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癌术后^(131)I首次清除剩余甲状腺疗效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季鸿 朱瑞森 +2 位作者 余永利 陆汉魁 马寄晓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术后13 1I治疗时间、13 1I剂量、TSH水平以及剩余甲状腺外转移灶是否同时摄碘等因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首次13 1I清除剩余甲状腺的影响。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 85例 ,手...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术后13 1I治疗时间、13 1I剂量、TSH水平以及剩余甲状腺外转移灶是否同时摄碘等因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首次13 1I清除剩余甲状腺的影响。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 85例 ,手术治疗后 ,口服13 1I 1.11~ 5 .5 5GBq进行首次13 1I治疗 ,3~ 6个月后随访 ,以颈部剩余甲状腺显像与周围本底相比未见摄碘为成功清除的标准。结果85例中成功者 5 8例 ,成功率 6 8.2 %。不同的13 1I剂量、手术方式、术后首次治疗时间、TSH水平的变化以及剩余甲状腺外转移灶是否同时摄碘分别与成功率有一定关系 ;其中术后首次治疗时间与成功率之间呈负相关 (r=- 1.10 84,r0 .0 1( 3 ) =0 .95 9,P <0 .0 1)。不同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与成功率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 适当的13 1I剂量、甲状腺全切手术、术后首次13 1I治疗时间 3个月以内、5 0mU/L以上的TSH水平以及仅有剩余甲状腺摄碘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疗效较好。疗效与患者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甲状腺癌 碘131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Ⅰ治疗生存率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余永利 罗全勇 +5 位作者 陈立波 罗琼 丁颖 陆汉魁 朱瑞森 马寄晓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1-263,共3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Ⅰ治疗的生存率变化。方法①1991~2003年收治 DTC 术后患者566例,按转移部位分组为颈淋巴结转移356例,肺转移128例和骨转移82例。②本院外科1991~2003年 DTC 术后随访患者198例,均未行^(1... 目的总结和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Ⅰ治疗的生存率变化。方法①1991~2003年收治 DTC 术后患者566例,按转移部位分组为颈淋巴结转移356例,肺转移128例和骨转移82例。②本院外科1991~2003年 DTC 术后随访患者198例,均未行^(131)Ⅰ清除术后剩余甲状腺(简称清甲)或治疗转移灶,仅接受术后 TSH 抑制(T_4)治疗。③本科1991~2003年收治 DTC 术后即行^(131)Ⅰ清甲者194例,术后2~6周即行^(131)Ⅰ清甲及后续转移灶^(131)Ⅰ治疗,并辅以 TSH 抑制(T_4)治疗。④根据寿命表法,分别计算各组(无死亡)生存率、无疾病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析其变化。结果①所有患者^(131)Ⅰ治疗后10年(无死亡)生存率为92.38%。②颈淋巴结转移组10年(无死亡)生存率为98.09%,肺转移组87.50%,骨转移组80.41%;近端(颈淋巴结)转移组(无死亡)生存率明显高于远端(肺或骨)转移组(X^2=4.074,P<0.05)。③手术+^(131)Ⅰ+T4治疗组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明显高于手术+T_4组(X^2均>3.84,P<0.05)。结论 ^(131)Ⅰ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手术后期间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预后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余永利 罗全勇 +3 位作者 陈立波 陆汉魁 朱瑞森 马寄晓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的患者。进行后两组间年复发率对照分析。结果 ① 1组DTC复发患者性别男、女之比(1∶1 5 )和病理类型滤泡状、乳头状癌之比 (1∶4 )均高于文献 (1∶2~ 3和 1∶8) ;原发灶甲状腺癌肿块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者复发百分率依次降低 (分别为 4 7 3%、34 2 %和 18 5 % ) ;复发多出现于术后 5年内 (6 5 1% ) ;复发部位以颈淋巴结居多 (2 3 5 % )。② 2组DTC术后 1、5和 10年复发率分别为 4 6 3%、8 33%和 12 0 4 % ,5 3 85 % (7 13例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占 5 3 84 %和 30 77% ;3组 1、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0 81%、4 0 3%和 7 2 6 % ,5 9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为 5 9例和 2 9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TC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DTC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可改善DTC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率 术后复发 患者 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素 病理类型 结论 文献 百分率
