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沙—中沙海域春季鸢乌贼资源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3
1
作者 余景 胡启伟 +2 位作者 李纯厚 张鹏 毛江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73,共12页
根据2006-2010年春季(3-5月)大型罩网渔船的生产监测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对鸢乌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进行标准化,同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及海面风... 根据2006-2010年春季(3-5月)大型罩网渔船的生产监测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对鸢乌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进行标准化,同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及海面风场)对西沙-中沙海域春季鸢乌贼资源量变化和海洋环境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鸢乌贼资源在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25~28.5℃、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 aconcentration,Chl a)0.1~0.16mg/m3时随着水温的升高和叶绿素a浓度的降低而增大,资源量最高的SST范围为27~28.5℃、Chl a范围为0.1~0.13mg/m3。西沙-中沙海域春季Chl a峰值出现在3月份,该时期为鸢乌贼的繁殖高峰期。鸢乌贼的资源量在5月份达到峰值,其对Chl a的响应时间延迟约2个月。此外,2008年春季鸢乌贼资源量波动较大,与2007-2008年的拉尼娜事件引起的气候异常有关。研究结果对于了解西沙-中沙海域鸢乌贼资源变动规律、指导鸢乌贼资源科学生产、开发南海外海渔业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CPUE标准化 海洋环境 遥感 西沙-中沙海域
下载PDF
深圳鹅公湾水域渔业资源季节变动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余景 毛江美 +3 位作者 袁华荣 冯雪 陈丕茂 胡启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6-1112,共7页
【目的】阐明深圳鹅公湾水域渔业资源的季节变动及其形成原因,为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2年8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13年3月(春季)和5月(夏季)4个季节在深圳鹅公湾水域进行... 【目的】阐明深圳鹅公湾水域渔业资源的季节变动及其形成原因,为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2年8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13年3月(春季)和5月(夏季)4个季节在深圳鹅公湾水域进行渔业资源拖网调查,对该水域的游泳生物种类组成、资源密度、优势种组成、长度谱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季节变动分析。【结果】从深圳鹅公湾水域共渔获游泳生物113种,隶属于3纲14目50科78属。其中,夏季游泳生物种类数量最多(61种),秋季最少(53种),春季和冬季均为56种。夏季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和尾数密度最低(分别为5959.20 kg/km^2和356.45 ind/km^2),但其鱼类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1.99%和42.19%)。游泳生物长度谱的季节变动表明夏季捕捞强度最小,秋季捕捞强度最大。鹅公湾水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动明显,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季节变动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结论】深圳鹅公湾水域游泳生物资源种类、生物量和结构季节变动明显,夏季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高,而秋季和冬季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差,主要是由于捕捞强度季节差异(夏季捕捞强度低,秋季捕捞强度高)所致。尤其随着秋季捕捞强度的增大,k选择种类将被r选择种类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季节变动 资源密度 优势种 长度谱 生物多样性 深圳鹅公湾
下载PDF
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深圳鹅公湾渔业水域健康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景 赵漫 +1 位作者 胡启伟 陈丕茂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4-531,共8页
【目的】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深圳鹅公湾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开展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2月(冬季)和5月(春季)4个季度的生物资源、生... 【目的】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深圳鹅公湾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开展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2月(冬季)和5月(春季)4个季度的生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资料,选取鱼类总种类数、石首鱼科鱼类种类数比例、鲷科鱼类种类数比例、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和底栖—游泳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6个指标,构建深圳鹅公湾F-IBI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其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石首鱼科鱼类种类数比例、鲷科鱼类种类数比例、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对F-IBI健康状况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是主要的评价指标。鹅公湾F-IBI与水温、盐度、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类呈正相关,与pH、溶解氧(DO)、溶解性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P)和悬浮物呈负相关,其中与海水盐度、COD和悬浮物显著相关(P<0.01)。【结论】基于鱼类总种类数、石首鱼科鱼类种类数比例、鲷科鱼类种类数比例、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和底栖—游泳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6个指标构建的鹅公湾F-IBI评价体系具有可靠性,可用于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水域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深圳鹅公湾
