瘤栓,Ki-67指数为60%,此例随访88个月,无复发和转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 A、Syn和CD56弥漫强(+),上皮性标记物(-),支持细胞S-100(+)。10例得到随访资料,随访时间4~88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组织学形态或免疫组化表达与其他肿瘤有重叠,容易误诊为尿路上皮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或恶性黑色素瘤,但结合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膀胱副神经节瘤良、恶性判断主要依据为有、无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副神经节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春开 杜雪梅 +2 位作者 张颖 张建英 昌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MAE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男性,5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纳差,偶有反酸嗳气、... 目的探讨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MAE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男性,5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纳差,偶有反酸嗳气、腹胀。CT及MRI检查提示胰尾部、脾门区及脾实质内占位性病变,边界不清。行胰腺体尾部、脾及部分胃切除术。肿瘤组织由腺泡细胞癌及神经内分泌肿瘤两种组织学形态组成,两种成分穿插混合生长。神经内分泌肿瘤CD56、Cg A和Syn(+);腺泡细胞癌亦CD56和Syn(+);但仅散在个别细胞Cg A(+)。腺泡状区域bcl-10和CAM5.2弥漫性强(+),而梁索状区域弱(+)。Ki-67增殖指数均为3%。术后给予化疗,8个月后出现肝转移,目前随访15个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结论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非常罕见,易与胰腺腺泡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及胰母细胞瘤等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 腺泡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合并浆液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5
作者 余春开 宋志刚 +2 位作者 周全 昌红 张建英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99-102,107,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SCC)合并浆液性乳头状癌(P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合并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60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SCC)合并浆液性乳头状癌(P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合并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60岁。因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入院。B超及MRI示子宫腔内实性占位性病变。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镜下肿瘤组织由SCC及PSC 2种组织学形态组成,2种成分穿插混合生长。SCC中,CD56和TTF-1(+),NSE、Cg A和Syn(-);CK、EMA、p16和p53两种成分均弥漫强(+)。患者术后给予放、化疗,随访6个月状况良好,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SCC合并PSC非常罕见,易与子宫内膜腺癌伴去分化、子宫癌肉瘤、腺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淋巴瘤等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小细胞癌 浆液性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直肠腺癌伴肛周Paget病1例
6
作者 余春开 甘梅富 蔡菊芳 《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PAGET病 肛门 直肠肿瘤 腺癌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皮肤Rosai-Dorfman病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甘梅富 朱希聪 +1 位作者 余春开 卢洪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4例CRDD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En VisionTM)等观察。结果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50.8岁,皮损位于头面部、四肢或躯干,呈结节状、丘疹状或...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4例CRDD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En VisionTM)等观察。结果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50.8岁,皮损位于头面部、四肢或躯干,呈结节状、丘疹状或斑块状,其中1例为多处皮损,无合并淋巴结等其他系统病变,2例术后发生复发。光镜下病灶内见深浅不一结节状区域,浅染区见体积较大的组织细胞,呈多边形或椭圆形,其直径为淋巴细胞的10~30倍,胞质丰富,淡嗜酸性,核膜光滑,有小的嗜碱性核仁,部分组织细胞胞质内见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等,3例见中性粒细胞微脓肿形成,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结论CRDD是极少见的一种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其光镜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与慢性炎症性病变、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网状组织细胞瘤等鉴别。CRDD术后有复发可能,但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皮肤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下载PDF
58例阴道壁囊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琳 朱兰 +3 位作者 郎景和 余春开 冯瑞娥 孙青云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索良性阴道壁囊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总结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2000年以来住院诊治的阴道壁囊肿病例,对患病年龄、症状、部位、大小、手术方式以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完整病历58份,患者年龄19~71岁,平均(40±... 目的探索良性阴道壁囊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总结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2000年以来住院诊治的阴道壁囊肿病例,对患病年龄、症状、部位、大小、手术方式以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完整病历58份,患者年龄19~71岁,平均(40±10)岁,高峰发病年龄位于30~40岁(25例,43.1%)。49(84.5%)例无临床症状,其中16例是在诊断其他妇科疾病时发现阴道壁囊肿。9(15.5%)例阴道壁囊肿引起临床症状,分别为阴道胀痛/不适(5例)、性交后出血/不适(3例)以及下腹痛(1例)。23例(39.7%)囊肿位于阴道前壁。57例(98.3%)进行了阴道壁囊肿切除术,1例术中发生膀胱损伤。阴道壁囊肿的病理主要为Mullerian囊肿19例(32.8%)、Gartner囊肿18例(31.0%)和表皮包涵囊肿10例(17.2%)。尿道憩室误诊为阴道前壁囊肿1例(1.7%)。结论阴道壁囊肿大多数为良性无症状,多在妇科体检中发现。以Mullerian囊肿、Gartner囊肿和表皮包涵囊肿最为常见,进行阴道壁囊肿切除治疗。阴道前壁囊肿应警惕尿道憩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壁囊肿 临床病理 Mullerian囊肿 Gartner囊肿 尿道憩室
下载PDF
