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种巨桉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余晓章
魏鹏
+3 位作者
范川
王谢
张腾飞
沈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2期58-63,共6页
[目的]揭示巨桉人工林组培苗和实生苗两种起源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形采样法在样地内采集多个样点,按上(0—10cm),中(10—20cm),下(20—30cm)三层分别利用环刀和塑料盒采集原状土壤,测定不同层次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
[目的]揭示巨桉人工林组培苗和实生苗两种起源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形采样法在样地内采集多个样点,按上(0—10cm),中(10—20cm),下(20—30cm)三层分别利用环刀和塑料盒采集原状土壤,测定不同层次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渗透速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等。[结果](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容重呈现递增趋势,而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呈递减趋势。组培巨桉林土壤容重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而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高于显著实生苗巨桉林地(p〈0.05);(2)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水稳性指数、抗蚀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和结构系数呈现下降趋势,水稳性指数和抗蚀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分散率和分散系数呈现升高趋势。组培巨桉林地不同土层的抗蚀指数和结构系数均高于实生苗巨桉林地,但分散系数均显著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p〈0.05);(3)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MWD)呈现出下降趋势,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呈现上升趋势。组培苗巨桉林地不同土层各粒径(〉5mm;5~2mm;0.5~0.25mm;〉0.5mm;〉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MWD均高于实生苗林地,而结构体破坏率、2~1mm和1~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结论]组培巨桉人工林的土壤抗蚀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蚀性
巨桉人工林
组培苗
实生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肥对川中丘陵杨树人工林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余晓章
杨正菊
+5 位作者
李贤伟
党燕超
周义贵
赵敏
刘运科
郑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8-624,共7页
以川中丘陵区3年生I-107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两种立地条件样地进行施肥(氮肥+磷肥+农家肥)处理,研究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
以川中丘陵区3年生I-107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两种立地条件样地进行施肥(氮肥+磷肥+农家肥)处理,研究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丘间平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都高于丘上坡地,除酶活性外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且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施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的含量(P<0.05);施肥与立地条件两者交互作用显著(P<0.05)。从土壤养分供给角度看,在川中丘陵区,平地土壤较坡地更适合种植杨树,在两种立地上施肥均可提高土壤肥力,且在平地更为显著。坡地施肥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均高于平地对照,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地位质量引起的土壤肥力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立地条件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题名
两种巨桉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余晓章
魏鹏
范川
王谢
张腾飞
沈卫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2期58-63,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生态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2011BAC09B05)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0NZ0049)
文摘
[目的]揭示巨桉人工林组培苗和实生苗两种起源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形采样法在样地内采集多个样点,按上(0—10cm),中(10—20cm),下(20—30cm)三层分别利用环刀和塑料盒采集原状土壤,测定不同层次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渗透速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等。[结果](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容重呈现递增趋势,而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呈递减趋势。组培巨桉林土壤容重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而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高于显著实生苗巨桉林地(p〈0.05);(2)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水稳性指数、抗蚀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和结构系数呈现下降趋势,水稳性指数和抗蚀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分散率和分散系数呈现升高趋势。组培巨桉林地不同土层的抗蚀指数和结构系数均高于实生苗巨桉林地,但分散系数均显著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p〈0.05);(3)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MWD)呈现出下降趋势,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呈现上升趋势。组培苗巨桉林地不同土层各粒径(〉5mm;5~2mm;0.5~0.25mm;〉0.5mm;〉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MWD均高于实生苗林地,而结构体破坏率、2~1mm和1~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结论]组培巨桉人工林的土壤抗蚀性更佳。
关键词
土壤抗蚀性
巨桉人工林
组培苗
实生苗
Keywords
soil anti-erodibility
Eucalyptus grandis plantation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seed seedling
分类号
S714.7 [农业科学—林学]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肥对川中丘陵杨树人工林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余晓章
杨正菊
李贤伟
党燕超
周义贵
赵敏
刘运科
郑涛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德阳市林业局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8-624,共7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1BAC09B05)
国家林业局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2010TK55)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0NZ0049)资助
文摘
以川中丘陵区3年生I-107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两种立地条件样地进行施肥(氮肥+磷肥+农家肥)处理,研究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丘间平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都高于丘上坡地,除酶活性外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且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施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的含量(P<0.05);施肥与立地条件两者交互作用显著(P<0.05)。从土壤养分供给角度看,在川中丘陵区,平地土壤较坡地更适合种植杨树,在两种立地上施肥均可提高土壤肥力,且在平地更为显著。坡地施肥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均高于平地对照,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地位质量引起的土壤肥力的不足。
关键词
施肥
立地条件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土壤养分
Keywords
Fertilization
Site condition
Soil microbial quantity
Soil enzyme activities
Soil nutrients content
分类号
S714.3 [农业科学—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种巨桉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的比较研究
余晓章
魏鹏
范川
王谢
张腾飞
沈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施肥对川中丘陵杨树人工林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余晓章
杨正菊
李贤伟
党燕超
周义贵
赵敏
刘运科
郑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