下载PDF
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131)I治疗过程中外周血象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余永利 朱瑞森 +2 位作者 季鸿 罗全勇 马寄晓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治疗过程中131I累积剂量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方法甲状腺癌术后患者 177例 ,随访时分别测其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和血小板(PLT) ,观察不同性别、年龄、131I累积治疗剂量、肿瘤病理类...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治疗过程中131I累积剂量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方法甲状腺癌术后患者 177例 ,随访时分别测其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和血小板(PLT) ,观察不同性别、年龄、131I累积治疗剂量、肿瘤病理类型以及转移时外周血象的变化 ,同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性别对WBC和PLT影响不大 (FW =0 .399和FP=0 .90 3 ,P均 >0 0 5 ) ,但女性RBC和Hb明显低于男性 (FR=2 5 .2 17和FH=30 .895 ,P均 <0 .0 1) ;年龄、肿瘤病理类型以及转移状况对血象变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各131I累积治疗剂量组血象均值都在正常范围内 ,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而且血象的变化与131I累积治疗剂量间呈线性关系 ,随着131I累积治疗剂量的增加 ,血象呈降低趋势。结论 131I累积治疗剂量对骨髓抑制有一定的影响 ,其外围血象的变化与131I累积治疗剂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血细胞 甲状腺癌 碘131
下载PDF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余永利 金常青 +2 位作者 陈立波 陆汉魁 朱瑞森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探讨13 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 5 8例 ,13 1I累积治疗剂量 3.7~ 92 .5GBq ,13 1I末次治疗后 3个月行X线胸片、肺功能 [肺活量(VC)、时间肺活量 (FVC)、第 1s最大呼气量 (FEV1)、... 目的 探讨13 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 5 8例 ,13 1I累积治疗剂量 3.7~ 92 .5GBq ,13 1I末次治疗后 3个月行X线胸片、肺功能 [肺活量(VC)、时间肺活量 (FVC)、第 1s最大呼气量 (FEV1)、最大通气量 (MVV) ]检测和99Tcm DTPA气溶胶半清除时间测定。结果 ①肺功能各指标在各累积剂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性别组之间VC、FVC、FEV1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MVV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②99Tcm DTPA气溶胶半清除时间正常对照组 (n =8)参考值为 5 3.2± 8.6。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显著性 (P >0 .0 5 )。③ 1例43岁女性患者肺功能低下 (其VC、FVC、FEV1和MVV分别为 5 8.1%、5 8.1%、43.6 %和 37.2 % ) ,99Tcm DTPA气溶胶半清除时间缩短 (2 6 .4min) ,X线胸片示双肺纹多或粗 ,13 1I显像未见异常浓聚灶。该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 12年 ,13 1I治疗 8次 ,累积剂量 5 1.8GBq ,不能排除肺纤维化。结论 13 1I治疗累积剂量对肺功能无显著影响。13 1I累积剂量 >37GBq者需警惕发生肺纤维化。结合X线胸片、肺功能和99Tcm DTPA测定可综合评估甲状腺癌肺转移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 肺功能 甲状腺肿瘤 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脑转移 被引量:5
6