腮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甘梅富 余春开 +2 位作者 蔡菊芳 卢洪胜 余心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腮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HE切片、免疫组化等观察,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镜检肿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多边形,胞质淡染,边界不清,核染色质颗粒状并见明显小核仁,... 目的探讨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腮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HE切片、免疫组化等观察,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镜检肿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多边形,胞质淡染,边界不清,核染色质颗粒状并见明显小核仁,可见散在核分裂象,呈片状、束状、编织状、旋涡状排列。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及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结构。肿瘤细胞特异性地表达CD21、CD23、CD35、S-100蛋白、CD68、vim entin、EMA。结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是极少见的低中度恶性肿瘤,可出现多种组织结构,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需要免疫组化帮助。应与异位脑膜瘤、异位胸腺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淋巴上皮样癌及指突性树突状细胞肿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0
作者 甘梅富 余春开 +1 位作者 张建伟 干志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2-744,共3页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肉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精囊腺黏液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志刚 余春开 +1 位作者 田侠 王殿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精囊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双侧精囊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1岁。临床表现为血精伴排尿不畅,无肉眼血尿。血PSA不高,...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精囊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双侧精囊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1岁。临床表现为血精伴排尿不畅,无肉眼血尿。血PSA不高,CEA、CA19-9和CA724升高。MRI示双侧精囊腺区囊实性病变。大体见双侧精囊腺增大,切面囊实性,实性区灰黄色,囊内有淡黄色胶冻样物。镜下见大量黏液湖,囊内壁衬覆黏液细胞,细胞有重度不典型性。免疫组化示癌细胞CK7和CA125(+),CK20小灶(+),PSA和CEA均(-)。术后细生化指标下降至正常范围。随访6个月,无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原发性精囊腺黏液腺癌非常罕见,确诊时需与毗邻脏器来源的黏液腺癌鉴别,全面检查配合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囊腺 黏液腺癌 CA125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恶变为胃肠型腺癌并双肺转移1例报道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风彩 周全 +3 位作者 余春开 高颖 张建英 昌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期58-60,共3页
成熟性囊性畸胎瘤(MCT)是女性常见的卵巢良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囊性多见,恶变率0.46%~4%,恶变多发生于45~60岁,其内含有的外、中、内胚层组织均可能继发恶变,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癌(6.8%),因其发病率低,... 成熟性囊性畸胎瘤(MCT)是女性常见的卵巢良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囊性多见,恶变率0.46%~4%,恶变多发生于45~60岁,其内含有的外、中、内胚层组织均可能继发恶变,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癌(6.8%),因其发病率低,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了解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恶变 卵巢肿瘤 印戒细胞癌
下载PDF
右侧丘脑恶性颅咽管瘤临床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志刚 郭超 +2 位作者 于国 戚兰 余春开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报道1例原发于右侧丘脑的颅咽管瘤7年后肿瘤局部转化为鳞状细胞癌的病例,并探讨颅咽管瘤的恶变的相关病理。方法:对病例7年前及此次临床资料参阅MRI表现进行对比,对2次手术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并对第二次手术组织进行p53、Ki-67... 目的:报道1例原发于右侧丘脑的颅咽管瘤7年后肿瘤局部转化为鳞状细胞癌的病例,并探讨颅咽管瘤的恶变的相关病理。方法:对病例7年前及此次临床资料参阅MRI表现进行对比,对2次手术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并对第二次手术组织进行p53、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两次肿瘤部位相同,7年前(2000年)组织镜下可见大量良性的鳞状上皮及角化物,未见明确造釉上皮成分,细胞无异型性,此次组织镜下见较多造釉上皮成分及鳞状上皮成分,部分鳞状上皮分化良好,局部可见少量角化珠,细胞密集区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并可以看到与正常鳞状上皮之间的移行,为明确的鳞状细胞癌。结论:恶性颅咽管瘤极为罕见,此类病例被认为是放疗引起颅咽管瘤的恶变,但有待于大样本的病例去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肿瘤 鳞状细胞 丘脑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支气管源性囊肿伴胆固醇肺炎及曲菌感染1例报告
14
作者 张建伟 余春开 郑海红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76-376,共1页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性/病因学 曲酶病/病因学 支气管源性囊肿/并发症 胆固醇/代谢 肺炎/病理学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转移至肠道的临床病理特征
15
作者 王玲玲 昌红 +2 位作者 陈奕至 余春开 沈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8-40,44,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卵巢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转移至肠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观察转移灶的病理表现,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这种罕见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卵巢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转移至肠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观察转移灶的病理表现,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这种罕见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40岁和48岁,前者于14年前行左卵巢肿瘤切除术,术后多次复发和转移,最后一次转移至肠道;后者于8年前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7年转移至肠道,形态学均呈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的表现,免疫组化显示TTF1和TG(+)。结论发生于卵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罕见,容易复发和远处转移,需要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以淋巴水肿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郝昆 孙宇光 +5 位作者 李滨 信建峰 张丽 余春开 王仁贵 沈文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7-1073,共7页
