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79例诊疗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晖 章德昆 +3 位作者 黄小靖 余江跃 李诚 滕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9-51,共3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率约为0.69%~1.4%,约占术后早期肠梗阻的90%,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胃肠术后发病率较高。由于创伤或腹腔内炎症损伤肠管,造成其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动力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并存,如治疗不当,可...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率约为0.69%~1.4%,约占术后早期肠梗阻的90%,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胃肠术后发病率较高。由于创伤或腹腔内炎症损伤肠管,造成其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动力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并存,如治疗不当,可引起肠瘘、短肠综合征及重度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较为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梗阻 生长抑素 肠瘘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现状
2
作者 余江跃 陈幸生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9期2976-2980,共5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疾病,多发于下肢,如不及时妥当地诊断与治疗,大多将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引起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对DVT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溶栓、取栓等。目前国内研...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疾病,多发于下肢,如不及时妥当地诊断与治疗,大多将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引起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对DVT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溶栓、取栓等。目前国内研究者对DVT治疗的用药方法、剂量、溶栓途径、时机及取栓适应证等仍有不同看法。寻觅一套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案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抗凝 溶栓 取栓
下载PDF
壶腹周围癌致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林晖 周志忠 +2 位作者 黄小靖 李诚 余江跃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58-60,共3页
大多数的壶腹周围癌患者在确诊时因局部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已无法切除[1]。70%的壶腹周围癌患者伴有梗阻性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常导致患者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及继发感染等。目前姑息性胆汁引流仍是恶性梗阻性黄... 大多数的壶腹周围癌患者在确诊时因局部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已无法切除[1]。70%的壶腹周围癌患者伴有梗阻性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常导致患者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及继发感染等。目前姑息性胆汁引流仍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和外科胆管改道手术(伴或不伴胃空肠吻合术)[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梗阻性黄疸 姑息性治疗
下载PDF
不同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余江跃 《医疗装备》 2016年第23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32例,依照术式分为传统组与改良组,各66例,传统组采取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改良组采取改良甲状腺次全... 目的观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32例,依照术式分为传统组与改良组,各66例,传统组采取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改良组采取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时,采取改良术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促进患者术后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术式 临床效果
下载PDF
POF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D_(2)根治术在局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分析
5
作者 吴芳华 陈魁 +5 位作者 龚超 余江跃 黄身宙 黄陈鑫 林正清 王力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6期17-24,共8页
目的:研究POF方案新辅助化疗(NCT)联合腹腔镜手术在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中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6例LAGC行NC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辅助化... 目的:研究POF方案新辅助化疗(NCT)联合腹腔镜手术在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中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6例LAGC行NC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辅助化疗方案不同分为POF方案+腹腔镜下D_(2)根治术组(试验组,n=21)和XELOX/SOX方案+腹腔镜下D_(2)根治术组(对照组,n=35)。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后效果及不良反应、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_(2)CR)均高于对照组(61.90%vs.34.29%,90.48%vs.6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38);两组各血液/非血液学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方面,试验组肿瘤平均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试验组中肿瘤退缩分级0~1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试验组中ypT_(1+2)、ypT_(3+4)分别为12例(57.14%)、9例(42.86%),对照组分别为10例(28.57%)、25例(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试验组根治性切除率(R0切除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5.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及ypN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ClavienD_(2)indo分级为Ⅰ~Ⅱ级和Ⅲ~Ⅳ级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47.62%vs.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3,P=0.022)。结论:LAGC患者行POF方案NCT治疗,可降低肿瘤分期,改善患者预后,且并不提高不良反应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手术 预后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6
作者 余江跃 王力群 +1 位作者 吴芳华 黄身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7期107-110,共4页
目的 观察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替曲塞组和氟尿嘧啶组,每组41例。雷替曲塞... 目的 观察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替曲塞组和氟尿嘧啶组,每组41例。雷替曲塞组采取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氟尿嘧啶组采取氟尿嘧啶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比较2组疾病控制率、生存时间、疾病进展时间、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雷替曲塞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73.17%,高于氟尿嘧啶组的51.22%(χ^(2)=4.201,P=0.040);雷替曲塞组患者生存时间及疾病进展时间均长于氟尿嘧啶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癌抗原、多肽特异性抗原及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雷替曲塞组低于氟尿嘧啶组(P<0.05或P<0.01)。雷替曲塞组患者恶心呕吐及黏膜炎发生率低于氟尿嘧啶组(P<0.01);2组患者骨髓抑制、腹泻、转氨酶升高、疲乏、胆碱能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可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恶心呕吐、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可抑制肿瘤标志物水平,是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晚期 雷替曲塞 伊立替康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