作者 余永利 朱瑞森 陆汉魁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1 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访 8例经1 31 I治疗的DTC脑转移患者 ,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生存率分析 ,观察DTC脑转移1 31 I治疗效果。结果 ①1 31 I治疗后生存期 2~ 3 5年 ,2 0 0 1年... 目的 探讨1 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访 8例经1 31 I治疗的DTC脑转移患者 ,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生存率分析 ,观察DTC脑转移1 31 I治疗效果。结果 ①1 31 I治疗后生存期 2~ 3 5年 ,2 0 0 1年底随访时均存活。② 1例患者1 31 I治疗 5次 ( 2 0 .65GBq)后CT示右小脑占位灶缩小 ,6次 ( 2 3 .61GBq)后CT示占位灶消失。③甲状腺双侧切除者 ,术后剩余甲状腺平均1 31 I清除次数为 2次 ,平均总清除剂量 8.87GBq ;单侧切除者 ,平均清除次数 5 .7次 ,平均总清除剂量 2 9.98GBq ,后者的清除次数和剂量均明显高于前者 (P <0 .0 1)。④合并有肺和 (或 )骨转移者 6例。1 31 I治疗后 1例脑转移灶消失 ,但肺转移灶仍有1 31 I摄取 ;1例治疗后1 31 I肺显像阴性 ,但脑和骨转移灶仍见1 31 I摄取。结论 合并有肺和 (或 )骨转移的DTC脑转移者治疗难度增加 ,但术后1 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治疗
下载PDF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软组织转移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永利 朱瑞森 陆汉魁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131I 治疗 分化型 甲状腺癌 软组织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半定量法^(201)Tl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甲状腺冷结节 被引量:2
8
作者 余永利 于建芳 朱瑞森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为探讨甲状腺冷结节2 0 1Tl双时相显像的实用价值 ,取甲状腺单个冷结节患者 87例 ,静脉注射2 0 1Tl 12 1MBq后 15min显像及 12 0min延迟显像。按半定量法分别进行感兴趣区计数 ,计算结节组织与正常组织摄取比 (15min记为ER ,延迟记为DR... 为探讨甲状腺冷结节2 0 1Tl双时相显像的实用价值 ,取甲状腺单个冷结节患者 87例 ,静脉注射2 0 1Tl 12 1MBq后 15min显像及 12 0min延迟显像。按半定量法分别进行感兴趣区计数 ,计算结节组织与正常组织摄取比 (15min记为ER ,延迟记为DR)及滞留指数 [RI =(DR -ER) /ER×10 0 %]。结果表明 ,ER、DR和RI的恶性与非恶性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囊性腺瘤者ER、DR和RI均明显低于恶性者 (P <0 .0 1) ;炎症者与恶性者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半定量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正确率明显优于目视法 ,ER分别与DR、RI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显像结果提示 ,半定量法2 0 1Tl诊断显像可明显提高甲状腺单个冷结节的良、恶性质的诊断效率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时相显像 鉴别 甲状腺冷结节 放射性核素诊断 显像剂 铊201
下载PDF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肝转移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永利 朱瑞森 陆汉魁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68-870,共3页
对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肝转移患者进行了131I治疗后随访。结果表明:(1)经131I治疗后生存期2-9年,2001年底随访时均存活。(2)1例在131I治疗11次(44.77 GBq)后131I扫描和B超示肝转移灶消失。(3)甲状腺双侧全切者,131I清除术后剩余甲状... 对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肝转移患者进行了131I治疗后随访。结果表明:(1)经131I治疗后生存期2-9年,2001年底随访时均存活。(2)1例在131I治疗11次(44.77 GBq)后131I扫描和B超示肝转移灶消失。(3)甲状腺双侧全切者,131I清除术后剩余甲状腺平均次数3.0次,平均总清除剂量14.58 GBq;而单侧切除者,平均清除次数3.7次,平均总清除剂量20.24 GBq,明显高于前者(P<0.05)。(4)131I首次剂量低于3.7 GBq者,清除术后剩余甲状腺平均次数5.5次,平均总清除剂量28.27 GBq;而首次剂量3.7 GBq者,平均清除次数2.0次,平均总清除剂量11.10 GBq,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术后131I治疗有可能控制病情发展、局限转移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肝肿瘤
下载PDF
^(14)C-尿素呼气试验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永利 朱瑞森 +1 位作者 季鸿 罗全勇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96-799,共4页