目的探讨首发症状为淋巴水肿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收治的12例以淋巴水肿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 目的探讨首发症状为淋巴水肿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收治的12例以淋巴水肿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收治的20例妇科肿瘤术后的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淋巴水肿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2例由淋巴瘤引起或加重的淋巴水肿,其中上肢水肿1例、下肢水肿10例、全身性水肿1例。这些患者常伴有虚弱、消瘦、疼痛、肿块、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异常患者比例为6/8,贫血患病率为6/12,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的阳性率分别为8/8、8/8和3/3,行病理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2组患者的病程、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既往史、肿瘤标志物、贫血、影像学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瘤相关的恶性淋巴水肿少见,发病隐匿。为了避免延误淋巴瘤诊断和治疗,应在随访期间积极寻找淋巴水肿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恶性淋巴水肿 淋巴瘤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双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合并左胫前黏液性水肿一例
17
作者 郝昆 孙宇光 +5 位作者 李滨 信建峰 张丽 余春开 王仁贵 沈文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855-858,共4页
本文报道一例罕见双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合并左胫前黏液性水肿患者,通过完善淋巴系统全面检查诊断为双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对该患者左小腿肿物行部分切除活检术,初步诊断为纤维黏液性肿瘤(中间型),倾向浅表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伴黏... 本文报道一例罕见双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合并左胫前黏液性水肿患者,通过完善淋巴系统全面检查诊断为双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对该患者左小腿肿物行部分切除活检术,初步诊断为纤维黏液性肿瘤(中间型),倾向浅表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伴黏液变性,因肿物病变罕见,诊断过程中产生分歧,病理结果经国内多家医院会诊,结合病史以及激素治疗效果,最终确诊为左胫前黏液性水肿。外用卤米松软膏治疗10月余,结节全部变平,留有淡褐色色素沉着斑。本文就该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黏液性水肿 胫前黏液性水肿
下载PDF
恶性淋巴水肿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8
作者 郝昆 孙宇光 +5 位作者 李滨 信建峰 张丽 余春开 王仁贵 沈文彬 《中国医药》 2023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恶性淋巴水肿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07年5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恶性淋巴水肿的11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恶性淋巴水肿患者常伴有淋巴结肿...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恶性淋巴水肿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07年5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恶性淋巴水肿的11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恶性淋巴水肿患者常伴有淋巴结肿大、发现肿物、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疼痛等临床表现。贫血患者的比例为27.8%(32/115),其中轻度贫血24.3%(28/115),中度贫血3.5%(4/115);肿瘤标志物异常的患者比例为57.0%(53/93)。对可疑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超声检查的阳性率为37.9%(22/58)、CT检查的阳性率为59.7%(46/77)、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阳性率为75.0%(24/32)、放射性核素显像的阳性率为31.2%(24/77)。82例患者留取84个组织标本做病理诊断,其中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48例、来源于间叶组织23例、来源于淋巴造血组织13例。不同年龄分组患者淋巴水肿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年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异常比例低于病程≤2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淋巴水肿患者以肢体肿胀为主诉,常伴有多种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超声、CT、MRI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是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恶性肿瘤 临床特征
下载PDF
Swyer综合征并发性腺母细胞瘤伴无性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9
作者 陈悦 昌红 余春开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9期889-891,共3页
Swyer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性腺发育异常疾病(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1])。患者通常无正常性腺结构而表现为条索状性腺,在此基础上容易发生生殖细胞肿瘤,以性腺母细胞瘤最为常见,其被认为是一种原始生殖细胞肿瘤,是无... Swyer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性腺发育异常疾病(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1])。患者通常无正常性腺结构而表现为条索状性腺,在此基础上容易发生生殖细胞肿瘤,以性腺母细胞瘤最为常见,其被认为是一种原始生殖细胞肿瘤,是无性细胞瘤、绒毛膜癌等多种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前体^([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yer综合征 性腺母细胞瘤 无性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颞骨中心性巨细胞病变1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春开 宋志刚 +1 位作者 陈敬 石怀银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颞骨中心性巨细胞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原因。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发生于颞骨的中心性巨细胞病变15例,观察病例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复习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5例中12例均以耳部症状为... 目的观察颞骨中心性巨细胞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原因。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发生于颞骨的中心性巨细胞病变15例,观察病例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复习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5例中12例均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结合影像学及术中所见,9例为破坏性生长,5例病变局限,界限相对清晰,1例不详。15例中5例有化脓性中耳炎或中耳乳突炎的影像学表现。镜下病变由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或肌纤维细胞构成,大部分病例可见出血区域及含铁血黄素沉积,伴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破骨样巨细胞常见于出血区域,呈均匀分布或呈簇分布。1例边缘可见到胆脂瘤形态。随访18~120个月,4例失访,3例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术后11、23及36个月。结论中心性巨细胞病变是一种非肿瘤性侵袭性病变,发生于颞骨的病变经常与中耳炎伴随。病变广泛破坏周围组织的病例更容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中心性巨细胞病变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