下载PDF
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的食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余景 赵漫 +1 位作者 陈丕茂 张月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3-488,共6页
【目的】了解珠江口浅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增殖的生态背景,为开展南海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11~2014年珠江口浅海的调查资料,对鳓鱼(Itisha elongata)、银鲳(Pampus argenteus)、乌鲳(Formio niger... 【目的】了解珠江口浅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增殖的生态背景,为开展南海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11~2014年珠江口浅海的调查资料,对鳓鱼(Itisha elongata)、银鲳(Pampus argenteus)、乌鲳(Formio niger)、斑点马鲛(Scomberomorus guttatus)、线纹舌鳎(Cynoglossus lineolatus)、宽体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三线舌鳎(Cynoglossus trigrammus)8种经济鱼类样品的食物关系、营养级、食性类型的季节性差异和营养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可分为3种食性类型:以浮游生物为主,兼食底栖生物和小型游泳动物的食性类型有鳓鱼、银鲳和乌鲳;以底栖生物为主,兼食浮游生物和小型游泳动物的食性类型有线纹舌鳎、宽体舌鳎、三线舌鳎和半滑舌鳎;以小型游泳动物为主,兼食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食性类型有斑点马鲛。在营养级方面,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按食性可归属于3个营养级:杂食性鱼类属于第二营养级(鳓鱼),低级肉食性鱼类和中级肉食性鱼类属于第三营养级(银鲳、乌鲳、线纹舌鳎、宽体舌鳎、半滑舌鳎和三线舌鳎),高级肉食性鱼类属于第四营养级(斑点马鲛)。【结论】桡足类、糠虾类、长尾类(细螯虾)、磷虾类和小型游泳动物(包括幼鱼)在珠江口浅海经济鱼类食物网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该海域中心渔场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鱼类 食性 饵料生物 生态类群 营养级 珠江口浅海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大亚湾伏季休渔效果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余景 胡启伟 +1 位作者 袁华荣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共9页
为定量评估大亚湾伏季休渔的养护效果,以渔业环境卫星遥感和拖网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亚湾休渔前(2015年5月)和休渔后(2015年8月)海表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总渔获物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生物多样性、... 为定量评估大亚湾伏季休渔的养护效果,以渔业环境卫星遥感和拖网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亚湾休渔前(2015年5月)和休渔后(2015年8月)海表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总渔获物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生物多样性、种类组成和体长、体质量变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伏季休渔后,总渔获物CPUE的主要分布范围从休渔前的0~10 kg·h–1提高到休渔后的0~40 kg·h–1。渔获物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增加,生长速率加快。渔业资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增加了0.36和0.14,群落结构有所改善。渔业资源群落的生物量谱研究表明,休渔后标准化生物量谱线性回归系数大于–1,生物量随个体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伏季休渔降低了近海的捕捞强度,恢复和养护了大亚湾的渔业资源。建议采取适当延长休渔期、减控近海渔船数、加强资源养护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休渔制度,促进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季休渔 资源养护 卫星遥感 大亚湾
下载PDF
南中国海北部大亚湾水温和赤潮的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余景 唐丹玲 +2 位作者 王素芬 练建生 王友绍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7年第2期25-33,共9页
近年来,大亚湾周边的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自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运转以来,大亚湾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状况尤其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实测和卫星遥感数据比较和分析了大亚湾水温和藻华在1983—1993和1994—2004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近年来,大亚湾周边的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自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运转以来,大亚湾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状况尤其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实测和卫星遥感数据比较和分析了大亚湾水温和藻华在1983—1993和1994—2004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后(1994—2004)比运转前(1983—1993),年平均表层水温和表层叶绿素 a 含量分别升高1.1oC 和1.9 mg/m3;月平均有害赤潮(HAB)的发生次数也有增加;有害赤潮在 1994 年以前只出现在春季和秋季,而在1994年以后则全年都有发生;表层水温、叶绿素和有害赤潮发生次数都在5月份增加最明显。这些水环境和生态变化与来自大亚湾核电站的热排放以及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有害赤潮 叶绿素A 核电站 大亚湾