为探索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实用价值,选用临床患者70例, 2天内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取胃窦粘膜作病理切片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部分患者同时作Hp-IgG或DNAHp试验),病理... 为探索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实用价值,选用临床患者70例, 2天内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取胃窦粘膜作病理切片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部分患者同时作Hp-IgG或DNAHp试验),病理切片和尿素酶试验双阳性为标准阳性对照,双阴性为标准阴性对照。结果表明,14C-尿素呼气试验灵敏度93.2%,特异性73.1%,与对照标准比较差异不显著(x2-0.9<x20.05(1)-3.84,P>0.05);14C-尿素呼气试验和Hp-IgG试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5.7%和50%,两者差异非常显著(x2-13.80>x20.01(1)-6.64,P<0.01)。14C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C^14-尿素呼吸试验 诊断 胃肠疾病
下载PDF
经 Avidin-Biotin 系统 ^(99m)Tc 标记单抗及其在荷瘤裸鼠体内分布研究
11
作者 余永利 曹蓉珍 +3 位作者 张德胜 董墨 张祖传 马寄晓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2-276,共5页
采用Avidin-Biotin系统进行了抗人黑色素瘤单抗Ng76的99mTc标记,研究了标记条件、方法和标记抗体在荷瘤裸鼠活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pH=8和SnCl2适量时标记效果最好;两步法B的T/NT和ID... 采用Avidin-Biotin系统进行了抗人黑色素瘤单抗Ng76的99mTc标记,研究了标记条件、方法和标记抗体在荷瘤裸鼠活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pH=8和SnCl2适量时标记效果最好;两步法B的T/NT和ID%/g值均明显优于两步法A。经Avidin-Biotin系统99mTc标记单抗可用于放射免疫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锝99 同位素标记 肿瘤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抗人铁蛋白单抗A—hF—C的^(99m)Tc、^(125)I标记和在荷瘤裸鼠体内分布研究
12
作者 余永利 马寄晓 +2 位作者 金常青 张德胜 张祖传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用Pretinning法进行99mTc标记抗人铁蛋白单抗A-hF-C及其F(ah’)。,标记率达90%以上,抗体活性保持良好。标记抗体在荷人肝癌裸鼠活体内分布表明,完整抗体的放射活性分布主要在肾、肝脏和血液;片段则主... 用Pretinning法进行99mTc标记抗人铁蛋白单抗A-hF-C及其F(ah’)。,标记率达90%以上,抗体活性保持良好。标记抗体在荷人肝癌裸鼠活体内分布表明,完整抗体的放射活性分布主要在肾、肝脏和血液;片段则主要在肾、肝和脾脏。抗体较好地依聚于HePG。肿瘤,定位指数LI大于z.5。用改良Iodogen法进行”‘I标记,完整抗体以血液中放射活性最高,片段则以肾脏最高。标记抗体定位于HepG。肿瘤;LI达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锝99M 同位素标记 肿瘤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代谢性显像评估心肌活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永利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50-253,共4页
血流-糖代谢的PET显像在确定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潜力以及心肌有无活力方面,其预测的准确性不仅有助于鉴定冠心病患者的高危程度,也为非创伤性介入治疗方法的探索开辟了新的途径。其他较新的心肌活力评估方法如注水心肌组织指数和... 血流-糖代谢的PET显像在确定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潜力以及心肌有无活力方面,其预测的准确性不仅有助于鉴定冠心病患者的高危程度,也为非创伤性介入治疗方法的探索开辟了新的途径。其他较新的心肌活力评估方法如注水心肌组织指数和 ̄11C-乙酸盐法等,尚需进一步科学论证。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及其所展示的前景,将导致人们对心肌收缩功能可逆性损伤的机制进行更完全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活力 PET 心肌代谢 显像 冠心病
下载PDF
不摄取^(131)I的甲状腺癌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永利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5年第2期57-63,共7页
甲状腺癌通常预后较好,但约30%发生肿瘤去分化,最终发展成高度恶性的未分化癌,平均生存率少于8个月。由于有关去分化的甲状腺特异性功能的丧失,这些肿瘤不能接受标准的治疗方法,例如131I治疗和甲状腺激素调节的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甲状... 甲状腺癌通常预后较好,但约30%发生肿瘤去分化,最终发展成高度恶性的未分化癌,平均生存率少于8个月。由于有关去分化的甲状腺特异性功能的丧失,这些肿瘤不能接受标准的治疗方法,例如131I治疗和甲状腺激素调节的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甲状腺髓样癌也是高侵犯性肿瘤,治疗局限于外科手术,若患者对标准治疗方法不反应则无其他选择。最近,几个新的方法已试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其中大多数采用基因治疗方法:①肿瘤抑制体p53基因的再引进;②自杀基因治疗;③白细胞介素鄄2基因表达的抗肿瘤免疫应答;④抗肿瘤标志物降钙素的DNA接种以诱导免疫应答;⑤甲状腺钠碘转运体的转导使不摄碘组织可以接受131I治疗;⑥通过抗敏低聚核苷酸阻断肿瘤基因c鄄myc的表达;⑦放射性标记抗体的放射免疫靶向治疗;⑧维甲酸再分化治疗;⑨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基因治疗 碘放射性间位素
下载PDF
单光子灌注显像评估心肌活力
15
作者 余永利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53-256,共4页
评估局部心肌灌注的几种方法可以获得有关心肌活力的重要信息。 ̄201Tl静息-再分布显像或 ̄201Tl负荷-再分布-再灌注显像被认为是最实用的。 ̄201Tl对灌注缺损严重程度的定量分析证实了心肌活力预测的准确性。低灌注... 评估局部心肌灌注的几种方法可以获得有关心肌活力的重要信息。 ̄201Tl静息-再分布显像或 ̄201Tl负荷-再分布-再灌注显像被认为是最实用的。 ̄201Tl对灌注缺损严重程度的定量分析证实了心肌活力预测的准确性。低灌注固定缺损对应于有活力的心肌,它表现了血管再通术后功能的恢复。相反,重度减少的示踪剂分布大都反映了无活力的组织(疤痕组织)。然而,在灌注药物摄取和滞留的中间范围内,则难以确定活力的状态。其它方法如脂肪酸或FDG代谢显像仍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活力 CT 甲氧异丁睛 铊^201
下载PDF
大剂量^(131)I治疗3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朱瑞森 余永利 +6 位作者 陆汉魁 罗全勇 陈立波 朱继芳 袁志斌 朱珺 马寄晓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 (简称甲癌 )转移灶患者多次大剂量1 31 I治疗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①治疗方法 :肺、骨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7.4GBq ,淋巴结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 5 .5 5GBq ,2次治疗间隔 4个月。②疗效判断 :分治愈 :为1 31 I显...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 (简称甲癌 )转移灶患者多次大剂量1 31 I治疗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①治疗方法 :肺、骨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7.4GBq ,淋巴结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 5 .5 5GBq ,2次治疗间隔 4个月。②疗效判断 :分治愈 :为1 31 I显像阴性 ,血甲状腺球蛋白 (Tg)降至正常水平 ;有效 :血Tg转阴 ,1 31 I显像仅见病灶缩小或减少或病灶吸1 31 I率下降 ;无效 :血Tg高水平 ,1 31 I显像有新病灶出现或患者死亡。③副作用观察为对甲状旁腺功能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 ①疗效 :312例甲癌转移灶患者治愈 35 .9% (112例 ) ,有效 6 0 .2 % (188例 ) ,无效 3.8% (12例 )。②副作用 :8.6 %的患者有甲状旁腺素 (PTH)一过性下降 ,但无 1例甲状旁腺减退症发生。治疗后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出现多种畸变 ,部分患者的辐射耐受增强。结论 采用1 31 I多次大剂量治疗甲癌转移灶疗效佳 ,副作用小 ,不会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并发症。1 31 I治疗的适应证应扩大至手术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的必要性 被引量:20
17
作者 朱瑞森 余永利 +2 位作者 陆汉魁 罗全勇 陈立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2-1043,1055,共3页
目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切除后单纯T4抑制治疗与131I治疗联合T4抑制治疗的生存率与复发率,证明DTC术后131I治疗的必要性。方法232例DTC病例分为A组:手术切除后T4抑制治疗(n=108),B组:手术切除后联合131I治疗联合T4抑制治疗(n=1... 目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切除后单纯T4抑制治疗与131I治疗联合T4抑制治疗的生存率与复发率,证明DTC术后131I治疗的必要性。方法232例DTC病例分为A组:手术切除后T4抑制治疗(n=108),B组:手术切除后联合131I治疗联合T4抑制治疗(n=124)。根据寿命法分别统计两组无死亡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各组和各生存率间采用F检验作两两比较。结果A组病例在手术后1、5、10年的复发率分别为4.63%、8.33%和12.04%,B组为0.81%、4.03%和7.26%。A组半数病例复发时间为2年,而B组为4年。两组在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比较上,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DTC患者手术切除后即行131I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复发或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生存率 复发率 ^131I治疗