下载PDF
珠江口浅海4种经济虾类的食性和营养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余景 陈丕茂 冯雪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6-741,共6页
【目的】分析珠江口浅海重要经济虾类摄食习性的基本特征及营养级变化的基本规律,为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结构、能量流动和海洋生物食物网研究及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开展南海近海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2... 【目的】分析珠江口浅海重要经济虾类摄食习性的基本特征及营养级变化的基本规律,为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结构、能量流动和海洋生物食物网研究及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开展南海近海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2011~2012年在珠江口浅海拖网捕获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4种经济虾类样品的胃含物进行鉴定和生物学测定,并根据胃含物中饵料生物的重量组成和出现频率,分析这4种经济虾类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及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和营养级。【结果】珠江口浅海4种经济虾类均以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为主要营养饵料,兼食小型游泳动物(包括幼鱼),饵料生物种类在春末夏初期间比秋末冬初更广泛。4种经济虾类的平均营养级为2.43,按食性可划归为第三营养级,属低级肉食性动物。【结论】珠江口浅海的中国对虾、长毛对虾、近缘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的营养级与经济鱼类在同一层次,是对该海域鱼类资源的重要补充,其中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饵料的长毛对虾可作为珠江口浅海兼具生物净水功能的主要增殖放流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虾类 食性 营养级 珠江口浅海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水边线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余景 陈丕茂 +2 位作者 贾晓平 唐振朝 秦传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989-15991,共3页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最活跃和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快速而准确地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于海岸带及近岸海域使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大尺度、全天候、快速、高频度动态观测和低成本等突出优势。综述了基于遥...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最活跃和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快速而准确地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于海岸带及近岸海域使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大尺度、全天候、快速、高频度动态观测和低成本等突出优势。综述了基于遥感影像和GIS技术的瞬时水边线自动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阈值分割法、边缘检测法、数学形态学法、神经网络分类、小波变换法、分形理论法等方法自动提取瞬时水边线,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其存在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探讨了水边线提取技术研究在近海水产养殖增殖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边线 遥感 GIS 自动提取
下载PDF
碲的微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景 杨芳 +2 位作者 唐全民 白燕 郑文杰 《广州化工》 CAS 2003年第3期40-44,共5页
近几年,关于稀有分散性元素碲的微量分析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已形成了包括分子光谱分析、原子光谱分析和 电化学分析等3大类型的多种方法。本文对碲的微量分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相关文献32篇。
关键词 微量分析方法 光谱学 电化学
下载PDF
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历程与定义分类概述 被引量:49
10
作者 陈丕茂 舒黎明 +9 位作者 袁华荣 冯雪 佟飞 陈权 陈钰祥 于杰 陈国宝 余景 曾雷 黎小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51-1869,共19页
海洋牧场是国内外长期广泛应用的海洋渔业发展举措。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情况以及已有定义、分类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国外普遍将渔业资源增殖等同海洋牧场,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工鱼礁已从较单纯的聚鱼功能,拓展为海洋牧场生境... 海洋牧场是国内外长期广泛应用的海洋渔业发展举措。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情况以及已有定义、分类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国外普遍将渔业资源增殖等同海洋牧场,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工鱼礁已从较单纯的聚鱼功能,拓展为海洋牧场生境保护和修复功能,目标是渔业资源增殖和利用。东北亚国家如日本、韩国建设人工鱼礁的目标是大规模增殖、聚集和捕获渔业资源;欧美诸多国家建设人工鱼礁主要是为了增殖保护渔业资源和开发休闲渔业。