下载PDF
甲状腺癌病人^(131)I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袁志斌 金常青 +1 位作者 余永利 朱瑞森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甲状腺癌病人在接受碘 - 131治疗时 ,唾液腺也会浓聚131I而受到损伤。为了解大剂量131I治疗后 ,唾液腺损伤的程度以及与治疗剂量等方面的关系 ,用核素动态显像 ,定量计算唾液腺腺体的摄取率和排泄率。实验结果表明 ,全体病人组与正常人... 甲状腺癌病人在接受碘 - 131治疗时 ,唾液腺也会浓聚131I而受到损伤。为了解大剂量131I治疗后 ,唾液腺损伤的程度以及与治疗剂量等方面的关系 ,用核素动态显像 ,定量计算唾液腺腺体的摄取率和排泄率。实验结果表明 ,全体病人组与正常人组相比较 ,摄取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 >0 .0 5) ,而排泄率两组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5)。随着治疗累积剂量的增加 ,摄取率和排泄率也渐次降低 ,37GBq以上组别的结果与正常人相比 ,摄取率和排泄率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 <0 .0 5) ,37GBq以下各组仅排泄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颌下腺与腮腺相比较 ,颌下腺的受损程度较小。核素显像定量计算唾液腺摄取率和排泄率能反映腺体的功能及其受损程度 ,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接受131I剂量的大小与腮腺功能的影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唾液腺功能 放射性损伤 碘131 放射治疗
下载PDF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远处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19
作者 陆汉魁 余永利 +2 位作者 罗全勇 陈立波 朱瑞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分析^(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152例DTC合并远端转移灶患者,经^(131)I清甲治疗后,133例患者接受了^(131)I阶段性长期治疗,平均剂量(172.3±22.4)mCi/次(1mCi=37MBq),^(131)I人均治... 目的分析^(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152例DTC合并远端转移灶患者,经^(131)I清甲治疗后,133例患者接受了^(131)I阶段性长期治疗,平均剂量(172.3±22.4)mCi/次(1mCi=37MBq),^(131)I人均治疗(8.31±5.2)次,间隔(127±26)d,其余因转移灶不摄取^(131)I或其他并发症放弃^(131)I治疗。随访期1~10年。结果经^(131)I治疗后,37例(24.3%)治愈,82例病情好转或控制,总有效率为78.2%,其余无效或恶化。影响^(131)I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转移灶的性质和部位、患者的年龄和^(131)I治疗的副反应。结论^(131)I是治疗DTC合并远处转移的有效手段,早期发现转移灶及控制^(131)I治疗的副反应是该治疗方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131I
下载PDF
甲状腺癌病人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后常见副作用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志斌 余永利 +2 位作者 陆汉魁 朱继芳 朱瑞森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43-946,共4页
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病人预后较好 ,但大剂量放射性13 1I治疗后会给病人带来多方面的副作用。本文研究了甲状腺癌病人接受大剂量13 1I治疗后 ,常见副作用的发生及其与累积治疗剂量间的关系。根据13 1I治疗后常见的副作用 ,选择了 10个问... 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病人预后较好 ,但大剂量放射性13 1I治疗后会给病人带来多方面的副作用。本文研究了甲状腺癌病人接受大剂量13 1I治疗后 ,常见副作用的发生及其与累积治疗剂量间的关系。根据13 1I治疗后常见的副作用 ,选择了 10个问题建立标准问卷 ,由高年资的核医学医师对病人进行随访 ,对问卷回答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涎腺炎的晚期症状和严重的口干症状与13 1I治疗剂量大小密切相关。研究提示 ,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 ,尽可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碘131 副作用 调查研究 放射性核素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