国外以渔业资源增殖为主旨的海洋牧场建设成败皆有,成功的方面仍值得中国借鉴。国外对海洋牧场定义和分类的数量较少,定义的提出和使用相对严谨。多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将其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渔民转产转业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加以扶持。海洋牧场在建设规模、产出效果、技术水平、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起步较晚,产业和科技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国内学者提出海洋牧场和海洋农牧化概念,并将二者进行了区分,其后诸多学者也将渔业资源增殖等同海洋牧场。近年来国内海洋牧场发展迅速,但海洋牧场定义不够规范,数量繁多、含义空泛、严谨性不足。最后,本文就海洋牧场发展趋势、发展理念、目标定位、建设内容、研究支撑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认为实事求是并理性把握好现阶段海洋牧场的发展理念、定位、内容和目标,加强对农业农村部现有海洋牧场水产行业标准的宣传尤其是定义和分类的宣传,引导海洋牧场研究和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对于切实有效支撑海洋牧场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增殖放流 人工鱼礁 定义 分类
下载PDF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初步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陈丕茂 袁华荣 +6 位作者 贾晓平 秦传新 蔡文贵 余景 舒黎明 黎小国 周艳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8,共9页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大亚湾西北部,2007年12月25日完成投礁9.51×104m3,礁区面积2.75 km2。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春季,采用拖网和刺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次建礁前的本底调查和2次建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礁区2次拖...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大亚湾西北部,2007年12月25日完成投礁9.51×104m3,礁区面积2.75 km2。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春季,采用拖网和刺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次建礁前的本底调查和2次建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礁区2次拖网跟踪调查的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2.13倍和2.50倍,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3.38倍和8.19倍,平均尾数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11.57倍和23.39倍。礁区2次刺网跟踪调查礁区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的2.29倍和3.14倍,平均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5.51倍和9.49倍,平均尾数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11.33倍和10.06倍。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人工鱼礁 资源密度 优势种 多样性
下载PDF
南海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动的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袁华荣 陈丕茂 +7 位作者 秦传新 黎小国 周艳波 冯雪 余景 舒黎明 唐振朝 佟飞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35,共10页
为阐明南海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基于2011年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南海柘林湾拖网调查的数据,对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动态、鱼类营养级指数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调查共捕... 为阐明南海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基于2011年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南海柘林湾拖网调查的数据,对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动态、鱼类营养级指数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调查共捕获鱼类99种,底层鱼类占49.49%,暖水性鱼类占78.78%,肉食性鱼类占79.79%。各季节质量百分比和数量百分比优势种以拟矛尾■虎鱼(Parachaeturichthys polynema)、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等为主。柘林湾鱼类资源密度和资源尾数密度最高季节为夏季,各季节鱼类个体体质量大多小于15 g。春、秋季鱼类组成相对丰富,冬季生物量优势度最高。柘林湾鱼类以中级肉食性和高级肉食性为主,年度平均营养级指数为3.478,属于中级水平,夏季高营养级鱼类平均体质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季节变动 营养级 南海柘林湾
下载PDF
北部湾东北部游泳生物资源现状 被引量:22
13
作者 袁华荣 陈丕茂 +5 位作者 贾晓平 唐振朝 秦传新 余景 蔡文贵 舒黎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31-38,共8页
2009年至2010年对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游泳生物调查研究表明,该海域共有游泳生物300种,其中鱼类有209种(硬骨鱼类205种,软骨鱼类4种),隶属15目、70科、119属;甲壳类76种;头足类15种。底层鱼类100种,近底层鱼类72种,中上层鱼类29种,岩礁性鱼... 2009年至2010年对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游泳生物调查研究表明,该海域共有游泳生物300种,其中鱼类有209种(硬骨鱼类205种,软骨鱼类4种),隶属15目、70科、119属;甲壳类76种;头足类15种。底层鱼类100种,近底层鱼类72种,中上层鱼类29种,岩礁性鱼类8种,分别占鱼类总数的47.85%,34.45%,13.87%和3.83%。暖水性鱼类153种,暖温性鱼类55种,冷温性鱼类1种,分别占鱼类总数的73.20%,26.32%和0.48%。游泳生物种类数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资源密度指数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渔业资源密度随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渔业资源年平均资源密度为522.925 kg.km-2,约相当于该海域原始渔业资源密度的1/10;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夏、秋季最高。估算了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潜在渔业资源量为1.092×105t.a-1,最大可捕量为5.460×104t.a-1。比较了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历史变动情况,对渔业资源的进一步养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生物资源 北部湾东北部 种类组成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钢筋在混凝土模拟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海燕 李欢园 +3 位作者 陈丕茂 唐振朝 秦传新 余景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通过测定HPB235,HRB335和HRB400这3种钢筋在不同pH值和不同氯离子浓度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的稳态电位、腐蚀速率和阳极极化曲线,分析了腐蚀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三者的腐蚀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混凝土孔隙液的pH值减小,HPB235,H... 通过测定HPB235,HRB335和HRB400这3种钢筋在不同pH值和不同氯离子浓度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的稳态电位、腐蚀速率和阳极极化曲线,分析了腐蚀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三者的腐蚀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混凝土孔隙液的pH值减小,HPB235,HRB335和HRB400耐受氯离子侵蚀的能力变弱.模拟混凝土孔隙液的pH值相同时,氯离子浓度对材料的腐蚀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孔隙液pH=13.6时,这3种钢筋暴露在高浓度氯离子(0.30mol/L)环境下,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耐蚀性;孔隙液pH=12.5时,微量的氯离子浓度(0.05mol/L)破坏了钝化膜,导致3种钢筋均发生严重的孔腐蚀;孔隙液pH=10.0时,3种钢筋未能形成钝态而导致其耐蚀性差.在相同介质下,HPB235耐蚀性能最佳,HRB335次之,HRB400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 电化学腐蚀 模拟混凝土孔隙液 氯离子浓度
下载PDF
Te(IV)对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全民 杨芳 +3 位作者 郑文杰 贺鸿志 余景 白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5-80,共6页
 研究了Te(IV)对Spirulinaplatensis和Spirulinamaxima两种螺旋藻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Te(IV)质量浓度在0 01~2mg/mL范围内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1mg/mL的Te(IV)促进作用最大,在此浓度范围内Te(IV)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影响则...  研究了Te(IV)对Spirulinaplatensis和Spirulinamaxima两种螺旋藻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Te(IV)质量浓度在0 01~2mg/mL范围内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1mg/mL的Te(IV)促进作用最大,在此浓度范围内Te(IV)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影响则不明显;Te(IV)质量浓度大于32mg/mL时对两种螺旋藻均有抑制作用,其对钝顶和极大螺旋藻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96hEC50)分别为36 1mg/L和87 9mg/L.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当ρ[Te(IV)]≥100mg/L时,两种螺旋藻均出现严重的断裂和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钝顶螺旋藻 极大螺旋藻 生物效应
下载PDF
粤东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佟飞 秦传新 +1 位作者 余景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2,共8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效应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建设选址评价方法,通过选择水文、水质、底质和浮游生物、鱼卵仔鱼、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初级生产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等30个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因子,建立了人工鱼...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效应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建设选址评价方法,通过选择水文、水质、底质和浮游生物、鱼卵仔鱼、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初级生产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等30个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因子,建立了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评估模型;以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区选址区域为例,对所选因子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跟踪监测,探讨了该海区进行人工鱼礁建设的适宜性,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出各季度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指数分别为0.65、0.71、0.63、0.64,平均为0.66,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建礁生态基础良好,适宜选址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其中生态基础最优的季节为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建设选址 生态基础评价 柘林湾
下载PDF
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陶峰 贾晓平 +3 位作者 陈丕茂 唐振朝 余景 王宏 《南方水产》 2008年第3期64-69,共6页
从水动力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角度介绍了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水动力学与礁体设计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构筑材料、水动力学、生物因素和配置等方面对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研究进行了简要归纳,以期为中国南海区人工鱼礁事业提供... 从水动力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角度介绍了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水动力学与礁体设计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构筑材料、水动力学、生物因素和配置等方面对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研究进行了简要归纳,以期为中国南海区人工鱼礁事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礁体设计 构筑材料 结构设计
下载PDF
铝合金在海洋微生物SRB作用下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海燕 李霞 +3 位作者 张雪云 曾键波 陈丕茂 余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0-1085,共6页
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观察铝合金表面附着的细菌显微形貌,利用分光光度法和微生物平板计数法研究SRB细菌的生长规律,运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6063铝合金在海洋微生物SRB作用下的开路电位、阳极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的变化规律,采... 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观察铝合金表面附着的细菌显微形貌,利用分光光度法和微生物平板计数法研究SRB细菌的生长规律,运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6063铝合金在海洋微生物SRB作用下的开路电位、阳极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的变化规律,采用间歇式培养细菌方式进行自然腐蚀,研究铝合金的腐蚀率和微生物腐蚀后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与无菌介质条件相比,海洋微生物在SRB作用下的铝合金开路电位负移,钝化性能变差,使得铝合金腐蚀率变大,腐蚀形式以点蚀为主;铝合金表面附着的海洋微生物以球状细菌为主;在海洋微生物SRB作用下,铝合金的交流阻抗模值减小,降低了铝合金的极化电阻和表面膜的电阻,从而加速了铝合金的腐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生物腐蚀 电化学阻抗谱 咸淡水
下载PDF
南方紫海胆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聂永康 陈丕茂 +6 位作者 周艳波 秦传新 余景 袁华荣 冯雪 王云祥 赵漫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成体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摄食和活力情况。结果表明,紫海胆在5种海藻共存的情况下,对不同海藻类具有不同选择性,日摄食率有显著性差异,对琼枝麒麟菜(Betaphycus gelatinum)的嗜食性最高,...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成体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摄食和活力情况。结果表明,紫海胆在5种海藻共存的情况下,对不同海藻类具有不同选择性,日摄食率有显著性差异,对琼枝麒麟菜(Betaphycus gelatinum)的嗜食性最高,其次为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石莼(Ulva lactuca),对刺松藻(Codium fragile)的喜好性较差。紫海胆的摄食受水温、海藻种类和自身体质量的影响,在23~27℃时活力和摄食状态最佳,水温升高和降低均会显著抑制其摄食;成体紫海胆对石莼、半叶马尾藻和琼枝麒麟菜的日摄食率有显著差异;在最适摄食水温下,紫海胆日摄食率随体质量增加呈显著的指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海胆 摄食习性 海藻 日摄食率
下载PDF
鲻鱼在饥饿状态下的耗氧率和排氮率与其体质量及水温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雪 周艳波 +4 位作者 范江涛 余景 袁华荣 王文杰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0,共7页
研究了南海近海野生鲻鱼(Mugil cephalus)在饥饿状态下的呼吸和排泄与其体质量及水温变化的关系。实验鲻鱼捕自大亚湾近海海域,实验方法采用成熟的二因素五水平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5组梯度水温,分别为16℃、20℃、24... 研究了南海近海野生鲻鱼(Mugil cephalus)在饥饿状态下的呼吸和排泄与其体质量及水温变化的关系。实验鲻鱼捕自大亚湾近海海域,实验方法采用成熟的二因素五水平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5组梯度水温,分别为16℃、20℃、24℃、28℃和32℃,同时,鲻鱼按体质量的均值设计5组,分别为(5.66±0.38)g、(9.74±0.58)g、(13.58±0.37)g、(18.37±0.44)g和(27.68±0.38)g,研究野生鲻鱼在实验条件下的耗氧率、排氮率和氧氮比值[n(O):n(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体质量越小的鲻鱼,在水温越高的环境中对耗氧率及排氨率影响越显著,且体质量对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水温的作用。不同体质量鲻鱼的n(O):n(N)比值为10.15~19.52,在水温24℃条件下,体质量(27.68±0.38)g实验组氧氮比值最大,说明其体内蛋白质与脂肪混合代谢机能旺盛,生长速率快。因此,可以确定24℃左右为鲻鱼生长的最适水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饥饿代谢 响应曲面法 海水温度 体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